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平凡的人生的作文

关于平凡的人生的作文

提升写作能力,做到手到擒来,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作文能力提升有帮助,特地精心编写的关于平凡的人生的作文。

第一篇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

——题记

当我们打开一本书,意味着,这世间暂时死亡,另一世间复活。无数个中午,我总或悠然或急不可耐地走进《平凡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作为旁观者又却似主人公般认识了孙少平、田晓霞、孙少安、田润叶、郝红梅、曹书记、王班长这样一号人物,他们的世界,也正如我们现实社会,是酸甜咸苦、悲欢交织的。生命是什么呢?生命是时时刻刻对下一秒的未知。

虽说它叫《平凡的世界》,也许他的生活貌似真的平凡,但他,孙少平,在我脑海中却形成了一抹独有的印象,他不似我所知道的任何一个人。孙家一家人,都有一“通病”——勤劳又肯干。如他哥哥孙少安,孙少平在干起农事上,丝毫不马虎、丝毫不逊色,甩开一双拖鞋在旁边,撸起裤腿就是一顿猛干,(他在他所面对的所有事情都是如此认真,揣着一起敬畏心,优秀的人优秀的不是哪一方面,而源于某一品格),按他这架势,在农村糊口谋生,应该无需任何担忧。但,他走了,去了一个叫原城,——一个从小到大与他仅有过一次邂逅的地方。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他初来到这座城市,只是一个破补丁布包,一双洗得褪色了的鞋子、一身黯然无色的衣服,一副稍带惊叹、好奇又有些无措的青涩面孔。“年华似水匆匆一瞥,多少岁月轻描淡写”,不到几个月,他“系统翻新”了一般,浑身上下布满了肌肉,同时也遍布或已久、或还未结痂的一道道杂乱又狰狞的疤痕,这是这座城市留给他的刻章。

其实,这期间,他哥哥的砖厂正是红火之时,也需要人手。他若还乡,也许是另一番好风景,至少不会如此劳累。但他依旧坚持自己的方向,款款独行,才不致倾溢,人活着,总要有属于自己一人的追随着什么,它是光照进来的地方。至于他为什么宁可做苦力也要留在城市,……人总是喜欢不断地去接触未知,它赋予生命别样的力量。

他与田晓霞的爱情没有轰轰烈烈、没有胶甜似膝,我感受到的,是心心相印的静谧、毫无猜忌的自然、情比金坚的信任、唯我懂你的默契。他们也许只是书里这个世界的虚构人物,但在我看来,真爱就是这样,就只是这样。“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孤独是常态,所以陪伴才显得如此珍贵。况世上本知己难逢,如得一遇,不悔此生。

田晓霞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可望而可及的“理想化模型”,她温柔懂礼、处事有原则、大方又自信,并且懂得理解他人。于孙少平而言,她是一只云雀,衔来了一枚阳光。她每周都如约送礼给孙少平一摞报纸、书籍看,生怕他哪天成了她不愿见到的“满口黄牙,活着就为口饭吃”的孙少平。可以说,她对他一生的影响似一双无形的手,推着他靠近光明。“点塔七层,不如暗处一灯”。

“大都好物不坚牢,琉璃易散玻璃脆”。一颗流星自有它来去的方向。当最后一涛浪涌卷没她的发丝,我脑袋里一片空白……就这么没了?——应该会像其他小说中那样,带着主角光环,她最终又被某些潮水送上岸了吧?亦或是一块木块温柔而有力地将她托出水面?——她是那么美好的一个存在啊!丝毫不敢松懈,直到指尖滑尽最后一页,我才确实了路遥笔下的白月光,那天被卷入了潮水之中。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人们承诺永远的时候,人也没骗人,只是……人生无常啊。那天,时针、分针、甚至秒针,都指在了它应在的位置,下午四点一十五分零零秒,我步入那道我们第一次定情的小阴坡,你没有如期归来,而这正是离别的意义。习惯于也太过喜于美满大结局,可读到此书尾声,说不上满目疮痍,甚至孙家各自都活得更好了些,但我心中仍有些愤愤不平,有些惆怅、失意、迷、愤。但,生活就是如此,不是吗?

