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造纸实验的作文

关于造纸实验的作文

提升写作能力,做到手到擒来,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作文能力提升有帮助,特地精心编写的关于造纸实验的作文。

第一篇

说到造纸,你就会想起它是四大发明之一,是蔡伦改进的技术。今天我也要来当一次“造纸家”了。

我怀着兴奋的心情开始准备材料,高兴得飞上了天,终于可以自己动手做造纸实验了,脸激动得红通通的,像两个可爱的大苹果。

说干就干,我仔细地对照说明书,小心翼翼地开始了实验。首先,我把纸糊放入塑料杯,把塑料杯拿到洗手间加少量的清水,我把水龙头开得小小的,生怕水加多了会影响实验效果。加好后,我便用木棍按顺时针的方向搅拌。搅了一会,杯子里的纸糊慢慢散开,就像一朵朵漂亮的白色木棉花,正在开放。看着这朵朵“木棉花”不禁好奇:这与造纸有何关系呢?

我半信半疑地拿给爸爸看,爸爸若有所思地说:“没搅好,还要再搅。”爸爸说着,接过了我手里的杯子和木棍飞速地搅起来,那速度跟正在旋转的陀螺比也不差。

过了一小会,爸爸把杯子还给了我,里面有搅好的纸糊,这纸糊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变化,但我知道它已经吸收了足够的水分,看来做实验也需要心灵手巧!

我马上开展了下一步实验,在塑料碗的顶部,绑上滤网,可滤网好像故意想跟我作对似的,“你这臭家伙,再不乖乖听我使唤,我可要把你给扔啦......”我在心里想了一千句一万句批评这可恶的滤网的话,可这怎么能难倒我呢?我可是聪慧盖世的“实验天才”,不过我只用了两根皮筋,让它俯首称臣。

接着我拿起塑料杯,把里面的纸糊用木棍慢慢地运送到网上,可我是个急性子,这可是要铺到猴年马月才可以铺完呀!于是,我便把剩下的纸糊直接倒在滤网上,看到水一点一点地滴在碗里面,“我的造纸术马上就要大功告成啦,鑫淼,加把劲啊!”

最后,再用木棍把纸糊压平,可爸爸说我压得太厚了,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看来任何时候者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呀!

眼睛骨碌碌一转,急中生智,按照原来的方法再做一遍不就好了吗?

实验终于成功了,我把它拿去阳台上晒干,就大功告成了。我喜不自胜,心里乐开了花。

今天我当了一回“造纸家”心里可真是满足呀!你喜不喜欢这个实验呢?如果喜欢,自己动手做哦!祝你们爱上科学,喜欢科学!

第二篇

今天早上,我有点无聊,想用做实验来解闷。我寻问爸爸:“爸爸,我做什么实验呢?”爸爸挠了挠头,眼睛一亮,说:“等会你就知道了!”

于是我目不转睛地看着爸爸。他拿出一个装着一点水的瓶子,扭着瓶盖,问我:“等下我把瓶盖打开,把瓶子旋转,你猜瓶里的水会怎么样?”我毫无顾忌地说:“流出来呗!”爸爸笑笑,随后立刻把瓶子从下到上转了一圈,一滴水都没掉出来。惊得我嘴巴长大,说:“你。。。。。。你再来一次。”爸爸把瓶子又转了一圈,水像被胶水粘住一样,一点不漏,我有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了。于是好奇地问爸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爸爸买了个关子:“你猜?”我不停地请他告诉我,最后,他终于开“金口”告诉我答案:“这是因为重力向下,所以水才不会滴出来,但是如果速度放慢,水一样会漏出来的。”我明白似的点点头。

