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朗读者陪伴的作文10篇

关于朗读者陪伴的作文10篇

提升写作能力,做到手到擒来,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作文能力提升有帮助,特地精心编写的关于朗读者陪伴的作文10篇。

第一篇

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说:“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这样,我们才能深刻领会其材料的意义、气韵、节奏,产生一种“立体学习”的感觉。

发掘特洛伊城遗迹的德国人希泊来,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天才。他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学会了许多国家的语言,用的便是朗读的方法。他即使阅读相同的文章,也一遍一遍地大声朗读,一直念到深夜。听说,希泊来数次被房东赶出门,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结果,每一种外语,他都仅用了三到六个月的时间就学会了。

刚读一年级时,我的朗读水平很一般,扎在人堆里一点都不起眼。但是每当听到语文老师那娓娓动听的普通话,犹如讲故事一般的语音时时刻刻都吸引着我的注意力,我下决心要把自己的普通话练好。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份详细的计划,首先,早晨6:30起床,洗脸刷牙后,我就翻出课文或课外阅读大声而又充满感情地朗读。晚上临睡前,我还要读一读自己喜欢的诗歌。就这样坚持练习了一个月,妈妈说我读得越来越好了,同学们觉得我读得很像语文老师,我越发得意,几乎每天早晨我都要读一个小时,晚上读完诗歌还要再巩固一下英语朗读。这样经过一年辛苦的训练,语文老师常常肯定我的进步与付出,任命我为班级晨读的领读,我还代表学校参加朗诵比赛,并荣获佳绩。

正是我不断揣摩、朗读,所以我悟出了一些朗读技巧,首先要吐字标准、清晰、流畅,不能磕磕绊绊,这是最基础的要求。其次是语句的间隔、停顿,要注意呼吸与朗读的协调,不要一口气读完。然后是感情的流露,这要结合文章的基调来决定情感的表达,不能读得干巴巴的。还有语句的抑扬顿挫,比如我很喜欢赵忠祥叔叔的朗读,我觉得他成名的原因很大一部分都要归功于朗读的抑扬顿挫。

其实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如果理解不到位,以上所说的也只是空中楼阁,只有建立在对主旨的深刻理解上,朗读技巧才能完美发挥作用。

如果这些不能很快的起到作用,那最直接的就是多收听广播,多看名家朗诵视频,然后模仿别人的朗读技巧,这样见效是最快的。

现在,我的生活离不开朗读,朗读陪伴着我一起成长。在朗读中我收获了成长的快乐,收获了朗读带给我的各种荣誉与成功。

第二篇

不知不觉,我当小记者已经五年了,也算是位“资深小记者”了。

我还记得那2011年的秋天,我因为识字多、守纪律,又是班里小班长,被选上了小记者。那时的我,胆小怕事,声音小的跟蚊子哼差不多。当天选拔上台时,我不敢直面评委慈祥的眼睛,结结巴巴的回答他们的问题。

第一次参加活动,我就是位专业的“打酱油”选手,明知答案不敢举手,加上我运动细胞差,基本等于从头到尾都在看妈妈。

后来妈妈就经常带我参加小记者的活动,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在记者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小朋友的陪伴玩耍中,我逐渐战胜了胆怯,体会了集体的快乐。小记者的许多活动都非常有意义,像知识问答,增长了我的课外知识;参观博物馆让我见识了许多的文物;游方特,又让我玩的开心,丰富的了业余生活。

参加小记者最大的收获还是让我爱上了写作,从小我就爱编故事。2014年12月13日我的第一篇童话故事《一只蚂蚁是怎样把一颗糖慢慢搬回家的》在小记者周刊上出版了以后,我就爱上了写作,只要一有想法就会想把它写出来,现在我会经常将我写的东西让妈妈打出来上传到小记者网,我已经好几篇作品登上了小记者周刊,这更增加我的写作热情。

小记者陪伴我渡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你也想来吗,一起加入我们吧,你一定会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已。

第三篇

《朗读者》是一个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栏非常好的节目。节目的内容一般都有一个大的主题,从人物介绍开始,再有这个人物去朗读一篇文章或诗歌。今天我看的是关于“眼泪”的主题,主要是讲对于生命的礼赞。