人活着,不能只看到了一面,忽视了不愿。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人活着,发自己的光就好了。

第二篇

“这本书你一定得看看!”老爸神色激动地把一本很厚重的书硬塞到我的手上。“什么嘛!”我瞥了一眼书的封面,《平凡的世界》没听过嘛!这么厚!书页都泛黄了,老爸是从哪儿搜罗来的啊!我不由怀疑地打量着老爸。但终于经不住他的要求,我犹豫着翻开了第一页,读了下,不一会儿便深深地沉醉于其中……

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们都极具个性。尽管只读了一小部分,但我就已经充分感受到孙少平、孙少安、润叶等的朴实与真挚。他们生活在不同背景的家庭中,也担任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他们有血有肉,敢爱敢恨,讲义气,重亲情。虽然身处黑暗但仍有对光明的向往;虽然身处于贫困但仍企盼着美好的未来;虽身处于平凡,但仍追求着似锦的前程。所以,尽管被禁锢于平凡的世界,平凡的家庭中,平凡的岗位上,他们也能演绎出不平凡的伟大。一口气读了几章后,我便深有感触: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社会背景发生了许多改变,困苦压迫着许许多多的农民及其子女。对于身为21世纪的我们来说,那个时代已经太久远了。没有生活负担的我们自然体会不到那时生活的酸涩。但透过这本书,我不由被那时的人们所感动。在那个平凡的社会上,有这样一群人努力着,演绎出不平凡的人生。现代社会亦是如此,在被那些所谓的条条框框束缚着的同时,我们不应该只是想着如何去冲破它,而是做好自己的本分,不断进取,乐观地生活。正如生长在墙缝中的野花一样,它并不去冲破墙角的抑制(它知道这么做是徒劳的),而是努力地生长、再生长,等到它长得比墙高时便会明白原来在墙角也一样可以开出最美丽的花,也一样可以欣赏墙外的景色,而且比任何人都要看得更清晰、更远。

在茫茫人海中,在平凡的世界中,你,会是那个不平凡的人吗?

第三篇

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人生_小学演讲稿700字

亲爱的老师们:大家好!

我们都知道,生活中有很多的职业很微小,但缺少了他们可不行。无论是保洁的大妈,交通执法的交通警察或者是守小区的保安,还是打饭的食堂阿姨也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这些人都不是什么“大人物”,他们都只是长期坚守在基层的“小角色”,虽然身在基层,但是他们仍然在平凡的岗位上坚持,干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成为了“最美的人”。他们虽默默无闻,平凡普通,却质朴务实,大有作为。他们就是张志祥,郭明义,杨善洲,以其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努力拼搏,踏实苦干创造着物质财富,人们才能在满足衣食住等最基本的追求下,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从而繁衍生息,建设文明,创造发展。

或许每个人都不是那么的幸运,可以把握这最初的梦想走上预定的人生路,而选择自己最理想的一个工作岗位,幸福着一直到最后。

我走在命运安排的天桥上,左边是我的剧本,我想它是个繁花似锦的情节,浪漫温暖的结局。我痛苦的捂着心脏,望见前路漫长的黑夜,可我并不慌张,我想这不是我不勇敢,也不是我不自信,不敢突破现实的n次围剿,我不想成为天才,也并不羡慕他们的惊世骇俗。我只想做个平凡的人,在路边为人鼓掌。怀揣着那些平凡的品质,比如淡定,比如认真,比如坦荡。

生活给了我什么,如果我改变不了。那我就要乐意地接受。生活不是等待风暴过去,而是学会在雨中翩翩起舞,在平凡的岗位上,享受自己真正的生活,生活坎坷或者顺利,世界狰狞或者温柔,我都会用我自己的人生去行走丈量,去温存每一份阳光,期待每一次彩虹。我们本就应该平等平实,至公至能,从平凡走到不平凡。

谢谢大家。

第四篇

父爱像一耸高山,给我们安全感;母爱似一缕阳光,温柔亲切,甜甜的。

父爱是伟大的,记得有一个夏天,我在看《钢铁侠》然之间头痛,反胃。当时只有奶奶在家,麻烦的是奶奶并不会开车,她很着急立马给爸爸打电话,爸爸接到电话后飞速的赶了回来,从来没见过爸爸这么着急过,爸爸回家后立马给我准备了一杯温水,帮我敷了一块毛巾。就急急忙忙把我送去医院。

那是个炎热的夏天,爸爸怕我再次着凉,特地没有开空调,开了天窗,希望可以让我好受一点,但后来我还是很难受,吐了爸爸的汽车到处都是,爸爸并没有责怪我。到了医院后,爸爸又是挂号,又要照顾我,忙里忙外,却没有半句怨言,看着老爸为我担忧而忙碌的背影,我想说父爱是伟大的!

母爱呢总是让我捉摸不透,有一次我老爸去溧阳,奶奶又要外出没人带我,只能跟着妈妈去厂里,那也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不想做作业就一直在玩耍,妈妈提醒我要做完作业后再玩,可我根本就没有理会她,继续玩,这是老妈就急了,一把拿过我正在玩的汽车就扔到了地上,还把我批评了一顿,我当时很不理解,甚至有些恨,但我现在明白了“忠言逆耳利于行”。

母爱有时可能是“痛”的,但一切都是妈妈爱我的表现。

父母的爱是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所以我们要做个听话的孩子,长大后回报他们!

