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出发去火星》读后感100字

《出发去火星》读后感100字

《出发去火星》是一本由钱航 / 何巍 / 马熙玲著作,朝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9.80元,页数:2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出发去火星》读后感(一):火星探索之旅----评《出发去火星》

火星-----这是一颗在罗马神话中被誉为“战神”的星球。作为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的它,从古至今有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前赴后继地不懈探索和发现着。那么火星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星球呢?

最近为了解火星,我翻读了朝华出版社推出的《出发去火星》书册。作为一部科普航天读物,我个人觉得这本书最大的阅读亮点便是本书中选用了天问一号实拍的火星图册。这是一个最新前沿的火星资讯分享。尤其是书中深度记录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等相关内容。其中还涵盖了天问一号着陆视频,祝融号火星车以及相关拍摄的图片,长征五号火箭吊装图片等等。相较于同题材的市面上相关书籍,这本《出发去火星》分享的内容更为全面直观,资讯内容时兴,数据资料详实,阅读价值颇高。

对于读者们而言,这样的一部科普读本让我们可以直截了当地收获当下最为前沿的火星资讯。也许有些人会觉得科普读本会让人有着深奥神秘,难以把控的阅读困难性。但是《出发,去火星》这本书册经由着图文并茂的讲解让读者们可以直截了当地收获需要掌握的火星知识点。尽管我们足不出户,但是我们却可以坐拥手头一切最新科研成果下的火星知识点。认识火星;人类探索火星;揭秘“天文一号“火星之旅;星河漫天,岁月无悔;火星上真的有智慧生命吗?这五大章节版块的内容娓娓道来着《出发去火星》的全线阅读旅程。也许是因为这本书中那些真切立体感的照片画面,读者们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产生着某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样精美真切的画面背景下,这样的一个火星旅行无疑是异常精彩纷呈的。无论是门外汉的天文学爱好者们,又或者是真正不断求知学习的学生们,还或者是想要拓展视野的火星科研人员们《出发去火星》为我们一众人等展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火星大世界。从过去到现在,再从现在发展到未来,火星的探索是一个不断突破追逐的过程中。在这样一部通俗易懂的科普读本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人类对于揭秘火星,走向宇宙的突破和追求。

对于书外的读者们而言,《出发去火星》从某种意义而言更是激发着更大更多地关于对火星的探索和求知欲。对于这样的一个星球,我们人类还在不断逐梦宇宙的路途之上。不断地发现,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逐,我们渴望着可以获取更多有关于地球之外,宇宙之中的资讯内容。无论是对于未知宇宙的了解,又或者是为了未来我们走向太空的追梦,《出发去火星》为我们搭建起了一座探索发现的桥梁,收获一次奇妙的火星探索之旅。

