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The Ride of a Lifetime经典读后感有感

The Ride of a Lifetime经典读后感有感

《The Ride of a Lifetime》是一本由Robert Iger著作,Random House出版的272图书,本书定价:Hardcover,页数:2019-9-2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The Ride of a Lifetime》精选点评:

●Bob Iger是接Michael Eisner的,学习一下他的能耐。

●之前已经看过《迪斯尼战争》,讲到艾格接班前,回忆录有提到这本书(艾格认为很多地方不准确),我当时就觉得让艾格接班有些不可思议,因为他并没跟艾斯纳撇清关系,这本书也讲了接班的痛苦过程。不过接班后的一些列内外部改革举措真的是很成功,搞好跟乔布斯关系然后收购皮克斯、把战略部缩减并改变功能、之后又收购漫威和卢卡斯影业,这些实际上是建立在他对迪士尼业务本质理解的基础上,那就是IP是迪士尼所有业务的引擎。艾格有总结艾斯纳第一个十年成功的原因,《迪斯尼战争》也有写,分别是提高乐园门票、加建乐园内酒店、发行经典影视的录像带,这本质就是老IP的运营和变现。而艾格更进一步,他收来其他经典IP进行运营和变现,取得了更大的成功,迪士尼是全球IP运营管理最厉害的公司。后面迪士尼、奈飞、苹果在流媒体的竞争值得关注。

●A easy read, 前半部分爬企业阶梯,后半部分吞并史。Formidable integrator and manager, not so much as a innovator, though Bob understands the importance of innovation. 外向性而不是内生性的帝国,看似无所不能,离了强人,容易分崩离析,长期看空。

●我觉得这本不是选总统的书 是讲乃么streaming war要来了

●四星半。

●Iger本人的气质跟迪士尼这个公司非常像,看上去亲切友好人畜无害,实际上在商言商杀伐决断手段狠辣。行文风格非常平实内敛,不过谈起跟乔布斯的友谊时还是能感受到Iger的真情流露,有点感动。老狐狸坑Iger坑得不轻啊,没并购这档子事,2020没准儿真的有谱。

●作为迪士尼的粉丝和前员工 很快就读完了这本书。怎么说呢 把战略解释得很清楚 4个并购案的细节也有很多描述。但真的像个新闻稿一样 其实是比较四平八稳的。一些他其实爱憎分明的人都前后找补得礼貌有佳 各种respectable. 其实个人更想看到一些他是如何克服职业生涯里的种种困难的,但是如此看来他的solution is to acquire more IPs.但这其实也是我觉得迪士尼应该重视起来的危机--除掉收购来的IP, Disney Studio本身还有多少竞争力?

●2019年 读过 #37 套用巴菲特自传的副标题 本书该是“一个美国打工皇帝的成长” 全书节奏把控很好 平铺直叙又不显啰嗦 也是典型的名人传记 告诉你什么是对的事 但如何实现对的事 个中细节就不得而知 另:本书只字未提Andy Bird

●正在看Catmull的Creativity收购那一章,看到乔布斯和Catmull都对他赞不绝口。然后立刻被推荐这本书果断拜读。整体来讲感觉是个回忆录虽然他自己说不是

●很好看,超五星好评!对于如何做人做事都很有启发。从文字来看,会觉得作者(CEO先生)是一位非常有风度教养的人,是一个非常好的管理者。其实对于abc,迪士尼,皮克斯的了解都不多,也没关注过他们的时事新闻

《The Ride of a Lifetime》读后感(一):3月阅读|Be good beyond good at what you do

在忙碌的3月见缝插针读完了迪士尼CEO Robert Iger的自述。很多时候都会在想“好人”和“利益”(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之间是否可以共存,会在想如何平衡“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关系。在这本书里他用自己的经历,言简意赅但有掷地有声的让人再次相信Be good in addition to be good at what you do, 才是获得成功的真正要义。Treat people with respect, and the values you live by will reflect on your people and your company.

·

而在浪潮中,始终保持自知(self awareness)提醒自己保持初心和真实,也许是最简单也是最难做到的一件事。That maybe the hardest but also the most necessary lesson to keep in mind that wherever you are along the path, you are the same person you’ve always been.

·

另外就是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和团队,相信相信是一种力量。This isn’t about saying things are good when they are not, and it’s not about conveying some innate faith that things will work out. It’s about believing you and the people around you can steer toward the best outcome and not communicating the feeling that all is lost if things don’t break you way.