第五篇

风轻轻荡起我的梦想,我的思绪飘向远方,飘向泽雅的小村庄,那是我外公家的方向……

我的外公是个平凡的人,也是个了不起的人,他有不平凡的追求。正是他有了对理想的追求,人生的道路越走越宽,生活越来越欢。

只要提到外公,石桥村上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孩子没有不知道的。他十几年如一日,起早贪黑,东奔西走,含辛茹苦把四个孩子培养成才。

他为了村里的村民和游客三伏天有伏茶喝,每年秋、冬要到山上砍柴,挑回家,晒干劈好堆在家中。入伏后,每天清早三、四点钟起床去配好草药、舀好水、引好火烧伏茶,烧好后舀入茶桶,放在那儿让伏茶冷却,继续配草药接着烧第二回。村民在五点多就可以喝到温度适宜的健康伏茶了。本着开始就不停的原则,三伏期间宴席等概不参加,既是身体不适也坚持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坚持了五年。

石桥村与古双村之间有一条古道,每年夏天都杂草丛生,蚊子成群,都看不清原来的道路。为了方便过路人行走,特别是能让上了年纪的老人好走,外公用自己省吃俭用的钱去买除草剂除草。为了根除杂草,清理出一条步道。炎炎夏日外公顶着烈日,背着40多斤药水,喷洒两边的杂草,边走边喷洒,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甚至几个小时……像这样一年两三次除草,清理步道,已经整整坚持了十年。

这就是我的外公,他不是学者,不是高官,更不是富豪,甚至连学都没上过。他是个平凡的人,却是个有远见的人,是个乐善好施的人,有一颗大爱的心。是个了不起的人。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正值年少,不能做什么惊天壮举。但是我们能以外公为榜样,一步一个脚印,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学习,乐于助人,在逐梦的路上勇敢前行!

第六篇

近期闲余时我阅读了《平凡的世界》这一书。厚厚的三册书,让我一见便不太想碰。可是当我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起,这个跌宕起伏的故事便吸引了我。

怀着浓浓的兴趣以及一种痴迷的态度,我用一种连自己也想像不到的速度读完了这一本书。可是看完之后心里却有些堵,没有完整的爱情,没有美好的结局,甚至让人觉得有些悲凉。但是这本书我很喜欢。《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一部小说形式的家族史。作者在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在这里人性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苦难与拼搏,挫折与追求,与,纷繁地交织,使人读起来酣畅淋漓!可以说,这一本书改变了我,它带给了我一种灵魂的震撼。

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励志?爱情?还是别的什么。而我,一名中学生,当然无法去谈这本书的价值,谈其中的思想。我只想说说一个我最喜欢的人物——孙少平。孙少平,平凡世界的精神斗士。的的确确,他的生命是平平凡凡的,他的生活也依然如此。从高中毕业生变为乡村教师,再变为揽工汉,最后成为了一名煤矿工人。然而在他平凡的生命中却不仅有着小风小浪,更有着狂风大浪。生活的艰辛,爱情的痛苦,这一切的一切,他都默默而坚强的承受了,也正是这样,他学会了平静的接受所有事物,对生活永远充满着希望。孙少平坦然地面对人生,他将劳动看得高于一切,无论是当揽工汉还是当煤矿工人,他都是由于劳动而受到尊重也同时树立了他的信心。当他当小工背石头时,虽然背上伤痕累累却没有叫喊一声。

当那些同他一起下煤矿的矿工去领工资,却连当月的生活费都不足用时,他真正地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然而在如此沉重的工作中,孙少平仍然没有忘记学习,他仍然在闲暇时看小说,关注新闻。这样一个人,让我敬佩。我敢说他的生活经历落到我们任何一个人的头上,都是承受不起的,而他那种不卑不亢,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我们的身上恐怕更是看不见了。

孙少平,他用自己的拼搏,自己的奋斗,自己的不屈服,摆脱了农民的传统意识,渐渐的在社会上立足。他已经从那个羞涩、自卑的高中生成长过来,蜕变成坚强、勇敢的男子汉。而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孙少平身上那坚强、不屈不挠、向上的精神。我们之间的有些人遇到了困难都选择躲避,没有去坦然地承受,更没有同命运做抗争,我们之间的有些人整天沉醉与自满或自卑之中,没有向上的努力拼搏,所以我们要学会那一种精神,为的是让自己更好地发展。

