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直接间接人物描写作文

关于直接间接人物描写作文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关于直接间接人物描写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直接间接人物描写作文篇一

人物描写专项练习一 外貌描写

出示习题: 你能通过外貌描写,刻画人物吗?请你描写班上的一男一女的外貌,抓住特征,写具体,让大家猜猜他俩是谁。

审题指导: 内容要点: 班上的一男一女的外貌

写法要点: 抓住特征,写具体

写法指导:外貌描写是指人物的容貌、身材、服饰和神情的描写。好的外貌描写能够展现人物的风貌、性格特点,使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那么,怎样描写人物的外貌呢?

一、要仔细观察发现特征。要想写好人物的外貌,就得仔细观察,要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观察,看看这个人物和别人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从而发现人物的各自特征。

二、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发现了人物的特征,还要要分析人物的主要特征(本质特征、总的特征),忽略次要特征。然后,围绕主要特征,选择相关的特征表象来写具体。

三、要按照一定顺序写具体。通常的顺序是:由全身到身体局部,从身材、衣着,到面容及两手;从脸的上部写到下部,合理地安排材料,这样才能给人留下清晰、难忘的印象。请看下面的片段作文:

可爱的侄子

我有个聪明而淘气的小侄子。他今年九岁,个子不高,都是不爱吃饭造成的;脸蛋又瘦又黑,大脑门尖下巴,因为他特喜欢户外活动,每天放学后都要玩到天黑才回家,节假日经常玩上半天以上的时间,烈日炎炎的暑假,天天都要出去玩;他的眉心上多了一道三厘米长伤疤,那是他顽皮时留下的教训;他呀,眼睛虽小,却透亮灵活,眼珠一转就想出个鬼点子来;他那张小嘴能说会道,千方百计说服父母让他出去玩玩。

上文抓住了小侄子聪明淘气的总特征,然后通过个子、脸蛋、伤疤、小嘴四个小特征写具体了人物的外貌。

四要根据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适时描写。在一篇作文中,要不要写人物外貌,是在一处写,还是分散在故事情节中,都要根据中心确定,要为文章内容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物具有“立体感”,才能感动人、教育人。请看下面的片段作文:

开学的第一节课,班主任潘老师走进教室时,他的身后跟着一个背着书包的小姑娘。只见她穿着合身的衣服,梳着小辫,粗眉大眼,看上去并没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只是她老用手指抠着下嘴唇。红着脸,不说话。潘老师指着她说:“这是新转来的江健同学,她刚来,希望大家在各方面能互相帮助。”说着,指了指我旁边的位子,叫那小姑娘坐。我一看呆住了,什么?一个陌生的女同学坐在我旁边,这,这…… 我实在不痛快。下课了,同学们各自出去活动,只有江健不安地坐在位子上翻着书,有几位热心的女同学主动来邀请她去玩,江健红着脸,很不自然地拒绝了。过了几天,她和我们熟悉了。每当课间她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游戏时,脸上总是绽开了愉快的笑容。

读了这篇作文以后,我们会感到这位新来的同学由于对新环境不大熟悉,内心充满不安。外貌描写也由此展开,刚来时“穿着合身的衣服,梳着小辫,粗眉大眼”,只是“老用手指抠着下嘴唇”,“红着脸,不说话”。笔墨不多,却把一个刚来到班集体的小女孩写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和同学们熟悉了。在游戏时,脸上总是“绽开愉快的笑容”。从不熟悉到熟悉,人物的神态总会有一些变化,作者观察到了,写出来,这是多么好哇!从这个例子中又会使我们知道,描写人物的外貌不一定集中在一处写,可以按照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在“关键”处,勾勒出人物的神态变化,这样能够进一步展现文章的中心。

片段作文训练——人物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又叫肖像描写,是指对人物面貌、身材、衣着、神情、姿态等的描写。外貌包括:容貌、身材、衣着、表情等

外貌描写的具体要求:

1、抓住个性特征,做到人各有貌;

2、 一定要抓住人物的主要外貌特征;

3、要有一定的顺序;

4、善于用比喻来强化描写的效果。

一、揣摩一下下面描写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

丁丁今年9岁,头发披散着,垂到脖子边,见人就羞得把头低下去,或者跑开了又悄悄望着人,或者等你不知不觉时猛然叫一声来吓唬你。

她叫常常,一头有些发硬的卷发,凸额头、塌鼻梁,穿一件红底白点小罩衣,总是不声不响,像个静默的小哲学家似的。

常丁长得像她娘,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清,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

