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路过读后感摘抄

路过读后感摘抄

《路过》是一本由[台湾]黄于洋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路过》读后感(一):世界那么大,我们哪儿也没去

以前网上很流行人生需要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可是我们又有多少人有这个说走就走的旅行呢?进入社会后我们往往考虑很多,家庭、工作甚至害怕别人的不理解,旅途中遇到困难,挫折,所以我们梦想中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往往只是说说而已。

可是《路过,这个世界教我的事 》的作者黄于洋,16岁就开始只身一人旅行,从东亚到南亚,从中东到非洲,从欧洲到拉丁美洲。。。。。。小小年纪,足迹遍布各个国家。当我翻开书的目录,看着一个又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地名,开始佩服起作者来,熟悉是因为那些地方会经常在新闻联播或者其它地方上听到,陌生是因为从未与任何一个地方亲密接触,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作者黄于洋到底走过哪些地方吧。

《路过》读后感(二):路过——去世界各地看看

机缘巧合之下看到《路过:这个世界教我的事》这本书,被作者的勇敢所吸引,一个小女孩,十六岁就去闯荡世界,多么惊人的决策,想想我们十六岁都在干什么,还是那个只知道上学写作业上网的高中生,人家都一人闯荡世界啦!

喜欢阅读这本书,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想旅行,可是现实不允许我背起行囊就那么潇洒的出发,多数的情感是羡慕她吧!想借助她的文字到处走走,去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来一饱我眼福吧!看她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走,每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尽显眼底。都是那么的可爱,那么的真诚!还有人和人之间的缘分,真的是太奇妙了!

不得不佩服作者黄于洋太勇敢了,经历了那么多可能我这辈子都经历不到的事情,在异国他乡承受那么多身体带来的痛苦,连续的高烧,腿差点截肢,不过她是幸运的,都能逢凶化吉!她的旅行真的是毫无计划,旅途应该是一片渺茫,是需要很大的勇气才能做无计划的旅行,而她的足迹踏过亚洲、中东、东非、欧洲、中南美等。

文艺女王伊能静在微博透露,她读了黄于洋的《这个世界教我的事》,感触颇多。秦昊则与她相约一起出去旅行,她温柔回应:“你果然是来保护我的。”我想说看完这本书,我终于可以鼓起勇气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路过》读后感(三):我来到,你的城市……

我来到,你的城市……

读《路过,这个世界教我的事》

文/方木鱼

伊能静在推荐序里写:她,十六岁开始只身旅行,一个人从东亚到东南亚,从中东到非洲,从欧洲到拉丁美洲……

这就够了。伊能静是个才女,真才女,封面上说她是文艺女王,有宣传噱头的成分。在大家的印象里,伊能静可能最多不过是个艺人,歌手,演员。但你不知道的是,她出版的书籍,几乎和她的唱片,她参演的电影、电视剧一样多。而且,她自己写词,写小说,写散文,都还像那么回事。庾澄庆唱的《春泥》,她是幕后策划人和填词者,只可惜,庾澄庆这把春泥,最终还是没能护好伊能静这课花,让她亦然选择开在了别人家的院落。

作者叫黄于洋,台湾人,她说自己没有英文名字,因为很喜欢自己的中文名字。遇到外国人时总说自己名字的意思是ocean。

其实不过才23岁,有点嫉妒。我都32岁了,还没出过国,甚至国内都没走完,没去看一眼徐志摩的墓,没去瞻仰曾国藩的故居,还没看过一场现场的NBA,还没去韩国看一看心仪的明星呆过的大学校园。想起来《解救吾先生》里的台词:“人和人的命,真不一样啊。”

但是无论如何,十六岁,敢一个人出境游,不是谁都有这股勇气的,何况是个女孩儿。十六岁,我的十六岁,把生命减去一半,那时候我在干什么?读高中,艰难地读书,不知道,三年以后自己将面临着高考失利的窘境。

作者却经历了以下情节:(有心脏病及胆小者勿看)

在零下20度的北极,遭遇车祸,差点冻死。在埃及,一群陌生人为她庆生。在肯尼亚,染上疟疾,生命垂危。在尼泊尔,信用卡被吞,身无分文。在缅甸,吃油炸老鼠……

所有的种种让她成长:她说,人是她见过最美的风景。除了说出口的话,没有什么不能修补。世界用最温柔的方式教会我去爱。

似我这般没有远行过的人,大概不会知道远游的乐趣与危险,只能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如果有一天,我来到,你的城市……你在或者不在,我就在那里,不偏不倚;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路过》读后感(四):旅行更是修行

旅行更是修行

——读《路过》

滁人也

阅读完这本《路过》,笔者没有再去冥想一个漂亮的标题,而是借用了该书中倒数第二个章节的小标,来作为这篇书评的题目。因为笔者阅读本书后最大的感悟,恰恰可以用这句话来概括。