《出发去火星》读后感(二):火星的奥秘

浩瀚的宇宙当中,万物璀璨,人们对星空的好奇从来没有停止。 一:火星上面可以种菜吗?答案是可以种。 但是需要肥料来改良土壤,因为火星上的土壤,它的物质和地球上的土壤完全是不一样的,我们地球上的土壤有各种的矿物质,有所有的促进植物生长的各类元素,而且土壤中的细菌还可以将大气转化成植物需要使用的养分。 而火星上的土壤几乎都是由矿物质组成,只有少量的水,总体来说大多是比较不易转化的成分,基本上是沙土。虽然含有一些植物所需的养分,但是非常的少,无法支撑植物生长。但是经过现代人的探索以及研究,科学家可以改善液态水,大气的各种情况,也开始做种子作物的实验,证明了,火星上种菜是可以的。 2016年美国航天局和秘鲁国际土豆中心合作在火星上种土豆,几个小时之内土豆就破土而出,长势惊人。 二:海岛号拍摄的峡谷影像可以看到火星上面是红色的,而且是坑坑洼洼的。为什么火星土面的表面是红色呢? 那是因为它表面大多是火山岩的沙土,含有大量的氧化铁,所以会呈现红色。 最近看的这本书《出发去火星》,写的就是关于火星的知识,作者是钱航,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型号设计师,主要研究包括太阳帆航天器,火箭弹道设计,卫星轨道设计与姿态控制,任务规划。也通过这本书让我们更加的了解宇宙,了解火星。 三:人们对宇宙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脚步,而火星一直是大家比较好奇的星球。 火星这岩石主要是由玄武岩和安山岩组成。都是由于火山活动形成的岩石。因为火星上的部分岩石存在撞击,所以就会有很多坑洼。 火星在茫茫的宇宙当中是一颗行星,人们对他的憧憬非常的大,幻想着上面有地外生命的可能,所以人们从远古时期到现在,从来没有停止对火星的研究。 火星和地球一样也是太阳系里的一颗行星,而且还是我们的邻居呢,地球是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火星是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 他们都都是围着太阳顺序排列在一起的。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照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这四颗行星,因为它们长得和地球一样,都是圆圆的,也都是用硅酸盐岩石为主要成分。 但是火星的重力是地球的4成,在火星上可以轻松的跳起来跳很高,火星的表面面积是地球表面积的29%,体积是地球的1/7。 四: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天文学家的长期研究,人们已经在火星上面上面发现两颗卫星,两颗卫星比较小,离火星也比较近。随着研究火箭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尝试离开地球,进入太空开始运用人造卫星进行航天任务。 比如月球的探索和火星的探测,火星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虽然在1960年发射探测器,两次都以失败告终,但是后面经过不懈的研究,终于成功的进入了前往火星的轨道。 上去的火箭开始了对火星的探测,传回了一手的资料和数据,提高了人类观察火星的水平,也让人们更加的了解到了火星的知识,不过通过传输的资料发现火星上存在的生物可能性很小,更没有火星人存在的智慧生命了。 探测计划都是为了寻找火星的生命迹象,承担火星的气象学,地质学器械的研究任务,这些研究也从来没有间断过,未来的新的科技技术,必将揭开新的面纱,迎接新时代的发现,也让我们更加的了解了解宇宙以外的星球。 题外话:小时候在农村的时候,夏天的晚上,大家都愿意坐在庭院里,喝着水,吃着零食,望着浩瀚无尽的星空,观察各种星星,对天空中的各种行星充满了好奇。 月球上面有嫦娥,有小白兔,大家晚上都是看着月亮,会发现月亮上的小黑点是一棵树,或者也能看到小白兔,人们的想象力都是无穷无尽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已经开始客观的去研究星球,包括月球,水星,木星,火星等等,这也让青少年多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的向往。也让大家了解了火星的奥秘,知道探索火星的重要意义,希望能够让青少年怀着中国梦,航天梦,开妻探索宇宙,探索神奇的火星之旅。

《出发去火星》读后感(三):关于火星,你想知道这里都有

火星是一颗红色的星球,它的自然环境与地球最为接近,组成结构都有核、幔、壳。不仅都有四季更迭,而且有着相似的自传周期,一个火星日大约是24小时39分钟。

从认识火星到探索火星,从“天问一号”的火星之旅到中国航天人探索火星的故事,从人类踏足火星到对火星生命的探索,《出发去火星》一书里都可以看到。最近今天带着孩子读这本书,他特别喜欢,总是问关于火星的各种问题,而且盼望着自己有一天可以到火星上去探险。

01 认识火星,图文并茂,科学系统

书中第一章由浅入深地介绍了关于火星的知识,从火星与太阳系到火星的公转与自传,再到火星的卫星,详细而系统的介绍了火星。在介绍火星时,与地球在方方面面做了比较,体积、表面积、质量、密度等。

在介绍火星时,并非是单纯地介绍火星,而是放在整个太阳系中。读者了解到的知识不是片段的孤立的零散的,而是系统的成串的。而且书中有大量的图片,图文并茂的形式,便于读者理解关于火星的知识,更加形象,印象也更深刻。

书中详细地介绍了人类探索火星的历史。从古代人类对火星的观测,古文明人类对火星的记录到哥白尼的“地心说”,火星与开普勒三大定律。从伽利略到惠更斯到乔凡尼,本书都有详细地介绍,而且都是配有图片的,虽然是专业的知识,但是深入浅出,孩子们容易理解。

02“天问一号”和中国航天人

本书介绍了世界各国对于火星探索的脚步和取得的成果。用一章的篇幅讲了我国“天问一号”的火星之旅。

火星探索从“两弹一星”工程立项之日起,就成为中国航天人命中注定的任务。历经多年,终于在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长征一号”遥四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成功进入了预定轨道。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器携带者“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在火星的乌托邦平原。

屈原在《天问》中的疑问,“日月安属,列星安陈?”或许在未来,中国航天人真的可以回答。从“天问一号”的火星探索到它的命名,以及它与“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之间的关系,书中进行了详细地讲解,大量的资料和图片,带领读者和“天问一号”一起去火星探险。

火星之旅经过飞出地球、地火转移、着陆火星三个重要阶段,中国航天人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攻克科技难题,最终能够完成火星之旅的,在这本《出发去红星》中都可以找到答案。

