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写景小作文200字500字

写景小作文200字500字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写景小作文200字500字,欢迎大家分享。

写景小作文200字500字篇一

忆西湖

西湖,是我去过的所有风景中最美的一处,也是我去过的风景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现在,我来给您介绍西湖,介绍西湖的美!

西湖的美,体现在它的“水”与“草”中。

我去西湖的时候是在下午,落日的余晖照在湖上,天啊,湖水变成金色的了!我们在树下一边看着金色的湖水,一边吃着糖,真惬意啊!

如果你走近西湖,最显眼的就是“浮”在水上的“大牛”了。说是大牛,就是一头牛的雕像。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仔细看:牛的眼睛瞪着,凝视前方;身体矫健,似乎要冲向前方。

草,就是西湖旁边的小山丘上的小草,那草似乎永远翠绿着,绿得可爱,绿得迷人。躺在上面,望着天空,这是再舒服不过的事了。再看看上面,树枝也翠绿着,仿佛我来到了一个翠绿的天堂,一切都是绿的,真美啊……

杭州西湖有多美丽呢?我说也说不完,数也数不尽,希望你也去那细细游玩,细细观赏!

普 吉 岛

我去过的地方很多,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泰国的普吉岛,它是泰国最大的海岛,周边是印度洋美丽的大海,温暖而又清澈。

普吉岛给我的感觉是轻松、自然,岛上没有高楼大厦,连住的酒店都是由一座座别墅式的小楼连起来的大花园,推开大大的阳台就是满眼红花绿叶,舒服极了。普吉岛上有很多小岛屿,如:哈哈岛、神仙半岛、PP岛、天堂水晶岛等……

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天堂水晶岛,在那里我才真正体会到人与自然是多么和谐。蓝天、碧水、椰树;柔软的细沙、清澈的海水、洁白的浪花……仿佛人间仙境。在及腰深的海水里,可以看见许许多多漂亮的珊瑚、数不清的鱼儿、懒洋洋的海参及大小不一的海草……浮在水里,好像和鱼同处一个世界,在大海的怀抱里共同呼吸、跳跃、舞蹈。要是拿着面包给鱼儿,鱼儿就会在手上、脚上不住地亲吻,让人真想永远留住那一刻。

这就是我去过的美丽普吉岛,朋友们,听了我的介绍,相信你们一定都很想去体验吧!

写景小作文200字500字篇二

一、回忆游览顺序,以此确定文章思路。

1、从阅读中感悟文章的序

A、可以按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比如《海上日出》的2、3自然段就是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写景物的变化的。

B、我觉得应该按我们游览的路线来写,先到那儿,再到哪儿。一一写出来。

是的,在游览中,我们是移步换景,随着观察点的变化,映入眼帘的景物也在发生着变化。

如叶圣陶爷爷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中,按游览顺序这样安排了文章的写作思路:

金华城——罗甸——山路——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如此这般,游览顺序一目了然,文章层次清楚明白,不是就符合了言之有序的要求了呢?

2、现在,我们细细地回忆一下,当时的游览顺序是怎样的,先后到了哪些景点?然后自主选择在括号里填一填。

()()()()

3、如果一次游览去了五六个景点,在尊重游览经历的基础上,要有选择地写一些景点和景物,不必面面俱到。

二、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写。

在游览中,景点中的景物是最吸引人眼球的。这些景物可能是自然景物,也可能是一些人文景观。I不管那种,只要你感觉它是这处景点的代表作,是你喜欢的,那么就应该好好观察,并在习作中抓住其特征进行具体描写。

如何把景物特征写的具体形象呢?有以下几点建议:

1、描写景物的色彩。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色彩斑斓的。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色彩。用语言再现景物色彩,将会使读者犹如亲眼所见。

如:

