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妈妈的心灵课》读后感锦集

《妈妈的心灵课》读后感锦集

《妈妈的心灵课》是一本由[英]温尼科特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2,页数:2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妈妈的心灵课》读后感(一):每一个妈妈都伟大

要说教养方面的书看过的还真不少,因为养育本身就是一个艺术活,如果不学习一定跟不上孩子成长的步伐,所以但凡有此类书籍都会尽力的去学习。这本书还真是和别的不太一样,书里完全没有过多的给我们指出执行的办法,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本妈妈的心灵抚慰书籍,就是对每一位母亲的肯定,肯定她们在孩子出生到成长的过程中的重要性,瞬间感觉被理解的感觉,那么多的辛劳都不以为然了。

全书内容从三个部分展开来说,孩子和妈妈的关系,孩子和家庭的关系,乃至孩子和世界的关系。但妈妈和孩子的关系占了一大部分的篇幅,可见妈妈在孩子成长中的地位喽。每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请确信他们背后一定有一个慈爱的妈妈在支持他们的成长。从孩子出生都把他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不以大人的姿态自居,不以大人的眼界去带孩子、陪孩子、要求孩子,不用大人的口吻教育他们。一定要相信他们可以成长为自己最好的样子,不必在他们的成长中过多的给予干预,只需要用爱,用心陪伴支持便可。关于喂养,关于断奶,关于饮食,关于孩子的情绪表达,我们都要学习,这样才能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焦虑。所以,不断的学习才是我们做家长应该做的,只有这样才能匹配孩子成长的步伐,才不会在他们出现问题时息不明所以,不知道如何处理。

后面两个篇章则是延伸到更广的空间去说,将孩子相关的那些问题做以解答。比如关于孩子的偷盗和撒谎行为的产生,我们该如何的去理解;关于独生子女家庭和多子女家庭的利弊分析;关于双胞胎的那些事的解读;关于孩子的学习能力的判断及如何正确的教育;关于孩子性教育的那些困惑……你需要的,或许还真的都包含了。自信再自信点,伟大的母亲,自始至终这个角色都不变。让我们继续一起学习,陪伴孩子快乐成长。

《妈妈的心灵课》读后感(二):科学有效的育儿经验

今年六月份我的姐姐生下了一个小宝宝,姐姐在产房待了三十多个小时,产房外的人度秒如年,当一位女性多了母亲的身份,难免会有困惑和压力,孩子最重要成长为健康独立、自信果敢、有社会意识的成年人,而这个良好开端的引领,和妈妈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总有人说六个月以前的宝宝不过是一个肉体加上一堆神经,但是作者认为要把宝宝当成一个真正的人,看到宝宝学会伸手,学会自己观察找到想要的东西,学者爬和坐立,学着把东西放进嘴里乖乖吃饭……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宝宝都有不同的技能,当妈妈用心观察的时候也会发现宝宝成长的魅力。父母对于婴儿的照顾不仅仅会给自己带来快乐,而且也会给孩子带来快乐。 妈妈通常费心劳神,无怨无悔,为了积极适应宝宝的需求,妈妈一直都在调整自我, 以便宝宝能很好地理解自己。这种积极适应的姿态对婴儿的情感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因为那时的婴儿只能领会最简单的东西。尽管育儿法则想学习的话可以通过很多途径学习,但是养育宝宝完全是父母亲力亲为的事情,无人可以代替。宝宝需要的妈妈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需要感受到妈妈的皮肤和温暖的呼吸,看到妈妈,感受妈妈,接触妈妈充满活力的身体,是非常重要的,妈妈引领着宝宝进入新的世界并慢慢适应。正是因为这个,宝宝也会产生了一种信念, 也就是这个世界能够满足自己的所有需求,所以他自己希望内在现实和外在现实之间、内在的原始创造力与人类共享的大千世界之间存在着一种活生生的关系。 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间出现了问题,不要只把问题的焦点一味放在孩子身上,不要担忧焦虑,仔细观察平日里的亲子关系,看看同孩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找到关键所在,才能很好的处理问题、解决矛盾。为人父母是件苦差事,会无聊、枯燥、苦闷,也是一件美妙的事情,会收获温暖、快乐和幸福。无论是作为父亲还是母亲,都要分外珍惜亲子关系,因为孩子有了父母的陪伴,才会感受到有安全、温暖、真实、包容、和谐的爱意,才能在浓浓爱意中茁壮成长。

