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国之城》的读后感大全

《大国之城》的读后感大全

《大国之城》是一本由秦朔著作,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5.00元,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国之城》读后感(一):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底气,都在这本书里!

这两天,公共领域最热的话题,非“疫情”莫属。疫情不光威胁了人类的健康,还冲击了社会各种秩序,最典型的就是经济,各行业都在挣扎求生,有风光无限,也有步履艰难。在这种情形下,“信心”显得更为重要。

信心从哪里来?关键在于对中国经济基本面的了解,以及熟悉各个区域经济发展方向,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大国之城:中国城市经济与治理现代化》是一本特别提振信心的书籍,它聚焦了上海、深圳等城市的发展前景,也关注了宁波、湖州等现代化社会治理样本,也把目光放到了丹寨、南海、青岛等非常有特色的代表性区域,力图从这一块块碎片中,拼出中国经济的活力与底气。

上海,中国最大的城市,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一丝丝风吹草动都会沿着长江飘荡。作者并没有用很大的篇幅来展现上海的底蕴与实力,而是用一种稍微含蓄态度,表达了自己的忧患态度。比如,上海能否登上金融之巅?是否会沦为环杭州城市?能否出现“互联网王者”?

这个出发点并不是说上海不行了,而是表达了长期沉浸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一种务实心态:上海优秀是应该的,保持优秀是上海的责任。在这种傲娇与务实之下,反思自己的不足,体现的是一个城市的底蕴与胸襟,更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信心:上海的潜力,目前来看并没有完全展现出来,只要企业家精神在,只要创新精神还在,在国内外资本配置基本到位的前提下,上海依然代表着中国经济的未来。

“除非大海将我们吞没,否则我们永远要在众城之上”。不光是经济,作者还在书中提到了张文宏,一位从上海走向全国的杰出人物。在张文宏身上,我们看到了上海性格的多元化一面,也看到了上海为武汉抗疫做出的独特贡献:不管在经济还是公共卫生等社会领域,上海还是那个扛起中国大旗的上海,从未有一丝丝改变。

中国地大物博,只有一个上海,不能完全满足高质量发展的愿望,只有实现了“共同富裕”,我们才可以松下一口气。作者并没有执着于分析一线城市,同样把中国的希望,放到了湖州、青岛等二线城市,通过分析它们的闪光点,来为更多的城市树立榜样和参考。比如湖州的社会治理,青岛啤酒如何进行结构转型,在报团取暖守望相助的今天,简直就是一盏明灯。

书中的城市,既有大而全,也有小而美,所以,我很佩服作者的功底与老练。这本《大国之城》不是一本学术专业著作,本质上是一本中国经济的深度报道文集,行文专业又通俗,可看性很强,可以作为一本了解中国的重要参考。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希望你也能感悟到中国的风起云涌以及光明的未来。

《大国之城》读后感(二):《大国之城》:中国城市的发展道路,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

看待一个国家的发展,城市一定是一张最重要的名片。城市的发展状况也就代表了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所应有的面貌,同样反过来,城市的发展也会有着示范带头作用,会引领国家发展的方向。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的变化是彻底的、深远的,而这些变化,在城市中也就更直观、更形象。媒体人秦朔长期致力于中国经济的第一线,用他亲身经历、实地调查和独特的眼光聚焦于发展中的中国城市,聚焦于这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用他的这本著作《大国之城:中国城市经济与治理现代化》带我们走进了十几个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城市,全景式的分析着中国发展的蓝图。

秦朔都给我们介绍了那些城市呢?他生活过的城市一定是要写一下的,不仅仅这些都是中国一线城市,都是中国城市的标杆,更重要的是他就生活在这些城市中,有着最直观的感受,它们是中国的特大城市深圳和上海。 上海担负着国家重要的使命,是中国走向世界城市之林的桥头堡,经济、金融、航运、贸易中心是它的目标。它的发展,它的良好运行担负着国家的期望,当然也就更注重自己的发展特色,但上海也有着自己的短板,也有着无法绕过的缺点,比如创新不足,比如对于创业者的苛刻,等等,这也是后续上海发展必须注意的地方。而深圳则是在创新方面走在最为前沿的,毕竟这个城市本身就是因为邓小平的一句话,一个改革的实验田,一个开放的最前沿阵地。它的一切都是从一片空白而开始,它也就没有压力、没有阻力,创新就是他全部的动力,而现在它也依然保持着这种势头。

