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国城市大趋势:未来10年的超级新格局读后感100字

中国城市大趋势:未来10年的超级新格局读后感100字

《中国城市大趋势:未来10年的超级新格局》是一本由凯风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9,页数:34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城市大趋势:未来10年的超级新格局》读后感(一):解码未来中国城市发展趋势

中国长期以来传统意义上的“海权至上”贸易城市发展格局,在近十年的“一带一路”陆权复兴、产业转移、人口回流、内需驱动大趋势下发生了剧变。北京对标华盛顿,上海对标纽约,深圳对标旧金山,都市圈将是中国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三四线城市家庭资产正在向超大城市转移,并逐步推高房价。此次上海疫情中暴露出的人口密度高,带来的流行病快速传播风险,也许会影响中央政府对中国城市产业格局的重塑。我试目以待。

《中国城市大趋势:未来10年的超级新格局》读后感(二):读书笔记:短话长说的艺术

这本书的直观感受:都是在网上看到过的内容,没有什么个人的研究成果与新颖的观点。对于一些事情,仅限于现象、问题的描述,没深入原因的分析,没有结果的预测,更不用说论证了(就像我这段话一样)。且整本书内容有多处重复,脉络不清晰,同样的概念反复说。 优点:对近代中国大城市的变迁做了大概说明,比如海南划出广东成立省,国家中心城市、直辖市、开发特区等城市的情况,主要城市的重点产业结构等。很适合吹牛逼! 内容总结: ①城镇化程度已经比较有限,达到60%+,再往上到70%+对经济结构的提升,不会像上升期明显。 ②未来城市格局将是都市圈与城市群。已经成型的是京津冀、长三角与大湾区,成渝双城记有望突起,打造西安、成渝的西部三角。东北地区吸引力下降,改善营商环境很关键,其次才到产业升级。 ③读书、就业、养老选城市,说了挺多内容,但其实还是建议读书、奋斗去大城市;养老,有钱的就大城市一套房,滨海小镇一套房,候鸟一样来回跑。没钱的……没钱的要啥自行车?哪儿有的住在哪儿呆着。 好像就以上这些了。 此致 敬礼

《中国城市大趋势:未来10年的超级新格局》读后感(三):第15期《中国城市大趋势》

作者凯风,不愧是新锐财经作家。

对其观点存而不论,文字简单明了,运用的成语车载斗量,其观点依据的数据从来不会付之厥如,讨论一线城市也不是直接讨论「北上广深」,而是滥觞之源,从「京津沪」开始描述。

(上段文字为了用上作者在书中出现过成语,我也是煞费苦心。文章最后可以查看相关成语解析。)

京津沪

我国最开始的一线城市是「京津沪」,天津作为拱卫京畿(保护北京),政治资源自然不会少,加上当时国家大力发展重工业,天津作为重工业基地,而且沿海,经济发展迅猛。

不过,随着全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南移,国家碳中和概念的提出了,重工业发展受限,天津也就慢慢退出一线榜三的位置。

“自此,天津的竞争者从广州、重庆、苏州,变成了青岛、郑州等北方城市,北方‘第二城’之争悬念重重。”

不知道作者写下上面这段文字是什么心情,反正我感受到作者满满的“恶意”,原来全国第三城的天津,现在沦落到争夺北方第二城,而且结局还悬念重重。哈哈~

北上广深

作者对目前「北上广深」的观点:

1.北京,上海作为一线城市的地位岿然不动;

2.广州经济可能被其它城市超越,但广州作为国家「南大门」,对周围城市的辐射影响,以及纳税大户,作为一线城市当之无愧;

3.深圳作为新晋贵族,坐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段,涨势凶猛,但是城市面积不足,房价高企,教育、医疗、文化资源严重不足将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短板。

作者书中提到,现在广州、佛山将同城化,即两个城市放在一起,作为一个城市管理,规划。如果同城化能成功,对现有城市的发展模式影响无远弗届。

最后

作者的观点在前几章基本已经阐述完毕,后续章节就是用更详细的数据和分城市复述,如果只需要了解作者对中国城市的看法,看前面就够了。

每周都要读书啊

2022.4.4

成语解析:

存而不论:暂且将问题放下,不做讨论。

车载斗量:形容数量很多。

付之厥如:本来应该有的东西,却没有。

滥觞之源:形容事物的开端、起源。

无远弗届:不管多远,没有不到的地方。

《中国城市大趋势:未来10年的超级新格局》读后感(四):如果有机会,你想去哪个城市?

《中国城市大趋势》力透纸背,直接深入本质探讨了城市未来的发展空间,说清楚了很多我以前不明白的东西,读完理解了国家政策背后的逻辑和理念,感觉心潮澎湃,迫不及待想看到未来城市格局的变迁。

曾誉为“共和国长子”的东北衰落了,京沪持续领跑,深圳上位,成渝突围,未来的城市还会怎样变化?普通人要怎么在城市格局大洗牌中安身立命?

1.就业——选择最年轻的城市

“往大城市走”“人多的地方才有更多机会”,是很多追求广阔发展前景的年轻人的共识,然而,大城市并不能无限扩张,一是人口过度聚集会让城市超负荷运转,带来环境、医疗、交通各方面的隐患;二是人口庞大并不意味着人口结构合理,京沪的出生率已经降到7‰以下,川渝等新秀老龄化率居高不下,这些城市未来也许会出现人口负增长。

大不意味着强,综合来看,广东是中国人口第一大省,也是经济第一强省,还是最年轻最有活力的省份,更兼具千年的文化底蕴,未来20年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高考——选择教育强省

北方经济总体下行,教育却有优势。本科院校最多的城市、双一流大学最多的城市、世界500强高校最多的城市,都指向一个结论:中国的教育资源主要集中于北方,南方的经济强市在高等教育上并不突出。

另一个数据是,硕博比例占常住人口最多的省分别为北京、上海、天津、陕西、湖北、江苏、浙江、吉林,北方的优势再次凸显。以北京为例,2020年全国博士学历人口127.7万,硕士人口948.8万,其中约1/5的博士、1/7的硕士在北京;而广东这组数据分别为1/14和1/12,南方远远落后于北方。

目前北方的教育优势未来还会一直保持,南方经济大幅增长,人口增多,未来也会形成新的教育高地。如果能将就业城市和就学城市结合起来,绝对少走弯路。

3.养老——选择宜居城市

要想老年生活安逸,一要看生活质量,二要看医疗设施。

南方气候温暖,空气质量更佳,更有多种文化交流融合的人文底蕴,生活质量普遍优于北方。像云南昆明,贵州兴义,四川攀枝花,海南三亚,广东珠海,福建厦门,广西桂林都是非常宜居的城市。

和舒适的居住环境不同,医疗设施还是集中于一线和省会城市,北上广的百强医院占了近半比例,其他主要集中于省会城市。

由此看来,二线省会城市能保证生活质量,在基础设施和疗资源中取得平衡,在养老方面有诸多优势。

我觉得,未来一线城市不会有大的变动和增长,主要是沿着优化和带动周边城市的道路发展;位置特殊的二线城市诸如昆明、南宁大有可为;未来人口缩减、老龄化已成定局,作为普通人,不妨先努力学习,增加技能和学历,不管是就业还是落户,不论是大城市还是小乡村,夯实自己的基础才是最根本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