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书写名人的作文10篇

关于书写名人的作文10篇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关于书写名人的作文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写名人的作文400字 围棋世界冠军——古力

古力是这几年来常常拿世界冠军的人,也是我最敬佩的围棋高手之一。

在他拿到世界冠军前,他付出了多少努力,多少汗水。

古力从6岁开始学棋,他的父亲看他下棋,“复盘”很强,好像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古力很小就喜欢下棋,很喜欢看围棋书,常常一看就几个小时,看书的时候两眼专心致志地看,瞪得球那么大,嘴里还自言自语道:“这几手棋真是妙啊!”便拿起棋盘在上面飞快地摆了起来,一手又一手,把棋书上的题目都摆好了,便开始做起题目来,他想啊想,眼睛一亮,一手抓起棋子便飞快地摆起来,把高手的棋谱背得滚瓜烂熟,就是因为他刻苦学棋,学棋专心致志、一丝不苟,十一岁就是国家少儿队的队员了。

成为国家少儿队的队员后,他更加刻苦学棋,终于变成了职业棋手。

一年又一年过去,它心中那颗萌发的心愿终于在1998年实现,他成了世界冠军。

我最敬佩他的是他做事一丝不苟,下棋专心致志。我也要像他一样,学会坚持地认真地做好一样事,让我能学有所成。

第二篇

描写名人的作文700字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2015年10月5日,北京时间17时30分,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她成功了!她向世人证明了什么叫“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1969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接受了抗疟疾药研究的任务,屠呦呦担任科技组组长,从那天起,她便在这条寻找抗疟疾药物的路上一去不复返。屠呦呦将全部心血都投入到此次研究中。起初,她从古籍《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受到启发,找到了808味可能抗疟疾的中药,开始了漫长的发现之路。

一干就是一天,一天都在研究室里,不踏出门半步,也不知多少个无眠之夜坐在试验台前,也不知多少节假日在研究室里度过。在一次又一次失败后她没有退缩,实验,实验,再实验,这个不行还有那个,总有一种元素可以治疗可怕的疟疾!抱着这样的心态,50多岁的屠呦呦反复从这几百多个样品中寻找梦寐以求的元素,寻找着那老百姓急需的药物。

很难有拥有如此顽强毅力的人,屠呦呦与她的团队废寝忘食,多年的寻找中,她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也许这种精神感动了上帝,她找到了!她找到了!历经380多次试验,190多个样品,2000多张卡片,她查阅了大量文献,借鉴了了古代用药的经验,设计了许多种提取的方法,终于在1971年从黄花蒿中发现了抗疟疾有效提取物。1972年,她在青蒿中提取到了抗疟疾为100%的“青蒿素”。

这还不够,又是7年,一种临床药效高于青蒿素10倍的双氢青蒿素诞生了,这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礼物,她的发现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她是世界的恩人。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冥冥中安排,屠呦呦的人生注定要与这棵神奇的小草连在一起。屠呦呦是一朵花,中国当代医学科研最灿烂的一朵,历经40年风霜雨雪,春华秋实,这朵花终于彻底绽放了。她几十年如一日,埋首于深爱的事业中,将一份份漂亮的成绩单回馈社会,给国人争光,给人类造福,功在当今,富润后世!

请记住这个响亮的名字——屠呦呦!

第三篇

描写名人的作文500字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2011年9月,我国在生物医学领域写下了新篇章,在“诺贝尔奖风向标”之誉的拉斯克奖得主名单在美国纽约诞生,一位81岁的中国女药学家赫然在列,填补了华人十年未获得此奖的空白,她以“抗疟神药”拯救千万人生命,在中华科技史上书写下又一段传奇。

传奇的锻造者,名叫屠呦呦,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青蒿素研发中心主任。

时间追溯到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523“,屠呦呦临危受命,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由于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通风设施也没有,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的屠呦呦身体很快受到损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实验室“摇瓶了”外,她还经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但这些看似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终于在2000多种方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疾单验方集》。可在最初的试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成功在19次失败之后。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次低沸点试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这些成就并未让屠呦呦止步。1992年,她又发明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

屠呦呦说:“一个科技工作者,是不一概满足于现状的,要对党、对人民不断有新的奉献。”正是如青蒿一样的科学追梦人,大爱在左,奉献在右,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生命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绿意盎然,让不同地域、种族的人一起吮吸现代科技的芬芳。

第四篇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2、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

3、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4、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5、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6、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7、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8、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9、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10、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11、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绍斯