(1)天空中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

(2)夜丁香的茎是棕色的,十分坚硬,好像是自卫的武器。瞧,那碧绿的叶子,犹如块块透明的碧玉雕琢而成,绿得可爱、诱人。

2、描写景物的形状。

世界上很难找到两个一模一样的事物。只要仔细观察,你一定能捕捉到景物的与众不同之处,而景物的形状就是你不可忽视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如写假山石形状的奇特:

湖边有许多假山石,人们可以坐在上边歇息。这些假山是多么奇特:有的像一只怒吼的雄狮,正准备扑向猎物;有的像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青蛙,坐在荷叶上,“呱呱”地唱着歌;有的像白玉无暇、亭亭玉立的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上面两段话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护栏”上的图案和山石的各具神态。

三、通过回忆,把握住景物的特点和写法。

写景小作文200字500字篇三

一、“分解法”——写植物的好方法

??用“分解法”写植物,是在对植物整体观察的基础上,按一定的顺序把植物分成若干部分,然后再一部分一部分地去细致观察,抓住每部分的特点,写的时候也照此办理。这样做的好处是,写时有序,言之有物,写出的作文内容就具体了。??

习作例文《爬山虎的脚》就是运用“分解法”的实例。??

作者在对爬山虎进行整体观察的时候,注意到它长在什么地方,叶子是什么样的。而在细致观察叶子的时候,就采用了“分解”的办法,即静态时叶子怎样,动态时叶子怎样。对静态再“分解”,抓叶子颜色的特点、形状的特点。颜色的特点是:(1)由嫩红到嫩绿;(2)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形状的特点是:(1)一顺朝下;(2)铺在墙上那么均匀。?

“脚”是这篇习作的重点,也是作者观察的重点。对“脚”作者是怎样“分解”的呢?首先,作者发现了爬山虎是有脚的,然后分别观察了脚的样子和颜色,观察了爬山虎怎样通过脚向上爬的,还进行了对比观察,脚没触着墙和触着墙的不同结局。??脚的样子:(1)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2)颜色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脚的变化是:(1)触着墙的细丝头上变成小圆片,巴住墙;(2)细丝由直变弯,拉紧嫩茎。脚触墙和不触墙的对比是:(1)没触墙的枯萎了,连痕迹也没有了;(2)触墙的颜色变成灰色,巴在墙上相当牢固。??理解了《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分解的,对于我们学会写植物很有好处。同学们都知道,任何植物都是由根、茎、叶、花和果实组成的,所以可以按这些部分分别观察。对每个部分进行观察时,要注意形状、颜色、大小和气味。这样观察,有依有循,心里踏实,写出的作文内容也就充实了。当然,要根据每种植物的具体情况“分解”,不一定面面俱到,如《爬山虎的脚》一课,只是分解了叶子和脚。?

下面,请看一位同学写一种植物的习作,研究一下他是怎样使用“分解法”的。[例文]???? 扫帚梅

?一棵扫帚梅,好像是一把倒立着的扫帚。每个枝杈上面,顶着一朵梅花似的花朵。这也许是扫帚梅得名的原因吧!??

扫帚梅的根不算太深,可是须根繁多,把扫帚梅牢牢地固定在泥土里。扫帚梅的主茎很粗很高,主茎四周伸出许多枝杈,每个枝权上都可以开花,所以一棵扫帚梅能开几十朵花,甚至上百朵。扫帚梅的叶子是互生的,很像柏树的叶子。?

扫帚梅的花虽然不十分娇艳,但也值得一看。八九个花瓣平铺开,仿佛是一只彩色的盘子。粉色或白色的花瓣中间,有桔黄色的花芯,好像撒在彩盘里的碎金。你走到花前,便可以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扫帚梅花开得较晚,可是它一旦开起花来,就会没完没了。别的花已经凋谢了,但扫帚梅仍是梅花怒放,一直到有霜冻的时候,它才和人们告别。?

扫帚梅,生命力极强的一种花,我爱你!?