《妈妈的心灵课》读后感(三):最好的养育,从内心开始

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母亲?这是一个在我25岁之后时常会思考的问题,因为看过太多相关的负面新闻,身边也有许多现实中的教训,所以我一直对成为母亲这个角色充满了排斥,我不认为我有能力做好一个母亲,但在内心深处,我有时也会忍不住想如果我有了一个孩子,我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母亲。

成为母亲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意味着你将要担负起一个新生命的责任,从今往后起码在他成年之前,他的一切都与你脱不开干系。正如书中所说,怀孕对一个女人的生活将带来多么可怕的影响,“小宝宝本来就是个大麻烦,除非你真的想要孩子,否则,他绝对是个讨厌的家伙。”

我以前一直认为,母爱是与生俱来的,是一种身为母亲的天性。但直到后来我发现不是的,母爱是伟大的,但不是必然的。因为母亲对于女性来说只是第二身份,女性的第一身份永远是自己,如果我们更爱自己一点,也并没有什么错。

我不止一次听到或看到我身边的新手妈妈们说,如果不是很喜欢小孩子的话,即使生了自己的孩子也不会很喜欢,只不过因为那是自己的孩子而已。由此可见,身处于新时代的我们,如果有能选择自己是否成为母亲的权利,那请一定珍惜,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带着父母的爱与期待降生,而不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或是将之视为一种不得不背负的责任。

而如果你做好了成为一位母亲的准备,并且是开始出于真心的期待新生命的降临,那么就翻开这本书吧——《妈妈的心灵课》,它正在试图事无巨细地告诉我们,如何成为妈妈。

这本书一共分为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讲的是有关于生命的初期——刚出生的婴儿是如何感知世界的,他们拥有什么样的本能,身为母亲又该如何喂养等等这些新手父母更为关心的事情。而第二部分则讲的是孩子与家庭,例如评判孩子“正常与否”的标准,独生子女家庭与双胞胎家庭会面临的问题,还有关于孩子的偷盗与撒谎问题的根源究竟是什么等等。第三部分中来到了孩子的成长期,孩子太害羞或容易紧张怎么办?如果孩子有攻击性行为怎么办?如何对待青少年的性教育这个问题?等等。

不得不说书中提到的都是我们如今不容忽视的问题,在这个越来越内卷的时代,我并不很赞同“鸡娃”式教育,但我一直认为从小让孩子得到正确的爱与足够的安全感,以及培养他们的品行端正与道德修养更为重要,而这也正是这本书中想要告诉我们的。

正如我前两天在一本书中看到这样一段话——“生孩子是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是为了付出与欣赏,不要求孩子完美,也不用给我争脸,更不用帮我养老。只要这个生命能健康地存在,来到美丽的世界上走一走,让我有机会与他同行一段,足矣。”

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幸福的家庭中快乐长大。

《妈妈的心灵课》读后感(四):养育孩子,妈妈天然有责任,但养育不能天然进行,妈妈需要不断学习

每一位妈妈,当孩子来临的时候,是否已经准备好了呢? 做妈妈的过程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过程,但却又是一个兴趣盎然的过程,有着大量的乐趣在其中,但也有着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其中。 这本《妈妈的心灵课》就是为每一位新手妈妈准备的最全面指导手册。每一位准妈妈都应该提前阅读,而已经成为新手妈妈的父母,也急需加紧补课,毕竟这本书是可以指导孩子长到五岁的。

《妈妈的心灵课》是英国知名儿童心理学家温尼科特在BBC访谈时的谈话。而这就给了这本书两方面的重要支撑。 首先,这是由专业的学者给出的专业观点。虽然温尼科特是一位男性。但正因为是男性,他可以跳出情感的框架,更清晰的看到妈妈和孩子相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用自己的理论给出最专业的指导。而这本书是在广播中播出的节目内容,面向的是绝大多数普通听众,也就预示着这本书的内容更具实操性。是真正能够帮助到读者的。是那种基于理论但又脱离理论的内容是每一个人都能读懂并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内容。

