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净化你的时间》读后感1000字

《净化你的时间》读后感1000字

《净化你的时间》是一本由[美]史蒂文·格里菲思(Steven Griffith)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页数:23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净化你的时间》读后感(一):给你的时间做一次卫士扫描

讲时间管理的书籍有很多,但是这本书不单纯是一个时间管理的工具书。最开始看这本书是被它提出的这个“时间毒素”这个概念所吸引。作者并没有号召大家管理时间,毕竟时间是一种无法被影响的客观存在。作者提倡清除时间里的毒素,来“净化时间”。如果把我们的日常生活比作一台电脑,那这套工具就是在帮助我们做一次深度的电脑扫描,清理掉那些隐藏在各个角落的垃圾,电脑的运行速度,也就自然得以提升了。

为了达到“每天多出2小时”的净化目标,作者分为3个部分进行了说明,分别是准备,流程,和绩效。在阅读着3个部分的时候,你不难感觉到大道趋同,很多理论与模型在不同的场合都被反复提及。可以作为关联阅读,一并提升我们对于本书的理解。

准备篇的核心是“正念”。所谓准备,就是在净化工作开始之前,从根本上理解你与时间的关系,进一步的总结出自己生命的目标和意义。达到这些的手段便是“正念”,即对于当下的觉知。在书的后半部分实操内容中,作者提到了几个基础的呼吸方法,这对于普通人而言是非常友好的,呼吸是意识的锚。当熟悉了这个方法之后,在思绪纷乱的时候,便可快速把自己的拉回到当下。

推荐关联阅读:《正念的奇迹》《正见》

流程篇是方法论和实用工具,这也是全书最值得称道的部分。时间管理的理念相信所有人都不陌生,但是能践行好的人的寥寥可数。我们身边总是充斥着太多的诱惑,作者把他们分成了8个列别:科技;人;地方;财物;活动;工作事务和活动;思想和情感;特殊事项。他们中间还相互交叉,形成了林林总总的时间毒素。

针对毒素的具体处理流程颇像生活黑客,即记录——判断——调整。行动的基础是针对自己的时间进行一个详细的记录,按照在准备篇中凝练的人生目标进行判断,让这些事项被保留,调整,或是剔除。以及在完成了“全盘扫描”之后,多出来的“储存空间”怎么利用,这些作者在书中给出了明确的量表和记录表格,可以直接上手实践。

推荐关联阅读:《生活黑客》

由于大部分人对于时间的净化,很重要的一个目标是为了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结果。因此作者把绩效单独拿出来了一个篇章进行讲解。这个部分与我们接受的职场通用力培训相对趋同,主要分析的是沟通的技巧,以及在工作当中一些能提升效率的习惯的养成。在这里就不重点赘述了。

推荐关联阅读:《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掌控精力》

回到最初的那句话,时间管理并不难。就像如果养成定期清理缓存,检查磁盘的习惯,也就不会有电脑被垃圾拖慢的那一天。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还是需要一个统一的电脑卫士,来给你做一个一键式的扫描,本书和时间教练的角色也大抵如此吧。

《净化你的时间》读后感(二):说“我没有时间"的人,是真的没有时间吗?

罗伯特.J.哈斯廷斯有句名言:成功与失败之间的巨大差别可以用五个字概括:我没有时间。

"我没有时间",生活中不知道有多少人把这句话当成了自己的口头禅,但说出这句话的人,就真的是没有时间吗?那倒未必了。比如,我今天在美国作家史蒂文.格里菲斯的著作《净化你的时间》里看到一个小故事的两个情景:

一个情景:你正在家里工作,你8岁的孩子走近你问道:"你愿意和我玩传球的游戏吗?"你回答道:"我现在没有时间玩传球的游戏,我正在工作。"

第二个情景:你正在家里工作,8岁的孩子走过来对你说:"看,我刚把脚弄伤了,你能帮助我吗?"听到这句话,你会马上跳起来,把工作放在一边,立即去照顾你的孩子。

这两个小情景,在有孩子的家庭里,是不是经常上演呢?反正在我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是常常遇到的。

