绿林网

《大数据时代的历史机遇——产业变革与数据科学》的读后感大全

《大数据时代的历史机遇——产业变革与数据科学》的读后感大全

《大数据时代的历史机遇——产业变革与数据科学》是一本由赵国栋 / 易欢欢 / 糜万军 / 鄂维南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页数:5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数据时代的历史机遇——产业变革与数据科学》读后感(一):花絮一院士的纸墨情怀

北京大学的鄂维南院士用纸和笔一字一句地撰写了“数据科学”等章节内容,然后再由工作人员敲打成电子版本。这一细节,让人对鄂院士的认真态度肃然起敬,也掀起了我们对笔墨写书时代的一种怀旧,俨然像对某种古典而失传工艺的隐隐恋想。

《大数据时代的历史机遇——产业变革与数据科学》读后感(二):无

书中作者提出了很多自己的独到见解,有很多值得思考。每一种观点都有丰富的商业例子作为解释和支撑,使人印象深刻。缺点是论述不够简洁,没有那种一针见血的感觉,可能是作者有点刻意追求论述的完整性。总体来说是一本值得看看的书,作者的很多预言将来恐怕会实现。

《大数据时代的历史机遇——产业变革与数据科学》读后感(三):大数据究竟能改变如今的生活模式,最终导致商业模式的颠覆吗?

概述大数据发展与其未来的重要性,整本书观点不具十分的说服力,开眼界之用上上品书,研究初期用作为了解也可。

看了之后还是稍有质疑的,书中所假设的大数据是市场的一种反馈,那么,这些数据真的能够真实反映人的行为吗,即使可以那么可以反映人潜意识对行为的影响吗?从而引申出一个问题:定量的数据研究可以替代定性研究吗?

也许大数据真的被广泛应用了之后,就失去了它原本的反馈效用,就像股市里面的涨跌盘,信息发出到信息整合再到信息被接受者反馈的时间无限缩短时,这时没有人可以利用到更快的信息进行盈利,那么大数据就相应地失去了其功能,而这时也必将出现新的信息存在形式代替大数据。这也就是从数字、数据再到大数据的信息演变。

《大数据时代的历史机遇——产业变革与数据科学》读后感(四):面子是“用户体验”,里子是“大数据”

这本书还是很有看点的,作者用他自己的研究结果和理解阐述了大数据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印象比较深的是“互联网范式”,这应该是作者自己的总结,用这个范式来理解当下比较“火”的移动互联应用,互联网金融等不禁豁然开朗。

那些做的再好的应用,体验再棒的APP,再怎么免费,脱离了数据收集,都是白扯!当然我觉得在这方面用户和企业只是各取所需罢了,没有好的面子,你就不可能有里子,但是光有“面子”,谁也没法生存。

大数据是一趟开往未来的列车,不管你愿不愿意,你我都在车上了...

《大数据时代的历史机遇——产业变革与数据科学》读后感(五):泛互联网化范式

读遍了书店里关于大数据的书,这本是最好的。

作者总结提出的“终端”+“应用”+“平台”+“数据”的泛互联网化范式很到位。

终端

概念:硬件终端(电脑、手机、汽车)+软件终端(播放软件、编辑软件、聊天软件)

特征:门户化

价值:吸引足够多的用户、足够快的使用频次,碎片化长尾应用的基础

应用

概念:满足用户某些需求的软件程序

特征:碎片化

价值:破解了厂商标准化产品和用户需要个性化服务的矛盾,显著降低用户的总体拥有成本

平台

概念:商业模式(合作伙伴间利益共享的机制)+应用程序(不同应用共享数据的技术架构)

特征:承载相关产品、服务的机制

核心:自有(底层数据架构及技术架构的一致性和拓展性)+第三方(利益共享的商业模式)

数据

概念:上述三者使用或运营中产生的各种信息

价值:获取数据、衍生其他服务、指导应用设计开发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