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从人的眼睛可以感受到人的性格。请看看下面几双眼睛,试着体会一下人物不同的性格。

“她的眼睛真正的美是美在笑,不论是浅笑,还是大笑,只要一笑,那双眼睛里就会有鲜花开放。那花儿鲜艳、娇媚、逗人喜爱,使她的脸面顿时甜蜜、俊俏、神采飞扬。即使她气恼,那眼里依然隐约有花儿颤动。”

“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的近的,更不必说。”

她扎着两条小辫子,一双大眼睛整日里忽闪忽闪的,使得那张堆满笑容的脸显得格外明亮。她一哭起来,那就我能给人留下甜甜的印象。不过她发脾气时,两眼瞪得吓人,你最好躲远一点。

二、外貌描写要有顺序,有条理。试分析一下描写顺序。

1、她头上系着彩带,身穿一套洗的发白的校服,脚上穿着半旧的硬鞋,至少也有半斤重。

2、常常胖墩墩的,红扑扑的小脸蛋上,有一双水灵灵的眼睛。小辫儿朝天翘着,粉红色的发带在头上一颠一颠的,像两只飞舞的彩蝶。尤其逗人喜爱的,是她那张伶俐的小嘴。

3、他的眉毛胡子都花白了。但脸膛仍是紫红色的,显得神采奕奕。他身穿崭新的青布棉袄棉裤,头上还包着一块雪白的毛巾,蹲在地上,乐滋滋地抽着旱烟。

4、他身穿军用棉大衣,脚穿高筒皮靴。高个子,方脸盘,长得很魁梧。下巴上有一颗黑痣,那双眼睛在黑暗中闪着亮,使人觉得粗犷又精明。

三、外貌描写要与身份、处境相吻合。说说下面文字分别写的是四大名著中的哪个人物,你是怎样判断的?

1、只见他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提一柄九齿钉耙。( )

2、他有三头六臂,脖子上套着乾坤圈,脚踏风火轮,威风八面。( )

3、他身穿金光闪闪的战袍,头戴金冠,手持从东海龙宫掠来的金箍棒,现出一副威武霸气的样子。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透露出产出一切妖魔的决心。浑身透露出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 )

4、伸长八尺(大概184cm),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5、身长九尺(大概211cm),髯长二尺(大概46cm);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

三、阅读下面两个文段。

(1)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她长得很好看,衣着朴素。“我叫李华,请多光照。”简单的开场白后,她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2)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她中等个儿,梳着两根长辫子,黑里透红的脸上,有一对明亮的眼睛。穿着一身洗的褪了色的学生装,裤子的膝盖处还缀着两个像眼睛一样的补丁。“我叫李华,请多光照。” 简单的开场白后,她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评价:这两个文段同写一个人物,哪一种好?为什么?

四、写写练练

1、猜猜他(她)是谁?

用50字左右描写一个同班同学的外貌,把被写人的名字附在后面。老师挑选几个写得好的,请同学们一起猜猜写的同学是谁。

2、当堂练笔——给老师画张像。

3、课后作业:再来写写“我”自己。

关于直接间接人物描写作文篇二

关于人物描写的作文700字 二胡小能人

我们班级有许多小能人,钢琴小能人、古筝小能人、运动小能人……当然还有二胡小能人。你知道在我们班,谁被冠以“二胡小能人”这一桂冠呢?对了,就是她。

上课的铃声响了,她以一种绝对优雅的步伐款款步入教室的大门,站到了讲台边,全班的目光都盯着这位二胡小能人。她乌黑油亮的头发高高盘起,一副粉色的镜框的眼镜更彰显出她的文静。她身着黄色演出裙,上身带有金丝镶边,下身则是蓬松的橙色裙子,既文雅又不失活泼。