03 教育的启发性,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

全书注重引导青少年读者以课堂知识为出发点去理解火星探测过程中遇到的科技知识,在科普知识和课堂知识之间搭建互动的桥梁,探究知识和应用的结合点,培养孩子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索精神,学习中国航天人航天报国、航天强国等等信念。

书中对科学家们孜孜不倦地去探索火星,探索太空,不断追逐心中的星辰大海的故事的讲述,就像一棵种子,埋在青少年读者的心中,种下一个航天梦,在科学的沃土中生根、发芽、成长。也许有一天,他们会成为中国新一代的航天人,去探索火星上的是否有生命。

写在最后

《出发去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线设计师团队牵头,国家航天局全程参与、指导的火星科普书。主编钱航,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设计部型号设计师。从火星知识到人类探索火箭的历史,从中国“天问一号”的火星之旅到对火星探索的展望,书中都要详细科学系统的介绍,推荐青少年

《出发去火星》读后感(四):洞悉宇宙的奇妙,踏入一场探索火星的神秘旅程~

最近最让人揪心的事情就是3·21东航客机坠机事故,第一个黑匣子找到,第二个黑匣子昨天也已经找到。大家都在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样的事故到底是怎样才会发生的。在发生之前就会不停去看一个航空航天专家的描述。

他们有的说,看见飞机坠落的轨迹,机长在最后时刻有偏离航道,在没办法救飞机上的人,但是选择了丛林,不造成二次伤害。

我看了很多这样的分析,对我国的航天科技很是感兴趣。于是还和孩子看了几遍《中国机长》,真的像英雄机长那样还能把飞机上的人毫发无损地带回家,真的是奇迹。

继续研究航天知识,就和孩子一起读这本《出发去火星》。《出发去火星》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线设计师团队牵头,从“天问一号”还未升空开始谋划,至“祝融号”火星车驶上火星表面满百天时完成主要创作,历时一年半;国家航天局全程参与、指导的权威火星科普书。

本书从火星的基础知识讲起,逐步延展到古今中外人类对火星的探测故事,着重记录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之旅的全过程,特别讲述了中国航天人研制攻关背后的故事;最后,展望了火星的未来。

本书作者钱航,他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型号设计师,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飞行器设计专业博士,中国首次太空授课电视台直播嘉宾,北京翱翔论坛、金鹏团专家,钱学森青少年航天科学院专家。

与一般科普读物相比,本书有以下三大特点:一是,鲜明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全书以时间长河和“天问一号”研制为两条主线,系统全面介绍了火星、火星的历史、航天探测的历史、“天问一号”研制的过程以及未来探索的方向,结构清晰,重点突出,各章之间相互衔接,形成整体。二是,知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全书聚焦和回应青少年感兴趣的话题,满足其对火星及“天问一号”科技知识的渴求,语言流畅,深入浅出,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浩瀚宇宙,星空璀璨,神秘梦幻的星空承载着亘古绵延的历史和人类无穷无尽的想象,充满了未知和无限可能。中国人对宇宙的想象与憧憬也从未中断,从嫦娥奔月的故事,到如今在火星上留下中国制造的印记,中国航天一直在探索星辰大海的路途中不断前进。

从第一颗人造卫星到北斗导航,从第一枚运载火箭到载人航天,从“嫦娥一号”到“天问一号”,在中国人迈向宇宙的道路上,这一个又一个难忘的时刻让人记忆犹新。

与此同时,更让人心生敬意的是航天人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任务,刷新了一个又一个纪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就比如这次3·21坠机事故这也是我们航天人遇到一个困难,待到第二个黑匣子解密完成,我们的航空事业又将有一个新的突破,只是这个突破背后的代价很大。

在事故之后,很多航天专家讲话都很小心,中国航天人讷于言,敏于行,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这是他们真实的写照。

随着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随着航天强国的时代号召,随着中国人尤其是广大少年儿童对中国航天事业日益增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中国航天人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更加重大,他们不仅要成为人类航天史的创造者和见证者,还要成为航天历史的书写者和航天教育的领路人。

所以《出发去火星》成了无数本航天科普中的一本,本书将引领我们走近航天、走近火星。从认识火星到探索火星,从“天问一号”的火星之旅到中国航天人的“探火”故事,从人类踏足火星到火星的生命探索,本书将一一为我们揭开遥远火星的神秘面纱。

了解火星,这本书的知识或许就够了,但是要了解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我们还需要带着孩子看很多科普书,看很多有关的纪录片、知识。就像这次3·21坠机事故,每一次说起虽然很痛,但是看着孩子也非常关注的表情,就能看出她们对飞机的好奇,对仰望天空才会看到的航天知识有着极大的兴趣。

所以趁这段时间,我们好好科普一下吧,我们要化悲伤为力量,带着孩子学习更多的航天知识,让我们祖国的航天事业越来越美好。

《出发去火星》读后感(五):为什么要孩子了解太空?

