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古诗词里的快意人生:瞧,这才是风流!(当当独家作者亲笔签名本)》读后

《古诗词里的快意人生:瞧,这才是风流!(当当独家作者亲笔签名本)》是一本由大老振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平装-胶订图书,本书定价:52元,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诗词里的快意人生:瞧,这才是风流!(当当独家作者亲笔签名本)》读后感(一):读后感

作者从战国到明清时期选出非常著名的几十位诗人,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介绍了这些诗人的人生事迹。 读完每一位诗人的经历我都会热泪盈眶,烦恼,困苦真的是人人都有。他们才华横溢,心怀天下,可大多数都未得到当局的认可,被贬职被流放被污蔑。和这些伟人相比我们这些平凡人太过渺小。 诗歌就变成他们抒发情绪,表达心声的通道。每首诗歌就是一个故事,了解了作者的经历才能更好的体会这个故事所想表达的意义。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为人处事风格,通过本书带我们体验了这么多优秀的人的不同经历,领略了他们的非凡气度,豁达,潇洒的胸襟。 最喜欢贺知章和欧阳修,高情商会说话,睿智豁达,活的通透潇洒淡然。 把目光放在历史长河就不会计较个人得失,把自己放在旷野宇宙就会得到无限浪漫。

《古诗词里的快意人生:瞧,这才是风流!(当当独家作者亲笔签名本)》读后感(二):夫人多妩媚白玉钩,确有情(高干婚后)作者:既望

夫人多妩媚白玉钩,确有情(高干婚后)作者:既望如果没法忘记他,就不要忘记

>>>点击此处进入【記得收藏】>>>>>

(请Δ点↑↑↑上-方-进-入)

好了。真正的忘记,是不需要努力的。

渐渐地习惯了一个人,慢慢地去适应所有的事情,慢慢地去面对身边的朋友,有些事不是你不想就不会发生,有些事你再不愿意也得面对。

想哭的时候,就看看天空,它会包容你所有的眼泪,就算你失去了所有,只要你还站在这片天空下,你就还有希望。

我每天对着镜子努力的练习微笑,我怕眼泪撕破我的伪装,不管怎样,就算是假装,我也要装的坚强,也要装的毫不在意,要知道越是没人爱,就越要爱自己。

夫人多妩媚白玉钩,确有情(高干婚后)作者:既望岁月如流,感情在经历了一番周折后又回到了原位,总是在迷茫中寻找,总是在迷茫中追寻,习惯了用沉默代替伤感,脸上的微笑不再牵强。

一个人的时候,喜欢静静聆听一个人的安静,喜欢一个人平静的情绪,有事没事,一个人都能熬过去,没了爱情就没有烦恼和伤害,也不会那么的疲惫。

一个人有时候很无聊,会望着远处发呆,喜欢把脑海里的一切都放飞,那些爱和思念,我已经和它说了再见,是再也不见,它不会再来纠缠我。

当初我能为爱情放弃一切,如今也能为爱情而放了你,所有的东西,都有消失的那天,包括记忆,总有一天我会淡忘曾经的一切,不论是美好的还是难过的,都会随时间而消逝。

夫人多妩媚白玉钩,确有情(高干婚后)作者:既望我不怨你什么,我相信你爱我的时候是真心的,同样的,你选择离开我的时候,我知道你已经不爱我了,不想去强求什么,对于我来说,没有爱情在一起也就没有任何意义。

一个人挺好的,不用每天都失魂落魄的,守着手机等你的消息;不用再去伪装成你喜欢的样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不用在有所顾忌,想唱歌就喝酒,想朋友就逛街,我还是我,还是那样没心没肺。

我不再想知道关于你的一切,你过得好不好都不关我的事了,因为伤过,就注定做不成朋友,又何必自寻烦恼。

我会试着去忘记你,即使忘不了也没关系,因为真正的忘记是不需要努力的。没有你,一个人挺好的......

