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真菌:地球分解者读后感100字

真菌:地球分解者读后感100字

《真菌:地球分解者》是一本由[美]布里特·艾伦·邦亚德著作,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元,页数:288页,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真菌:地球分解者》读后感(一):豪华科普读本

拿到手是沉甸甸的一本,全书铜版纸彩印,让我瞬间找到了小时候看百科全书的感觉。

封面

随书还附送4张明信片,2张是实拍照片,2张是手绘图片。

明信片

新冠病毒让大家认识了病毒的威力,可大众对真菌还知之甚少。

同有一个“菌”字,许多人会把真菌和细菌混为一谈,甚至有人觉得都能致病,那就都统称为病毒吧。 实则真菌是真菌,细菌是细菌,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物种,真菌的个头还比细菌大不少。 真菌可以致病,比如俗称的“脚气”很多就是真菌感染所致。 真菌可以让你的东西发霉。霉菌是真菌的一种,有适合的环境就会大量繁殖。 真菌可以发酵。酵母菌也是一种真菌,松松软软的包子馒头都少不了它的功劳。 真菌还可以吃。近些年热门的“见小人”的菌子就是真菌,鲜得让人停不下来。 想当年我也是被“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的世纪”所忽悠毅然决然选择了生物专业的天真学生,大学学了生物才发现这门学科不往深了学根本没法找专业对口的工作(除了当老师)。虽然已远离专业很多年,但对植物学老师的一句话印象深刻,他强到能秒答学生从地上随便捡的只带两片叶子的树枝的门纲目科属种,但却告诉我们:“不要让我认蘑菇,蘑菇的种类实在是太多了。”真菌虽然不起眼,但是种类庞大,多到超乎我们的想象。

《真菌:地球分解者》读后感(二):真菌原来也这么厉害

当你还在为工作纠结的时候,世界的另一端热带雨林地区菌子已经开始肆意的生长。当你还在为感情的事情内耗的时候,欧洲树林里菌子正在和虫子battle.

翻来这本书图上放大清晰的照片,让我震惊不已。原来我们在房屋角落里看到的各种霉菌原来是长这样,很神奇。颜色也不单单是我认为的深褐色,而是五彩斑斓的,看着很漂亮。让我瞬间变成了颜控,不觉得他们中间有毒菌的情况。

带着这种好奇心继续阅读,一个名字叫肉座菌的真菌让我印象深刻,听上去感觉"人畜无害",看过它的技能,差点惊到我的下巴都掉了。 它可以感染昆虫的宿主,就是它可以钻进昆虫的身体里,并在这个昆虫亖之前,控制它的大脑,让昆虫成为自己的傀儡,指挥昆虫做什么就做什么,指挥它去哪就去哪。这种生存方式看着太可怕了,寄生在谁身上它就有种“生不如亖”的感觉。

更有的真菌,寄生在一种昆虫身体上,当这只昆虫快走到生命尽头的时候,为了让自己能够继续活下去释放特殊味道,吸引其他昆虫过来。以此“搭上便车”速速离开,开始新的寄生生活。

在人类的视角里,小小的昆虫常常被人们忽视,而真菌更是看不见摸不到的。看似一片安静祥和的动物世界,原来都是暗藏玄机,为了生存不择手段,看似平静的海面,下面早已波涛汹涌。

值得说的是,中国地理杂志的书,总是很看到很多全彩高清的照片,更直观地看到我们肉眼看不到的视角。

《真菌:地球分解者》读后感(三):真菌当然不止“红伞伞白杆杆”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 出品 #中国国家地理 引进,这必然会是一本好读又好看的科普作品。铜版纸彩印超精美,虽然之前也读过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蘑菇大百科》,没想到翻开《真菌》,依然被可爱的小蘑菇们迷得死死的,这也太美了吧

回到书中,通过引言反思了一番自己对“真菌”的片面认识,脑子里竟然全是让人致幻的“红伞伞白杆杆”。而实际上大部分人熟悉的也是此类担子菌中体型较大且色彩艳丽的真菌和少数子囊菌。据作者所言,真菌种类可能超过百万种,已命名的超十万余种。

真菌是一类生物体,它们生活在土壤、水体、空气中,也可能寄生在植物、动物和人体上。真菌虽小,却无处不在,影响也远比我们以为的更深更广。“大多数真菌我们都看不到,但它们无处不在,无论是否意识到,其实你每天都会与它们打交道。可能是病原体,药物,食物或者其他形式的真菌。”

动植物身上的寄生真菌,加速房屋破败的真菌,药箱里的头孢、青霉素,食物里的米曲霉、黑曲霉、益生菌,石洗牛仔布使用的里氏木霉……

咖啡驼孢锈菌会导致咖啡树患上咖啡锈病,但无法根除,咖啡重度爱好者嗷嗷哭。

疫霉会导致马铃薯患上马铃薯晚疫病,造成粮食大饥荒,由此可见,真菌带来危害不比鼠疫病毒更小。

真菌甚至可能引起交通事故,“还有被称为火车肇事者的洁丽新韧伞。尽管人们经常在腐烂的木材包括铁路枕木上发现洁丽新韧伞,但并没有证据证实其引起的火车事故。“

我们很难断言真菌是好是坏,但从化学与生理学上的发现、认识与运用来看,人类的确已经和真菌密不可分。

从书中读到真菌的繁殖方式也很有趣,除了传统的借助空气流动的孢子释放、动物体表体内繁殖方式,拟花拟态这种传播方式倒是稀奇又有趣,假植物,真骗子菌。而随着人类改变自然环境,为物种演化提供了新的机会,人类活动正在加剧真菌病的传播。

作为一本科普书来说,专业性与通俗性皆有,纯纯文学生读来不算苦手。每章后附有一些真菌小科普,长短适宜,读起来也津津有味。最喜后几章,将自然科学与人类文明、人类发展结合,这又使书中带上一些人文关怀。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