这位同学是怎样“分解”扫帚梅的呢?观察了整体,也观察了根、茎、叶、花各个部分,每部分都抓出特点,所以写出的作文条理分明,内容比较具体。?

“分解法”不仅适用于写植物,也适用于写其他事物,愿同学们逐步掌握好这种方法。

二、“美丽”用得再多也不美丽

―――――描写要生动形象

阅读提示: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是美丽诱人的,但是在文章中花草树木的美丽,不是靠说空话所能达到,而是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来展现的。读读下面的这篇短文也许会受到一些启发吧!??

有些同学写的作文,竭力想把景物描写得美丽一些,因此他们总是不厌其烦地把“美丽”这个词儿往文章中塞。在他们看来,似乎“美丽”用得越多,所写的景物就越美丽。其实,事情并不是这样简单。有一个同学写的《美丽的校园》,其中有这么一节:

走进校园,我立即被那美丽的鲜花吸引住了。你看,那美丽的美人蕉,那美丽的金丝菊,那美丽的白菊花,那美丽的红月季,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多美丽啊!

短短的几句话,小作者接连用了六个“美丽”,可效果呢?人们看了并不感到校园里的花儿美丽,反而觉得内容干巴,词语重复。如果仔细观察一下,它们都有不同的形状美、颜色美、味道美,具体描写出来,让读者自己去感受它们的美。如:

“月季像火一样红,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鲜艳;白菊花像雪一样白,成堆成片,似天边的云霞,又似海里的浪花;美人蕉远看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近看像小姑娘头上的蝴蝶结;金丝菊芳香扑鼻,它伸出千百条纤细的金手臂,在微风中向我们频频致意,有时又舞动起绿叶和含苞欲放的花蕾,为我们翩翩起舞。”

如果能抓住这些特征进行描写,那末,校园里的花就写活了,即使不用“美丽”一词,人们读了文章,如同身临其境,或者会情不自禁地赞叹:“校园里的花儿真美啊!”

三、生动源于细致观察

总之只有观察仔细,文章才能写得生动形象。下面的例子足以说明这一点。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道:

“鹤城广场里有许多串红,种在甬路两边。现在都开花了,鲜红鲜红的,好像在跳舞。串红的花很特别,好看极了,花里有许多蜜。许多花连成一片,非常漂亮。串红又叫炮竹红,我很喜欢它。”

这篇日记写了广场里有许多串红,现在都开花了。它种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的,叫什么名字,都写得很清楚,但是,串红“非常漂亮”,在文章里没有写出来。串红到底怎么漂亮呢?怎么才能把串红漂亮这一特点写出来呢?最重要的是对串红进行仔细认真地观察。

观察的方法:先选一棵长得好的串红,看看花是怎样排列在茎上的,是一排还是两排?是对排的,还是隔着排的?再数数看,一棵串红上到底有多少朵花?然后,再仔细看一朵花,它可以分成几部分,花瓣是什么样的形状,像什么?花中间还有什么?有多少?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像什么?风吹来时候。花又怎样,又像在干什么?最后,你在走到远处,看看这一大片串红,在阳光照耀下,是什么样的,像什么?

在老师的提示下,这位同学对串红进行了重新观察,然后对日记进行了修改,下面是他修改后的日记。

“鹤城广场里的甬路旁种了许多美丽的串红,都开花了。鲜红的花儿整齐地排列在花茎上,背靠着背,十几朵连成一串,就像一小串炮竹。难怪它又叫炮竹红呢。串红的花很特别,三片通红通红的花萼托着花瓣,圆筒形的花瓣很像一只红色的小喇叭。小喇叭中间包着三四根花蕊、淡红色的,那模样就像豆芽菜一样。有时,小蜜蜂飞来停在喇叭口上采蜜。花儿轻轻抖动,好像在跳舞。远远望去,许多串红连成一片,红得耀眼,真像燃烧得火苗,漂亮极了。”