秦朔也讲述着极具潜力、正走向腾飞的中国城市,比如苏州、宁波、湖州等准一线城市。最让我感动的是苏州这个城市,不只是我就生活在这座城市,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而且苏州工业园区的规划本身就可圈可点。苏州工业园成为“中国第一园”,是极具超前意识的。“一张蓝图绘到底”,在建园之初就确立了总体规划,保持了后续发展可以保持在总体不变的基础上,也保证了苏州工业园区有着一个长期向好的未来。苏州园区的发展目标非常明确,高起点、高能级、高质量的发展道路让他有着强劲的后力,不但保证了工业在这里可以兴旺发展,而且人居环境又不会得到破坏,苏州工业园区的企业都是具有特色的高科技企业。现在的苏州工业园区不再仅仅是一个面向于工业的示范园区,当苏州第一高楼在这里立起来的时候,他就已经成了苏州的另一个中心区域,和苏州老城区相映生辉,新和老、现代和传统在这里碰撞交融。

讲到城市必然涉及到企业,而有些城市就因著名企业而知名,城市就被打上知名企业的特殊符号。这一方面,青岛就是最有特色的。青岛啤酒就是这个城市最重要的形象符号,而青岛也借助着这一形象符号树立起了自己的对外形象,每年举办的青岛啤酒节,这一特殊的文化氛围,不但可以盘活青岛的旅游项目,更可以吸引着更多的外来目光,这就是青岛的城市名片。青岛和青岛啤酒相映成辉。而青岛啤酒,这一百年企业,怎样在现代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不仅仅是城市的问题,也是涉及到了中国存量经济的发展趋势。中国的啤酒市场只有这么大,而各地都有着自己的啤酒品牌,啤酒市场已近饱和,怎样在这种情况下,保证企业还有上行的空间,保证企业的利润率可以不断提升,青岛啤酒董事长黄克兴给出了最好的答案,也给出了其他企业可以借鉴的思路。

上海、深圳是中国的城市,苏州、宁波也是中国的城市,青岛这样的城市也代表了中国的希望,但中国还有着很多二三四线城市,它们也是中国的城市,它们的发展怎么样呢?它们在改革中会扮演者什么样的角色呢?在秦朔的文章中,有着发展中的贵州丹寨,贫穷的小城镇也在寻找着自己的出路;有着老牌的北大荒,古老而又焕发着新机,这里有中国农业最先进的发展方向;也有着广州南海这样的工业重镇;有着开封在内的河南古都。它们都是中国城市的一部分,它们在改革中也都寻找着自己的道理,它们也都是中国城市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在中国不断城市化的过程中,任何城市的探索都是有意义的,都是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的宝贵经验,农村走向城市是未来最大的趋势,也是最直接的方向。 城市的发展道路长且阻,特别是在历史中,世界的中心在不断变化之中,而中国又一次站在了世界的前列,又一次迈向世界中心之路。虽然不容易,但这一定就是既定的方向,探讨《大国之城》,就是探讨中国城市的发展道理,就是探讨中国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

《大国之城》读后感(三):于城市变迁中,寻发展之匙

在国外的抖音短视频热榜里,各种中国现代化城市高楼大厦的视频是最受欢迎的,看着这些在他们印象中本应该出现在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日本东京等发达国家的建筑,出现在一个在他们看来落后贫穷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可以想象这份冲击是多么强大。

更加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完成这场沧海桑田的魔法,我们只用了43年。

想要了解这个魔法是如何完成的,我们可以从《大国之城》中一探究竟。本书是作者秦朔通过近年来实地走访调研,选取长三角、珠三角,以及贵州、河南和北大荒等代表性区域的经济和文明发展实例,从资本、社会文明、营商环境、技术创新、体制机制等维度,展现区域发展的前言成果,为我们理解中国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乃至国家发展和宏观趋势贡献新视角。

《大国之城》共分四章,分别是第一章、中国城市,谁执牛耳。通过国际大都市上海和创业之都深圳的成功案例,详细分析了这两所城市为何能成为佼佼者的原因。第二章、领跑者们的姿态,则用苏州、宁波、湖州和浦东区等后起之秀的案例,总结多个方面的成功经验,贡献可复制的成功模板。第三章、绿水青山间的中国奇迹。从贵州丹寨、北大荒和南海这些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的偏科生出发,剑走偏锋,走出一条适合贫困地区发展的道路。第四章、一人,一企,一城,一文明。用张謇、青岛啤酒、开封、中原文明的发祥地河南,这几个例子,穿越历史长河,寻找发展的钥匙,解开萦绕城市发展的难题。

读完书,我们会对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有全新认识。在我们以往的认知中,政府是管理者,市场、企业、社会等要素都要听从政府的安排。但是产业在变、技术在变、商业模式在变,甚至整个经济环境在变,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政府和市场、企业、社会之间是协同发展,互相促进、融合、共济的关系。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市多功能中心城市的定位对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有更高的要求。因此上海市政府利用上海的综合优势转变为服务中心功能的城市,整合各种配套条件,培育新的产业形态,促进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多措并举,吸引企业、人才、资金都在上海这片土地安家。正所谓梧桐树上栖凤凰,如此高效的政府,加上良好的营商环境,巨大的发展前景,优秀人才都在这里聚集,财富资源都向这里倾斜也就不难理解了。

