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高中关于记忆的作文10篇

高中关于记忆的作文10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高中关于记忆的作文10篇,欢迎大家分享。

第一篇

高中关于包容的议论文素材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另一颗心宽容。--纪伯伦

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贝尔奈

以春风待人,以寒风自待。

待人要丰,自奉要薄;责己要厚,责人要薄。

大足以容众,德足以怀远。《淮南子》

大:宽宏博大。怀远:安抚远方的人。

五山立地,一柱擎天,气压乾坤,量含宇宙。

形容形象高大,胸怀宽广,气概豪迈。

操与霜雪明,量与江海宽。

操:节操,德行。量:度量。形容节操高洁,胸怀宽广。

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唐•孟郊《赠裴枢端公》不极:无边。极,尽头处。吞:纳。形容君子的器量宏大。

君子浩海之气,不胜其大,小人自满之气,不胜其小。

明•薛瑄《读书录•君子•小人》浩然之气:正大刚直之气。自满之气:狂妄自大之气。胜(shēng):尽。君子的气量大,小人的气量小。

人类需要宽容,而懒惰、无知、自私就不会有宽容!个人的不宽容,不会制造监狱,也没有刽子手;而官方的不宽容,一旦发起脾气,便可以置无辜人于死地,也从不做任何反悔补救的事。

宽容就如同自由,只是一味乞求是得不到的,只有永远保持警惕,才能拥有。汪国真《宽容与刻薄》

宽容与刻薄相比,我选择宽容。因为宽容失去的只是过去,刻薄失去的却是将来。

一个不懂宽容的人,将失去别人的尊重,一个一味地宽容的人,将失去自己的尊严。

对待别人的宽容,我们应该知道自惭;我们宽容地对待别人,应该知道自律。

宽容者让别人愉悦,自己也快乐;刻薄者让别人痛苦,自己也难受。

如果别人已不宽容,就不要去使劲儿乞求宽容,乞求得来的宽容,从来不是真正的宽容。

如果你还要想宽容别人,就不要等到别人来乞求,记住一句老话:给永远比要令人愉快。

只有勇敢的人才懂得如何宽容;懦夫决不会宽容,这不是他的本性。斯特恩

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场合:你打算用忿恨去实现的目标,完全可能由宽恕去实现。(西德尼•史密斯)

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猛相济。(《左传》)

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已之心恕人。

尽量宽恕别人,而决不要原谅自己。(西拉斯)

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人有不及者,不可以己能病之。(明•薛宣)

人们应该彼此容忍:每一个人都有弱点,在他最薄弱的方面,每一个人都能被切割捣碎。(济慈)

眼界要阔,遍历名山大川;度量要宏,熟读五经诸史。(清•金缨)

度量如海涵春育,应接如流水行云。(清•金缨)

和以处众,宽以待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宋•林逋)

抬眸四顾乾坤阔,日月星晨任我攀。(宋•苏轼)

第二篇

今天,心理课快下课的时候老师留了一个问题:你印象中童年记忆是真的吗?这突然引起了我的兴趣,我记得我曾在一处看过,似乎有科学证明其实人对自己小时候的记忆比较模糊,若大人讲了一件事情,你起初会很怀疑,但是过段时间你就会接受,到后来你还会觉得真实发生过,甚至还坚持记得那个场景。而事实是那件事情是大人编了来哄你的。

我觉得我不能以别人为例子,以自己为例子才会觉得自己讲的能够再更加真确一点。因为有些场景只有自己脑海里在不断回放。记得姐姐讲自己童年趣事,讲到自己小时候不认识胡萝卜,用脚踩,把它当玩具玩,到了饭桌上才认出了它,但是外婆烧胡萝卜的时候没有洗,于是她就只能吃着没有洗过并且被自己踩过的胡萝卜,有苦不能说。我一开始感觉很神奇,但是我在脑海中想像了这样的场景。后来姐姐再次讲到,之前想象的场景就又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之后时间长了我就有了一种我身上也发生了这件事的感觉,甚至好几次用到自己初高中的作文里去,将当时的心理活动描绘的极为详细,但是我知道这并不是真的。