《The Ride of a Lifetime》读后感(二):现代帝国的领导艺术

本书副标题说15年迪斯尼CEO的经验分享,但书的前半段都是讲述他在坐上迪斯尼CEO之前的成长故事——这不难理解,没有前半段在ABC的工作积累和学习,被迪斯尼收购时的迪斯尼CEO就不会把他的留任作为收购ABC的条件之一——这也同样不难理解,很多企业收购的出发点之一都是收集人才资产。

但大企业之间并购之后整合失败的案例要比成功多,就是企业文化和管理的差异造成的,而根本上是人才们无法继续之前优异的表现。所以作者用大量笔墨描写了他与职场中交往过的重要人物的对话以及他对他们的主观看法,包括他升迁路上的领导,合伙人,主要幕僚,妻子甚至竞争对手。如何对待身边的每个人其实是领导力的重中之重,再大的企业,在你成为高管能够为企业负责之前,其实都是为你的直接老板负责,老板的愿景、任务、日程就是你的,所以选择一个优秀的老板是快速成长升职的关键(也许某些扁平化管理架构的企业不是如此)。

Iger对培养提拔他的历任老板都赞赏有加,毕竟做到这样位置的人不可能不懂得感恩,哪怕是对待最后众叛亲离的Michael也表现出了足够的忠诚和维护,也许这是犹太人之间抱团的方式。书中并没有多少关于商场尔虞我诈的描写,也看不出其他犹太人精明的地方,获任CEO之后的15年经历其实主要就是对Pixar,漫威和星战以及21世纪Fox的收购和上海迪斯尼的开幕。在这几个重量级的收购之前的迪斯尼不过是一个游乐园加动画公司罢了,但现在却成为了好莱坞乃至美国的媒体帝国,Iger的话语权其实跟皇帝无异,以至于差点参加总统竞选。现在来看,他在每次重大收购时都承担了巨大风险,跟特朗普竞选总统落败的风险是比任何其他选择都要大的。

作为管理者,Iger也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并且在喜好微管理的老板Michael下工作多年,不难看出,现代所谓的996在他们看来其实也是不值一提的,加班的真正区别是要看多付出的时间是否用在了让结果精益求精还是内卷上。当然我本人是不喜欢微管理的领导者的,除非ta对大局的把握和对细节的控制同样出色。虽然作者表述的比较克制,但不难感觉到Michael的晚年作风是喜怒无常飘忽不定的,就像多少古今帝王的晚年一样,最担心的是自己的遗产得不到传承或被清算,Iger作为中年得立的储君,在权力交接前后的表现可以说是完胜历史上绝大多数太子的。

我看的是英文原版,行文十分流畅,商科书籍不会有太晦涩的语句。作者在开篇就用其在主持上海迪斯尼开幕典礼前非常具有戏剧张力的连续重大安全事故为背景,展现了他自己在危机时刻的“能表现出人性光辉”的处理手段,从而一下子建立了全书的形象(就像京剧演员的出场亮相一样),也让读者有了强有力继续阅读的动力。行文的最后,作者总结了自己职业生涯的几十条心水,大部分是务实且可行的,但把道理落到实处真的是需要大量练习,正在培养领导力风格的小伙伴们可以参考并执行。

选取几条供大家参考:

1 一起承担失败的后果可以获得跟成功同样的尊重

2 领导应该帮助他人成长承担你的角色,分享你的决策过程,指出他们需要提高的技能并帮助他们进步

3 领导层要经常沟通和强调他们的优先任务是什么

4 企业在获得内部赞誉之前不会获得外部赞誉

5 一点点的尊重可以延续很多年,反过来,缺少起码的尊重会造成极大的损失

6 权衡了众多利弊也不要让负面大于正面,几个好处可以碾压几十个坏处,尤其是你设立了宏大愿景的时候;规划时小气,你也看起来不重要

7 重视能力大于经验,把人放在需要他们做得更多的职位而不是他们能够胜任的职位(即获提拔的永远是潜力而不是能力)

8 精益求精不仅仅是追求完美,而是拒绝与安于现状的平庸为伍

9 不要选择打安全牌的企业,选择为伟大创造可能性的企业

《The Ride of a Lifetime》读后感(三):如果不是Disney的CEO而是芒果超媒的CEO写自己的传记,会像现在这么喜欢且细细琢磨么?好像不会。

Such an honest, open and profound reflection from a person with the utmost integrity and true leadership. It was a privilege to read about Bob’s journey. Furthermore, if you are an investor and want to understand more about corporate board dynamics and balancing your executive management team - This is the book to read. The recollections from a real leader who has been through so many things for 40 years is 10x more helpful than any advice you may get from many young, inexperienced and insecure people.