此外我们分析各个城市的发展水平,社会资本应该作为一个重要的考量。社会资本就是能够产生社会信任的软性资本,也代表了一个城市的软实力,可以体现在人与人的交往机制上,比如商业交易的契约精神,规则意识等,社会资本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它跟这座城市的开放性,以及当地的文化、民风、习俗都有紧密的关联。还是以上海为例,上海凭借地理优势,很早就是贸易的集散地,有悠久的商业土壤,孕育出尊重契约和忠于职守的精神。除了契约精神,上海的人口素质也为人称道,985、211名校扎堆,上海市的人才引进政策走在前列,互联网领域的很多大咖都是在上海的高校接受了教育。除了这些优点外,作者多次提到了“专业主义”精神,新冠疫情期间,上海市政府高效出台防疫预案和处理方案,在控制本市疫情发生的基础上,还派遣89家医院的1636名医护人员支援武汉,这份专业令人钦佩,专业性还体现在小区居委会,在疫情期间,分派人员送医送药,减少居民外出,将小细节做到位。正是这些软实力让上海无愧为众城之神。

读完全书,我理解了作者所说的中国必须走现代化之路的说辞,其实想要握住发展的钥匙,只有两个关键词,一为经济,一为文化,一个代表着物质世界的富有,一个代表着精神世界的充盈。而创新是让城市持续发展的终极要义。

《大国之城》读后感(四):从小城看大国,这只雄狮已经觉醒

我们的祖国拥有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分为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这些地区,虽然人文地理,经济强弱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是祖国的缩影。了解了城市,也就了解了中国。

《大国之城:中国城市经济与治理现代化》这本书的作者是秦朔。这本书是作者通过近几年来实地走访调研,选取长三角、珠三角,以及贵州、河南和北大荒等代表性区域的经济和文明发展实例,从资本、社会文明、营商环境、技术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展现区域发展的前沿成果,以及促进其发展的没在因素和核心竞争力。并在书中探讨了当前区域发展的新变化、新问题和新趋势。

作者秦朔,是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发起人,秦朔朋友圈新媒体平台创始人,曾任《南风窗》总编辑、《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第一财经总经理。复旦大学新闻系学士,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中山大学企业管理博士。

东方最亮的明珠,上海

从1847年,英国丽如银行在上海设计代理处,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贸银行开始,上海就是中国国际化的象征。

而现在,上海也确确实实成为了金融中心、国际大都市。来上海创业的外国人不计其数。上海的繁华让无数人向往。

但有时繁华不过是过眼云烟,想是要成为众城之城,替代纽约成为新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要达到这个目标,上海需要更加开放,更加国际化,法治化。更加开放,能够更好地融入全球化、服务全球。除此之外,还要善于发挥新技术的作用。

上海的国企很强,但缺乏杰出的国有企业家,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被很好的开发。如果想永远立于中心,那么就需要超越自己,敢于参与竞争,努力创造出更好的用户体验。因为不挣不抢,哪怕坐拥天时地利,你的奶酪也会被人抢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湖州

从古至今,中国哪座城市最适合人们居住呢?很多人会说是杭州。因为古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这句话的后边还有一句,“天堂中央,湖州风光”。

湖州钱山漾遗址出土了4200多年前的丝片,被命名为“世界丝绸之源”。唐代茶圣陆羽在此访茶,完成了世界首部茶学著作《茶经》。翻看历史,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中国几大文化,丝、笔、茶、瓷、酒,都与湖州相关。

而在现代,湖州也不成多让。吉利汽车的自动变速器工厂、天能电池集团、久盛地板都在这里选址建厂。但湖州最让人喜爱的地方不在于企业,而在于乡村。

湖州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思想”的发源地。这里有21世纪美丽经济的典范余村。

余村位于湖州安吉天荒坪镇最西侧。这个村子最大的特点是——集体制。村里 6000亩竹林和580多亩耕地作为集体财产,加上农民5万元一股入股,形成合作社。与旅行社合作,开发本地资源,发展农家乐。

其实,农村集体制不仅仅只有余村。在河北省晋州市的周家庄也是集体制。周家庄乡现在是中国唯一一个保留人民公社的乡镇。目前周家庄有周家庄采摘园,每年到那旅游的人不计其数。

农村最大的资源就是土地,有了领头羊,再加上资源的合理开发,土地就会成为人们致富的宝贵财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共同富裕

