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以改变自我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以改变自我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以改变自我为话题的作文800字,欢迎大家分享。

第一篇

2012年8月26日 星期日晴

奔跑穿过无际的荒原,逐梦的脚步突然停限,无边断崖横在眼前。我懂,我要蜕变!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光飞逝……,一转眼,年幼无知的我们以成了一年级小同学们眼中的大哥哥大姐姐了,我们经历了许多的困难。从五年到六年的变化可是天大的差别,六年级的重重难关摆在我们的面前。

老师说过,六年级是应对各种考试的时候,自然也是决定我们一生的时刻。然而,我们大家多少都会有点不适应,但是我们却无法改变环境,那么,方法只有一个——改变自我!

改变自我,随变化而变化。改变习惯,改变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努力的程度!只有改变,才能让我们适应;只有改变,才能让我们习惯。

每天有点小改变,我们就会有巨大的收获。比如,我们放学写完作业后,从来不复习,但今天我多写了一道习题。平时下课我都会出去玩,但这回,我却在教室里复习。这一点一滴的变化,在慢慢地改变着我们。

偶尔想起温暖的昨天,为了梦想不再留恋!新的起点就在眼前,从容的面对吧!

第二篇

一群人聚在一起闲聊,其中一名中年人无意间提到,一双劣质的袜子改变了他的一生。众人皆不信,于是这个中年人便娓娓道来。

在中年人还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和朋友相约,打算去远方旅行。出发前几天,他却因为伐木时不小心,弄伤了脚。

当时脚上的伤口很小,他也不以为然,随便敷了药,便不去管它。没想到,他所穿的那双劣质袜子上,深色的染料具有某种毒性,污染了他脚上的小伤口,造成严重的发炎。

眼看脚上的伤口令他的脚肿到两倍大,不得已,只好取消和朋友一起去旅行的计划。正好当时有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来到他所居住的镇上,闲在家中无聊的他,也就撑着拐杖,去听那位演说家的演讲。

一场演讲下来,演说家所说的内容,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心,让他觉得必须改变自己的生活,甚至决定继续求学,为将来做好最适当的准备。

从那一天开始,因为袜子引起脚发炎的这个男子,在一切的事情上都加倍努力,不再虚度时光,他的人生也因此有了极大的转变。

他的名字叫做詹姆斯·加菲尔德,最后成为了法国总统。

第三篇

我有一个怪癖——喜欢把自己藏在“角落”里。这个“角落”没有限制。如出门在外,与人结伴,她们总是说我走着走着就丢了,可一回头,人就在后面。然后会拉着我,并叮嘱“要跟好,不要乱跑”。其实,我不是乱跑,也不是跟丢了,相反,我跟得很好。我只是,习惯性地走到角落里,默默地跟着。

在家时,我总是喜欢窝在房间里。每次,妈妈要进我房间,都会被门所阻挡。门被我锁上了。妈妈对此抗议了无数次。可没有办法,我就喜欢这样,或许有些冥顽不化。

我不喜出门。我总是无法理解那些喜欢出门玩的人。我一位要好的小学同学,经常在周末约我出门去玩。她已邀了数次,我却无一次应允。不是我不愿陪她,而是她总邀我去人多的地方,对于人群密集的地方,我总有着莫名的抵触。

如若你与我交往,或许会发现,我们所聊的东西,经常不在一个“频道”上,甚至可以说,我不善于交际。

有一次,我和怡萱在车站等车,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旁边走来了一位同年段的女生。我们互不相识,但怡萱却走上前去:“嗨,妹子,你坐什么车啊?”之后,她们就聊起来了。怡萱把我拉进了她们的交谈,我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我有想试试,但,放弃了。

我好羡慕怡萱,为什么她可以这么容易地和他人聊开来?为什么她的人际关系这么好?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想知道的,也是我所感兴趣的。

我的朋友圈不似怡萱广泛,且与她恰恰相反。每当空闲下来,拿起手机,翻看通讯录,少许的停顿,而又继续滑动,此番数次,一个个名字“落选”,才发现,原来无一人可以交谈。

我知道,这一切都是我的性格使然。我想变,却有着说不出的烦躁。可我怕,这会使我成为离群的羔羊。我不想,因我的性格,让一切的欢声笑语成为过去。

导火线已燃,静候那一声转变。

明天,我不想封闭自我。

这一过程,或许会很长,请给我时间,我想,我可以的!