经过修改后的日记把串红描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来源于小作者仔细认真的观察。

在写作前,要选择好你喜欢的一种植物进行认真仔细地观察,观察时尽可能调动身体的各个器官去参与,用眼睛看、鼻子嗅、耳朵听和手触摸等方式,去感受这一植物,了解这一植物的特点。观察的重点是植物的干、枝、叶、花(花萼、花瓣和花蕊)及颜色,了解它的大小,高矮、形状、色彩、味道等。观察要有顺序。可以先从远处观察,把握植物的总体印象,再从近处观察,抓住植物的局部特点:茎的特点、叶的特点、花的特点、果的特点等。

从整体来说,可以写整株植物的大小、如一位小朋友写对仙人球的整体印象是这样写的:“仙人掌小的时候,毛茸茸的,像童帽上的绒线球;现在长大了,又像一只小一刺猬了。”用“绒线球”和“小刺猬”,形象地说明了仙人球的形状。

从部分来说,可以写的根、茎、叶、花、果,写出它们的形状、颜色、气味。写的时候,要有一定的顺序。有一位小朋友写月季花,先写茎的颜色:“月季的茎上又细又长,墨绿色的茎长着许多暗红色的小刺”;再写叶子的颜色。开头写道:“月季的叶子是深绿色的,四周带着软刺,就像一个小齿轮”;然后写花的颜色:“月季花的颜色真多:有粉红色的,有深红的,有玫瑰红,还有橘黄和银白色”;最后写花的气味:“一阵风吹来,月季花散发出阵阵清香。我用鼻子一闻,觉得挺舒服的。”

写多种植物,要抓住每种植物的主要特征。如《美丽的花坛》这篇文章,小作者是这样写花坛中的刺松、鸡冠花、喇叭花、狗尾巴花的:

“花坛中央有一棵刺松,像一座玲珑的宝塔,高高耸立着。它的周围开着各种各样的花。鸡冠花,远远看去红得像一团火。走近一看,朵朵都像大公鸡头上的红冠子。喇叭花呢,远看白得就像一团雪。近看,一朵朵喇叭花好像能发出进攻命令的号角。狗尾巴花,和小狗的尾巴完全一样,毛茸茸的,在风中摇摇摆摆,也很好看。”

对每种植物,小作者都只写了主要特点。用“宝塔”“鸡冠”“号角”“小狗尾巴”分别形容四种植物的形状;用“火”“白雪”分别形容鸡冠花和喇叭花的颜色。

写景小作文200字500字篇四

在文章的开头,运用景物描写,为文中所写的人和事渲染环境、提供背景,能给人以美好清新的印象。写景的内容,可以是天气情况、自然风光、建筑设施,可以是动景静景、远景近景、美景劣景、大景小景等。小朋友们都爱好景物,也最喜欢写景,这种开头,会一下子抓住读者,有助于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当然,开头运用景物描写,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写景的文字不能过多,不能一写到景物,就没完没了,无始无终,结果,景物写了很多,显得头大身子小,文章不匀称;二是要重点突出,主要景物多写一些,次要景物点一下即可,不能样样都写,结果都没有写好;三是写景是为人和事服务的,要与文中所写的人和事有密切关联,景与人事不能脱节,更不能把景物写成了文章的累赘。

请看下面这个开头:

瓦蓝瓦蓝的天,丝丝缕缕的轻云如烟般缭绕,夕阳的光辉洒满田间,万条金线接天浮动,玫瑰色的光彩,映在绿得发黑的菜上,叶面上像抹了一层油,亮闪闪的。

这段文字,是习作《路过天堂》的开头,用的全是景物描写,主要是仰视之景,夕阳下的美景,蓝天、轻云、夕照的光彩、碧绿的菜叶,渲染了美好的情境,为写“我”下文“路过天堂寨”提供了优美的环境背景。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令人心驰神往,显然是一个好的开头。