该书的作者是台湾的黄于洋,一个年仅23岁的女生。她从16岁开始一个人旅行,从东亚到南亚,从中东到非洲,从欧洲到拉丁美洲;到草原,到沙漠,甚至到北极圈。这个女孩的经历,就是一部不朽的传奇。

该书记录的,就是黄于洋本人这七年的传奇经历。开篇的“出发”两篇,是序言,结尾的“归来”一篇,则是结语。中间部分共三章,分别是“冲击与反思”、“相遇与学习”、“经历与成长”。而每个章节里的小篇目,大致都是以“主题+国别”这样的格式来组织的,如“关于隔阂 埃及”、“关于意外 北极圈”、“关于社会责任 乌干达”……光书中所涉及的国家名字,就有几十个。这些国家,都是作者亲身游历了的地方,甚至有不少地方有着生与死的考验。

正如该书作者所说的那样,旅行,是人生的一场修行。要注意的是,此处的“旅行”,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旅游”。旅行,更多的是一种对自己的考验,对自己的一种认知;而旅游,则更多的是享受生活,享受游玩的乐趣。毫无疑问,旅行和旅游都可以一个人,也可以多个人。但是,真正的旅行者,却总是独自面对旅途中的各种困难、挫折,享受各种体验带来的快乐与悲哀。

作者孤身闯荡天涯的勇气和毅力,让读者动容。叙利亚暴动的头一晚,作者晕晕乎乎地从大马士革前往约旦的安曼,第二天看新闻才知道自己差点就留在了暴动现场;在肯尼亚,作者得了疟疾,几乎九死一生,刚刚吃上药,可脚有得了蜂窝性组织炎,那种害怕一辈子无法走路的恐惧,谁人知晓?在仰光,摊贩老板盛情相邀,却是请吃油炸老鼠,这需要怎样拒绝或者接受?一个青春少女独自闯荡天下,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更多的,可能是生存的勇气,挑战自我的毅力。

旅行,是人生的一场修行。作者用了七年的旅行经历,让自己不断成长、成熟。作为读者,不一定非得如她一样,也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是,我们自己的人生历程,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旅行?把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当作一种旅行来看待,或许,我们会成长得更快,懂得更多。

《路过》读后感(五):路过,不一样的世界

有个女孩,在16岁那年的夏天,和父母“扔”下一句“我今年夏天要去自助旅行,已经订好机票了,只是告诉你们一声”,就独自踏上环游世界之旅,并且在路上7年。

16岁,是一个什么样的年纪?是如花似锦的年纪,告别懵懂的童年,进入热烈活力的青春期;是被繁重课业包围的时候,上不完的课做不完的题,还要应对高考的压力。我们的16岁,和本书作者黄于洋是如此的不同,她在16岁时就已经勇敢去追逐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们有些人到现在还没有勇气追求自己的生活。在这本《路过》中,黄于洋不只是记录沿途路过的城市、看到的风景,还有她对生活、对成长的感悟。看到的不仅是一本游记,还有对生活的思考。

这本书有个独特之处,每篇文章前都有一个关于本篇的小主题:在叙利亚遇到的是关于国境的问题、埃塞俄比亚的挑战、北极圈的意外、尼泊尔的爱、法国的时间。作者黄于洋,不单纯是为了记录而写,不仅是为了旅行而上路。她用心的记下途中有爱的人、感动的事,不同旅行地带来的不同感悟,都一一记下。在东非遇到的美国人、印度搭便车时碰到的人,要么安于现状要么改变,为了自己理想的生活,总要迈出一步去尝试;旅行在外信用卡被吞身上现金不足,作者在尼泊尔经历这样可怕的事,在几天之后又很顺利的解决:一位同乡的女孩乘飞机来加德满都为她带来新的银行卡。

远方不仅有诗,还有许多未知的风险;远方有神秘感,也有着令人惊奇的震撼美景。黄于洋用7年的时间,没有停歇、没有回头,一直往前走,走过亚洲、游过欧洲、到达美洲。用7年的时间来坚持一件事,没有疲惫和厌倦。遭遇车祸、感染疟疾、命在旦夕,黄于洋一个人经历、一个人克服,没有退缩,一步步坚持下来。

《路过》,不仅仅是一本作者七年在路上的记录,传达的还有坚持、坚强、不畏艰难的正能量。看着目录几十个国家的名字,羡慕又佩服,十几岁的小姑娘独自一人在路上七年,独自一人面对所有事情处理所有事情。《路过:这个世界教我的事》,记录着黄于洋的七年时光。《路过》,这本书带给我的感悟,是读过之后收获的佩服与震撼。但愿我们也有勇气和行动,去实现自己想要的生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