我们真的是没有时间陪孩子一起玩吗?我们不应该责怪时间,这是我们的选择和优先级排序。当我们把一些事情放在最高优先级时,总能挤出或找到时间。

所以,时间问题,其实就是选择的问题,而非只和时间本身有关。时间绝不是在你之外控制着你。时间就来自于你自身,你要为自己的时间负百分之百的责任。

我们通常在哪些事情上找借口说自己没有时间呢?比如:

(1)放寒假了,领导要求每个老师利用假期阅读两本专业书或其他书籍,并要求至少写一篇读后感。90%的老师会说,寒假事多,又搞卫生又过年,又要探亲访友,哪里有时间看书啊?这些借口,我也说过不少。

(2)孩子让你陪他去公园玩、去超市购物时。

(3)父母让你经常回家看看时。

(4)领导安排一些你不愿意干的事情时。

(5)不太熟悉的人约你出去玩时。

另外,我们还总爱把一些自认为没有时间的话挂在嘴边,比如:

“只是因为时间不够。"

"如果我来得及。"

"等我有时间了。"

"如果时间允许。”……

说得自己好像国家主席那样日理万机的样子,整天忙得抽不出一点点时间来处理其他事情了。

这些种种的借口和假设,就成了人们当作无法成功、幸福和心想事成的首要原因。而事实上,这种普遍存在的错误思想,才是人们挣扎、拖延和陷入困境的真正原因。

小乔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到广东打工,她和弟弟妹妹跟着年迈的爷爷在家。这个头脑灵活,长相甜美的女孩,语文科成绩很不错,但数学和英语都不及格,上数学课老是睡着了。

老师跟家长通电话,反映孩子的学习情况和精神状况,希望家长有空就回来看看孩子,或者经常跟孩子视频通话,最好是父母中留下一个在家照顾三个孩子。

可是每次与小乔父母通电话,她的父母都以"没有时间"为借口,不愿跟老师多说几句,也不愿意多抽时间回来看看孩子。直到有一天,小儿子被邻居的狗咬伤了,孩子的妈妈才匆匆从广东赶回来。在爷爷和三个孩子的哀求下,妈妈终于愿意回本地找工作,一边挣钱,一边照顾三个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老人。

妈妈回来后,小乔像变了一个人,笑容多了,人也精神了,各科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所以,嘴上老是挂着“我没有时间"的人啊,其实只是没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首位而已,并非真的没有时间。

我们不要再把"没有时间"作为自己不能做某事或者不做成某些事的借口。时间就是人本身,接受这一点,你将能万分之百地掌控自己的行动和命运。

《净化你的时间》读后感(三):你是早起的鸟儿,还是夜猫子?合理利用最佳时间,达到最佳绩效表现

阿诺德.格拉索说过:"成功其实很简单。成功就是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

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了不影响学业,他必须做好精确的时间安排。

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深切爱好。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非常重要。

鲁迅生活的年代和他所遭遇的家庭变故,迫使他把每一分的时间都用在了重要的事情上。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生活与工作的压力,却让我们常常不知道该如何安排时间去完成自己该干的重要事情。

在美国作家史蒂文.格拉菲思的《净化你的时间》一书中,作者为我们讲述的时间净化,很大一部分讲的就是在任意给定时间要做什么和不要做什么。利用绩效安排,你可以关注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来最大化利用你的最佳绩效时间。

作者在书中讲到的一个观点,引起了我的兴趣:“我们在不同的时间段,注意力和动力是不同的,许多人在意图正确,做的事情正确,却因选择了错误的时机而导致了失败。"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睡眠类型或者个人生理节奏模式,它影响着我们的生理和心理。对此,丹尼尔.平克在《时间管理:完美时机的隐秘模式》中的解释是这样的:"在一天之中,人类并不是以完全相同的状态度过不同时段的。做事情的时机非常重要,这并不比'做什么''怎么做'或‘谁来做'更重要,但它也是同等重要的。"

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睡眠的类型有两种:

(1)云雀(或早起的鸟儿):起床和睡觉都很早。

(2)猫头鹰(或夜猫子):起床和睡觉都很晚。

所有人在一天中大概会经历三个阶段(不同人的三个阶段会有一些差异):

