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优雅的宇宙》的观后感大全

《优雅的宇宙》的观后感大全

《优雅的宇宙》是一部由Julia Cort / Joseph McMaster执导,Michael Duff / Brian Greene / Michael B. Green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优雅的宇宙》观后感(一):The Elegant Universe

作为The Theory of Everything的最佳候选人, 弦理论目前无法被实验验证,因此世界上最聪明的大脑们可能荒废了几十年的时间去证明一个谬误。但访谈中他们依旧表现出一种谨慎的乐观——因为万物至理本就应该像弦理论那样简洁优美。

本片中,格林用三个小时介绍了弦理论的各种特点。可以搭配格林本人所著《宇宙的琴弦》或加来道雄的《超越时空》一起食用。

《优雅的宇宙》观后感(二):记录

了解了基本的量子力学最新的物理进展弦理论以及少量介绍弦理论之上的m理论。 总之就是: 科学家想要追求大道至简,于是从爱因斯坦把宏观天体运动总结为广义相对论开始,到以波尔为首的新一批物理学家把微观世界的粒子运动用量子力学来总结,二者出现了矛盾,就像天堂和地狱一样,一个秩序井然完美可预测,一个随机混乱无序不可预测,在原子或量子领域存在随机性,你能做到最好的就是预测概率。 从亚原子粒子的疯狂跃动,到星系的几何时空模型的瑰丽漩涡(如同蹦床),格格不入。 而弦理论则是发生在二者之上的,把二者合而为一的可能性。它认为在量子内部还有更小的组织单位,一切都是由弦般的丝状物(微小振动的能量物质)组成。而宇宙则是一曲由弦奏响大型交响乐。正如大提琴琴弦以不同的频率和方式震荡,可以产生不同的音符一样,弦的不同震荡模式,使粒子具有独一无二的性质。

m理论核心是膜,认为宇宙由弦和膜组成。m理论最核心的内容是多维空间,空间与空间之间仿佛被切开的面包片。理论物理最终被几何与数论纳入数学体系。M理论中存在无数平行的膜,膜相互作用碰撞导致产生四种基本粒子,产生电磁波和物种(宇宙大爆炸的原因)。

《优雅的宇宙》观后感(三):第三集

相对论认为空间不是静态的,而是可弯曲的拉伸的,甚至存在非常规的空间结构“虫洞”,一种连接空间不同区域的隧道,而虫洞的形成需要改变甚至撕裂空间结构。量子领域的空间结构是随机无序的,弦阻止了空间结构的破裂。弦在空间运动时的轨迹是管状的,这些管状物像气泡一样环绕在破裂处周围,形成重要的保护层。弦的存在使得空间撕裂成为可能。 Ed Witten提出M理论,预测共有11个维度,使单根弦延伸成薄膜成为可能,膜可以是多维的。我们的宇宙可能位于一个更高维度空间的膜上,因此存在其他平行宇宙。M理论认为大部分物质由开放的弦,而非闭环的弦组成,所有弦的末端都束缚在三维的膜上。而引力子是一种闭环的弦,没有末端可以连接膜,导致引力可以自由穿梭于其他的维度,稀释了引力的强度,使得引力看起来比其他三种力要弱。我们可以通过引力波与平行宇宙进行交流。 经典理论认为我们的宇宙起源于宇宙大爆炸,大爆炸拉伸了空间的构架,但是奇点体积无限小而质量无限大,现有的物理法则将完全不再使用。弦理论则认是为两个携带平行宇宙的膜朝彼此漂移并相互碰撞,释放出大量能量,这个时点就是宇宙大爆炸,使宇宙开始膨胀。 费米实验室和联合欧洲环的核粒子加速器,使用大量电流轰击氢原子,剥去氢原子的电子,让质子沿着圆形隧道加速至接近光速,与反向运动的质子碰撞产生各种亚原子粒子。如果能够获得引力子跨越维度的快照(即消失的瞬间)和超对称性粒子,将是弦理论的最佳证明。