写景小作文200字500字篇五

春姑娘乘着清风、带着温暖翩翩而来,她张开双臂,舞着纤手,把碧绿洒满大地,把百花插上枝头。花儿争芳斗艳,散发出诱人的清香。鸟儿舒畅自由,向着蓝天高唱:“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春天的雨是连绵的、柔和的,它滋润着大地,抚摸着大地,轻声地唤醒大地。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时候,它们竟悄悄地汇成了小河。据古诗上说:“春江水暖鸭先知。”可惜,我没能领略到鸭子下水凫游的情景。

你看那春天的天空,为什么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啊,原来是孩子们的风筝。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千姿百态的风筝潇洒自在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啊!

大地欢笑了。麦苗兴致勃勃地生长,遍野是绿油油的一片。草木吐出了清雅绿叶。桃花接着杏花,在山谷间、田陌上盛开怒放,喷着扑鼻的香气。山崖上、半空中、树林间,黄莺、画眉、百灵、燕子、黄雀得意地飞翔着,鸣叫着,鸟鸣和着溪水的叮咚声,在春风里轻轻回荡。

春天为什么这样丰富多彩?是春姑娘手中的彩笔勤奋地挥动着,是稚气的孩子们天真地打扮着,是大地默默地孕育着......

点评:小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了这样一个丰富多彩的春天,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了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我们平时在写作文时就应当如此,写出童心、平常心、,作文才有真感情。这篇作文通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让春天仿佛有了生命,鲜活起来。

写景小作文200字500字篇六

很多同学一看作文题目是写景物的,就先去想那些写景的词儿,搜肠刮肚去寻找那些写景的句子,用这些词句在纸上编个“景”,结果写出来的景物一点也不生动。那么,怎样才能写得生动感人呢?

首先,要观察景物。平时要注意多观察,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比如,要写初春的景物,你就要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寻找春天的信息。你来到公园里,看一看河水是什么样的,两岸的树木是什么样的,花草是什么样的。这样看一看,想一想,写出来的内容就会真实、生动,这就是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内容,没有内容怎么写景物呢?

其次,不但要仔细地观察景物,还要借助观察的景物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这样有丰富生动的内容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景物。这就要抓住景物的特点,仔细观察,合理想象,才能具体、生动地描写。有些景物,比如桂林山水,其特点很突出,只要你注意细致观察它们突出的地方,把它们与同类景物加以比较,就会发现它们鲜明的特征,自然就会写得真实、生动了。比如,《桂林山水》一文的作者就是抓住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把它与大海和西湖比较,发现漓江水: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作者把桂林的山与泰山和香山比较,发现桂林的山: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作者从桂林山的“奇”,想象出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使景物内容更加丰富,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写景小作文200字500字篇七

我们的校园可美了!走进校园,远处小山上的一片翠绿就映入眼帘,山上葱葱茏茏的树木就像一个忠实的卫士守着校园。

往右走,就是一个大花坛。现在已经是春天了,花儿草儿全从睡梦中苏醒过来了。看,满地的花草,一阵风吹来,草儿们在左摇右摆,仿佛在说:“嘿,朋友!欢迎你的到来。”瞧,花儿们也不甘示弱,红的、黄的、蓝的、紫的......扬起一张张笑脸,争芳斗艳,像一个个迎宾小姐,美丽极了!那花丛中的蜜蜂和蝴蝶在来回穿梭,点缀着美丽的校园,显示着无限的生机。

绕过花坛往前走,就是教学大楼。一栋五层高的教学大楼最显眼,最顶上写着“尊师守纪、求实创新”8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每一个教室都非常整洁:乌黑发亮的黑板,乳白色的电脑平台,蓝色的窗帘......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射进来,照亮了我们的教室,也照亮了我们几十双求知的眼睛。

