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第九区·漫游虚拟现实奇境读后感锦集

第九区·漫游虚拟现实奇境读后感锦集

《第九区·漫游虚拟现实奇境》是一本由腾云智库 / 译言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 元,页数:2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第九区·漫游虚拟现实奇境》读后感(一):最惊喜的是看到了斯坦利·温鲍姆

拿到书了!

原本是奔着自己熟知的大咖们买的,没想到竟然有份意外的惊喜。

虚拟现实眼镜的鼻祖——斯坦利·温鲍姆出现了,不过只选了他的一个小短篇,没有读够,期待能看到译言翻译更多他的作品!

《第九区·漫游虚拟现实奇境》读后感(二):让动机驱动网络安全

《motivation and realization 动机与实现》

游戏能够让人们主动地自动地去游戏之,而网络安全这么重要的事情竟然得不到重视。慨叹之余,有没有些办法。

多巴胺,带来的不是快乐的感觉,而是欲望。那么,要让一个安全体系运转,真的需要给系统的stakeholder们一些多巴胺。奖励或惩戒,固定或随机,内在或外在…

网络安全应当好好学习一下游戏的动机设计。

《第九区·漫游虚拟现实奇境》读后感(三):从摇篮到摇篮

《第九区•漫游虚拟现实奇景》是一本杂志书。头两篇凯文•凯利的文章引人入胜。开篇描述的虚拟现实混合现实的逼真体验,令人惊叹。恰好前几日在东北旅行,很神奇,在中国的鸡头,有解锁GPS,能够玩Pokemon GO。这是一款混合现实的游戏,基于现实定位与地图信息捕捉妖怪,妖怪甚至窜进了行进的车中,也让我第一次感知现实与虚拟的融合——虚拟现实并不仅仅是看到3D的图像。

凯文•凯利亲历了当下虚拟现实的所有前沿成果,生动的描述了虚拟现实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可能。从科学的视野,遵循物理、生物逻辑以及人类意识法则的虚拟现实对人体视觉、听觉、触觉细致入微的认知,并由此发明的技术,让人对技术的进步叹为观止,比如“重定向”“力反馈”“纳米纹路”“情绪解码”“光场”“虚拟现实云”……而其所呈现的对未来人类生活的想象,更令一个走着平凡之路的生命神往——涉足与体验那些别人的生活,无疑会拓宽生命的深度。比如,与伊朗示威者一起游行,以裁判的视角参与一场足球比赛的直播,去火星旅行,切换一下性别,作为一只龙虾的生活……

虚拟现实,临场感并非由屏幕衍生,而是由我们的神经系统创造。换句话说,虚拟现实的本质,是技术如何运用人这个“机器”,调用与命令生理功能,刺激回馈反应。从这个角度,每一次技术的进步与革命,都是对人与人性认知的进一步探索。虚拟现实,本质是对脑神经科学的演进,也是人追问“我是谁”的又一次靠近。这让虚拟现实不仅仅是一个科学问题,还是一个哲学命题。

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篇文章中极富创建的观念——从摇篮到摇篮,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设计一个科技设备,会造氧、固碳、固氮、滤水、储存太阳能为燃料、制造复合醣和食物、建立微型气候、随季节变色并能自我复制。这看起来多么的高科技,需要整合多少技术成果才能得以实现,或许还得依赖科学更长时间的进步。作者的答案令人莞尔——种一棵树。

“从摇篮到摇篮”这个观念给我的启示是,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似乎都是复原我们现实的存在。我们惊叹所有的科学进步,回头看看自己的身体,皮肤、眼睛、四肢,想想自己的内脏,心脏、血管,这天衣无缝的系统,需要多少巧合,与生俱来,成为日常。我们努力的,就是我们自身所存在的?前沿科学家甚至有另一种断言,我们99.999%的可能性,就生活在虚拟的世界之中,悲哀的是,我们还无法证明。

对当下的人来说,潜在的最大的可能性的危机是,我们还不清楚这种欺骗自己头脑和身体的技术,会对我们产生怎样长期的影响。虚拟现实的技术,也许会催生一个虚拟社会的产生,这个社会是否会产生新的文明,新的伦理与制度,我们有预期并为此而准备?我甚至构想了一个科幻小说的框架,人类计划进入虚拟系统,每个人数据复制深度的差异,导致进入虚拟系统人际关系的改变。比如一对现实生活中感情深厚的夫妻,由于某一方日常的数据刻录不完善,而导致在虚拟世界婚姻关系的崩塌。

这样的问题也许还太虚幻,但虚拟现实的生活正在紧步赶来,我们也许在具体的应对中能够发现生活方式改变驱动的创新,比如,我们该如何设计新的房屋?是否应该有一间足够大圆形房间,以匹配虚拟现实的使用:“当你在屋里转过90度时,在虚拟世界中你只转过了80度。你不会察觉到这个差异,但虚拟现实系统会将这些微小的差异积累起来,最终使你的行走不会撞到墙壁。”——你以为一直在前进,其实是在绕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