她站在讲台上,和我们谈起了她学二胡的原因,说起来有点有趣:原来她是给她的表弟做陪练,结果到最后她的表弟放弃了,她却继续学下去。真可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说完,我们笑了起来,她自己也笑了起来。这时,老师问她每天练多长时间,她微微地笑着说“一个多小时”,我愣住了,一个多小时?无法想象,她有多么坚强的毅力才能坚持下去?她说,她每天既要练习本周要学的,还要复习以前学过的,有时候还经常会碰到一些“拦路虎”,像慢弓、快弓、拨弦等,常常练得手又麻又痛,就休息一会后再练。当然,她的付出终有回报,今年暑假,她获得了全国少儿艺术大赛金奖,她还参加了常州电视台举办的“家有才女”并获得优秀奖。当然,这些成功和她的勤奋练习是分不开的。

“下面有请她为我们带来一首二胡曲:《喜送公粮》。”老师的话音刚落,她就拿着二胡和椅子坐到讲台上,她的眼神里充满了自信。开始演奏了,她的双手在不停地摆动着、滑动着:拉、揉、滑……她身心入境地拉着,全班同学都神情贯注地听着。起初,琴声欢快跳跃,我们似乎看到了农民们有的骑着小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扛着粮食,兴高采烈地往城里赶;音乐渐渐变得舒缓了,这仿佛是农民走到了幽静的山谷中,粗犷的歌声在山谷中回荡。最后,乐曲进入了高潮,送粮食的农民们看到了城门,又鼓足劲儿继续赶路,终于送粮的农民们到了目的地……一曲终了,余音绕梁,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同学们似乎还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过了许久,班级里才爆发出一阵经久不息的掌声

她,就是我们班的二胡小能人——周圣淇。

关于直接间接人物描写作文篇三

人物描写专项练习三 心理描写

出示习题: 能否反省自己,总结得失,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你曾经做错了什么事情?又是怎样认识到错误,纠正错误的?请记录下你的成长瞬间,给别人以启发。注意写好你的心理活动。

审题指导:内容要点:你曾经做错了什么事情?又是怎样认识到错误的,纠正错误的?

写法要点:注意写好你的心理活动。

写法指导:在生活中,我们每当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心理总会产生一些想法和做法,这就是心理活动。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呢?

一、依据情节,合理描写。 依据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合理想象,适当描写人物心理,才能够把人物写“活”写真,使文章的内容更加突出。

回家的路上

路灯亮了。我的心咯噔一下:糟了,这回又晚了。我慌慌张张地向家里跑去。一路上,爸爸黑边眼镜后面那双严厉的眼睛,不时地出现在我眼前。我的心立刻忐忑不安,七上八下的。我一路小跑,心里不住地埋怨自己:前几天爸爸刚刚说过,放学要直接回家,不要到别处去玩。可是我刚坚持三天,就又给忘了。这回爸爸一定会特别生气,说不定还要揍我呢!这时,我放慢了脚步,怎么办?现在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向爸爸承认错误,请他原谅。想到这儿,我就加快了脚下的速度,飞速地向家里跑去。

这篇短文写的是“我”在回家的路上的心理活动。片段开头清楚地交待了心理活动产生的原因。如写“我”的心咯噔一下:“糟了,这回又晚了。”这个心理活动是由于看到“路灯亮了”而产生的。接着叙述了自己心里的想法,使短文一层进一层地铺展开去。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写心理活动的基础是叙事,有了实实在在的事情,才能写出实实在在的心理活动。

二、按顺序写,写出层次。我们看见或遇到一些事情,心理有许多想法或看法,如果全部端出来,就会使人感到像一团乱麻,不知道写的是什么。因此,要一层一层地写出心里想什么,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想等。请看下面的短文:

大扫除

放学后,该我参加卫生大扫除了。我拿起一把大笤帚走到教室后面开始清扫地面。忽然,在一张桌子腿下发现一支笔,我捡起来一看,原来是一支“派克”圆珠笔。这笔是谁的呢?我看了一下座位,这是王明同学坐的地方,准是他丢的。我记得前些天,他还向同学们吹嘘地说,他过生日的时候,他爸爸要送他一支“派克”笔。这下别吹了,我把它藏起来,让他尝尝着急的滋味。我把笔放进口袋里,刷刷地清扫地面。忽然,我眼前浮现出王明同学着急的面孔,仿佛看见他急得抓耳挠腮。我这个玩笑开得不是地方,怎么能拿自己的快乐,去换取同学的着急呢?我得把笔给他送去,让他获得一个意外的惊喜。大扫除结束了,我拿笔向王明家走去。