第四篇

人以自我为中心。这个中心有时要改变,有时却要坚守。

一个哲人说:“一个人赚得了整个世界,却丧失了自我,又有何意?”由此看来,真正的救世主便是那个拥有坚守精神核心的自我,拥有这个精神的坐标由守住自我,我们就不会随波逐流,另一个哲人说:“生命如一泓清水,需要流动。”它告诉我们:“我打开心灵的堤坝,融入江海,改变自我,这样的生命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世界首富:诺贝尔奖的创立者诺贝尔,先前由一个不太富有的普通人开始,赚钱,攒钱等,最终,他如愿以偿,成为大富翁。在他临死前,他做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不是把巨额款项留给他的后代和亲属,而是用他毕生的财富设立一种很高的荣誉奖——诺贝尔奖。而且在各个领域都有,如:文学、化学等。以此来鼓励在某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来造福人类,还以他的名字命名,以此来纪念他。后人更是受益无穷,许多人都把目标定在诺贝尔奖上。而诺贝尔,虽已去世,但他在人生的最后关头守住了自我,没忘却自我。所以,时至今日,人们仍留念和赞扬曾为人类作出贡献的一个普通人。而他,也将被载入历史,万古流传,其原因是他在最后关头守住了自我。

而有时,这个中心也要被改变的。有两个学习绘画的人在学艺途中将自己的得意之作以1000元的标价出售,他们的第一位顾客均说了一句相同的话:“您的画怕是值不了那么多吧”?

其中一个人听了后,认为自己的画或许真的不值那个价,便降低了要求,以500元售出。至今,他也只是一个三流的画家,以卖画糊口,过着流浪的生活。他一直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而另一个人听后只是轻轻地将画撕毁,从此改行,学习雕塑而成为一代宗师。他就是唐代著名雕塑家杨惠之。

所以,保守不是绝对的。人类贪图享乐和物欲的满足。他们欲壑难填,无穷无尽的向世界索取,无数的生命却成了他们手下的冤魂,他们目光短浅,不会改变,杀鸡取卵,急功近利,暴殄天物。他们虽是地球的主宰,但他们已成为地球生命健康和谐发展的障碍。他们留给明天的是“乌云密布”,浑浊的河水,荒漠化的土地和堆积如山的垃圾,他们让地球变得千疮百孔,他们……

这种情况下,人类仍一味不固守原则,扔的扔,砍的砍,这样,忽视了改变,一味的固守,最终,后果将不堪设想。该改变时还得改变。所以往往在某些时候,却更需要改变自我,稍微的转变,可能会令你受益无穷,拔云见日,甚至事半功倍。

当你迷惘时,不妨用守住自我或改变自我的方法去解惑,可能会令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惊喜,它们可以是契机,也可以是陷井;可以轻松愉悦,也可以漫长深沉;可以荆棘遍布,也可以开满鲜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的生命才能被得到进一步提升!

第五篇

这个暑假,我在阅读方面可谓收获满满,两个月中我读完的书不下二十本,其中感触最深的一本是《草房子》,而《草房子》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第一章——秃鹤。

第一章的主人公“秃鹤”原名是陆鹤,但因为是秃头,所以被同学们称为秃鹤。秃鹤自三年级起,自己的光头就不让别人摸、不让别人谈、甚至不让别人看,为此,他还戴上了一顶草帽。尽管这样,同学们依然拿他的光头开玩笑,还捉弄他,这使得秃鹤变得自卑,甚至自暴自弃。后来学校举办文艺演出,角色中有一个秃头,其他同学怎么都演不好,秃鹤自告奋勇参加演出。汇演那天,秃鹤演得惟妙惟肖,为学校争得荣誉。秃鹤的表现使原本不受欢迎的他最终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认可。

秃鹤由一开始的自卑到之后的自信,到最终得到老师和同学认可的经历说明了一个道理: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不可以放弃,要通过努力和行动改变自己,改变别人对自己的想法。秃鹤“用行动改变自我”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这个暑假里,我参加了一个夏令营。刚到营地时,我因为和同学发生了一些小矛盾,吵起了架,差点儿打起来。当天下午,教管提出要选举8位寝室长,然后中途会改选一次。我参加了选举,但因为之前和同学吵过架,所以名落孙山。一开始,我心中非常不服气:“吵架又不是我的错,凭什么不选我,你们等着,我会给你们点颜色看看的”。可是第二天,冷静下来想想:自己确实有不对的地方,要用行动改变自我,让他们心服口服。往后的四天里,我一丝不苟地完成教官布置的任务,为自己和室友们争得了许多荣誉,得到了教官的认可,和同学们的关系也越来越好。第五天一早,教管让我们集合到一处开始选第二任寝室长。我信心满满地走到教官身边,没等教官说,我们寝室中的另外七人都不约而同举起了手,连那个和我吵架的同学也举起了手。教官拍了一下我的背,用赞扬地语气说:“全票通过,归队吧!”我顺利地当上了第二任寝室长。“用行动改变自我”这样一个简单而又复杂,显而易见而又耐人深思的道理就在我身上应验了。