我最喜爱的地方那个是植物园了!这里有许许多多的花草,知名的,不知名的,应有尽有。一进门那X形的满天星花圃里,紫色的小花瓣星星点点,掩映在绿叶之中;那桂花圃里,一朵朵嫩黄的桂花散发着一阵阵清香。沿着石头小径往右走,是一个小池,池边的垂柳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妙龄少女,轻轻地摆动着腰肢。池里的睡莲有的还是花骨朵儿,有的开了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开了,他们静静地躺在池中......我喜欢来这一片宁静的空间,认识花草树木,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有时候还和同学们在这儿一起聊天。

我们学校还有新建的塑胶跑道、篮球场、足球场。一个个体育健儿在这里挥洒着自己的汗水,那跳跃的身影是一道道流动的风景线。

这就是我们的校园—木棉湾小学,你想来看一看吗?等你来了,我一定带你去参观。让你也来感受一下我们校园的美!

点评:

1.本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详略得当,以游踪为顺序依次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校园的景物,如小山、花坛、教学大楼、植物园、运动场等。

2.语言生动,娓娓道来,使人一目了然。情感细腻,想象丰富,多处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景物栩栩如生。

写景小作文200字500字篇八

一、写作指导

天下的景或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各有自己的特点。比如水,有的汹涌澎湃,有的水平如镜,有的流水潺潺,有的水波粼粼……那么,怎样写出景物的特点呢?关键的是要进行细致的观察。

传说宋代画家文与可,为了画好竹子,冒着似火的骄阳,全神贯注地看着一片竹子,脸晒得通红,衣服被汗水湿透,但他好像是毫无知觉一样。不知何时乌云盖住了山头,随后狂风大作,文与可撩起袍襟,迎着咆哮的狂风,攀登到山顶,继续观察狂风吹乱的竹林。突然一声雷鸣顷刻大雨如注,竹叶子上晶莹的水珠又吸引了他。他不顾雨急路滑,向竹林跑去,心神完全溶于了竹的海洋。由于文与可彻底地了解了竹子,因而才能画出最出众、最富有特点的竹子。

我们在观察景物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要观察景物变化的全过程。从开始到最后,凡有变化的都要细致观察。比如植物,它的发芽、开花、结果等各个生长期都有不同的特点,如果细致观察了全过程,就容易抓住它的特征进行描述。

二、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自然界的颜色是七彩的,自然界的万物是各具形态的。我们在观察时,就要善于捕捉到景物的颜色和姿态。

三、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观察。有一则寓言:一天,五种器官相互争吵起来。“眼睛”瞪得圆圆地说:“没有我,你们什么也看不见!”“耳朵”不服气地说:“少了我,你们啥也听不见!”“鼻子”哼了一声:“要是没了我,你们能闻见花的芳香?”“舌头”伸得长长地说:“嘻!如果不是我,你们能尝到美味佳肴?”“身体”在一旁发起抖来。“眼睛”好奇地问:“你怎么啦?”“身体”说:“听你们这样争吵,我浑身冷飕飕的,――不知你们想过没有,要是我们互不相让,各自离散,那我们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 这个寓言形象地表明一个道理:当人们观察景或物时,需要多种器官的配合。借助“五官”,往往能描绘出景物的特点。

世界上的景和物是丰富多采的,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将它们都写进文章里,那样的文章肯定是繁杂冗长,不知所云。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状物绘景,这样笔力集中,便于写得细腻,写得丰满。围绕中心,状物写景,不是说和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就写,和中心思想关系间接的就不写。对于那些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景或物要重点写,和中心思想关系间接的也要写,只是笔墨轻一点罢了。当然,对于那些和中心思想毫无关系的景或物,应当一律舍弃。