12、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獈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

13、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14、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15、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16、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17、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18、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19、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

20、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泰戈尔

21、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22、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威尔逊

23、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苏霍姆林斯基

第五篇

名人多喝称“豪饮”,凡人多喝叫“贪杯”。名人与凡人握手叫“亲切”,凡人与名人握手叫“巴结”。名人强词夺理是“雄辩”,凡人据理争叫“狡辩”。名人无稽之谈谓“名言”,凡人的谨慎之言谓“废话”。名人的空话为“指导”,凡人的实话叫“唠叨”。

这个世界上唯一平等的事就是每人每天都有24个小时。面对众多不公我们可能感到很不幸,但我们还是活到了现在。打败不公成了我们活着的又一理由,而我们所有活着的人几乎都做到了。

第六篇

描写名人的作文700字 我最崇拜的人

她,虽然,生活在无声无色的世界中,但她坚强的活了下来;虽然,上帝给她开了个不小的玩笑,但她却以超乎常人的毅力战胜了命运!她就是——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出生在美国,而且从小就有着极高的天赋。但是,小海伦在一岁半时被猩红热夺去了视力和听力,成了一个又聋又哑的人,而且,脾气越来越坏。就在这时,良师益友安妮·沙利文小姐出现了。她帮助海伦克服重重困难,让海伦学会了阅读、算术、书写和说话。让海伦走出了生活的阴影,并且成为了一个有用的人,最终为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读了这篇文章,我十分感动:海伦·凯勒她坚强地面对挫折,并且有勇气去战胜它们,但我更多的是对她深深地崇拜和敬佩。海伦面对她苦难的一生,但她没有向命运低头屈服,并且顽强地与命运作斗争,最终她战胜了命运,成为了生活的强者!海伦身为一个残疾人她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活得比正常人更有价值,有意义。最后,海伦有着超乎常人的毅力,学会了许多技能,还学会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说话。

比起海伦·凯勒,我羞愧地低下了头。我有着优越的学习条件和健康的身体。但为什么我不如她呢?因为,我没有珍惜舒适的条件,更没有她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态度!和她比起来我真是太幸福了。我是一个正常人,看得见,听得着,可以说话唱歌,可以正常的和别人交流。但是我没有努力,没有向着自己的目标奋力前进,没有勇敢的面对挫折,没有足够强大的自信心。所以,我要向她学习,学习她的一切优点,努力,努力,再努力!为了理想我要勇敢前进!

用“依米”(一种花名)来形容海伦·凯勒再贴切不过了。“依米”通过四年的积累开出了美丽的四色花,但花期很短。海伦·凯勒也是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学习,开出了最美的人生之花。但唯一不同的是:这朵人生之花永垂不朽!它开在了漫漫的历史长河,越开越灿烂,经久不败,开遍了古今中外,它是人类的巨大财富。

第七篇

描写名人故事的作文500字 我最崇拜的人——郑和

语文书第二单元给我们介绍了许多名人,有不屈不挠的海伦。凯勒,乐观向上的阿炳等,但最令我敬佩的还要数航海英雄郑和了。

郑和是一位了不起的航海家,他七次下西洋,前后到过三十多个国家,最后在海上去世,可见他对国家的忠诚之心,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他国家的航海家出海都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而郑和却不同,他是和平的使者,跟亚非地区的国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为我国的航海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直到现在,很多国家还流传着“郑和下西洋”的故事。郑和一心报国,是和平的象征,令我敬佩。

最令我崇拜的还要数郑和遇到灾难和突如其来的敌情镇定自若的精神。在航行的途中,好几次遇到滔天大浪,但他镇定自若,率领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前行,一次次化险为夷。更可怕的是遇上海盗,可他毫不畏惧,根据事先得到的消息不慌不忙地将海盗团团围住,巧施计策,扔下火把。海盗的船被烧着了,只好乖乖地做了俘虏。要是其他人来指挥船队,见到穷凶极恶的匪徒,早就吓得魂飞魄散,立刻投降了。

郑和以他卓越的胆识和丰富的航海经验他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长大以后就要像郑和一样,做一个对祖国有贡献的人。