这篇短文写捡拾圆珠笔的事情,是按照:找到笔的主人——想到笔的来历——想让主人着急——决定送还失主的顺序写的。从心理活动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故事的线索、前因和后果,从而展现了小作者急人所急的精神。因此,可以说:条理清楚,线索明确,是写好心理活动的基本功。

三、要表现人物性格。一个人面对着眼前的事情,有何想法,持什么态度,是能够表现出人物性格的。因此,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杜绝小人说大人话,杜绝不符合人物性格特点的心理活动。

四、要结合其他描写在写心理活动时,可以穿插叙事,写出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又可内心独白,用“我想”引出心理描写;也可描写景物衬托心理活动。这样写使文章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关于直接间接人物描写作文篇四

关于人物描写的作文900字 “馋鬼”的下场

假期里的一天,我们家迎来了一位“小贵客”——馋嘴的小妹妹。

妹妹可是个出了名的小馋鬼,只要趁人不注意,她就和那只儿童诗歌里常提到的溜到油灯里偷油吃的小老鼠一样,悄悄来到放零食的大盒子旁,抓起一把糖,怕别人跟她抢似的,并以最快的速度往嘴里一塞,衣领上留下的彩色糖渣子让人看了又好气又好笑。我也常常因她身上那“脏兮兮”的糖渣把我的玩具熊“破了相”而“大发雷霆”,以至于用手捏住她那长年累月吃出来的肥脸不肯放手。但这机灵鬼总爱告我的状,所以这回,嘿嘿,我要好好整蛊一下这个小鬼头!

“姐姐,我要吃糖!”“姐姐你骗人,你说给我糖吃的!”“我告诉妈去,哼!”这小馋鬼又在向我撒娇。她的每一句话就像一股气一样不断地输向我的脑袋,头真是快被她搞爆炸了。我悄悄地瞥了她一眼,只见她像一头发疯的小狮子一样,拼了命地在我房间的地板上滚儿,两脚蹬得比刘翔还快还起劲。没过多久,房间已一片狼藉。而她并没打算小憩片刻,一边捣乱,一边发出像驴一般令人烦心的“咕咕”声。我实在是忍受不了了,只好拽着她的手直奔超市。

“新品上市”几个大字在门上十分醒目,我推门走向了货架,只见货架上摆满了一大盒五颜六色的糖,盒子上写着“麦芽糖”几个大字。我仔细琢磨着这个名字,原来是爸爸妈妈小时候吃的那种粘力十足的糖呀!如果心急的妹妹一口咬住,是不是能把她的牙齿都粘住呀?我不禁看着妹妹开怀大笑起来,妹妹完全被我蒙在了鼓里。幸好妹妹不识字,再加上在她心里我的笑声魅力比糖果差多了,所以没露出马脚。我很爽快地买了10根回家。

一到家,妹妹就嚷着要吃,我赶紧打开包装,由于糖很黏,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撕了下来。妹妹一把夺走糖,在短时间内把糖塞进嘴中,只见她先含了口甜味,又习惯性地咀嚼起来。就在这时,麻烦来了,糖果像蜘蛛网一样牢牢地套住了品尝“美食”的牙齿,怎么也松不开来了,这下妹妹可着急了,把手旋转360度拉着棒子,并把嘴巴越张越大,谁知效果却恰恰相反,糖变得越来越黏。我看着她滑稽的样子不由幸灾乐祸起来,捂着肚子在地上打滚。妹妹朝我愤怒的抡起了拳头,龇牙咧嘴,就在这时,只听“啪”的一声,糖碎片飞花四溅,妹妹终于将糖吐了出来。“哟,看你人小,没想到力气还挺大的呀!”我笑着说道。“我再也不吃糖了!”妹妹怒吼到。

说起这件事,妹妹还一肚子气呢!不过,她倒是一个守信用的人,再也不吃糖了,说起来,还是我帮她戒这个糖瘾呢!

关于直接间接人物描写作文篇五

人物描写专项练习二 动作描写

出示习题: 开展一项动作游戏活动(比如:投乒乓球入盒子)请仔细观察两名游戏者的动作,抓住他们各自的特点,分步骤描述具体,注意两人动作的差异。

审题指导:内容要点,两名游戏者的动作

写法要点,抓住他们各自的特点,分步骤描述具体

写法指导:刻画人物,方法多样,其中对动作描写的偏好,可以说是任何一个作家都不例外的。高尔基认为,写人物要多行动少说话。老舍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当代心理学家们认为,人的内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动作才是真实可靠的。动作的确是透视人物心理的多棱镜。那么,怎样写好人物的动作呢?

