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可能性》说课稿 |参考教案作文2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可能性》说课稿 |参考教案作文2篇,欢迎大家分享。

第一篇

《可能性》

一、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

我执教的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三册第九单元第三节——“可能性”。这节课的内容是概率的起始课,《课程标准》中对概率这部分内容在第一学段的教学要求是:“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因为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不确定现象,对不确定思维比较陌生,在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时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且这节课的内容又是学习概率的基础。所以,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有趣的猜测活动——抛硬币、摸球等,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而且教材还布置了一个课后调查,调查生活中什么事情一定发生,什么事情可能发生,什么事情不可能发生,来丰富学生对现实生活中不确定现象的感性认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课程标准》中数学学习的目标,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抛硬币、摸球、石头剪子布等到猜测活动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技能目标:会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培养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三、教材处理:

在教材处理上,我本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创造性地安排内容。本节课的教材中是用“抛硬币”活动来引入教学,而我设计了让学生看淘气和笑笑投篮猜结果来引入新课。另外,教材中只有摸球活动,而我在学生经历多次摸球活动,已经初步理解了“一定”“可能”“不可能”的基础上,又设计了“装球”游戏,提高了练习的难度,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想出多种办法解决问题,更加深了对可能性的理解。

新课标强调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我把“通过活动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想,只要我们能蹲下身子,用学生的眼光看待教材,研究教材,就能灵活地处理好教材,让其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四、教学流程:

我为这节课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贴近生活,激趣导入。

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枯燥的,而学生对自己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则表现出更大的兴趣,数学教学就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经验。本节课的教材上是用抛硬币来引入教学,而我认为毕竟学生很少有机会在一起做抛硬币的游戏,这不是他们所熟知的。所以,我在本节课开头设计了看淘气和笑笑投篮猜结果这一内容。由于玩篮球这样一个学生们经常会玩的游戏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接焉探究“可能”这一问题提供了鲜活的生活原型。

第二篇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人教版的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可能性”,这部分的知识是在学生已初步感受了不确定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基础,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本节课的教学正是以这样的理念来设计的,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

我面对的学生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有“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势,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又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不随意注意占主导地位,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很容易被新异的事物所吸引,从而产生学习动机,然而学生之间还存在着个别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恰当的利用评价手段,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新的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整合的角度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2、通过小组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尝试用“可能”“不可能”“一定”表达事件发生的情况;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特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的重、难点是: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是不确定的,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语来表达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情境教学,并通过游戏、竞赛、实践操作、小组合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的轻松,学的愉快,形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综上所述,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了五大环节: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二、活动体验,合作探究;

三、体验激趣,深化所学;

四、联系生活,拓展视野;

五、动手操作,实践感知。

下面我就将本节课具体的设计意图阐述如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新的课程改革在数学教学方面,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而创设的情境一定要包含数学模型,因此,在上课伊始,我丢掉了教材中联欢会主题图的引入,而是选用了“石头、剪子、布”这一项师生互动的游戏来导入新课,这项游戏学生再熟悉不过了,在他们猜测了老师和自己谁会赢之后,师生共同进行游戏,并要求学生做好记录,游戏结束后,从同学们的记录结果和开始猜测的结果的对比中得出结论,自然的引出一些事件的发生是有可能性的,指出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游戏的形式导入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进入到教学的第二环节。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