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公教育·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读后感1000字

《中公教育·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读后感1000字

《中公教育·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是一本由42.00元著作,320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2011-11,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公教育·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读后感(一):超赞,质量没得说

图书质量没得说,除了好,还是好.内容比较丰富,比如:如何从材料中寻找答案,如何提炼判分要点、如何归纳概括等 .使我们既能学会解题的技巧,更能使自身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超赞,在这里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值得购买。

《中公教育·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读后感(二):不错值得购买

这本书还不错,还算满意,功到自然成正版,印刷也好,内容丰富,考公务员的值得购买。中公教育·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全真模拟预测试卷·申论(2012中公版)精准预测命题方向、结合最新时政热点、快速提升作答能力让考生不用走弯路,缩小考试范围,不错值得购买!

《中公教育·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读后感(三):把握考试规律,凸显命题趋势

中公的解析不错,印刷质量也不错。是一本很不错的复习参考书。而且中公的书命中率极高。教材还带了申论考试标准作答的区域,可供练习。

在深入研究历年真题,把握考试规律的同事,凸显命题趋势。中公的解析不错,印刷质量也不错。是一本很不错的复习参考书。而且中公的书命中率极高。教材还带了申论考试标准作答的区域,可供练习。

在深入研究历年真题,把握考试规律的同时,凸显命题趋势。

《中公教育·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读后感(四):第二章 河南申论真题解析

第二章 河南申论真题解析——把握考试趋势

第一节 河南申论主题

一、2009-2012年申论主题

2009-2012四年间的河南申论真题,见证了河南公务员申论考试的发展演变历程。通过对河南历年真题的研究与分析,可以总结出河南申论主题的变化情况,使考生能够全面掌握省考讯息,深入了解省考的出题特点。

(一)申论主题类型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体五面”(“一体五面”就是指这五个方面,整合为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申论主题的类型亦与之相吻合,不会跳出这五大方面命题,而同一方面会由于对问题的处理角度不同、解决方式不同而使主题呈现出差异性。

从河南近几年的申论主题来看,经济类和文化类题材一直是河南申论主题的热门选择。2009-2012四年间,前两年考查了经济方面的问题,而后两年则连续考查文化建设的内容。

(二)申论主题分析

2009-2012年河南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题材、归属领域一览表

【分析】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四次河南申论考试中,经济类题材和文化类题材各占了一半的比重,由此看来,河南申论考试偏重对经济、文化题材的考查,但是也不能忽视政治、社会、生态题材。因此,考生在备考时要对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五大方面进行全面复习,做好充分准备。

二、申论主题特点

(一)理论性

题材的理论性,是指申论给定资料所选题材主要来源于理论科研性的杂志、报刊、专著、论文等,这些材料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理论性是包括河南公考在内的所有申论试题题材的共性。例如,2011年国家省级题材“黄河的治理和黄河精神的弘扬”出自《党建》杂志2007年02期《伟大而又坚强的黄河精神》一文;2011年国考市级题材“农村子弟教育问题”出自钱理群的专著《活着的理由》中的“活着的危机:乡村文化、教育重建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理论性较强的题材对考生而言难度较大,要求考生对问题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了解”的层面,还需要深入挖掘和分析。

(二)宏观性

申论考查的问题带有宏观性和普遍性。它必须是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并对当前和未来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而过于具体和低层次、只涉及一时一地的问题,无关全局和长远的观点和事实,一般不会成为申论命题的选择。

例如2011年河南申论考试考查的是“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题材,其中所涉及的学术浮躁、科研造假、高校行政化、伪科学盛行等问题都是近一两年的社会热点问题,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具有普遍性和长期性。

(三)非敏感性

公务员考试万众瞩目、动见观瞻,申论题材又是动态性时事话题,题材的方方面面、每一个细节都会被全社会品头论足。过于敏感的、有失观瞻的话题一定不会成为申论题材,例如“乌坎事件”、“钓鱼岛事件”等话题,尽管热度很高,但涉及的敏感因素过多、敏感指数过高。为了维护考试的政治立场正确性、政策导向正确性和内容的严肃性、可操作性,命题者不会以此为命题方向。但如果时效性已过、敏感性已失,政府或者相关领域已有权威定论之后,仍可作为题材出现。如“非典”等突发事件,不会成为当年的申论题材,对它的考查一定是在一段时间之后以一种回顾、反思的方式进行,届时敏感性已失,比如2006年国考就选取了“非典”的题材。