《优雅的宇宙》观后感(四):第二集

相互作用的传递者—作用力粒子被称为媒介子,媒介子的交换产生了自然界的作用力。例如,电磁作用的媒介子是光子,光子传递越频繁磁性吸引就越大。由此形成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用于在亚原子层面解释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和电磁作用力,但仍不能用于解释引力。 Gabriele Venetian发现发现欧拉方程能用来描述强核力。Leonard Susskind认为欧拉方程所描述的是一种有弹性、可以振动的弦,不仅能够伸长和收缩,还能摇摆。早期弦理论预测了一种质量为负数且运动速度超过光速的粒子“快子”和一种无质量粒子。John Schwarz认为无质量的粒子就是引力子,一种在量子级传输引力的粒子,并与MichaelGreen一同解决了弦理论中的反常现象,弦理论开始进入主流科学界的视野。 弦理论认为所有粒子都由弦构成。弦的不同震荡方式,使粒子具有独一无二的性质,例如质量和电荷量。弦理论解决了微观领域的不可预测性和宏观领域的稳定性之间的矛盾。但是,弦理论所描述的领域尺度过于微小,无法通过实验进行观测和验证。 我们所能观测的仅为三维空间加上一维时间。1919年,Theodor Kaluza认为电磁力可能也是一种波动,而这种波动在第五个空间维度发生,Oskar Klein认为在可无限延伸的三维空间外存在着一个微小的卷曲维度,并在宇宙间处处存在。而弦理论为了使方程式可解,预测了更多的额外维度。科学家用20个基本常数来描述宇宙的性质,这些常数的细微改变将形成一个截然不同的宇宙。弦理论认为,这些微小的额外维度的形状决定了自然界的状况。 目前弦理论仍处在混乱状态,形成了五个版本,有待进一步突破。

《优雅的宇宙》观后感(五):第一集

牛顿认为引力是一种超距作用,不需要任何传播介质,两个彼此不接触的物体间就会相互作用,也就是说引力是瞬时传播的。 而爱因斯坦认为光速是宇宙间所有物质运动的极限速度,引力的传播速度不能超过光速。四维时空被大质量天体弯曲,时空弯曲沿着空间结构产生引力波,引力波以光速传播,导致行星沿着轨道运动,形成所谓引力。 麦克斯韦将电力和磁力统一为电磁力。电磁场受到干扰后会产生电磁波,这些波携带着能量和动量。电场和磁场互相垂直,在空间中振荡着向前行进,形成电磁波。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又产生电场,如此往复循环,振荡的电磁波就这样自我延续下去。 引力场的传播速度等于电磁场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意味着引力和电磁力之间存在某种对称性。但二者间存在巨大差异,例如电磁力作用远大于引力作用,在原子层面的引力非常微弱。 电磁力和引力都难以解释微观领域中粒子的行为。爱因斯坦认为宇宙是有序且可预测的,量子力学则认为世界是随机的,量子领域存在不确定性,只能预测粒子行为的发生概率。 除了引力和电磁力,还存在强核力和弱核力,强核力将质子和中子粘合在一起构成原子核,弱核力可以使中子转化为质子并在该过程中产生辐射。虽然核力作用的范围小,但非常强大。 爱因斯坦试图用统一场论将引力与电磁力统一起来。但目前还无法将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统一起来。 史瓦西认识到将巨大的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将会使时空极度扭曲,致使所有物质包括光都无法逃脱它的引力场,这就是黑洞,这个范围用史瓦西半径描述。黑洞质量巨大同时体积极其微小,到底是用相对论还是量子力学来描述? 弦理论宣称宇宙间所有物质所有能量都由相同的元素“弦”组成,这是一种微小的带能震荡细丝,不同振动的弦代表了不同的基本粒子。但目前弦理论难以得到实验性证据的证明。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