一、要抓住特征性动作描写。在特定的环境下,人物的动作具有相应的特征。我们要仔细地观察,抓住这些特征。我们常说:“行动从思想中来”,就是说人物的行动要符合人物的思想品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感情,不同的内心世界。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动作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更加鲜明。在描写人物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而更重要的是描写他是怎样做的,并且要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彩色的翅膀》一课写守岛战士品尝海岛上结出的第一个西瓜时,是这样描写他们的动作的: “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喷喷’的赞叹声。” 这种具有特征的动作描写,把战士们喜悦、激动、珍视、自豪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

二、要写出连贯性的动作,描写一个人的动作要进行分解,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是由一系列地动作构成的。把一个大动作分解成几个小动作,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动作,一一进行叙述,那么整篇文章就能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

炒菜

妈妈先把白菜一片片洗干净,又一片片摞起来,左手按住菜,右手拿起刀,一刀一刀地切着,把白菜切成一个个的小方块,剩下的菜叶放在旁边。开始炒菜了。妈妈先把锅坐在火上,等锅烧热后把油倒进锅里,不一会儿,锅里腾起了油烟,发出“嗞嗞”的声响。妈妈先把切好的葱花扔进锅里,等葱花变黄,腾起一股香味,又把菜倒进锅里,抄起锅铲,不停地翻动着。等菜慢慢由白变黄,妈妈再倒入酱油、醋,撒上盐,接着用铲子翻动了几下,撒上白糖、味精,迅速把锅端下来,翻炒了几下,就出锅了。妈妈炒的糖醋白菜,甜丝丝,酸溜溜,香喷喷,吃起来别有风味。这是妈妈的拿手菜呢!

妈妈是怎样炒糖醋白菜的呢?作者把妈妈炒菜的动作进行分解,用了表示连贯动作的词,然后抓住妈妈炒菜时最有代表性的动作,进行具体描写。如:先是——洗菜、切菜,开始——坐锅炒菜,又把——菜放锅里,再是——倒入调料,接着——用铲翻动。在这个片段作文里,由于用了表示动作先后顺序及动作连贯的词,清楚地写出了妈妈炒菜时的全过程,并且把妈妈炒菜时那熟练地样子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三、准确运用动作词语。我们祖国的语言十分丰富,例如:表示动作的词有:拿、提、拎、推等等,运用哪些词语呢?这就要看文章的具体环境了。因此,在描写人物动作时,要准确使用词语,精选动词,力求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具体、鲜明,这样才能把人物的动作、形象,逼真地写出来。请你阅读下面的作文片段:

擦玻璃

别看张敏的个子矮,可是每次做扫除,她擦的玻璃最干净了!为了看看她到底有什么绝招儿,我仔细观察了她擦玻璃的动作。她敏捷地踩着椅子上了桌子,又从桌子迈上窗台。她先用一块干布掸了掸玻璃,然后再换一块潮湿的抹布,踮着脚,一只手抓住窗棂,一只手从上到下用抹布蹭玻璃。接着,又自上而下从左到右蹭了一遍。玻璃上有污点的地方,她就哈一口气,使劲蹭几下,还不干净,她又用手指抠几下,啊,污点终于被她消灭了。她从窗台上下来,站在地上,端详着被她擦得一尘不染的玻璃,美滋滋地笑了。原来她擦玻璃这样细致,还真有两下子呢!

这个作文片段在写张敏擦玻璃时,使用了“踩、迈、掸、踮、抓、蹭、哈、抠”等一系列的词,把擦玻璃的过程写得很具体,我们把这些词串连起来,在头脑中就会形成张敏擦玻璃又干净、又麻利的画面,从心底里佩服她把玻璃擦得一尘不染、又快又好地绝招。从这个实例中我们知道,恰如其分地使用表示动作的词,能够把内容写得充实、具体,把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能够再现人物的思想品质,避免内容空洞无物。描写动作是为刻画人物,刻画人物是为了表达中心。因此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仔细观察,精心选择,具体描写,就成了写好人物动作的关键。我们要写出人物行动的方式和过程,并通过这种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现人物的性格,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关于直接间接人物描写作文篇六

关于人物描写的作文500字 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从来都是很严格的,不信你看!