这就是我读《平凡的世界》之后的感悟,在平凡的世界中我找到了一种不平凡的品质。

第七篇

今天傍晚我坐在沙发上,不知不觉的就调到了综艺频道,现在正在播放《星光大道》。真巧,今天重播的是云飞来的那一期,我兴奋的不得了,不,应该是音乐老师——韦老师特别兴奋。因为我们认识云飞少不了韦老师啊,一旦到了音乐课,老师就说个不停,那什么星光大道的谁谁谁。挺感激韦老师的,不然我们怎会认识这样一个充满爱心,充满力量的大哥哥。今天我可算更加全面的了解这个大哥哥了。云飞是内蒙古人,可是他千里迢迢的来到在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山村中支教。起初他来到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时,当地的孩子还很内向,我也看了那些图片,真的令人心寒。一座学校30年都没有改变过,我们不禁为孩子们而担忧,这样的教学环境,怎样给孩子带来良好的教育环境呢,孩子们又能接收到怎样的知识。云飞哥哥决定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来帮助孩子和老人们,他帮大家买了新衣服,陪孩子玩耍。然后又和村长商量,接7个学生去县城上学。先后又帮小山村建了第一座面包间,帮助老人们改善生活环境,可以说云飞哥哥的人生的一半时间就是放在孩子的身上,他所有的坚持都是为了山区的孩子们,一张张淳朴真实的脸庞是云飞哥哥继续努力的动力,我想对云飞哥哥说:哥哥,你做的对,我相信没有什么会阻止你继续努力,继续坚持的毅力和恒心的。

一个平凡的人,他却做着不平凡的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为他竖起大拇指;正如小双涵写的,人世间的爱,不一定来自于血缘亲情。真的,就是这样,往往他人给予的帮助是超越血缘之情的。

第八篇

每个人都是坠入人间的天使。而他们都用他们平凡的身份谱写着他们各自不平凡的乐章。

虽然他们只是普通人。可他们相信执着。即使失败了,他们依然坚持着。她,这位值得钦佩的女性——罗映珍,六百多个日日夜夜,最终不是唤醒了她的爱情吗?是她告诉我们持之以恒的真谛。

虽然他们只是残疾人。可他们相信坚强。即使受挫了,他们依然执着着。她,这位值得称赞的女性——邰丽华,用她柔美的肢体挥舞着,最终不是在她无声的世界里展示出了生命的蓬勃吗?是她告诉我们绝处逢生的真谛。

第九篇

也看过不少小说,关于生活的,关于情感的,关于哲理的……但是最让我难忘的还是路遥的《平凡世界》。怎样评价这本书的价值我觉得下面这句话很合适:“一部作品会照亮你的人生,一个人的精神会成为你的信仰,这就是路遥和他的《平凡的世界》”。

整部作品语言虽然朴实无华,但是给人很大的魔力,看看下面的一些优美的句子让我们回味无穷。

“ 生活包含着更广阔的意义,而不在于我们实际得到了什么;关键是我们的心灵是否充实。对于生活理想,应该像宗教徒对待宗教一样充满虔诚与热情!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只有一个人对世界了解得更广大,对人生看得更深刻,那么,他才有可能对自己所处的艰难和困苦有更好意义的理解;甚至也会心平气和的对待欢乐和幸福。

他不由再一次思想:我们活在人世间,最为珍视的应该是什么?金钱?权力?荣誉?是的,有这些东西也并不坏。但是,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得上温暖的人情更为珍贵——你感受到的生活的真正美好,莫过于这一点了。

最令人痛心和难以接受的是,当生命的花朵正蓬勃怒放的时候,却猝然间掉凋谢了

孙少平在农村长大,深刻认识这黄土地养育出来的人,尽管穿戴土俗,文化粗浅,但精力能力如同天上的星星一般稠密。在这个世界里,在有另一种复杂,另一种智慧,另一种哲学的深奥,另一种行为的伟大。

她的思想、气质、感情,优点和缺点,都是属于普通人的。但普通人和出类拔萃的人一样,也有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只不过不为大多数人了解罢了。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而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

生活中有那么一种人,你蔑视甚至污辱他,他不仅视为正常,还对你挺佩服;你要是在人格上对他平等相待,他反而倒小看你!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每天都要发生许多变化,有人倒霉了;有人走运了;有人在创造历史,历史也在成全或抛弃某些人。每一分钟都有新的生命欣喜地降生到这个世界,同时也把另一些人送进坟墓。