我脑海中模拟的场景很模糊,它和我本来就很模糊的童年的记忆仿佛融合起来了。这些残缺的,模糊的,记忆碎片好像更有说服力,就像是说谎也要有三分真七分假才有人信。这个时候就想起了曹雪芹的那句话“假作真时真亦假”。

我很遗憾我不能记得我童年时代的一些趣事,或许它们真的有趣真的有意义,但是我忘记了,且无论如何都想不起来了。反而是这些虚构的记忆让我的童年记忆看上去丰富了一些。真真假假的其实也好像没什么必要了,自己感受吧,总归是自己脑海里的片段。只不过听一听别人的描述,脑海里多几遍演绎,就能丰富自己的回忆好像还不错。

所以,即使回忆出了差错我们依然会信它,就像我同学信誓旦旦地说小学学过《晏子使楚》,坚持是小学四年级学的,可是她即便如何信誓旦旦地说他们还排演过话剧,她的记忆还是出了错。可是她依然得要相信她的记忆,并且凭着记忆去考试。

我不知道我后面举的例子和之前的关系大不大,但我具体意思是童年记忆不一定是真的,推及到你平时的记忆其实也可能出错,但是你还是得要去相信你的记忆。

第三篇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我分享的内容是:适度使用搜索引擎有助于记忆。

随着网络的日益壮大,其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搜索引擎更是为我们带来了快捷与方便。于我而言,只有适当的使用此方法,才会对我们有益。

搜索引擎可以帮助我们在互联网上搜索所需要的信息。若是过度依赖这种便捷,不但会使我们沉迷这种所谓的“捷径”,更会使我们过度依赖网络从而放弃思考。现如今“提笔忘字”现象愈演愈烈,更多的人通过手机输入法才会找到自己想要的字。无论是学生通过拍照搜题完成作业,还是大人们通过搜索所需材料完成工作,都是各有利弊。

适当的使用可使自己对该类事物印象加深,从而达到更好地记忆效果。人们总是认为搜索引擎的强大是科技进步的表现,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记忆逐步下降日渐缺失。其作用不可否认,我们也无法想象若是没了互联网的生活该是怎样的,但我们内心深处的记忆真的需要通过互联网才能加深么?

总把方便快捷挂在嘴边,总把搜索放在身边,大脑便会十分地放松。巴尔扎克认为:一个能思考的人,才是力量无边的人。由此可见,优秀的思考能力是世界上的自觉活动着的力量。也许对于人们来说,存在美中不足。网络最大的缺点就是缺少感情,你可以通过网络去拓宽自己的视野,但却无法体会到多样的情感。倘若通过自己的理解去体会,这不也是思考的过程么,比起自己苦学无门,在方便中思考,何乐而不为?

过度依赖是懒惰的表现,搜索引擎可以是我们记忆的载体,但却不应是人类记忆的创造者。无论是文化常识抑或是悠久历史,都在引擎上有迹可循,但创造者是我们自己,万不可本末倒置。

把搜索当作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是可怕的;把自己的懒惰归咎于科技的进步是无知的。现在的我们,对于信息的接收十分碎片化,什么都知道一点,但又什么都知道得不深。不要变“搜索依赖”一族,适当搜索搭配思考必将事半功倍。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四篇

记忆如一个魔盒,收纳了你生命中的一切美好与烦恼。蓦然回首,发现那些最美的记忆,都藏在角落,落满灰尘,却依旧倔强地闪烁着迷人的光彩。

记忆中的美,很多。它们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你,感动着你。许多年后,或许我们在记忆中蹒跚而行,绞尽脑汁也找不到属于自己的美好;但美会藏在角落,静静等你来寻找。

胡萝卜玉米糊

三岁的记忆至今已支离破碎,但那时的一样东西却依旧令我无法忘怀——奶奶煮的胡萝卜玉米糊。我的目光穿过岁月的迷雾,朦朦胧胧地看见在昏黄的灯光下,穿着纸尿裤的小屁孩摆弄着手里的积木,旁边的奶奶的手里是一碗热腾腾的胡萝卜玉米糊。真的好好吃啊。

