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族长的秋天》的读后感大全

《族长的秋天》的读后感大全

《族长的秋天》是一本由[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族长的秋天》读后感(一):一本疯狂的书揭示了一个并不疯狂的道理

#读书 一个疯狂的作家写了一本疯狂书,这本书里一逗到底,没有分段。长句读起来相当费劲,但是又的确是一本好书。就如一瓶烈性白酒,难以下口,但是喝上一口又觉得回味无穷,欲罢不能。看到它,觉得难以征服。放下它,又觉得舍不得。 这本疯狂的书写了一个疯狂的人,加勒比地区的一个终生总统,在有了无尽的权力之后,变得有些神经质、多疑、而且更加孤独。达到了权力之巅却又无法真正掌控生活,在生命的最后揭示了一个并不疯狂的道理:这不是生活,这是苟活! 是啊,谁的生活不是苟活呢?哪怕拥有无尽的权力,最终也会如秋天的黄叶,枯萎、飘零;哪怕拥有无尽的权力,也要面对着背叛、离别和伤痛。 也如一瓶烈酒,喝多容易醉得不省人事,我只读了2/3,就跳到结尾了。哪怕知道最终的结局,哪怕读过对中间的文字记不起一个字,依旧觉得这是一本五星好评的书。

《族长的秋天》读后感(二):权力的含义

“族长的秋天”我觉得更像是世界的秋天,因为族长的权力实在是过于可怕,这又是马尔克斯又一部巨作,但是它并没有《百年孤独》那么出门名,这是为什么呢?

很显然,跟它的名字可能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在我眼里,他与百年孤独同样是一部神作

记住一句话,想要了解拉美文学,请读《百年孤独》;想要了解加西亚 马尔克斯,请读《族长的秋天》

这本书与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很相同,是两名文学家呕心沥血的真实写照,都是他们以自己为中心的方式,他们只是想说,世间还有这么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存在过这件事.

我可能没有读懂这本书,但是作者的感情我可以真真切切感受的到.虽然说《族长的秋天》整体好像是在写孤独,唯有他们自己才能知道他们自己的真正位置.

孤独是每一个人必经之路,它不是死亡,死亡是每个人的终点,但孤独我们完全可以避免,马尔克斯是一位资深的作家,你要是想了解他,不妨来读读这本书,这是一种凌驾一切于一切的孤独感.

《族长的秋天》读后感(三):读后疯狂的祷语

在《百年孤独》将魔幻现实主义逼到绝路的巅峰之时,《族长的秋天》也只是那蕴含丰富“孤独”情感的续作,就像《百年孤独》“孤独”并不是书的主基调,是历史情感上的孤独,是在魔幻所衬托下的现实孤独感,只有经历过这类历史的民族,那份充斥着诞生之初便孕育在血脉中的生命孤独感,才是加西亚马尔克斯丰富的情感文学所要表达的人类在“爱”的本能下,踏着充满“孤独”荆棘的坎坷之路上伟大的情感赞歌,在每一个被所谓主张理性的冷漠情感时代,往往在感性情感的推动下才能使最初生命降临的意义以一种不可言喻也不必言喻的文学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在理性主张的实用主义下文学是无用的,这很正常,就像每一个人的一生,哪怕是最伟大的人也有过那些探究生存意义的稚嫩经历,最终明白自己一生应该所做的同时回首望去,会发现其实每个人在自己走过的道路上都会有一些无意义或者说无用的稚嫩时刻,然而这些并不是绝对意义上无用的,因为生命生而纯粹获得理性的知识与情感本就是个复杂的过程,当然要明白生命的意义更加困难,所以我们作为生命会在本能的推动下就像魔幻现实主义的小说中描绘的那样做了很多无意义如同废话般的行动及言语,不过在如今成熟的我们回头看来,那不就是我们必须经历的过程吗?如果一味的强调听从长者经验之言避免所谓的弯路的话,不去亲身经历又怎么去理解长辈所述的弯路的意义呢?这也许就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在自己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中加入现实影子般调味料的原因吧,如同黑格尔所说“存在即合理”,世界上本就没有无用之物,所以在面对文学、阅读文学之时,可以勇敢一点多去无用的思考“魔幻”,然后再充满勇气的行动“现实”。这也是我,作为一粒扣子普普通通的并拙劣的对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片面理解吧!