往昔的回忆使我们激动,我们重新踏上旧日的路,一切过去日子的感情,又逐渐活在我们的心里;使我们再次心紧的是,曾经熟悉的震颤;为了回忆中得忧伤,真相吐出一声长叹。

别了,我童年的朋友!我们将各走各的路了,我会永远记着我们过去的一切。”

这就是一个伟大作家的美丽所在,不会用太多华丽的字句,但是他会把你带到很高的灵魂境界,当然还有整部小说的构思,文中主要写了主人公们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奋斗的故事,写到了事业,写到了亲情,也描绘了细腻的爱情……每个主人公都在自己不平凡的岗位上留下来自己人性最灿烂的一面,整部作品中,相对而言我更喜欢孙少平,这个刚高中毕业的小伙子接受了命运安排下的一切,去生活,去奋斗……孙少平的一生体现了平凡人生的辉煌意义,他从一名高中毕业生成为一名煤矿工人,其间经历了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贯穿他的思想的主线就是奋斗不息、坚韧不拔,无论面对何种挫折,他都能平静接受,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在高中学习期间,他每日吃饭时总是属于“黑非洲”那几个人,但他学习刻苦,心怀远大的理想。在高中毕业时同田晓霞的一次临别聚会上,他说他绝对不会变成那种什么“满嘴说的都是吃,肩膀上搭几个褡裢,在石圪节上瞅着买个便宜猪娃;为几根柴禾或者一颗鸡蛋和邻居打得头破血流,牙也不刷,书都扯着糊了粮食囤……”,田晓霞虽是调侃之言,却的确说到了孙少平的心理深处,他惟恐他自己会被农村的那种传统的意识淹没,而决定离开家乡到社会上去独自奋斗。他坦然面对人生,将劳动看得高于一切,无论是当揽工汉还是当煤矿工人,他都是由于劳动而受到尊重也树立了他的信心。当他揽工为别人当小工背石头时,刚刚走出学校的他虽然背上伤痕累累却没有叫喊一声。当那些同他一起下煤矿的矿工去领工资,却连当月的生活费都不足用时,他真正地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同时他又具有现代意识,时时不忘学习,能文能武,也使他赢得了爱情,田晓霞不顾忌他的生活环境、工作事业方面与自己的巨大差异而深深地爱上了这个“掏煤的男人”。虽然他和田晓霞的爱情以悲剧结束了,但是他仍然能承受所有的一切。勇敢真诚地面对生活。然而他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尽管他一直致力于改变自己内心中作为一个农民的意识渴望超脱现实,但是总难以摆脱行为、思考都受到作为农民的身份限制,但是生活行事中却总受到身为农民的意识所影响,并自称是“以现实出发的哲学”。作者结局写到原本渴望改变现状、有着远大抱负,并努力为之奋斗拼搏的孙少平,不知何时起变成了一个安于现状的煤矿工人,也许作者这样的安排更能体现“平凡”一词,从而达到全书的宗旨---平凡!

少平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为什么去干纯粹的在外人眼里可能低下的体力劳动呢,并且还表现得不亦乐乎?开始甚至还得掩饰自己知识分子的身份以便能够“入”这个门槛。这在社会中显得有些异样。在我看来,少平的这一举动,是源自他的农民情节。少平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少平清楚明白体力劳动者生活的艰辛,也知道他们的社会地位。虽然是一个知识分子,但作为一个被农民父亲含辛茹苦用汗水浇灌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他对劳动者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同与尊重,这种尊重既有对劳动本身的尊重,同时也包含了少平对父亲,像父亲一样的劳动者的爱与尊重。他对体力劳动的无端渴望正是他对父亲的尊重与爱,对劳动热爱的体现。这种尊重与爱甚至植根于他的骨髓,以至于他必须投身到体力劳动中来让这种爱得到依靠。他在体力劳动中感受着父亲一样劳动者经历着的艰辛与坚韧品质,并因为分享了他们的艰辛而感到精神上的快乐。路遥在《平凡的世界》的开卷所说“谨以此书献给我生活过的土地”体现出的对劳动生活的热爱,在孙少平身上以一种欲挣脱而不得分离的形式来寄托。

其实我们当代的年轻人或多或少的都有这部小说中主人公的影子,但是我们这个年代的青年,大部分已经沦陷在物质的世界里,我们只懂得怎么样速成的去享受结果,而忽略了生活的本身,有些东西过程比结果更美丽更动人。这就是平凡世界的不平凡之处。人生之于奋斗、之于实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曾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保尔战斗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革命乐观主义的深刻概括”当然我们没有他那么壮怀激烈,但是至少我们在垂暮之年我们可以很坦然的告诉自己,为了我想要的生活,我曾奋斗过,我曾年轻过……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