第一阶段:巅峰。绩效表现最佳时间。

第二阶段:平静。我们感觉身体和精神方面的能量降下来的时间。

第三阶段:恢复。我们感觉很好,可以再次达到最佳绩效表现的时间。

通过了解这些阶段发生在你一天中的什么时间段,就知道你属于早起的鸟儿还是夜猫子了。

比如,我早上6点至7点上班前,看书、写作会比较投入,效果也更好,这是我绩效表现的最佳时间。所以我常常6点前就要早起床了。而晚上不到11点,我就困得不行了,只能早早地躺下睡觉。看来我就是属于早起的鸟儿了。

根据科研人员的研究,有75%的人的巅峰阶段出现在早晨,平静阶段出现在下午,恢复阶段出现在晚上。这些人都属于早起的鸟儿类型。另外25%的人感觉相反:他们感觉恢复阶段出现在早晨,平静期出现在下午,能量水平最高的阶段或巅峰阶段出现在晚上,这些人属于夜猫子类型。

为此,研究人员建议:

如果你是早起的鸟儿类型,那么最需要精力和体力的任务应该安排在早上完成;如果你是夜猫子类型,则同样的任务应安排在一天中晚一些的时候,或直接安排在晚上完成。

看来,了解并激活你的最佳个人绩效时间,对于最大化一天的成果是至关重要的呢。

丹尼尔.平克建议通过以下方式安排活动,可以最高效地利用一天的时间。

如果你是早起的鸟儿:

早上:在早晨做那些更加需要头脑清醒的事情,包括做决策、写重要报告和备忘录,以及进行重要谈话。

中午:做一些不需要大脑集中注意力和要求较低的事情。

下午晚些时候/晚上:这个时间很适合进行创造性工作和头脑风暴,如果精力足够,也可以进行早上那些工作。

对照一下我自己,我就是早起的鸟儿,我每天上班前一个小时看书或写文章。中午有时看书,有时刷新闻、刷微信,上下午上班时间干本职工作,下午6点下班到家,吃饭、锻炼、看书写笔记、看新闻,基本符合精力最佳的时间干最难完成的事情了。

如果你是夜猫子:

早上:这个时间很适合进行创造性工作和头脑风暴。

中午:做一些不需要太集中注意力和要求较低的事情。

下午晚些时候/晚上:做那些更加需要头脑清醒的事情,包括做决策、进行重要谈话以及认知活动。

当然啦,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别人的建议再好,我们也只能当作参考。就像有个书友说,她每天早上5点起床,读书写作到9点,中途锻炼一小时。这个方法也很适合我,但我却不能这样做,因为我7点就得出门上班啦。

我们要了解自己一天中的能量变化、专注度和注意力,可以个性化地安排自己应该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从而达到最佳职效表现。

《净化你的时间》读后感(四):"时间守护者“和"时间漫步者",它们是否有优劣之分?

“宝贝,快点,快点,要迟到了!"

早上七点,我出门去上班,对门的宝妈黄姐就在不停地催促儿子快点洗漱,并穿好校服去上学。可那男孩几乎每天都是磨磨叽叽的,嘴里还不停地抱怨:"我从来就没有迟到过,还要天天催,烦死了!"

其实城区的小学早上8点才上早读,孩子根本无需那么早就去到学校。黄姐想早点送完孩子去学校,回来可以干点别的事,然后再上班;儿子觉得太早去到学校门口,又不能进校园,实在无聊透顶。母子俩每天上演的"时间"之战,连我看到了都觉得实在没有必要。

为什么这两母子的时间之战难以调和呢?之前我怎么也想不通。今晚看了美国知名作家史蒂文.格里菲思的《净化你的时间》一书才明白,原来这对母子属于两种不同的时间风格,妈妈属于"时间守护者",而儿子属于"时间漫步者"。

这两种时间风格的人,都有些什么样的特征呢?