前几天看了一个视频,让我觉得很感动:

视频中的博主说自己的儿子在上“天宫课堂”,他顺便看了一眼,然后看到宇航员在太空中拿出一个冰墩墩,看着冰墩墩在天空中变动,听宇航员讲牛顿定律。

他突然觉得现在的孩子好幸福,因为这一幕,是他小时候百思不解的一个环节,现在可以直接示范,而且上课的是最优秀的宇航员,教具则是顶流网红冰墩墩。

虽然我没有看这个课堂,但我完全可以理解博主的心情,这是发自内心的感动,感动于国家的蒸蒸日上,和现在的幸福生活。

更是觉得,孩子们其实也应该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我们之所以感动,是因为我们知道从无到有的过程,那么孩子了解了,则也会心中有更多的感触。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型号设计师钱航主编的《出发去火星》这本书中,讲了很多关于火星的奥妙和航天史,同样让人感慨良多。

1、敢想象的孩子,才有创造力

自古以来,人们对于太空都有着巨大的好奇,对于可以看见的月亮,人们想象出了广寒宫,还造出了一出《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对于可以看见的星星,更是起了名字,如牛郎星和织女星,还有七夕如此了浪漫的节日。

也是因为这份想象力,人们对于太空的好奇从来没有停止过,更是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于是,人们一步步来到了太空,登上了月球、火星。

是呀,到不了太空,又如何发现充满奥妙的火星呢?

在整个太阳系中,火星与其他星球是不同的,从2012年开始,“好奇号”火星车登上火星后,便一直在寻找着关于生命的痕迹,尽管没有发现确切的生命痕迹,但还是在采集的古老岩石样本中,发现了有机分子。

这使人们想象,火星上存在生命的几率非常大,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真的可以链接到外星人。

2、越了解航天发展史,越对科学心存敬畏

在人类所有的进步中,航天史可以说是最具神奇色彩的,在很早很早以前,人们对于大海心存敬畏,因为它的广阔,足以让人在其中迷失。

但人们可以一点一点的探索它,一点一点的征服它。哪怕每次只扩展一点点距离,也是进步。

但探索太空就不一样了,它容不得我们一点一点的去探索,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冲出地球,到达未知的世界,谁也不知道那将发生什么,所以,从一无所有发展至今,每一步都让人心存敬畏。

尤其是我们国家的航天,是从一穷二白的年代开始的。

“红方红一号”是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那个时候,还没有如此便捷的计算机,工作人员常常要一天三班倒,连续几个月来计算,有时候,算盘都用上了。

如此方式,让计算的速度很慢,但大家还是没有放弃,最终让这颗卫星发射成功。

如今,科技越来越发达,但科学家们对待卫星的态度依然十分严谨,如2020年发射的“天问一号”,在发射前进行了三次总检查,“不仅要把可能遭遇的各种情形分开模拟,还要综合研究发射任务在最严酷的条件下会出现什么问题”。

真的是不看不知道,我们在新闻中所看到的一个结果,是那么多科学家那么多年的心血,越是了解,越是人心激扬,越是了解,越是心怀敬畏。

3、理解努力的意义

孩子能否激发出内在驱动力,在于能不能统一自我认同感。我们可以回忆一下,你小的时候,父母让你好好上学的时候,说的是什么,是否说到你的内心?

比如很多传统的父母,会在絮叨中,为孩子描述一副踏实的未来蓝图,如进入事业单位,安安稳稳在老家生活,但孩子的心中却在向往远方,于是发生冲突,孩子的自我认同感也会不那么统一清晰,学习的动力便也不够充足了。

每个人的未来都是不一样的,只有多了解,才能更清晰自己想要什么样的未来。

我之前问过很多学生:“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呀?”

“想要当演员”成了绝大部分的答案,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答案,便是因为每天电视播放的,大家嘴里讨论的,都是演员那些事,所以相比之下,孩子更了解演员。

但这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并不是真心热爱的路。

想要孩子找到更好的路,那就要了解更多受人敬仰的职业,如此,孩子才会明白努力的真正意义,找到属于自己的驱动力。

当然,不只是看航天书籍,还有很多冷门又让人敬畏的职业,比如古籍修复,考古学家,他们不需要人们太多的关注,却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财富,值得我们铭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