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当索尼遇到三星》读后感摘抄

《当索尼遇到三星》读后感摘抄

《当索尼遇到三星》是一本由张世真著作,32.00元出版的2009-6图书,本书定价:192,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当索尼遇到三星》读后感(一):当SONY遇上SAMSUNG

SONY和SAMSUNG作为电子业界的两大翘楚,难免常常被人摆上台面进行比较。其实,两家集团在业务架构上有着很大的不同,管理模式也是迥异的。SONY由于历史较早,已经成为标准的全球化企业;SAMSUNG则是近几年杀出来的黑马,成长迅速但底蕴仍有欠缺。

从企业比较的层面来看,我个人不认为所谓经济规模是唯一的评判标准。尽管SAMSUNG这些年作出了很多成绩,取得了很高的市场地位,但我个人仍然佩服的是SONY那种特有的产品创新哲学——不仅仅是功能的扩张和效能的犀利,而是旨在为用户带来更多的数码乐趣。也只有这样的公司,才能设计、制造出 PlayStation、PSP这样的新颖数码玩意。

本书的论证立场还算客观,基本上没有表现出很多韩国专家特有的自大风格。通过作者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其实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往往更能左右一个企业的命运 ——至于前端的所谓战略,则在很多情况下反而是趋同的事物。而亚洲企业走向全球市场所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挑战,就是如何从传统的家族企业(跟东方特有的儒家思想有关)真正转变成为职业经理人掌控的国际化企业。在这一点上,SONY曾经吃了不少亏,但它终于还是走过来了。

中国企业在现阶段,应该特别需要补充这方面的知识。而SONY和SAMSUNG的经典案例则可以成为这个领域的极佳教材。强烈推荐一读。

--------------------------------------------------------------------

http://www.leeforce.com

《当索尼遇到三星》读后感(二):三星痛击苹果之前,先打败了索尼

本书是以极佳的商业案例,在其写作和发行的时候,苹果正在大行其道,所有的目光都被苹果成功的iPod,iPhone吸引过去。

直到今天,消费者悄然的发现,三星也能以Android手机也能横扫大部分市场,并在出货量以及其他的一些指标开始逼近和超越iPhone的时候,消费者才突然发现,三星已经这么大了。

本书内容干货很多,是一本不错的案例教材。三星的风格和华为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都能看到“皇帝式”的军事化管理,在研发上的重视和投入,以及快速低成本的产品行为。在几个关键领域上,集中精力创新,然后扩大规模,有如任正非说的力出一孔,所以最后能利出一孔。

另外,通过对比索尼和三星,我对于微笑曲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实际上,微笑曲线并不是对称的。微笑曲线向左,也就是产业链上游移动是更可靠的方式,存活的胜率更大。而向右,也就是产品创新和消费者端的移动,存活的胜率较低。不过消费者的认知,后者更强。但是从商业操作上,后者需要依赖前者的配合。

因为在右端也就是消费端,消费者喜欢的产品设计和样子是可以抄袭和模仿的。而左侧是没有办法短期抄袭和模仿的,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三星可以快速模仿苹果的设计和风格。

同时三星控制着左端,因此可以测试不同的,比如大小屏幕的手机,这是苹果再短期无法做到的。因为非标准化的配件,对苹果来说成本是问题。但是对于控制半导体元器件的三星来说,这是机会成本而已。我想这就是区别。

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左端是可以通过投资和技术弥补的,具有稳定的迭代周期。而消费的趋势,是潮流,也许这次碰对了,下次不一定可以成功。

好比游戏行业,提供引擎开发和整套服务是左端。直接做产品是右端。有可能一款游戏成功了,右端就可以独步天下一段时间。而并不代表下一款你能成功。

另外,对于直销和分销的讨论也是精彩分成。对于有最终产品的企业,非常有帮助。

手上正好还有一本《为什么是三星》。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1966355/ 详细的揭示了三星的思考和策略。

《当索尼遇到三星》读后感(三):没有超越,只有追求卓越

《当索尼遇到三星》,我原本就是抱着欣赏笑话的态度买了这书看,我想看韩国人如何大言不惭的宣泄他们那浅薄的民族主义。

韩国人有没有民族主义?有的,这本书的名字就充满了意淫的成分,当索尼遇到三星,好比说中国女排遇到巴西女排,一场势均力敌的比赛似乎就在这本书里展开。可事实上是这样么?

在CRT时代,三星是个主要靠廉价内存产品立足的公司,当时的三星,品牌机干不过洋品牌和土品牌,外设干不过台湾,只有内存,让他们有一片天地;而那个时候的Sony,已经是毫无悬念的视频及显示产品之王了,sony品牌的视频产品,往往是能看到产品中最贵的。进入LCD时代,形势逆转,韩国人倾注全国力量在LCD产业链条上拼杀、埋伏,从液晶材料到面板到各种膜材料,他们的LCD产业,具备了与日本人叫板的实力。Sony没有抓住LCD产业,但是日本人并没有失去LCD产业。

消费类的视频与图像产品,三星也只在摄像机领域有一定份额,数码相机、数字电视台设备,Sony与其他日本品牌的地位根深蒂固,三星估计还有很长的路要追赶。

回头说Walkman时代,音频产品就根本没有三星的戏。现在,打败Sony的也不是三星,是Apple。

手机领域双方有过短兵相接。Sony选择了与欧洲公司合并。

游戏机领域,也没三星啥事。

所以这是两家过去重叠不多的公司,仅仅是进入新的时代,他们的影子部分重叠了。个字明显小很多的这个家伙,因为距离光源比较近,他很骄傲,很得意,他找了个枪手写了书,通过这本书他表达了他的观点,恩,看,我的个子已经足够大了。

我想说,三星在很大程度上不具备与索尼进行平等对比的条件,三星很希望索尼能够遇到她,可是索尼也许就真没想过要去遇到她。这个韩国教授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动机,还就真的写了本书让他们遇到了。

排开这些意淫的因素,这本书作为一定程度了解三星、索尼的组织结构、运营体系、公司文化、管理模式的书籍,还是值得一看。

为了论证所谓的超越与反超越,书中引用了非常多的资料、数据、图表,总体而言,还算客观。

但是这本书并没有展开描述这两家公司其实在产品、市场方面的巨大差异——他不能描述,描述太清楚,把这两家公司放在一起“遇到”就不是那么make sense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