比如作者在做了自我介绍之后的第一部分,就是让妈妈真正的认识自己的宝宝。也许很多人都会奇怪,自己的宝宝就在那里,怎么会不认识呢?但从心理学上来讲,那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人,一个刚刚出生的生命,绝对和成人世界包括母亲有着深深的隔阂。想完全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成长规律是必须要学习的。 比如这里提到了了解宝宝的两种状态:一种是他们得到满足后的平静状态,一种是则是兴奋状态,而了解到这样两种状态,也就更能够明白为什么有时候宝宝会一直哭,那一定是宝宝的愿望未得到满足,或者愿望满足之后平静状态时,父母仍然的打扰。而父母需要做的就是给予其需求提供帮助,不需求时让其平静。

作者用喂奶的例子就很好的解释了这一现象,对于刚出生的宝宝来说,定时吃奶不是最好的选择,而应该是饿了就吃。有愿望了,母亲的乳头就已经在他嘴边,吃饱了,乳头自然离开他的世界,这才是他最为心满意足的状态,而不是成人世界的要求,必须三个小时喂一次奶,那是对婴儿自然状态的打断。 而妈妈与婴儿的互动涉及到孩子整个成长的过程,这里包括对于孩子的认知,对于自己的认知,对于亲子互动的需要注意事项,已经孩子与家庭的相处模式,孩子与大千世界的沟通过程。是每一个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都需要并了解的知识。 每一个妈妈们都需要把这一本《妈妈的心灵课》放在枕边,时时阅读,并根据心理专家的专业建议来给孩子最好的呵护,那么爸爸们呢?当然也需要和妈妈们一起来学习了解,毕竟孩子天然也是父亲的。

《妈妈的心灵课》读后感(五):21世纪如何当一个好妈妈

“在试图成为父母之前,人们应该先确定自己达到了那个标准,别在家里做实验。”——《超脱》

还记得这句让人振聋发聩的台词吗?各大网站都被其刷屏。这句话爆火的原因,一部分是母亲与孩子并未达到亲密的关系,另一部分原因也是掀起了女性的焦虑:“该如何处理亲子关系?”

《妈妈的心灵课》在欧美已成为父母必备的亲子教育指南。为何现在职场女性全都在意哺乳假?没有相对条件的会直接放弃职场做全职妈妈。因为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母亲对婴儿时期的孩子来说至关重要,所有的亲子关系的建立,都是以此为基础。

本书揭示了哺乳、哭泣、游戏、独立和害羞等日常行为中所蕴涵的心理机制。“经验主义”就一定正确吗?即使道理是对的,忽略个体本身所强加的经验却未必是对的!例如大家都知道的“拍奶嗝”人们都习惯的去助力孩子这一过程,把宝宝竖着抱直,也不会在打嗝的同时吐奶?然而这种做法忽略了问题的本质原因。有时候会妨碍宝宝的自然排气过程。

当妈妈的都怕孩子哭,也舍不得让孩子哭,孩子哭的时候便自乱阵脚。其实孩子的哭声很容易识别。这种十分自然方式就能让大人知道宝宝遇到了麻烦,需要帮助。其实孩子的哭声分为饥饿、恐惧、愤怒、悲伤,只要大人注意其情绪,就能很好掌握孩子的情况。

孩子长大之后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都是取决于环境,而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父母如何教育好子女,是一个永久性问题。而其过程在婴儿时期就已经萌芽,如果妈妈试图把是非观念强加给婴儿,那么婴儿的本能就能会被彻底摧毁。要清楚地知道,两岁到五岁的孩子什么事可能都做得出来,哪怕是吃便便!这些都是本能!!

书中在后面还谈论了独生子女的一些行为状况,例如偷窃、撒谎等问题,以及为何会有这种事发生,作者都给了根源性的讲解。能父母清楚地明白:“孩子为何这样做?”

本书为孩子的行为和父母的态度提供了很多明智的见解,是一本非常难得的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