管理者的心胸和手腕。这本书是迪士尼公司CEO的回忆录。他描述了自己从舞台后勤一直到小部门经理,然后管电视台、制片厂以及迪斯尼全公司的过程。作者难免自我吹嘘和庆贺,但是,我发现故事情节非常有趣。而且作者很坦荡。此书的一个强项是描写办公室政治以及他自己如何在娱乐界得心应手、如何成为自己前老板的老板,如何管理创作者、制片人、导演以及主播们。迪斯尼创始人的侄子也在董事会。但他一直觉得自己没有受到尊重。后来愤而辞职。并且通过媒体和法庭跟公司对抗。如何处理这样棘手的问题?作者发现,其实只要对人表示一点尊重,就可以冰释前嫌。作者对自己如何过五关斩六将获得CEO位置的整个过程的描述也非常有趣。在美国的企业界,这种毛遂自荐,并且通过总统竞选一样的游说获得职位,还是很有趣的。这一套在中国可能行不通。谁知道呢,也许行得通,只是比较罕见而已。其实,80年代中国的企业联产承包制,以及很多厂长主动与政府签订责任书,有点相似。迪斯尼与乔布斯的Pixar 以前本来有一个合资企业。但是关系闹僵以后,两边互不来往。作者担任CEO之后,修补关系,后来甚至收购了Pixar。我在美国、澳大利亚以及中港的上市公司都担任过董事,我发现,美国、澳大利亚的上市公司工作流程和对管理层的控制,确实远远大于中港上市公司。原因之一可能是它们的公司没有一股独大。这是书中一个小结论。作者的前任Michael Eisner 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管理者,但是有一个事情,作者是不赞同的,那就是,他的前任过分悲观,而且经常把悲观的情绪流露给周围的人,这对于士气是很不利的。他的前任由于长期没有二把手,公司巨大,业务繁杂。所以公司的战略规划部就慢慢扩充,事实上成了二把手。对下属各企业控制非常紧,事无巨细。这样,总公司与各子公司关系很紧张。他上任以后,立刻削减总公司职能部门的权利,特别是把战略规划部几乎取消。这也就充分调动了各业务单元的主观能动性。高峰期,这个战略规划部有65人,全部都是MBA学位持有者。他们把下属企业每一个决策都放在非常数学模式里面,分析来,分析去。虽然这很重要,但是经常贻误战机,打击士气。作者的前任与苹果和乔布斯的关系闹得很僵。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主动找乔布斯,并且主动谦虚表示合作,愿意把迪士尼的电影放在乔布斯当初推出的iPod手持播放器上。作者说,个人或者企业管理者在做决策的时候,当然不可以过度分析,犹豫不决。但是太多人只凭感觉。从A到B,这个链接究竟是什么?过程会如何实现?需要哪些先决条件,人们思考的不够。作者讲了很多例子。他强调,一定要把这个链接想通。不能一拍脑袋就做了决定。跟迈克尔-戴尔一样,作者强调管理者的心理素质。像迪士尼这样业务繁杂,在全世界几十个国家都有业务的公司,他早晨眼睛一睁就发现公司有十件好事、九件坏事、五件急事。所以心里平衡非常重要,他必须把不同的事情放在不同的频道上,只有这样才能从容处理。作者担任CEO之后,立刻着手三个重要的动漫和制片厂的并购:Pixar (并且让乔布斯成为迪斯尼)的单一最大股东、Marvel 和Lucasfilm。从品牌建设和财务上看,这三项并购都是非常成功的。作者在处人方面展现了巨大的灵活性和决断能力。作者擅长于在自恃很高、脾气暴躁的一群创作者和艺术家之中周旋。彭博资讯的书评用了这两个字形容这些创作者:prima Donnas and egomaniacs。这三项并购从根本上改变了迪斯尼的轨迹。迪士尼曾经想收购推特。两边的董事会也都批了,但是作者突然感觉不对劲儿,he had cold feet。管理推特可不容易。而且品牌管理也难,所以他选择了放弃。迪士尼还收购了Rupert Murdoch梅铎的手下的21世纪制片厂公司以及艺术品公司Searchlight,但是并没有收购他的Fox News电视台。作者反复强调,科技在变化,消费者习惯在变化。所以把好的内容(影视、音乐等)用更加便宜、更加创新的方法推送给消费者,也就是直接面对消费者,是必然趋势。与其被别人颠覆,还不如自己颠覆自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