因此,考生需要注意的是,最新发生、尚未得到妥善处理或尚未明确定论的事件和观点,是不会出现在申论考试试卷中的。

第二节 河南申论材料

一、材料的来源

给定材料是申论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命题人进行选取并加工组合而成。材料不是命题人员随意选取的,而是有一定的根据和目的,命题人会将从各处集成的内容进行加工和整理,形成一篇有逻辑、有思想、有深度的申论材料。给定材料是命题人思路的集中地,要想对材料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准确把握命题方向,对河南申论考试的真题进行材料出处的梳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来讲,申论的给定材料主要来源于权威性报刊杂志、各大主流媒体网站的新闻报道、专家的著作以及政府重要文件报告等。考生在备考时应根据材料来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浏览权威性、政治性较强的报刊和网站,如《河南日报》、《人民日报》、《瞭望》新闻周刊、《南风窗》、人民网、新华网等等。通过阅读和思考不仅能够了解更多的时政热点,更重要的是培养提升自己对现象与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

二、材料的类型

申论材料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其类型多种多样。根据材料的性质和表现特点,可以把几种常见的材料归结为政策文件型、理论分析型、事件阐述型、数据列举型、观点罗列型五种。

【分析】

由表中我们可以清晰直观地看到各种不同类型的材料,性质的不同决定了其作用的差异。考生只有清楚其特点及作用,才能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

材料主题一般可从政策文件型和理论分析型材料中知晓,这类材料会提供较多有价值、有深度的内容,考生看到这些材料要注意仔细阅读,可以从中得到很多理论政策或原因对策方面的启示。需要概括的答案要点可能蕴含在事件阐述型、数据列举型、观点罗列型材料中,这三类材料相对而言比较隐晦,需要考生通过阅读进行概括总结,从而得出数据、图表、观点背后隐藏的问题。从时间分配来看,除了题目要求中限定的材料必须仔细阅读外,一般阅读这几类材料的速度可以相对加快,只要抓住其关键内容即可。有的材料甚至只是为了材料逻辑的完整性而出现,没有实质性内容,考生可以不必浪费太多时间仔细阅读。

考生要切记,对于不同的材料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手段和方法,做题的时候才能够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三、材料的逻辑

想要对材料有全面的把握,务必梳理好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此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答题时能够迅速找到对应范围,要点才会信手拈来。

(一)关联型结构

关联型材料是近几年申论考试经常使用的一种材料组织形式,采用这种组织形式的申论材料每则较长,不像逻辑型结构中的材料有那么明确的“分工”,而是往往一则材料涵盖好几个方面的内容,材料与材料之间有一定的关联,经常是一则材料的内容引出另一则材料的内容,有点类似“发散性思维”。正因为如此,大多数的关联型结构的申论材料看起来像是包含了两个或是三个不同的主题。

以2011年4•24联考(山东等省)申论材料为例:

【分析】

材料1以我国人口普查作为切入点,点出了人口普查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基本国情,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材料2笔锋一转,将镜头微观化,介绍了国内一些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给城市的发展和管理带来的巨大压力,突出了掌握现有人口结构的重要性,间接点出人口普查有利于摸清人口状况这方面的意义;

材料3承接材料1、2有关人口普查的重要性,从控制性别比例失衡来凸显人口普查的重要意义;

材料4则从国外视角介绍了一些国家和地区不惜花费巨资进行人口普查,亦为我国的人口普查提供了借鉴;

材料5介绍了我国人口普查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与材料4紧密衔接;

材料6~8都是有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内容,包括老龄化人口赡养问题及对策,看似和以上材料有割裂,但实质上仍然是由人口普查问题引申而来的,只不过是作为重点着重谈的。

因此,这篇材料是较为典型的关联型材料结构。

(二)常规型结构

常规型结构在申论材料组织中最为常见,通常依照思考问题的一般逻辑,将材料按照“介绍背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进行组织,即由某一现象或问题出发,逐步深入探究其背景、原因、影响及措施等等。

有时这种顺序会被打乱,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三方面可以穿插组织,但总体都是围绕着同一主题论述的。

以2010年浙江申论材料为例:

【分析】

整篇材料基本上是按照“介绍背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

材料1、2介绍了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并引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属于介绍背景;

材料3列举了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时存在的具体问题即大面积对石化能源实施价格补贴是不适宜的,还需要有积极措施鼓励新能源的开发和消费,属于提出问题;

材料4阐述了浙江省面临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两难选择的原因,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能源的需求快速增长,而若强行削弱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能,难免会使经济增速、企业效益和人民生活受到影响等,属于分析问题;

材料5、6介绍了浙江省中小企业以及居民推进低碳经济,开展低碳生活的成功经验,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了借鉴,属于解决问题。