《古诗词里的快意人生:瞧,这才是风流!(当当独家作者亲笔签名本)》读后感(三):姑妄言之

图南共读书~

因为写关于贺知章的讲解稿,微信读书上介绍他的书大致都翻阅了一下,自然也包括这一本。大多数博主都的解读基本针对他的有趣、潇洒和直率,大老振则针对贺知章善于“夸人”进行解读。不管从什么方面解读,归根到底都是贺知章拥纤细而敏感的有趣灵魂。可惜老贺头留下的诗作太少,不然或许还能见到不少他调侃人的作品。

全书通过轻松诙谐的方式介绍诗人生平,解读相关诗作,足够当作科普文大致了解一位诗人。如果只是单纯背一首诗,是没什么意思的。只有当了解了诗作的创作背景,了解了诗人当时的心情,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做为岁月的馈赠的魅力。每个人对诗人的理解都有其介于成长环境的特色,偶尔看看别人是怎么评价某一位诗人,可以重新构建自己的思路。

诗文翻译显得累赘,大可不必翻译成白话文,不如让读者自己沉积下来酝酿出颜色。尤其是白居易这一篇,只是强行翻译了《琵琶行》,关于白居易和诗文背后的奥义,和他其余伟大之处一点不提及。但是濮存昕与西安交响乐团合作朗诵的《琵琶行》,必须安利一下,毕竟是能够做为教材学习的作品。

除去贺知章,因为“唐诗之路”已经看过李白、孟浩然、白居易和陆游的个人传记类的书。大老振解读的内容也是挑选经典事件,还是在落入了俗套,不可免除的重复叙述,毕竟太阳底下无新事。

温庭筠和鱼玄机的虐恋,因为安意如的《陌上花开》有所了解,当然安意如是洗稿来的,不建议大家去看。大老振把鱼玄机的人生当做中二感爆棚的言情小说在解读倒也无妨,反正大家都比较愿意相信鱼玄机、绿翘和陈韪三人混杂在情感之间。我还是支持于熠教授的看法:鱼玄机和绿翘的案件,动机上存疑;证据上存疑;事实认定上存疑;法律适用上存疑。《三水小牍》只是小说,里面的记载决不可全信。

比较不能接受的是《卖残牡丹》这首诗被写在鱼玄机年幼时。这首诗写作年代虽然已不可考,但从其反映的内容和心绪来推测,当属女诗人鱼玄机后期作品。对于鱼玄机和李亿的情感,一般重点在放正妻裴氏的阻挠下,鱼玄机遭遇悲惨的生活。但是大多绝口不提,鱼玄机和李亿结合的不合法性。李亿在未经正妻和家人的同意下置别宅妇,使得鱼玄机在这种情况下连妾都不如。几个“法盲”在一起,自然为日后的生活埋下了隐患。好好学习法律在什么时候都很重要。

仔细一算,只有一半的内容是新鲜的。散乱的历史中,聚集起来成为了风流又豪情万丈的杜牧、悠闲又茫然的竹林七贤、浪漫而不真实的屈原。玫瑰不一定要长成松柏,心之所向就是正确的方向。

看到袁枚和《随园食单》被推荐,竟然有自己的宝藏男孩被发现的落寞。看了很多诗词鉴赏的书,袁枚的出场并不多,可是只要看过《随园食单》的人,应该没有人会不喜欢袁枚。当然袁枚也是一位被诗名所掩盖的循吏。不过如果是袁枚大概会说:时光匆忙,别错过落日和夕阳。

诗词歌赋为什么千百年来一直充满活力,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对诗词情有独钟。因为作者通过作品将他的人格魅力和能量传达给我们,用鲜明的态度去诠释人生。千年来,唐诗宋词始终年轻,中华大地也因此充满活力。总有人间一两风,填我四万八千梦。

中国人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归根到底是五千年文明传承下的文化自信。今日之我们的自信,有一部分正是来自唐诗宋韵的千古风流。中国今天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与五千年中华文明分不开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自信铸就了强大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底气。

《古诗词里的快意人生:瞧,这才是风流!(当当独家作者亲笔签名本)》读后感(四):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非常高兴能看到这本书,自己对诗词了解不多但又喜欢,看到微信读书神作的推荐就翻开了,没想到读着很有趣一点也不枯燥而且知识点满满,也没想到作者是位姐姐,名字大老振谁能想到,不过职业是老师倒是很符合文字风格,娓娓道来的教学感,让人受益。感谢她让我对诗人们多了许多了解,不只是生平和作品,更多的是感受到了她说的“每一首诗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人的心。”,重读这些经典诗词,被深切的打动了,它们不再是课本上需要背诵应试的考点,是被留下的真情实感。