《族长的秋天》读后感(四):从撒迦利亚到尼卡诺尔

撒迦利亚,这个独裁者的名字全书仅出现了一次,更多的时候,他是“将军阁下”。 出于权力掌控者的谨慎,将军阁下睡觉要锁三道门,不让人们知道他的具体位置,不在任何女人的床上过夜,即使是他的妻子。在他百余年的人生中,信任过的大概只有三个人: 他的兄弟:罗德里戈•德阿吉拉尔将军; 他的母亲:本蒂希翁•阿尔瓦拉多; 他的妻子:莱蒂西亚•纳萨雷诺。 而结果是,他的兄弟因为背叛被他装进银质托盘里,“被调料腌得瘫软,被烤箱烤得金黄”,分发给了宴会上的每一个人。 他的母亲在他的用心照料下依然无可避免地走向死亡,他将她的尸体制成标本,并奉她为神明,尊他为国母。 而修女莱蒂西亚,也是后来的法定圣徒莱蒂西亚,他唯一承认的妻子,生下了他唯一承认的孩子,最后在市场被六十条训练有素的野狗吞噬殆尽,只剩白骨。 族长的秋天,将军的暮年,一切都不可控制地衰败下去,玻璃珠换走了国家的财富,黑人被运送到殖民地,宗教矛盾愈演愈烈,他的权力开始从他的手里溜走。 将军渐渐开始遗忘,忘记了他藏起来的蜂蜜,忘记了他用来防止遗忘的纸条,他躲过了很多次死亡,但最后还是听到了那个声音——“尼卡诺尔。”(“它喊的尼卡诺尔是死亡在我们死的那刻用来认识我们每个人的名字。”) 他质疑自己的死亡方式与当初水盆中的预兆并不一样,但死亡却回答说人们为了顺应预言,依然会说他死在办公室的地板上。 这无意间与将军说过的一个论断相契合:“一件事如果现在不是真的,那没关系,的,将来它全部会是真的。”并不是所有人都在乎真相,真相是可以制造的。 “每六个脑袋都会制造出六十个敌人,每六十个都会制造出六百个,之后是六千个,再之后是六百万个……”训狗师的这段话感觉像是在指思想,每一个思想的觉醒都是新的“敌人”。 在他终于死去的时候,人们冲上街头唱着欢快的赞歌,庆祝他的死亡,与他的替身死亡之时完全不同。 好困,不写了=_= 其实在读之前很难想象关于独裁者的故事可以这么写,模糊的时间线,第一二三人称交织,无缝衔接,《百年孤独》只是人名和关系不好整理,这本书才更加魔幻现实,更加难读,虽然读完,但感觉自己是没完全读懂,不过语言真的很有魅力。

《族长的秋天》读后感(五):论如何描写一个暴君?

这本马尔克斯的《族长的秋天》咣叽给我来了一下,我差点被长句吓退。和前两个月刚二刷的《百年孤独》相比,《族长的秋天》是在太磨人。一章一段话,每段话平均48页左右,用的意识流写作,一段话找不出几个句号。很多时候上一个“我”和下一个“我”不是同一个人。

如果硬生生死磕完第一章,那么马尔克斯的神奇世界将为您彻底敞开。故事线完全是打乱的,开篇这个独裁者已经去世,每一章都在回放他的故事。整本书,关于这个独裁者的名字只出现了一两次。他在书里是不是一个有名有姓,有生有死的人,更像一个符号,一只灰蒙蒙玻璃后戴着丝绸手套打招呼的手。

这位独裁者想要人民的爱,但每一次对着他欢呼的人群都是他部下精心布置的;他想要留住他的母亲,他的合法妻子和合法儿子的生命,但这些人还是先于他走向永恒的死亡;他喜欢大海,当他把大海出卖后,他的窗外只剩下一篇干涸的荒漠......

这位独裁者,为了握住手中的权利,做了无数的不耻的事,把几千孩子装进车厢沉入大海;把他的兄弟将军,做成人体盛宴,让那些有异心的手下分食;在多米诺骨牌牌局上,出卖自己的国家......到最后,这位独裁者既没有爱,也没有权利,孤独地在一座偌大的政府大楼里等待死亡将他捕获。

在整篇小说的阅读过程中,我们似乎贴着这位独裁者的动脉,顺着他的血液流动,进入他的大脑,他每时每刻的想法完全袒露在我们眼前,我们能感受着他的每一种情绪的细微变化。因此他的每一个行为都是可以理解的,他的每一个决定似乎都是我们共同达成的,但这其实是我们的虚假欺骗,是文字让我们披上了这位独裁者的皮囊。

马尔克斯在每一章的开始部分,都描述了这位独裁者的死亡,马尔克斯通过死亡,在晃动这张虚假的人皮,告诉我们这是假象,直到文章的结尾,独裁者成为死亡的居民。

时间会赢得一切,包括偶尔能赢过它的人。在这场不平等的牌局上,我们是永远的输家,注定输到命都不剩,但那又怎么样,我们有爱,就算短暂、经常改变,那有怎么样呢!但独裁者追求比爱更虚无的权利,他连回忆时间都不会留给他。这只戴丝绸手套的手,握不住任何东西!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