长大后,很少能吃到那么好吃的胡萝卜玉米糊了。

幼儿时的记忆,很美。

我上小学了

六岁时我踏进了小学校园。也许是我天生聪慧,学校里教的知识我看一遍就懂了,考试门门优异,但用老师的话来说我:“去办公室的次数和上厕所持平”。为什么呢?幼年的我崇尚“大丈夫不拘小节”,课桌不整,如同垃圾堆,一放学把作业往书包一塞就往外跑,同学们戏称“垃圾回收”。老师见我这副样子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帮助我整书包;有时我虚心接受,坚决不改,老师也先作罢,摇摇头先“随我去”。

童年时的记忆,很美。

电子百拼

大一些时,校园里流行起一种叫做“电子百拼”的玩意,十分有趣,而且如果参加了学校里的比赛获得第一名,可以得到一枚金星。这在我们学校可是了不得的荣耀哇!我从此一回家就开始努力钻研电子百拼。可能是质量问题,我的电子百拼每拼一次都会放电,没拼几次我的手就麻了。我可不管这些,为了荣誉,我豁出去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那个学期的电子百拼大赛取得了第一名。

少年时的记忆,很美。

你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很快,很急,但是这都不要紧,当你有空闲将他们一一整理,你会发现:

最美的记忆,往往藏在角落里。

第五篇

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读书笔记则是弥补这种脑力不足的最有效的办法。读书笔记是人们记忆力的延长,是人脑有效的外存贮器。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清代史学家、思想家章学诚在他的《章氏遗书》中说,读书不及时作笔记犹如雨落大海没有踪迹。因为经过作笔记,思维经过加工整理、头脑里形成了系统的思路和表现形式,因而不易遗忘。特别是某些头脑难以精确记忆的数字、公式,有了文字的记载,也便于查找和回忆。

所以,即使记忆力很强的人,也从不放过利用笔记等方式来进一步加强自己的记忆力。

第六篇

不知是谁失手打翻了月亮的坛子,凉凉的月色一下子倾泻下来了。

轻轻摁亮台灯,灯光霎时铺满房间,牵引似水流年。往事如网,将我层层网入其中,我突然想起了你,灵儿。

在乡下老家,你是我的邻居,也是我最好的朋友。夏天时,我俩总是来到荷塘游玩,嫩粉色的荷花铺天盖地,如同我们美好的童真年代。你拉着我,钻到荷花丛中,摘取那不知名的“财富”。那黑黑的、硬硬的外壳内,藏着洁白、清脆的芯儿。这便是我俩喜爱的菱角。你摘下菱角,用小剪刀剪下一片细长的芦苇叶,细细地缠绕在菱角上,缠成一个漂亮的蝴蝶,递给我。你那灵巧的动作,印入我心里,成为我记忆中那美好的画面。

有的时候,我们俩爱在村外的那片灌木丛中摘野果,你和我最爱的,都是刺泡儿,那红得发亮的小果子。你塞了一枚到我嘴里,那酸酸甜甜的味道刺激了我的味蕾,我便爱上了它。我们总是把刺泡儿扔在对方的衣服上,汁水染出一片红色。嬉笑声如同银铃一般飘荡在原野,也烙印在你我心底。有你陪伴,真好!

你是一个厨艺能手,总是给我做好吃的小菜。一次,我生病发烧了,你知道后便找来我爱吃的地木耳和金樱子,打算给我做个小菜。你来到我家厨房,把地木耳清洗干净,把青椒切成细丝,放入蒜末,拌匀下锅翻炒,出锅。金樱子去籽,去刺,装饰到地木耳上。你把菜端到我面前,我却看到了你满脸的灰……我笑了,抱了你一下,喊道:“你真好!”