第八篇

关于写名人的作文600字 从“三无”到享誉世界

她,是“三无”科学家:没有博士学位,没有留洋背景,没有院士头衔;她,却因诺贝尔奖,从而走向世界医学的最前沿。她,就是青蒿素之母---屠呦呦。

屠呦呦生于浙江省宁波市的一户普通人家,当时家乡肆虐的疟疾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凭着对中医的喜爱以及治愈疟疾的希望,她义无反顾的进入了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开始了几十年如一日的实验,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发现一种“绿色神药”。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也许正因如此,屠呦呦与青蒿素才结下了不解之缘。

昏暗的研究室里,桌上摆放着老旧的仪器,地上堆摞着各种医学书籍、杂志,屠呦呦忙绿的身影穿梭在其中。她一会儿翻翻医学名著,一会儿摆弄着各种仪器,但不管什么情况下,她的手里都拿着一枝笔,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只要脑子中闪现出思想火花,手中的笔就立刻开始写个不停。地板上,鞋底上,甚至衣服上,处处写着复杂的公式。屠呦呦的脑子里、心里都只有一个目标---找出“绿色神药”!她一次又一次坚持不懈的实验着,即使失败了,也不气馁,调整好思路后,又一次全身心的投入到实验中去。有时候,为了尽快看出效果,屠呦呦不惜以身试药,从而患上了许多慢性疾病,但尽管如此,屠呦呦依然没有放弃实验,她拖着病弱的身躯,继续奋斗在实验的最前线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后,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终于发现了能够抵抗疟疾的青蒿提取物。

1年后,屠哟哟合成出了双氢青蒿素,把青蒿素的疗效整整提高了10倍! 世界为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而震撼,医学界为屠呦呦解决医学难题而震撼!他们为这位年过花甲老人的坚持不懈、知难而进的精神所震撼,所感动。屠呦呦奶奶,你是我们中国的骄傲!

第九篇

写名人的作文400字 我与作家零距离

早上,同学们个个活力充沛、精神抖擞,因为,有一位著名作家——常新港要来我校举行一场签售会。

签售会?我没听错吧,这可是我有生以来遇到的第一场作家签售会,我相信,同学们跟我一样,心里满怀期待,一颗心早就已经飞到操场上去了。

来到操场,常伯伯早早就在那等着了。他高高瘦瘦,满脸笑容,是那么地平易近人。常伯伯拿起话筒让我们猜他小时候是好学生还是坏学生。哈哈,结果出来了,认为他是坏学生的同学较多。“觉得我是好学生的心地比较善良,觉得我是坏学生的,恭喜你们,答对了!”常伯伯很幽默风趣,一开口讲话就逗笑了全场人。

接下来,则是常伯伯的“故事时间”,只见他声情并茂地讲述着他儿时的故事,我们都沉浸在故事中,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还哈哈大笑。

最后,就是热闹的签售会了,那中黄色的桌子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同学们盼望着可以早点轮到自己。过了好一会儿,我的书终于来到了常伯伯的手中,“嚓!嚓!”签字笔飞快地在书上行走着,眨眼间,我的两本书就签好名了,太棒了!

回去的路上,我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将书紧紧地捂在胸口,耳朵里还回响着常伯伯的话:写作来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第十篇

写名人的作文500字 达芬奇真了不起

那神秘的名著《蒙娜丽莎》是哪位画家创作的呢?是达芬奇。他为什么会成功地成为伟大的艺术家的呢?还得从年少时的一次画鸡蛋的故事说起。

小达芬奇很喜爱绘画,一天画着画那的。他爸爸很欣赏自己的儿子,过了几年,他就把达芬奇送到了欧洲的艺术中心——佛罗伦萨,拜著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

第一天,这位严格的老师叫达芬奇从画蛋入手。达芬奇很自信,画了许多蛋。一晃十多天了,达芬奇渐渐心烦了,心想:“老师只是叫我画鸡蛋,一点儿意思也没有。”他放下画笔,去问老师,老师并没有训斥他,而是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一千个鸡蛋,没有哪两个是相同的。我之所以要你画鸡蛋,是因为我要锻炼你的基本功。你看,即使同一个鸡蛋,只要变换一个角度看形状也就不同了。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地表现出来,非得下番苦功不可。”这话改变了达芬奇,他听后苦练画鸡蛋。累了,就放下笔休息一会儿;冷了,就搓一下手。画了一张又一张,练了一遍又一遍,经过长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达芬奇画谁像谁,终于画出至今让世人津津乐道的传奇佳作《蒙娜丽莎》。通过这个故事,我恍然大悟。学习也是如此,只有练好基本功,再孜孜不倦、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完美,一定会有所成就的。

达芬奇,你真了不起!你这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真值得我学习。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