游踪,就是游览一个地方所经过的路线、踪迹。浏览一个地方,往往要经过许多地方,看到许多景物。行文的时候必须按照游览先后顺序记叙,清楚地交代先到了什么地方,后到了什么地方。准确地把游踪写清楚,才能够具体描述景物所处的地点、方位、特征。写清楚游踪的主要途径是“移步换景”,即随着游览、参观者的立足点不断转移,相应描述不同地点所见的景物。通过“移步换景”,游览、参观的游踪,景物的位置,景物和景物之间的空间关系,都容易描述清楚。作者如同一名导游,领着读者一个点、一个点地游览、参观。为了使状物绘景更生动、更具体、更形象,我们还可以采用多种表现手段来丰富描写,从而增添文章的情趣。常见的表现手段主要是:

一、用比喻等手法状物绘景。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说过:“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确实这样,只有通过比喻,才能把简单的东西具体化,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比如作者把稻穗的颜色比作“黄金般”,就生动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又如作者把耶诞红比作淑女,也生动形象地写出耶诞红的美丽。不过话要说回来,比喻也要创新。如果总把某种景物的比喻固定化,那是不会增添文章的情趣的。有个伟人说过,第一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则是蠢才。恐怕他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拟人,是把没有思想感情的生物当作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它也往往能使语言富有魅力。例如“原野上的青草,换上青翠的衣服”,作者这样一比拟,就把春去夏来的意思委婉地表达出来。把春天人格化为“春天是个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春天是个慈祥的守护神”,“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这样状物写景,文章就更富有感染力。

二、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状物绘景。

有这样一则幽默故事:“动”与“静”是一对冤家。一见面总爱吵个没完。一次,“静”对“动”说,:“你怎么老跟着我?让我独自呆一会不行吗?”“动”回答:“那怎么行!没有我,人家怎么能认出你来?”“静”不服气地说:“你举例说说。” “古人笔下有这么两句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如果不写‘蝉噪’、‘鸟鸣’的动态,怎么能知道‘林静’‘山更幽’呢?还有……”“得了,得了!这么说,我俩是形影不离呀!”“对,互相依存,共同体现”。这个故事说明:以动写静,动静结合,这是状物绘景中高妙的一着,它能使文章情趣盎然。

三、运用传说,状物绘景。

状物写景要富有活力,运用传说也是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在描写景物时,插入一些故事逸闻、神话传说、典故名言、文史资料、民俗谚语,使景和物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不仅能使文章内容丰富,而且能使文章情趣横生。

写景小作文200字500字篇九

黄山日出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国庆假期,我们来到了诗中的——黄山。

黄山有久负盛名的迎客松,众所周知的猴子观海,美丽而又惊险的西海大峡谷。但我更喜欢黄山上的日出。

清晨,天还未亮,我们摸黑,小心翼翼的爬上了猴子观海。我的心怦怦直跳,时刻准备着观看日出。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只见天边慢慢的出现了一丝亮光。它上面的几片小黑云像一座一座山峰,好像也在观看日出。

天越来越亮,但天边的黑云越来越大,像一头大鲨鱼时刻准备要把太阳吃掉。天全亮了,太阳还是没出来。我们垂头丧气的准备回宾馆。

我们刚走几步,突然听见有人喊:“出来了!出来了!”我回头一看,天上出现了一个暗暗的圆形影子。我的心又兴奋起来。它越来越亮,变成暗红色,又从上到下褪去暗红变成红色,像一位仙女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最后,它窜出云层,闪出耀眼的金色光芒……

听说黄山一年中不到100天是能看到日出的,我们第一次来就看到了,看来我的运气真不错!

游漠河

漠河——中国最北边的一个城市。这个暑假我有幸去游览了这个地方。

我曾经去过中国最南边的城市——三亚。那里有波澜壮阔的大海,挺拔秀丽的椰树……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时,也在我心里留下了一个疑问:中国的最北边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初到漠河,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漠河真干净!这里的天是蓝的,像一大块最好的蓝色丝缎,非常纯净,偶尔飘浮着一丝丝白云。地上是一大片一大片绿色的森林,风景美得像一幅画。

我们去了漠河的北极广场,广场非常空旷,正中间竖着一块碑,碑上刻着四个大字:神州北极。北极广场的另一侧就是黑龙江,江水蜿蜒流淌,江的对岸就是另一个国家——俄罗斯。我觉得真神奇,我居然离另一个国家这么近。借助望远镜,我看到了那边的村庄、还有袅袅升起的白烟。

漠河最有特色的一个字就是“北”,这里有中国最北人家、最北邮局、最北冷饮店……

游完了漠河,我才知道中国的最北面也有那么多美景。我真是不虚此行!