如今,我被妈妈带回县城读初中,临行前,你送给我一串风铃,上面刻了一句话“有你陪伴,便是晴天,祝你快乐”。我的知心好友,与你这一别,我们便少了见面的机会……

灵儿,童年成长的路上,一路有你相陪,真好!你我走过的那段纯真的日子,那些鲜亮质朴的画面,成了我心中最美的记忆。

第七篇

初中三年的时光结束了,在我们离开考场的那一刻。蓦然回首,我们失去了自我,一昧在成绩泥沼中苦苦挣扎。再一次踏入校门,这次只携着轻松与释然,重新认识熟悉却又陌生的校园。宽大的道路直通教学楼,炽烈的阳光暴晒在沥青路面,散发出独属于炎热的气味,隔着鞋底都能感受到夏日的温度。

走着走着,入眼的便是那操场,我轻笑着顺着台阶,走下去。

哒哒哒,手表的指针不停转动,时间慢慢流逝,我也站在了教学楼前。冷冷清清,独自踏上阶梯前往教室,哐哐哐,从门卫借来的一大串钥匙被我攥在手中,随着身体的律动,左右敲打击响。声音回荡在空旷的楼层间。

时间流走不停,记忆封锁永存。

第八篇

微笑能使人愉悦,微笑能解决烦恼,微笑是一种动力,它能使人成长。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在五年级的一次朗诵比赛,参赛的每个人激动又紧张。班主任突然让我参加,我惊奇地对老师说:“啊?老——老师,我不行的,我害怕。”我的手不由自主地挥起来,头也不听话地摇起来。只见老师拍了拍我的肩,笑了笑,说:“你这孩子啊,不用紧张,两周后我们就要录像了,这是我给你找的诗歌,回家背熟了,过两天到我办公室,我听一下你读的怎么样。”我接过老师给的稿子,虽然紧张、害怕,但我还是欣然接受了。心里总是嘀咕着“加油,加油!”老师又笑了笑说:“我相信你的,上课去吧!”

每当我回到家,写完作业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开始背稿子,“炎黄飞天梦……”

时间过得很快,一眨眼就两天了。我忐忑不安地走进陈老师的办公室,紧锁着眉头,脚也抖得十分厉害了。“陈老——老师。”我说了句陈老师,陈老师没有回应,我又靠近陈老师旁,又说了句:“陈老师!”陈老师转过头,说道“怎么这么早就来了,来来来,我听一下你读怎么样。”话音刚落,陈老师就把我带到广播室旁,让我读。刚开始,我读的一会儿快,一会儿慢,有时还会忘词。而陈老师便一遍又一遍地教我,一次又一次耐心指导我,那微笑从未消失。

两周很快过去,这天下午,我早早就来到了学校,穿好了服装,编好了头发,拿着稿子匆忙地走向录像的教室,在教室外反复地练习,反复地朗读起,反复地练动作……

“这么用心,陈老师给你加油哦!相信自己!”陈老师走出办公室,来录像是为我加油,她又微笑地点了点头,我本来的那颗紧张的心渐渐放了下来。很快就要该我录像了,我走向教室里,十多个摄像设备在我眼前出现,左右两边有,前面后面有,上面也有。这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录像教室,可但是这摄像设备就让人吓得出冷汗。正前面是一面玻璃墙,陈老师在玻璃墙外的教室看着我,伸出了她的右手,舒淇大拇指,对着我微笑,看她的口型,似乎在对我说“加油”……

录像完了,我从教室走出来,立马到对面的教室找陈老师,陈老师的那一抹微笑依然还在。

陈老师的微笑让我永远铭记在心,因为她的微笑使我勇敢地面对摄像头,使我大方地朗诵,这微笑是一股让我成长起来的力量,我在微笑中成长!