这可真是一次有趣的实验啊!从这次实验中,我又掌握一个科学道理,以后我要多做实验,来明白更多的科学道理。

第三篇

科学实验作文900字 不可能的纸实验

这天,我在家里津津有味地看着订阅的杂志《快乐科学》,突然看到了一个关于纸的实验,题目叫做《谁能把纸对折7次》。实验内容很简单,就是把这张纸对折7次。

看了这个实验,我心想:把一张纸对折7次,这还不简单,简直就是小菜一碟。于是顺手拿来一张A4纸,便开始折起来。对折第一次,纸变成了两层,简直不费吹灰之力,一下就折好了。然后是第二次,第三次……纸张以一步步变成4层,8层……也都没什么问题。可是自从第4次开始,问题就来了:当我折好后,发现没有之前那么整齐了,折痕的中间几层和外面几层开始变得参差不齐了,外面几层比中间几层看上去短了一些。接下来是第五次,折好后的纸变得更加地不整齐了,中间的折痕处已经有了好几道皱巴巴的痕,而这时纸张已经变成了2×2×2×2×2=32层了。我又继续对折,但这次比上一次更费劲,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折好,这时纸张的厚度已经达到了64层,还能再折下去吗?这还是个疑问。但只要再折一次我就能成功了,于是我开始着手这最后一次的折叠,可是偏偏这第7次无论我用多大力都折不好!虽然我已近看到了结果,但我还是不相信。我心想:难道一张纸真的只能折6次吗?我不信,一定是A4纸太小了,我换一张大的纸一定行!于是,我拿来一张4面的报纸,大约是A4纸三,四倍。于是,我又开始折起来,一次,两次,三次,四次……可是到了最后,第7次还是折不了。哼,我就偏不信这个邪!如果不是纸不够大,那就一定是厚度的问题。于是,我选择了最薄的餐巾纸来进行我的第三次实验。这次我终于勉勉强强折上了第7次,但是却根本不成样子了,完全达不到折纸的标准。唉,无论是大的纸还是薄的纸都不行,看来我注定是成功不了了。回顾我整个实验过程,从一开始怎么也不相信到自己实验后的结果,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啊!

可是到底为什么一张纸只能折6次呢?我又一次拿起了书本,书上说:一张纸最多只能折6次,而且与纸的大小无关。张纸每对折一次,厚度就会翻一倍。当把纸对折6次后,纸就变成了64层,由于张纸中的纸纤维有很强的联结力,当再对折的时候,张纸的外侧就会因为产生极大的拉力而无法再伸长,所以我们无法将纸继续折叠下去。

哦,原来如此!看了原理之后,我恍然大悟,原来是因为纸纤维无法再伸长所以不能再折了。从我一开始的怀疑到自己多次实验后得出结论深信不疑的结果,不由得令人惊叹:“科学真奇妙!”

第四篇

小学生关于实验的作文500字 记一次小实验

记得在我6岁时,做过一次有趣的小实验,那是一次成功的实验。

那天我放学回家喝了一杯水,心想:水不是妈妈烧的吗?那只要找到火,一个纸杯里放上水,有火烧就行了。于是,我找来了蜡烛,点上火,在纸杯里倒上凉水,就开始烧了。过了一会儿,杯底变成了焦黑色,从杯上看去还有一点火光,如果只烧一个角的话,角上就会发出“咯嘶”的声音,大约过了两分钟,蜡越来越多的变成了水,火光越来越小,我赶紧把蜡水倒了出去,火又大了起来,但“咯嘶”“咯嘶”的声音越来越响,我害怕极了,生怕纸杯会烧破,水洒一地。这时,奇迹发生:纸杯完好无损,只是纸杯底盘烧变形了。并从纸杯底升上来许多的小泡泡,而且不断有水珠从底盘冒出来,我想:难道这次试验真的要失败了吗?这时,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冒出来的气泡被火烧的毫发无损。突然,豆子般的水珠落在火苗上,火灭了。我只好重新点火,我摸了一下水温,哇!40度了,这是因为:水的沸点是100度,就是水能达到的最高温度是100度,再高就是水蒸气了,水与杯子接触时,火烧水时通过热传递将杯子热量导走,使杯子的温度一直在100度附近,杯子始终达不到自己的燃点,就无法燃烧。