不好!发现“敌人”,赶快撤退!

嘿嘿,所谓的敌人指的是我妈妈。我做作业是总是想起书中人物的精彩画面,于是趁老妈不注意,拿起一本《水浒传》冲向厕所。

“李妍美!干什么呢?!”

“上厕所!老妈,你连我上厕所也管啊!”

嘻嘻嘻,成功了!我在厕所里大看特看,不知不觉就看了二十分钟。哇哇哇,惨了!老妈肯定会怀疑我的。我该怎么办呢?正当我团团转的时候,妈妈偏偏来了。

“上什么呢?这么长时间!我要闯进来了!”

“马上出来了!”我胆战心惊地回答。

没办法,我把书裹进衣服里,装作肚子疼,“飞”自己的房间。妈妈鬼似地进入我的房间,我马上把书藏进被窝里。妈妈看了看我的作业,回房间了。

好险啊。我必须采取另外的行动看书。我突然把门锁上,然后在房间里狂看。“你把门所上干什么!”啊!妈妈来了!我飞速把作业做完,然后装作什么事情也没发生把门打开。

“在里面干什么呢?恩?从实招来。可以饶你一死。”

“做作业,没干嘛。”我故作镇定,“你怀疑我?太小看我了吧?”

“作业做完了?”老妈审问。

我毫不客气地说:“当然!”

呼哧!要知道我的行动还没结束那!因为我妈妈不准我看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说这两本书会坏了我的头脑。

鬼才信!我再次把门锁上,把书看完以后,放回书架,开了门!哇!老妈正屹立在门前。

老妈发出河山狮子吼:“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在看水浒传啊?你老妈没那么笨!你今天给我抄课文!”

我的妈妈真的是“天下第一严格的妈妈”呀!

关于直接间接人物描写作文篇七

关于人物描写的作文500字 “甜”爸爸

我有一个关心我的爸爸,他的头发很少,就像个光头,光照在他头上非常亮。小小的眼睛外面戴着一副眼镜,红红的嘴外长着扎人的胡子,每次亲我都被扎的非常疼。

爸爸很爱我,每次看见我被妈妈骂了后,就会说一些安慰的话,想让我心情好一点,要不我给你说一件事吧!

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刚回到家,一打开门就年看见妈妈沉着脸,我不知出了什么事,就笑着问:“妈妈怎么了?”妈妈火冒三丈的说:“不要笑,我怎么跟你说的呀,昨天要你作一张试卷,你偷懒没写,现在快给我去补上。”

我一下子哭了起来,听到哭声爸爸走了过来,抱着我问到:“怎么了?”我告诉爸爸昨天妈妈布置的作业没做,妈妈骂我了。爸爸叹了口气说:“你看多做试卷可以帮助你加深印象,妈妈也是想帮你,你要打起精神来,不要带着情绪去做题,这样是做不好的,走我们一起去做试卷,不会的我教你。悄悄告诉你,但你不要告诉妈妈哦,爸爸小时候也不爱做试卷,有次为了这事你的奶奶还打了我一顿呢,至少妈还没打你吧!”于是我转涕为笑擦干眼泪和爸爸一起做题去了。