读到柳宗元那章真要泪目了,世人觉得他悲惨但他看到的世界是宁静平和,这还不够,关键是他是位难得的益友,自己被贬还要给好友换个好点的地方,能做他的朋友很幸福,很是理解刘禹锡看到“晚岁当为邻舍翁”时的伤心欲绝,因为现在自己也有了想做邻舍翁的多年好友,更能深刻的意识到她们对自己的重要,如果错过会多遗憾悔恨,更是不敢想她们会离去的那天。另一位让我泪目的是白居易,那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让我心里满是酸涩,作者是从琵琶女的视角写的,所说的故事都来自于琵琶行,一步一步展开她的经历和现下的寂寥,与白居易不同却又相同,不得意与不得志,懂得了白居易听此琵琶曲为何青衫湿,感动于那时两个陌生人的彼此慰藉,起码那一晚能稍做安慰。

读屈原就更不用说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几次反反复复的贬来贬去,每次都是希望着去又失望而归,满怀一颗为国的心,屡屡不能施展还要被再三打压,最后国灭理想破,随国而去。光是看那一段历史的简述,就满怀悲愤与无奈,可这是屈原的真实经历,可他在经历了这些之后仍说吾将上下而求索,他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爱国主义诗人,第一个在文学史上留下名字的诗人,是失意后活得很诗意的浪漫诗人。爱国的诗人还有很多,有我记得最清楚的陆游,也不知道咋的,除了鹅鹅鹅,上学时学的记得最深刻的就是他的示儿,什么时候都能背出来,小学六年级学的最后一首诗。那时就晓得他太爱国了,临死前心心念念国家统一的大事“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作者说他是一根筋,拼着非要去打仗,不管风餐露宿黄土朝天的,只要能去就兴奋的不行,甚至还练就了一身功夫,之前以为诗人是文弱书生居多,原来也有不少武将,陆游就是其中之一,厉害的能双手射,将领都自愧不如,可惜也没能大展抱负,“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一直惦记着,南宋下令伐金他去不了了,也要让自己儿子去,临死前最终的心愿就在示儿里了,亘古男儿一放翁。

除了单独介绍,作者也有把他们串起来,才知道名人们都是相互认识并崇拜的,或为师为友,或单方面敬仰,亲传育人/收录诗集/致敬模仿,也是因为这样,诗词才能更好的流传,有交互有沟通有往来,我们也能把他们认识成活生生的人,不是教科书上的“标本”。

唐诗三百首,原来是早有人深思熟虑后选取的,孙洙。上学时都学过,虽然现在不再能全文背诵,也并不陌生还是很熟悉,大意也都知道,只是多了很多感触。要是能重回课堂再学一遍就好了,最初觉得很惋惜,以为学不逢时,错了时间,后来想想这就是学习读书的意义吧,就算是现在我们读到的,也未必能真正理解,尽管我们总是自以为是理解了的,其实那些文字比我们走远了很多很多,等有一天我们也走到那里才会发现,哇原来有这样的一层感悟,所以很开心选中了这本书,让我发现自己有走远了一点。

这些诗人大多历经坎坷,有很过不甘心和不得志,境遇也多遭贬斥生活凄凉,甚至郁郁而终,但他们的生活中又充满了诗意,来用诗歌找到自己的光与温情。相比而言,现在我们所经历的不管是工作的艰难、疫情的反复、生活中偶有的孤寂,都能在诗词中得到安慰,毕竟再惨也很难惨得过屈原、苏轼、杜甫、柳宗元...当再次吟诵那些诗句的时候,面临的烦恼会稍许淡化,得到平静和慰藉,诗带给我们的不是知识,是不同人生汇聚出的感动,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留下的话依然打动鼓舞着后人,这就是这些人的伟大,这就是诗词的魅力。

最后也用一句我新喜欢的诗句作结尾: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