生活中处处隐藏着科学,只要我们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它们一定会被发现。

第五篇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有一次,张老师就带领我们做了一次有趣的实验。

实验前,张老师准备了一杯将要溢出的红水和许多一元钱的硬币,我们都很疑惑,不知道张老师葫芦你到底卖的什么药。张老师问我们:“你们相信我能在水里投十几个硬币,而水却不溢出来吗”?我们大家七嘴八舌,有人说信,有人说不信,总之各有各的想法。实验开始了,张老师小心翼翼地准备将第一枚硬币投进去。要投了,要投了,原来有些喧闹的教室立刻变得寂静,连易根正掉地的声音都听的见。我们都屏气凝神,目不转睛地盯着张老师的一举一动。只听“咚”的一声,硬币落入了红水中,我们大家都不由得“哇”了一声,使鸦雀无声的教室又变得喧闹了。因为硬币虽然落入水中,但水却丝毫没有溢出杯子。当投进第3枚时,班上又出现了议论声。“四、五、六……”我们和张老师一起数着投进去的硬币。数到了第15枚的时候,班里已经像开水一样沸腾了。有的三五成群,在一起讨论张老师是不是在变魔术,有的独自一人,不时揉揉眼睛,怀疑自己看到的是不是真的。实验结束后,张老师唐我们观察现在水的表妹,我看见水的表面已经超过了杯口的高度,形成了一个弧度,可是水却没有流出来,正当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时,张老师揭开了其中的奥秘:这种现象是水有自己张力造成的。

我对这次实验感悟很深:我们要发现大自然更多的奥秘,而发现那些奥秘需用眼去观察。

第六篇

关于实验的作文500字 用泥土做实验

星期天,我从花盆里挖了些泥土,打算做一次实验。

我要做的实验是:泥土能不能被水溶解。我找了抹布~~两个杯子~泥土~开始在卫生间里做。

先把装满泥土的杯子 灌满三分之一的水,把抹布罩在杯口,因为没有滤纸,所以只能用抹布代替。被子里的水是棕色的很浑浊。把水倒在抹布上,在杯子里的是“咖啡”,没什么变化,但抹布上的孔太大导致水直接流了下来,就像滤纸没贴紧漏斗,水从滤纸外面流了下去一样,实验失败了。正当我在想用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时候,我的目光落在了毛巾上,对呀!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毛巾上没洞,只能吸收水,水吸收多了就不会在毛巾里,简直跟滤纸一模一样,实验结果准确率是抹布的一千倍!一万倍!我跑到阳台,又挖了一堆泥土,把泥放进“咖啡”里。把杯子里的水倒进用毛巾罩住的杯口杯子里。水停在毛巾上,过滤时间很慢很慢,时间一点点过去,少一点水我就倒一点,一杯水用了五分钟才倒完。毛巾上留下了泥土和杂物,杯里的水只有一些泥,显然毛巾没有滤纸好用才没有过滤完。我又用了五分钟,倒下来的是清水,估计烧了都可以饮用了。通过实验,我的出了结论:泥不会被水溶解,它只是像面粉一样进入水中使水的颜色变成了和它一样的颜色,被人误以为泥土被水溶解了。

今天的实验,让我知道泥土是不能被水溶解的,但我想哭,因为我用的是自己洗脸的毛巾,上面的杂物还没洗掉,晚上用什么洗脸呢?

第七篇

今天,班主任秦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实验 :桌上放着3个杯子,分别装着沙子、水,(另外一个杯子是空的),旁边还放着一堆石头。秦老师首先把一颗石头放进盛着水的杯子里,石头沉了下去,水浸了出来;秦老师接着又把一颗石头放在盛有沙子的杯子顶端,沙子也盛了出来;秦老师最后把剩余的石头放进空杯子里,杯子没满,秦老师再将水和沙子先后放进杯子里,泥土,水洒了一地。

看了这个实验,使我联想到一个了故事:

从前有个农夫,他家境非常贫穷,但是他很善良勤劳,而他的儿子却非常懒惰贪婪。

有一天,农夫照例在山上砍柴,遇见了天神,天神看他很朴实、勤劳,就送他了一个“聚宝盆”。天神告诉他:“只要对着聚宝盆说:“钱出来吧”,就会有源源不断的金币从聚宝盆出来,这件事让农夫好逸恶劳的儿子知道了,儿子就让金币永不停止的从聚宝盆流出来,贪婪的儿子最后被金币活活的压死了。

这个实验以及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如何事情都要有分寸,要注意把握尺度,不能贪婪,否则等待他的永远将是悲剧。

第八篇

关于实验的作文500字 一次有趣的实验

一天,我正全神贯注地看着《科学大众》,突然我被吸引住了,书上说把鸡蛋放进盐水里,无论你怎么往下按,它都只是沉下去再浮上来。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鸡蛋这么重。只会沉到水底,怎么会浮在水面上呢?于是我决定亲自来做个实验。