开学后,我将进迈入小学的最后一年,在新学期里,希望我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改变自我,在班级中树立新的形象,得到更多同学和老师的认可。

第六篇

人类的祖先在树上跳跃了几百万年,直到作为食物采集者的他们发现树上的果实在减少,气候在改变。智人们无法改变自然,于是他们学会了改变自己——学着用直立的双腿走上广阔的平原。而这正是智人祖先的聪明之处——通过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

我们的祖先在改变自身的过程中学会了用火,学会了盖房、学会了冶铁炼钢,人类就这样进化了——通过适应环境来改变生存条件。

大自然对生物物中的选择是残酷的。然而当曾霸居一时的恐龙从这个地球上消失几百万年之后,我的祖先却仍然生机勃勃的存在,这是因为我们的祖先懂得与其在自然的改变中销声匿迹,不如首先改变自己。

作为这些智人的子孙,我们似乎要完成祖先们不可能完成的遗愿,我们试图改变自然,创造奇迹——我们砍伐森林,我们污染水源,我们似乎是在与大自然抗争,结果呢?我们被沙尘暴迷蒙了双眼,我们被泥石流冲垮了脊梁,我们被酸雨腐蚀了心脏……我们被自然征服了,因为我们无法改变自然,我们只有改变我们自己,我们最终还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向大自然赎罪。这就是盲目破坏自然,违背自然规律所付出的代价。

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人类的选择比自然更加残酷,当社会不选择我们的时候,当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着差距的时候,我们只有学着改变自己。

陶渊明无法使自己的超凡被世俗所改变,于是他选择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归隐山林,采菊篱下,使中国的文学史上多了一座不配的丰碑;鲁迅弃医从文,是因为他发现身体上的强健根本无法改变中国的现状,于是他改变了自己的抗争途径,于是中国的文坛里走出了一位杰出的巨匠。

现代社会的人们总是志向远大,而能成为伟人的首先都会把握好自己。在社会发展变迁的洪流中,他们改变着自己,平衡着梦想与现实的差距。他们改变的是在成目标的途径,是适应社会的更好方法。他们坚定的信念没有改变,他们人生的追求没有改变。但是因为他们能立足社会现实,他们能从国情出发,因而他们能推动社会发生波澜壮阔的改变,继而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观点让整个社会随之改变。他们创造出新的思想、新的文明,推动了社会进步。

我们虽然并非伟人,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精神层次范围内的思想、意志、目标,可是思想、意志、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基本的前提——立足现实。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于他的社会性。”人脱离不了现实,所以人首先要适应环境,然后才能改变环境,这是我们祖先都明白的道理,可惜,我们今天有很多人却不懂:或者抱怨天生我才没人用,或者怨天尤人空叹息。

第七篇

有的人说:“要是我出生在美国,我准是个英语天才”。也有人说:“如果李白是我的老师,我也许早就成诗人了。”现实生活中,总是会听到各种各样抱怨的声音。有人抱怨家世不好,不能过有钱人的生活;有人抱怨环境不好,想千方百计离开所处环境。就算环境变了又能怎样?还不是一如既往?所以我觉得: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演艺界的巨星高仓健,他本不是演员,当演员也不是他心仪的职业,当时的他十分贫穷,无时无刻地想要离开这个束缚着自己的环境。正是因为一开始他有着这种想法,不仅赚不到钱,还面临着“下岗”的危机,为了生计,他听从了朋友给他提出的努力改变自己的意见,让自己想办法融入演艺圈的环境中去。最后,他像是一只大湖里的鱼一样适应了这个大海的环境,演艺界由他自由畅游,接下来他的人生也发生了改变,成为了人人皆知的国际明星。

正如同托尔斯泰说的:“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大多数人都想改变这世界,但没有想改变自己。”当我们经历了生活的苦难,绞尽脑汁想着离开这个环境时,为何不想想先改变自己,那才是更好的选择呀。