我的老家是邯郸的一个小村庄,每次回去的时候,路上都会看到脱贫攻坚的标语。大城市很繁华,繁华的程度甚至让我们忘记了还有那么一群人处于贫困交加的状态。

我国有国家级贫困县585个,丹寨县就是其中之一。

在政府的帮助下,丹寨县人们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但这还远远不够。如果只靠政府救济,只能处于温饱,不能致富。想要致富,就需要产业,需要和市场对接,需要带头致富的人。

卡拉村村支书王玉和带领全村人做鸟笼,走向了致富的道路。鸟笼经济的火爆,带动了农家乐的发展。现在,卡拉村还设置了蜡染等“非遗”项目的体验基地,这又是一门生意。

丹寨县海拔1000米,常年云雾缭绕。这里有大片茶园,这届的茶园因常年荒废,所以没有化肥、农药残留,是真正的无公害、绿色食品。

万达集团企业文化中心在这里设计了扶贫茶园项目。爱心人士通过线上认领,每年出资4900元认领一亩茶园。茶农会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这种形式比单纯的给予救济金更加实在。

这样的例子,书中列举了很多。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知道,“共同富裕”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实打实的行动。

每一座城都有它的历史,每一座城都有它故事,每一座城也都有它的生存之道。人有千面,城市亦如此。文化与城市、经济与城市、政治与城市,城市与城市,看似独立却又相互依存。他们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共同构成了发展中的中国。

真正的大国是进取的、包容的、开放的,看《大国之城》让你了解现在的中国。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狮子。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只狮子真正的苏醒了,在不久了将来,它会以最傲人的姿态再次登上世界之巅!

《大国之城》读后感(五):树民族自信,铸大国之城|《大国之城》书评

中国南通有一个传奇的人物,他留下不可计数的财产让无数富豪羞愧不已。然而,他去世时,陪葬品却只有一顶礼帽、一副眼镜、一把折扇、一粒牙齿、一束胎发。 孙中山曾对他的儿子说:“我是空忙。你父亲在南通取得了实际的成绩”。 胡适这样评价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多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

南通

他就是张謇,南通工业化、工农业发展、城镇化的践行者,推动建造了南通这座令世人瞩目的模范城。 南通的发展和文明,被他烙下深深的印记。 30多年里,他在南通办了34家企业和20家盐垦公司; 这短短一生,他留下了600多万字著述,记录了南通的文明传承与精神财富; 20多年时间,他创办了370多所学校,涵盖学前教育、高等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以及特殊教育。连美国哲学家杜威都赞誉:“南通者,教育之源泉。” 此外,他还是首位实业总长,主持制定了工农商业多个发令,开启了经济法制化的先锋。 在南通,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处处感受到张謇的存在。

南通

正是因为有了无数张謇这样的英雄人物,才将祖国大好河山点亮,让每座城市熠熠生辉,散发与众不同的人文魅力与辉煌。

—————————————@青颜读书

今天,青颜推荐一本好书,秦朔的《大国之城》。在这本书中,记录了他近几年的实地走访,从资本、社会文明、营商环境、创新技术、体制机制等维度,洞察了推动中国城市发展的内在基因和核心竞争力。 与此同时,作者结合经验及历史推断,解读了中国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乃至国家发展和宏观趋势新视角。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成就商业帝国三个不可或缺的因素:金融、贸易、航运。 J•P•摩根说:“风险即机遇”。在风雨飘摇的国际形势及中国经济腾飞的背景下,以百年为尺度,下一个,世界金融体系之巅,会是谁? 上海,上海有没有这种可能呢?

上海

作者秦朔随后分析了上海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文化属性、贸易金融基因,以及可信赖的国家使命。 当然,历史进程的推进涉及世界格局缓慢地变革。在这一天到来之前,我们应该做好充分准备,怀抱梦想,勇攀高峰。 作者秦朔在书中说:“我看到的中国经济未来,既需要深圳这样的最佳创新者、无畏的开拓者,也需要上海这样的最可信赖的受托人和管理者。这是21世纪中国能力的最佳组合”。

深圳

作者在这本书中,除了用大量篇幅笔墨勾勒出上海的风貌及期待,也介绍了文化包容、大胆创新、中国特区之冠的深圳;承载中国增量改革的中国第一园区苏州工业园区;中国粮仓北大荒;依靠青山绿水脱贫致富的贵州…… 作者饱含热情与博爱,用流畅的笔触书写出朝气蓬勃的中国之城。也许,这本书里有你的家乡、你们的故事、你所继承下的精神文明。 美中不足的是,这本书从城市出发,笔触涉及相关政策,有些尺度略有遗憾。

作者秦朔写道:“生活之树常青,大地,才是永恒的之母。” 最后,我想用艾青《我爱这土地》结尾: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愿我们生活的祖国,国富民强;愿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民熙物阜。

万里长城

我是青颜,陪你读书看世界,遇见更好的自己,见识更广的天地,期待与你的相遇。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