写景小作文200字500字篇十

根据景物特点和观察方法的不同,写景物的顺序也不能相同。下面介绍几种记叙顺序。

1、按时间顺序来写景。自然界的景物在不同的时间内,姿态、光泽和颜色都不一样,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时间里自然景物显示出不同特点,所以要按时间变化的顺序来写。如,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就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变化顺序写的。

2、按空间方位顺序来写景。这里的窨是指景物所在的位置。比如,游山,总是随着人登山位置的变换来描写一处一处景物的,这也就是所谓移步换景的写法。如课文《海滨小城》,这类文章所写的景物的面积较大,组成的部分也较多,要把它写具体,突出特点,一般是先用一两句话总写出特点或点出位置来引出全文,《海滨小城》就是从大海、海滩,一直写到小城庭院、公园、街道的每一处景物特点。

3、按景物的类别,分别观察和描写。如先观察群山,再观察河流……或相反的顺序。例如《桂林山水》这篇写记叙文,就是这种记叙顺序的范例。以上是几种常用的记叙顺序,写景时,该用哪种记叙顺序,要依据文章的内容和要求来定。

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挂在眼前,怎样把美丽的风景写下来呢?和观察、描写一件事物一样,要先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再按观察的顺序写下来。写景要注意景物的位置,如上、下、前、后、左、右、里、外、中间、旁边、远处、近处等等。

有一位小作者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描写一幅草地景色。他是这样写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小鸟在蓝天白云间快乐地飞翔。蓝天下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一位牧童在放牧。小羊羔低头吃着草。小牛津津有味地吸着母乳。马儿有的在低头寻找鲜美的食物,有的静静地站着,好像在欣赏草地上的美景。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流过草地,河里有几块青青的石头,鱼儿在石头边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啊,多美的景色啊!小作者很注意写出景物的位置。上面是蓝天,蓝天下是草地,草地上有小河,河里有石头……小作者观察得很仔细,不但写了图中景物的色彩,写了马、牛、羊不同的姿态,还加上了自己的想象,如小鸟“快乐”鱼儿“自由自在”等,表达了自己的感情。读了这篇作文,我们好像亲眼看见了美丽的图画。

写景,还可以选一个位置作为观察点,以这个观察点为中心来确定其它景物的位置。例如看图写《美丽的乡村》,小作者是以“村子”作为观察点,按村里、村前、村后、村旁的顺序来观察的:这是一个美丽的村庄。村子里,一幢幢新盖的小楼被绿树环抱着,村前有一片桃树林。桃花盛开了,远远望去,像一片火红的朝霞。村后是一座青山,山上长着松树和柏树,一年四季郁郁葱葱,一道瀑布像一匹银色的绸缎挂在山前。一条小河从村旁缓缓流过,河上有座石桥,站在桥上,可以看见清清的河水里,骨一群群小鱼在互相追逐。过了石桥,是一片稻田。拖拉机在田里耕耘,“突、突、突”的声音,打破了山乡的寂静。一群小鸟在稻田上空盘旋着,鸣叫着,好像在唱着春天的歌。这篇作文的小作者按顺序,写清了景物的位置,作文就显得很有条理,小作者写出了桃花的红,松柏的绿,河水的清,还通过想象,把原来静的画面写得有声有色,动了起来了。如:小鱼“互相追逐”,拖拉机发出“突、突、突”的声音,小鸟“鸣叫”,松柏“四季常青”等,在读者面前展现了美丽的山村景色。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