曾经古希腊哲学家招来弟子,说自己会移山术,弟子们不明缘由,纷纷向柏拉图请教方法,柏拉图笑了笑,慢慢地说道:“很是简单,若山不过去,我就过去;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好了。”弟子们听后这才恍然大悟。改变环境还是改变自己?为什么人们总要在这个问题上纠结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改变环境不如去改变自己。

漫漫人生,坎坷难免,与其满口抱怨,在原地再三纠结,不如去改变自己。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去适应当下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克服更多的困难,战胜更多的挫折,迎来最后的胜利。

第八篇

前几天乘火车去洛阳,途经济源市,忽然有人说,看!窗外的大山,那就是“愚公移山”的山啊……透过窗玻璃,向外一望:危乎高哉,直插入云,莽莽苍苍,一个山峰接着一个山峰,好雄伟的一大片,不知占地几多面积,这就是有名的王屋山啊。我想起了那个愚公,以及他的誓言:就是我死了,还有儿子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而山却不会再增高了,何愁挖不平!

然而,几千年过去了,山,还是原来的山,丝毫没有降低的趋势,而那个愚公呢?他的子子孙孙今何在?难道都忘记了祖先的誓言?

由王屋山的依然存在,我不禁想到了两个故事。一是《改变自己更容易》,说的是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到离王宫很远的地方旅行。回到王宫后,他不停地抱怨脚疼,他以前从未走过那么长[文章来源于 ]的路,况且他所走的路粗糙多石。于是,国王准备下令,让老百姓用皮革铺好每一条道路……这时,一位大臣进言:“陛下,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金钱呢?何不剪下一小块儿牛皮,包在自己的脚上?”听了大臣的话,国王如梦初醒,他接受了大臣的建议——为自己做了一双厚底牛皮鞋,也为国家节省了大量资金。

想起的另一个故事是《换鞋与换路》。这个故事说,一位哲人与门徒雨后走在土路上,他的新布鞋沾了许多泥点儿。穿了雨鞋的门徒问他:“出来时为什么不换上雨鞋呢?”哲人望望连着村子与外界的泥泞之路,意味深长地说:“换鞋不如换路。”后来,在哲人的带领下,大家一块儿硬化了路面,从而一劳永逸,不必再受“换鞋”之苦。

这是两个与鞋与路有关的故事,但故事的内涵却截然不同。前者是说,为了让生活更美好,我们一直在改变世界,但有时更需要改变的是我们自己,原因是“改变自己更容易”;后者是说,人们遇到困难时,总会避难趋易,抱着改变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的想法,被动地适应外界的要求。殊不知这样做,反而留下更多的忧患和烦恼,所以,要首先改变世界。

是改变自己呢,还是改变世界呢?这两个故事的作者,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得都蛮有道理。不过,窃以为,他们的认识不免偏颇。我们应该在改变自己的时候,也不要忘记改变世界。同理,在改变世界的时候,也不要忘记改变自己。那个穿上了“皮鞋”的国王,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也应该发动臣民,把国内的道路修平修好,这是造福于民的善举。那个哲人,幸喜走的路不是太长,“硬化路面”也比较容易,倘若他要走的是一条五十里、一百里,甚至十万八千里的路呢?那么,雨鞋就是必备的东西了。所以,在遇到类似“路”与“鞋”的问题时,我们首先应该想到的是“改变自己”,然后,再想想“改变世界”。

还说《愚公移山》吧。愚公是决心的象征,但遗憾的是他从没考虑过先“改变自己”,只知一味地“改变世界”,结果几千年过去了,太行山、王屋山,不是照旧岿然不动吗?倘若我是愚公的话,我会首先改变自己。既然两座大山挡住了自己的出路,何不先把自己的家搬到山下去,等到有了条件,比如炸药、推土机之类,再在山上修出“大马路”,这样的话,也不至于子子孙孙无穷尽地挖呀挖呀,枉费力气,至今也没见什么效益。今天的人们,比愚公聪明多了,透过车窗玻璃,你会看到,许多道路直通王屋山山腰,山腰上还能看到影影绰绰的行人,他们是在游览风景,还是在进行某种劳动?

点评:“我们应该在改变自己的时候,也不要忘记改变世界。同理,在改变世界的时候,也不要忘记改变自己。”这是本文的观点,也是本文最为“出彩”的地方。正是这样的观点使本文充满了思辨色彩,使文章具有了无法辩驳的力量。另外,由于作者是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入文,所以行文显得从容不迫,极为自然。娓娓的叙述中不时插入自己的思考、融入精辟的议论也给人以深深的启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