作者在书中是这样解释的:

"时间守护者,会严格遵守任何与时间有关的内容:结构、组织、精确性和规则。时钟、闹钟和计时工具都被用来提醒他该做什么事了。他遵循的日程和系统能够为他带来秩序和预见性。他无比重视按时、守时,当其他人没有遵守时间守护者严格的时间标准时,时间守护者就会通过强硬的态度和评判给自己和其他人施压。"

"时间漫步者,通常相信时间会服从于自己的意志。面对时间,会感到很自在,但在他人看来,却表现得有些混乱和反复无常。你相信事情该发生的时候总是会发生……你经常迷失在当下,这会影响其他人而不是你自己。但是,你也会因为过度解释自己为什么迟到而显得不负责、不上心,并感觉不被理解。"

根据作者的解释,我感觉在生活与工作中,那些急性子的人,就很像是时间守护者;而那慢性子的人,就很像是时间漫步者。

图片来自网络

到底我属于哪种时间风格的人,该怎么判断呢?

作者在书中列了一些问题清单,读者可以在与自己相符的描述旁边做一个标志,通过四答问题清单,可以分清自己是哪一类时间风格的人。

时间守护者:

①我在日常生活中有条理、有纪律。

②我通常提前或者准时参加会议、约会和社交活动。

③当有人迟到时,我会感到沮丧、愤怒或不被尊重。

④我认为迟到是一种性格缺陷。

⑤在做一件事之前,我会计算好需要花多长时间。

⑥如果需要,我经常会监督其他人怎么安排时间。

⑦我为自己总是很准时而感到自豪。

对照以上"时间守护者"清单,我好像属于时间守护者呢,因为除了⑤⑥两条我没有,其他的描述,我都有呢。

时间漫步者:

①我很少准时参加会议、约会和社交活动,总会晚一点儿或者晚很多。

②尽管知道可能会迟到,但我仍然会在路上抽空喝杯咖啡。

③我经常认为,在到达约定时间之前,我还能再做一件其他事情。

④我很容易陷在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忘了时间。

⑤我更关注此刻发生了什么,而不是未来会发生什么。

⑥一个开发的日程表会使我保持平静或充满活力。

⑦忘记时间让我觉得更富有创造力,并且更加投入当下。

对照以上"时间漫步者"清单,我居然在④⑤⑥三点上都有,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我是一个对时间感到很矛盾的混合人吗?

其实,在书中,作者就提醒读者,一个人的时间风格不是绝对的。在生活的不同领域,你可能不是同一类时间风格的人。你可能在生活中是一个时间漫步者,但在工作中却是一个时间守护者。

另外,当生活中有意外状况发生时,你的时间观念也会受到挑战,时间风格就会发生改变。我们应该保持灵活性,并知道各种不同反应的存在。

原来,我在工作上、与人交往中,都属于时间守护者,而回到家里,我就变成了时间漫步者。

其实,两种时间风格的人,并没有什么优劣之分,它们只是与人的不同性格有关。

人与人之间总是有不同之处的,我们需要对他们的行事方式有更多的共情、包容和理解。这样,在与人共事时,才能消除团队中持有不同时间观念的成员的潜在压力,创建一个健康发展的环境。

《净化你的时间》读后感(五):别让时间"毒素"左右你的幸福的人生

美国著名诗人卡尔.桑德伯格说过:"时间就像一枚生命硬币。你只有这一枚,只有你才能决定如何使用它。小心点,别让其他人替你用掉它。”

这个形象的比喻,把时间与人的生命的重要联系在一起了。世界上,只有时间是最公平的,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这个世界也很不公平,有的人在每天的24小时里干出了许多有意义的事,取得了令人艳羡的成就,而有的人终日忙碌,却并没有什么建树。

为什么那些终日显得很忙碌的人竟然会毫无建树呢?其实就是时间"毒素"在窃取和扰乱了他们的时间,让他们在做重要的事情时卡壳、拖延,甚至停下来。

时间“毒素“都有哪些呢?