每个不同的人物,朗读出来的文章都非常感人。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张鲁新爷爷,他是一位著名的冻土科学家。他曾经在青藏高原带着自己的科研小组建设出一条铁路,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他的学生们共同朗读了德国人塞缪尔·乌尔曼的《青春》,里面有一句:当心灵的天线倒下,心如大雪般悲观,如冰块般的愤世嫉俗,那时,惟有那时我们将真正老去,让我特别感动。

第四篇

今天我们全班同学和班主任在教室里观看了由董卿主持的朗读者,而且还是第一期呢!它的主题是,遇见。

董卿亲自去了北京的国家大剧院,国家图书馆等等等等。终于寻找到了无数才华横溢的优秀人才。其中第一期就出现了七位嘉宾。他们分别是知恩图报的濮存昕,乐于助人的无国界妇产科医生蒋励,才华横溢的商业大鳄柳传志,相亲相爱的周小林,殷洁夫妇,世界小姐张梓琳和中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还要数乐于助人的无国界妇产科医生蒋励,她和她的团队在阿富汗每天最多接生四十多名新生婴儿,并且无一伤亡,有的人会觉得这没什么了不起,只要技术高超就行了。可是当时的阿富汗是一个充满硝烟的战场,随时随地都会有生命危险。并且你根本就不会知道什么时候会被从天而降的炮火“临幸”,或是在睡觉时被孕妇的呻吟声惊醒。而她和她的团队们却在那里坚持了数十曰,他们真的太伟大了!

生命不会因沉默而沉沦,却会因阅读而闪亮。静下心来聆听心海的涛声,不必在乎咬音嚼字,不必在乎抑扬顿挫,只要随心而读。我想这应该就是朗读者的含义吧!

第五篇

近来我和家人都爱上了一栏节目,叫《朗读者》。教科书级的讲解,流畅的文字,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丰富我们的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技巧。

于是有一天我心血来潮,提议举办家庭朗诵会,爸爸妈妈一致同意,并且让爷爷奶奶作裁判。比赛开始了,奶奶问:“谁第一个上场?”“当然是当老师的一马当先咯!”爸爸抢着说。听了爸爸的话,妈妈也不推辞,信手拈来,一篇《我想和你虚度时光》——深情婉转,富含深意,大家都静静地听着,思绪乱飞……就在这时,爸爸又开始报幕了“下面由五年级小学生鲁昱洋朗读。”奶奶悄悄地在我耳边低语:“好好表现,超过妈!”我深受鼓舞,大大方方地站在大家面前,开始吟诵我最爱的古诗——《出塞》,刚开始还有些紧张,看着前面的爷爷眼睛微闭着,一幅津津有味的样子,顿时,我的底气就足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我铿锵有力的朗读,得到了最热烈的掌声。最后,轮到爸爸,他读的是一段寓言故事,那一口南腔北调的普通话把我们都逗笑了。

朗读会结束了,裁判各抒己见,爷爷夸妈妈情感充沛,奶奶赞我有板有眼,“怎么没有人表扬我呢?看来我只能拿铜牌了!”爸爸故作沮丧状,妈妈赶紧接过话茬:“哎呀,那我就屈居亚军咯!”那金牌是谁想必大家一定能猜着吧!

第六篇

写一件事的作文500字 我是小小朗读者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这个特殊的的日子里,我来到新华书店,为“朗读者”活动做准备。

在展台前,我细细打量着面前的一排名家读本。《老舍读本》?我拿起来翻了翻,却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精彩。《巴金读本》?扫视目录,我喜欢的那篇却不符合主题。我又把目光投向《茅盾读本》。

打开书,我迅速找到了一篇文章——《天窗》。带着好奇,我选定了这篇名为《天窗》的散文,一眼扫去,简明而大气的内容深深吸引了我。在心中默读了几遍,我已经有了几分把握。看了一会儿,便有些心不在焉。

轻轻的朗读声让我感到不那么自在了。环顾四周,一丝羞愧涌上心头。大家准备得多认真!我怎么能落后呢?我又拿起读本,细细阅读,在书上那一个个汉字中,品出作者的感情。再看着有些紧张的父母,我又低下头,让自己更加投入。

前两位选手很快就读完了。我的耳边响起了那熟悉又亲切的女声:“有请下一位小小朗读者!”我早已胸有成竹,一声“话筒太高了!”让现场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随后,我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大家带入一种独特又神秘的境界。驾轻就熟地完成了朗读,我看到了爸爸妈妈赞赏的目光。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或许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这本《茅盾读本》让我在朗读方面登上了另一个平台。我又翻开这本书,在简明文字的背后,体会那些语句的深刻道理。

走出书店,我把今天收获的书带回了家。在这个世界读书日,让我们细细品味阅读的乐趣。让我们一起,做个小小朗读者吧!