第九篇

黄土路漫漫,沙石点点。一条黄土路倚在我家门口。

路上人不多,星星点点,走过的人都是些拄着拐杖的老人,拉着驴走过的商人,背着锄头走过的农夫。这路便如弓背,我家就如弓弦,紧紧地,搭靠在一起。又一阵风沙从黄土路的远处来了,近了,近了。“叮铃,叮铃”一身绿色邮递员服,蹬着一辆“吱吱”作响的自行车来了,摇摇晃晃,久了,便相识了——一位邮递员老人。

每天早晨,他便来了,“叮铃,叮铃”。姥爷这时就匆匆忙忙出去拿报,我便蹲在窗前,看他们咕噜一阵,邮递员老人便把车缓缓放倒,拿出一份报纸,双手递给姥爷。走了,走远了,又卷起了风沙。

“叮铃,叮铃……”又来了,姥爷叫我出去拿报纸。他依然斜着身子,我走上前,去取报,便聊上了:

“邮递员爷爷,你每天送报纸不累吗?”

“不累,不累。小弟弟,这是为人民服务呀。”他脸上扬起了笑容,如扬起的黄土般。

“你干这行几年了?”

“哎,这个呀。这我二十岁就开始给人家送报纸了,三四十年了。老了,不知道以后谁来给大家送报纸。”他唇角的笑意不减,那么坚定。

说罢,他又扶起车,提起沉重的报纸,扶在车把上,用力一蹬,摇摇晃晃地走了,“叮铃,叮铃”卖力地蹬着,扬起了一阵黄土,扬起一阵沙石,扬起一颗质朴的心。消失在黄土路上的远处。

多年后,回到家乡,便又向老爷问起送报老人的事,姥爷只是嘴角泛起一抹微笑。

也许吧,改行了?搬走了?调走了?唯一留下的痕迹就是这条黄土路上的车辙。

真希望如这位送报老人一般,有一颗如黄土路般厚重而质朴的心,即使低到尘埃里去,也会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如老人一般,如黄土路一般平平凡凡,不浮夸,不做作。正是这份淳朴,凝结成一股力量,催促我成长。

那股黄土路般朴实的心让我成长,那黄土、沙石让我懂得了质朴。

黄土路与我家是一张弓,我与质朴是一支箭,搭在一起便是一副弓箭,伴随着我成长。

第十篇

时光如箭,飞逝得毫无踪迹。六月这个毕业季充满着离别的气息,转眼朝班墙上望去,记录有我们难忘回忆的照片,成长中的大家所经历的一切顿时历历在目……

第一张照片是在篮球赛上照下的,只见里面的一位脸红红,头上挂有一串晶莹热汗的小丞双手紧捧篮球,脸上表情及其精彩,像是今日要分个上下与高低的神色,让我又回想到我们班那场虽败犹荣的篮球赛。

第二张照片里面的--被誉为六6“女汉纸”的小媛,她平时呀,特别爱笑,而且笑得很魔性,能感染到其他同学,真是“丹唇未启笑先闻”,随处可闻她的笑声。你看,照片上的她正站在小轩椅子上居高临下地望着小轩眉飞色舞地笑,两个酒窝浅浅地随着她的笑一漾一漾。

第三张照片上的“六6歌王”小升,平时热情开放的他此刻正在照片上忘情地捂着胸口,列开嘴唱着《泡沫》。他为了唱好歌,其实,也付出了很多努力,一下课,甚至连上厕所都喊破喉咙,“Everybodyhigh起来”,只要他想唱,哪里都是他的舞台。

第四张照片是我们班的淘气包“小黄”,别看他那么淘气,成天捉弄人,他跑步可是拿过奖的,瞧!照片上的他正双眼紧盯前方,头发自然而然地竖起,蹬着腿奋力向前冲,像矫健的羚羊一般帅气。用我们班“喜剧大王”小键的话来说:“他可能是把比赛看成比世界末日还要重要了,所以才像打了鸡血一样向前冲。”

这时,回过头回望这些记录着我们最难忘的照片,我用手轻抚它们,像是打量一件稀世珍宝一样小心翼翼。

葛然回首,这些记录有我们美好回忆的照片,见证着我们六年的成长生活。六年,共同在一片蓝天下呼吸,共同举手抢答争论的学堂,共同拥有的美好片刻,早已在我心底深处,忘不了老师的亲切话语,忘不了同学的音容笑貌,更忘不了辅助我成长的母校。六年的欢笑如歌一般载着我的梦带我进入青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