在《净化你的时间》一书中,作者史蒂文.格里菲思认为:"行为、活动、习惯、人、地方或者物品等"都可以成为我们生活中的时间"毒素"。这些会"劫持"我们生活的常见"毒素"有:社交媒体、闲聊、电视节目点播、消极的人、过度工作、新闻、短信、手机、购物和多重任务等。

时间“毒素"对我们的生活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1.小小”毒素"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会告诉我们,生活中哪怕是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毒素,也能给人带来致命的伤害。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著名研员卡伦.韦特哈恩在做研究时,不小心将几毫升二甲基汞(一种致命化合物)滴在了戴有双层手套的手上,当时看上去完全没事。几个月后,她开始出现平衡和说话方面的问题。她并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又过几个月之后,她去了急诊室,检查结果是汞中毒。

原来,这个研究员戴的双层乳胶手套并不能防止二甲基汞接触皮肤,它们渗过手套并被她的皮肤吸收。她就仅仅因为一次接触到汞,汞就破坏了她的大脑,并最终破坏了她的整个神经系统,确诊不到6个月,她就死在了那几滴汞上。

生活中的各种时间“毒素",也会像汞的"毒素"一样,即使不会致命,但它们也正在持续地"窃取"我们的时间,并且给我们的生活及身体带来危害。

事实上,我们现在生活中的时间"毒素"就多如牛毛了。对我而言,我的时间"毒素"就是零食、闲聊和手机上的各种功能,如微信、短视频、各种平台的无用信息等。

零食也能成为我生活中的时间"毒素"。前几天的晚上,我看了半个钟的书,觉得有点困,就随手拿起身边的一包小零食一一"香榧子",一个接一个地剥开来吃,大概吃了十几个。因为这小东西的壳很硬,很难剥,竟然花了我差不多二十分钟。

当晚,我老是感到口渴,起来喝了两次水。第二天上午,我的胃开始难受,午休又睡不好,弄得自己一整天都提不起精神,原来吃了那十颗超级香脆的香榧子,竟然让我本来就很脆弱的胃有积热了。就因为管不住自己的嘴,让自己一整天的时间都虚度了,看不下书,工作没效率,更别说写文章什么的了。这种因吃零食这种时间"毒素"引起自己好几天干不事情的蠢事,我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但始终改不了,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至于手机窃取我大量的睡眠时间、阅读时间,甚至与给亲人交流的时间,那就数不胜数了。手机差点就成了伴侣之间交流的绊脚石。

没用智能手机以前,我和老公之间的沟通是很多的,可现在,只要呆在家里,都是各拿各的手机在玩,交流实在少得可怜。好在我们每天都抽出一个多小时外出散步,否则真的会让感情越来越变淡了。

我们小区有对小夫妻,就是因为男的回家就玩手机不做家务,不带娃,气的女方提出要离婚呢。好在在双方父母的劝助和开导下,男方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开始跟老婆一起经营家庭生活。

2.怎样消除时间"毒素"?

生活中的这些时间"毒素"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很自然的一部分。要想使它不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阻挡和消除它们。

首先,我们要先评估自己是如何使用时间的。如果发现一个潜在的"毒素",就应该问自己一个时间净化的问题了:这对我的幸福和成功有益还是有害?

(1)有益

可以问自己以下的问题:

有激励或鼓舞我吗?

会给我带来快乐吗?

让我更加接近自己的目标吗?

可以激发我的热情,增加我与他人的连接和互动吗?

能让我与比自己更广大的东西建立连接吗?

……

(2)有害

可以问以下的问题:

是否让我精疲力竭?

是否让我感到沮丧和分心?

是否激怒了我?

是否引起我内在的抗拒?

是否在羞辱或贬低我?

……

要判断某些事是有益还是有害于自己的幸福和成功时,我们要考虑自己在这些事上所花时间长度和时机的选择。

比如,我每天坚持早晚各阅读一小时,我会感到心情舒畅,有收获,此时的看书,对我是有益的;但如果让我每天连续看三个小时以上的书,我就感到疲劳厌倦,浑身不自在,那看书就变成有害的了。

在上班时间用手机看新闻,那是有害的,被领导看见,你没有好果子吃;在家里看看新闻,却是有益的,能让你感知天下事,增加你的见识。

时间的"毒素"无处不在,它们总是在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只要我们发现它们对我们是有害的,就要及时清除它们,别让它们左右了我们的幸福人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