(三)争议型结构

争议型结构在申论考试中使用的相对较少,但也不排除在今后的考试中大量出现的可能。这种结构一般围绕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论题组织材料,材料中会有针锋相对的两方观点,且材料会就各方观点提供较为充足的理由。最为典型的争议型结构是2008年国考申论材料,如下表所示:

【分析】

材料1、2、3介绍了我国水能资源、云南省建电站的决定、怒江州的环境,属于典型的背景介绍。

材料4到材料10都是围绕着主张或反对怒江开发两方争论而展开的,观点内容交叉排列较为复杂,需要阅读全面并加以整合才能提取出两方的观点。

材料4、7、10较集中地阐述了主张开发怒江的种种理由;材料5、6、8、9则较为明确地指出怒江开发的弊端,论证反对开发的观点;参考文献为考生指明了对两方观点进行判断的依据;材料11属于为题目设计的材料。

四、材料的特点

虽然每年河南申论的题材都不同,但是给定资料的特点却相对稳定。

(一)淡化本省色彩

河南申论给定资料,从内容涉及的地区范围来看,一般并不突出本省问题,本省经验、本省经济社会和政府工作情况也很少出现在申论材料中,也不要求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分析当前的社会形势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思路。总的来说,本省色彩较淡,地域性不强。

【材料链接】

深圳曾经被叫做“文化沙漠”,但近年来深圳的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9年深圳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531.3亿元,占全市GDP的6.5%。在全国,孔子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广泛受到欢迎。2005年9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成立,作为国内首个开设传统国学教育的学院,这些年的教学开展得如火如荼。《弟子规》等书也开始作为许多幼儿园的必读教材及中小学课外阅读的优秀读本。这种变化,折射出了国内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更新。某大学国剧研究中心主任评论道:“只有从国内基础文化建设开始,建立良好的文化环境,从根本上获得人们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同,才能使本国文化声音不湮没,文化精神不迷失。‘走出去’的文化离不开它的根源,缺乏肥沃土壤和优良生长环境的文化,即使能‘走出去’,也一定‘走不远’。只有注重‘修内功’,从长远的、战略上的意义出发,从本国文化建设的自我完善做起,文化才有可能健康地‘走出去’,并且走得更远、更好。(2012•河南•给定资料5)

【分析】

材料以深圳的文化产业发展为引子,谈到国内传统文化及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并未出现与河南省有关的材料,本省色彩较淡。

(二)事实资料和理论资料相结合

事实材料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描述,是事实的陈述和实践的总结,形式可以是事例、典型、经验、做法、措施,也可以是数据、图表、文件、谈话,语言形式为叙述性的语句。表现为:列举事例,列举数字,介绍经验、典型做法、措施等。理论材料是对客观事物和实践的抽象概括。表现为:引述经典、文章言论、谈话言论、法律条文等。

【材料链接】

7.2011年5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崇尚理性、勇于探索、追求真理,这是科学技术与生俱来的禀性,也是科学精神的实质。科技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个具有科学精神的民族,才是真正有生机、有希望的民族。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要大力加强科学普及工作、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他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抓住机遇,顽强拼搏,为我国科技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8.2011年1月26日,由我国热心科普事业的两院院士和科普专家学者共同评出的2010年全国十大科普事件在京揭晓,“张悟本事件”上榜。张悟本本为纺织厂下岗职工,由于有人“包装”、“炒作”,其出版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销售火爆,而被称为“养生食疗专家”。2010年2月湖南卫视《百科全说》为他做了专题节目后,其知名度更是迅速窜升。2010年5月有媒体报道其学历有造假嫌疑,他大讲特讲“绿豆煮水喝能治近视、糖尿病、高血压,还能治肿瘤”、“长条茄子可以吸油、降血脂,还能治肿瘤”,此种食疗理念也遭到质疑。5月26日,张悟本煞有介事地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媒体质疑。但不久,经媒体和相关单位调查证实,张悟本所称出身于中医世家,父亲张宝杨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医生,他曾就读于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医药专业,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分会理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研究员,并是卫生部首批营养专家等等,均系子虚乌有。

就是这样一位伪专家,用他的伪科学,把“悟本堂”变成了一些人心目中的神仙台,找他看病的人趋之若鹜。据《成都商报》报道,有人因按张悟本的方子喝绿豆汤导致胃病、痛经。还有网友发帖称,他花2000元找张悟本看病,开的方子是绿豆汤和冬瓜汁,用了不但没有好的效果,倒添了不少毛病。……(2011•河南•给定资料7、8节选)

【分析】

给定资料7选取了温家宝总理的讲话,属于理论资料,给定资料8叙述了“张悟本事件”,属于事实资料。这两则资料很好地体现了事实资料与理论资料结合的特点。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