第七篇

2017新闻热点作文素材:《朗读者》

【素材】

继《诗词大会》和《见字如面》之后,又一档文化综艺类节目《朗读者》于2017年2月18日在CCTV-1和CCTV-3同步播出。

《朗读者》是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受到观众的热捧。

《诗词大会》主持人董卿此次又担当《朗读者》的制作人。很多人认为,在娱乐综艺泛滥的当下,文化类节目走红是大势所趋,可董卿却表示:“文化类的节目真的很难做,我并不认为中国文化类节目真的迎来了一个春天,还需要整个社会大环境有所改善。”

【素材解读】

经过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在物质财富方面,已经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却仍然寥落荒芜。社会文化整体呈现出低俗化、碎片化、快餐化等状态,很多人感觉精神过于紧张,心理压力太大,社会太浮躁,希望节奏能够慢一点,大家都能心平气和一些。而这恰恰需要文化方面的熏陶,也是《朗读者》的意义所在。在经历多年的娱乐节目轰炸后,观众也开始分化,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朗读者》做到了这一点,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优美文字对精神的陶冶,从而喜欢上朗读,重新拾起书本,轻声朗读起来。

【适用话题】

正能量;传递的精神;朗读背后传递情感;文字之美难以抗拒

用饱满的真情吸引人;用健朗的精神鼓舞人;用优雅的文化品位征服人

第八篇

自从《朗读者》这个节目开始在中央一台热映后,人们便纷千里迢迢地赶往朗读亭,用朗读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和感受。

我们班也不例外。虽然不能组织大家去朗读亭朗读,但我们自己也能举行朗读会。

今天上午课余时间里,我们班举行了一场朗读会。刚开始,廖老师在班上问:“有没有人要参加朗读者呀,快来报名!”听了廖老师的话,我不禁自言自语起来:“啊?上电视?还是在全校朗读?……”正当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时,我的手不听使唤了,它从从容容地举了起来。“……周楷宸……以下这几个人要朗读……”廖老师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要轮到我了,我紧张得手心直冒汗,更何况我还不知道我要读什么。就在这时,李浩铭的作文本出现在我的眼前,“来,你读我的作文。”“噢。”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并不要上电视,也不是在全校朗读,只要朗读同学的作文就可以了。下一秒,教室里悄然无声,只听得到我朗读的声音。我把重要的地方加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声情并茂。大家时而屏息凝神,时而捧腹大笑,就这样,我流利地读完了整篇文章。

台下,掌声雷动。

第九篇

今天的班会课,史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节目《朗读者》。

《朗读者》的节目主持人是董卿,她说:“这是第一期《朗读者》,也是我们相认的第一天,所以今天的主题是——遇见。说到这个主题,有一个朗读者的故事打动了我,他的名字叫濮存昕,也算有名气。他出生时有残疾,他的爸爸最后找到了一家医院,荣国威大夫给他治疗,最后渐渐好了起来。所以濮存昕很感谢荣国威大夫,他为荣大夫朗诵了老舍先生的《宗月大师》。”

现实生活当中,我也有最想感谢的人,那就是我的声乐老师——罗潇老师。记得在一次音乐课上,孙老师不在,请罗老师来代课。上课的时候,罗老师觉得我的嗓音很好,乐感也不错,便收我为徒。从那以后,我就走上了声乐的道路。现在我越来越喜欢唱歌了,唱歌好像就是我身体的一部分,每天都必不可少!所以我非常感谢罗老师,为我指引了音乐的发展方向。

我觉得《朗读者》很好看,因为这里面的故事不但能打动人心,而且还可以让我们用朗读的方式,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