我准备好材料:一杯清水、鸡蛋、盐,就迫不及待开始做实验了。首先,我把鸡蛋放在清水里,发现鸡蛋没有浮起来,它在杯底一动不动,好像是被吸铁石吸住了似的。我开始往水里加盐,并用筷子搅匀,可鸡蛋却纹丝不动。我又继续加盐、搅拌。鸡蛋开始慢慢地向上浮起来了,我的兴奋劲刚起来,仿佛看见了希望的“火苗”,可是,“火苗”熄灭了,鸡蛋浮着浮着又沉了下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把那本《科学大众》拿来仔仔细细地看了几遍,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总算找出了原因,原来水放太多了。于是,我倒掉了点水,再往水里加了点盐,搅拌一会儿,奇迹出现了,鸡蛋像充足了气的气球,我把手一按,鸡蛋沉了下去,一松手,它就像顽皮的孩子又浮上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我百思不得其解。看着我一脸疑惑的神情,爸爸告诉我其中的秘密:“清水和盐水的比重不同。鸡蛋的比重比清水的大,所以鸡蛋在清水中会下沉;之所以鸡蛋在盐水中不会下沉,是因为盐水的比重比鸡蛋大”。我恍然大悟。

这次小实验带给我意想不到的收获,通过这次实验也让我明白了:知识的大门是虚掩的,只有敢于探索,勇于追求的人,才能打开这扇理想的大门。

第九篇

星期日,我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那就是把鸡蛋放入水中,再加些盐,看看鸡蛋会不会浮起来。

我先拿来了一个大杯子,再把里面装满水,然后把一个鸡蛋放入水中。我先等了一会儿,鸡蛋没有浮起来,我只好使出“秘密武器”——盐。我先往水里加了一小勺盐,鸡蛋没有浮起来。我又加了一勺盐,它还是浮不起来,我心急了,便把盐一勺接一勺地加入水中。我见鸡蛋还没有浮起来,就随手拿了一支筷子,在水中搅拌了起来,很快,水里出现了一个大漩涡。原本在睡大觉的鸡蛋也被我叫醒了,它躺着的身体也慢慢的站起来了。我的心怦怦直跳:鸡蛋会不会浮起来呢?我的眼睛一直盯着鸡蛋,连眨都不敢眨一下,生怕错过了一个微小的细节。等了大概20多分钟鸡蛋从水底浮了起来,离水底大约有2厘米,哈哈我成功了!鸡蛋浮起来了!

我问妈妈鸡蛋为什么会浮起来,她说,是因为水的密度变高了,鸡蛋的比重小,所以,鸡蛋才会浮起来。通过这次实验,我又明白了一个科学道理。

第十篇

暑假里的一天,我和姐姐呆在家里没事做,觉得无聊,想着做点什么来打发时间。突然姐姐提议:“不如我们做个实验吧!”无聊至极的我满心欢喜地答应了。

首先,姐姐准备了实验材料:一把尺子、一张白纸和一堆碎纸片。我好奇地问:“就这么一些东西就能做实验?”姐姐满自信地说:“你别急嘛,会有好看的!”

实验开始了,只见姐姐把纸张折叠起来,在尺子上来回摩擦了一久,“现在是我来给尺子施加魔力”姐姐说。直到尺子被摩擦得稍稍发热了,姐姐才把尺子放到碎纸片上。奇迹出现了!碎纸片神奇般地自动上升,吸附在尺子上,而且很长时间都不会掉不下来。看着这神奇的一幕,我情不自禁鼓起了掌,“哇,好神奇呀!”

“这是为什么呀?”我问姐姐。

“你刚才有没有注意看我用纸张摩擦尺子吗?摩擦发热会产生电流,尺子上的电流会吸引取碎纸片,我就是根据摩擦生电的原理来完成实验的。远古时代的原始人类正是用类似的原理来取火取暖的。你看,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聪明啊!”

听完姐姐的讲解,上小学的我似懂非懂。我看姐姐做了这个小小的实验,我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科学是无处不在的。在以后的学习生活里,我会更细心观察身边的一切事物,从中发现科学道理,学习科学知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