这就是我的好爸爸,他有一颗细腻、温暖的心,总是在我伤心的时候来到我的身边抱着我,说些安慰的话,为了让我开心还会把自己儿时的丑事说出来逗我笑。我爱我的爸爸。

关于直接间接人物描写作文篇八

关于人物描写的作文500字 多才多艺的小能人

她,长着一头乌黑的头发,有神的小眼睛上戴着一副眼镜。她的笑容既灿烂又有点俏皮。她就是我们身边的小能人----汤子懿。

汤子懿是一位活泼开朗,多才多艺的小女孩,她喜欢画画,是个艺术能手。每天都画此小漫画,让我不得不竖起大拇指。美术课上,她的作品十分精美,真是心灵手巧!一次综合实践课上,老师给我们看了四集阿狸的动画片,看完之后,老师给我们每人一张纸,画个阿狸,谁画得好就借给谁阿狸的漫画看。汤子懿也是漫画爱好者,她为了书,拼命地赶画!不一会就画好了!而我呢?看着简单,画起来难啊!于是我请教了汤子懿。我迫不及待地跑到汤子懿那,等着让汤子懿画阿狸的已经排成了长队。终于轮到我了,我告诉汤子懿我不会画,她想了想说:“我帮你画吧!”说完,她娴熟地画了起来,一会就好了,一只可爱的阿狸出现在我眼前:阿狸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让我感觉看到了希望,大红的毛色衬着白色的小短裤,显得可爱至极,活灵活现。站在一旁的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还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制作关于省运会的小报。只见汤子懿胸有成竹地画出了吉祥物灵灵,灵灵身上的每一个细节都被她画活了。特别是灵灵的一双手,被她画得栩栩如生,仿佛是在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这时我们不得不佩服汤子懿那双巧手。

汤子懿被称为“艺术能人”真是当知无愧呀!

关于直接间接人物描写作文篇九

人物心理间接描写“四法”

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划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心理描写除了直接剖析人物的心理,让人物内心独白或产生幻觉外,还可以通过对人物其它方面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即间接心理描写。这种手法用得好,同样能揭示人物内心的奥秘,刻划人物的性格,还可以增强作品的可读性。一般说来,人物心理的间接描写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神态揭示法

“表情神态是显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镜子”。恰当地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神情,能反映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譬如在《故乡》中鲁迅先生是这样通过对中年闰土的神态描写来揭示其内心世界的: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分别十几年的儿时伙伴相见,理应有说不完的相思之言,道不尽的欢快之情。但是,中年闰土与“我”相见之后,只是脸上“现出欢喜”之情——内心是高兴的,然而随“欢喜”同时现出的还有“凄凉”。这说明经过半个世纪的磨炼,闰土的头脑中烙上了封建等级观念的印记——儿时的朋友决不能与今天的“老爷”划等号,于是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闰土乍见儿时伙伴的喜与哀、酸与苦以及精神麻木等复杂的心理状态,在这种准确的神态描写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行动反映法

世界著名短篇小说之王契诃夫曾经说过:“最好还是避免描写人物的精神状态,应当尽力使得人物的精神状态能够从他的行动中表现明白。”可见,具有人物鲜明个性的动作对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往往具有特别传神的效果。譬如在《孔乙己》中鲁迅先生这样通过对孔乙己的动作描写来反映其心理的: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他不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因为孔乙己从心眼里就瞧不起那些短衣帮,所以对来自他们的嘲笑丝毫不在意。相反,为了显示自己与短衣帮的不同,他便将九文大钱——“排”在柜台上。“排”这一典型化的动作充分反映了孔乙己得意、炫耀的心理——你们是些什么东西!只能花四文大钱,有我阔气吗?

三、语言透露法

古语云:“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在不同的场合,人物会因心境的不同而说出不同的话,这些不同的话语恰恰透露出人物特定的内心世界。譬如在《我的叔叔于勒》中,莫泊桑是这样通过语言来刻划“母亲”的心理的:

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真算是一个有办法的人。”

母亲回来了。……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这两次截然不同的语言,形象地透露出在“母亲”心目中,于勒是好是坏,该亲该疏完全取决于有钱没钱,准确地刻划了“母亲”自私、冷酷、唯利是图的心理特征。

四、环境衬托法

清代学者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话皆情语。”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和景物的描写总是为刻划人物,反映主题服务的。因此,特定的环境和景物描写往往能折射出人物特定的心态。譬如在《社戏》中,鲁迅先生是这样通过景物描写来衬托“我”去看戏途中的心理的: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了歌吹了,还有几点火,……也许是渔火。

这段文字,作者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方面着笔,对田地里碧绿的豆麦、水中朦胧的月色、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星星点点的渔火、豆麦和水草的清香、宛转悠扬的歌吹作了尽情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形象地衬托出了“我”与小伙伴们去看戏途中那种欢快而迫切的心情。

值得注意的是神态、行动、语言等描写,有时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常常融为一体,以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其次,要力求使所描写的神态、行动、语言等符合特定情景中的人物的心态,不能为描写而描写。第三,要强调描写的真实性。唯有真实才能透露出人物内心的秘密,才能打动读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