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流行音乐与资本主义(修订版)的读后感大全

流行音乐与资本主义(修订版)的读后感大全

《流行音乐与资本主义(修订版)》是一本由[日]毛利嘉孝著作,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流行音乐与资本主义(修订版)》读后感(一):只推荐给流行乐发烧友

切入的角度比较新颖,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分析流行乐的演变史,罗列了大量的人名和曲名,比较适合流行乐发烧友和对流行乐历史感兴趣的人。

书中提到了许多流行乐发展史的细节,如白人占据了黑人流行乐中的元素,又把黑人音乐排挤走;日本的摇滚乐如何从对于社会的关照转变为个人情绪的表达,等等等等。

《流行音乐与资本主义(修订版)》读后感(二):【豆瓣鉴书团】音乐与商品

首先感谢赠书

全书共七章,以时间为脉络主要介绍了流行音乐的发展变化,作为教材十分详细,并且通俗易读。但是很可惜,书中介绍的音乐我知之甚少,只好按图索骥找了歌单来听,目前还没有听完。前几章的论述中“音乐主要以商品的形式呈现”很好地归结了音乐长期以来的角色。从第五章开始,作者开始分析“j-pop”,因为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更有动力阅读一些。

总之,阅读本书让我对流行音乐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但是也有些许伤感与遗憾。

《流行音乐与资本主义(修订版)》读后感(三):不同角度下的思索

翻开这本书之前,我从没想过流行音乐和资本主义能扯上什么关系,而作者从多角度解析它们的关联,流行音乐不只是音乐。

作者阐述的一个观点是,资本主义在现今流行音乐的内容和形式方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音乐是在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东西,并不真正具备创造力和原创性。

流行音乐与摇滚、黑人音乐等具有他国色彩的音乐风格如何融合,都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

流行音乐的演变同时也是消费主义演变的一个体现。随着经济发展和资本导向的不同,流行音乐经历了多种形式,在j-pop、k-pop时期尤为明显,因主流消费形式的改变,流行音乐产业与过去大不同。

书中内容更像一篇篇论文,正如作者所说,是面向学生写的。严肃有余,趣味不足,文化差异的原因使得对书中的部分举例难产生共鸣。但是研究的角度颇有意思,引人思考。

《流行音乐与资本主义(修订版)》读后感(四):不错的通识读本

1. 音乐作为60年代左翼武器的经验成为了某种历史性的回忆,对抗资本主义的尝试最终成为“保留抗争性的同时”被资本主义同化的状态,大部分的政治性音乐实践处于这两种状态之中;

2. 资本主义的体系仍然坚不可摧;

3. 「偶像经济」的来源是“情感生产”作为资本主义的新的生产要素被纳入工作之中,情感不再是私人的、主观的,而是工具的、被剥削的。追星如同一种“情感保姆”,作为一种对“情感”进行的消费,其根本原因来源于资本主义剥夺劳动者剩余价值的同时也在剥夺情感的再生产,因此资本主义通过“偶像经济”,将情感在这一环节重新贩卖给消费者(如同我因为劳动无法兼顾我的衣食住行,需要保姆(大多数时候可能是妻子与母亲)来代替照顾);

4. 书中提到过黑人音乐中某种拜金因素的由来是由于“在种族歧视面前起码金钱是平等的”这一自由主义思潮;

5. 并不赞同书中部分提及的嘻哈与摇滚作为一种对抗资本主义的姿态是成立的。

《流行音乐与资本主义(修订版)》读后感(五):搬运一个《中国图书评论》2023年第1期评论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流行音乐与资本主义》 是东京艺术大学毛利嘉孝教授的社会学与文化研究著作。 在本书中, 流行音乐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展现出一种两面性:一方面, 今天我们所听到的流行音乐本身便是由资本主义经济模式所促成的, 从这一方面来说, 本书对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抱持肯定的态度; 另一方面, 流行音乐又屡屡向我们描绘出背叛资本主义的可能性。 总体而言, 毛利嘉孝以西方马克思主义或后马克思主义式的批判理论为基础, 在根本上对现行的资本主义持有一种批判态度。 在毛利嘉孝看来, 当前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不断渗透, 围绕马克思主义和批判理论的讨论也不再像以往那般激烈, 单纯地相信流行音乐就是一种自由的自我表达手段的倾向似乎在增强。 面对这种情况, 毛利嘉孝认为对流行音乐和资本主义重新进行思考变得极为必要, 对 “流行音乐”的研究, 必须从 “流行音乐纯粹只是音乐” 这样的观点中 跳脱出来,从全面包裹着流行音乐的整体社会性脉络出发来对其进行重新思考。

原文出处:刘煜洲,蓝江.2022年西方左翼思想译介盘点[J].中国图书评论,2023(01):47-48.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