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凯旋门读后感摘抄

凯旋门读后感摘抄

《凯旋门》是一本由[德] 雷马克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页数:50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凯旋门》读后感(一):流亡:我是谁?我有什么?我将流向何方?

全书节奏不快,但松弛有度读着很舒服。主体流亡生活,其中夹杂着爱情、复仇等等交织错综的情感。

印象最深刻是Ravic只有一个小提包可以称为他自己的东西,仿佛随时准备着收拾行李继续逃亡。终章离开旅馆时,身上只有提包。就连姓名都几经更替,“我是谁呢?”不曾拥有过,便不怕失去。正因如此他会抗拒与Joan建立深刻情感、常年住在旅馆、从未想过建立自己的“家”...书中很多小细节细腻呈现了流亡者的不安 窘迫,相信许多正是雷马克本人所经历的。创伤的过去 无根的现在 未知的未来,读时不免唏嘘

不过感情哪这么容易压抑呢,爱情最动人之处莫过于Joan临死之际两人用各自的母语互道心意,只有那一刻他们都放下了所有的保护壳 犹疑 顾虑敞开心扉,却也是生死相别了...

Haake的复仇铺垫很长,最终复仇却也不过如此,Haake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为谁 因何而死。不过复仇前有一段心理活动值得深思:人们常觉得少一个多一个没什么,正因无人出头,暴力才无限制地生长 蔓延。或许这也是作者想传递的对那个荒唐时代的反思

小说中的其他配角也塑造得相对饱满,各人来自不同国家 秉持各自的人生观 最终走向各自的“结局” 。这里的结局只能打引号,分别过后 大战将临,谁又能明白地看见自己的未来呢...不论有无证件 是否为流亡者,动荡年代中硝烟弥漫四处,无人逃得过,深深感叹和平宝贵

只是有一点总不太舒服:Ravic或许是受了生活太多的打击 失望 绝望,故已无力亦无心反抗。面对磨难,总略显被动悲观,但也许只有这样才能铁血心肠地活下去吧...最后车开过凯旋门 开往哪里 无人知晓 未来只是一片漆黑。但转头想想,活着 就是最大的希望了。确实不忍对Ravic苛求太多,小人物能做什么呢

最后:小说主题深刻,文学价值也很高。雷马克的叙事 语言相较前几部作品更为成熟 有张力,一些诗性语言读来想象空间十足。朱雯先生的翻译更是流畅优美。希望有更多人看到这本书!

《凯旋门》读后感(二):硬汉写爱情,总是差点意思

硬汉描写爱情,孤独,凄冷,决绝,都有了,但总是缺点缠绵悱恻的味道,这篇缠绵悱恻也有了,但还是觉得差口气,每当读到拉维克和琼在一起说情话的时候,总感觉少了点甜蜜而说得更多的是一段段哲理,长篇累牍夹杂着一小段一小段散文诗般的叙述和想象,又夹着很多含混不清的呓语,很不耐烦,很不习惯。全然没有第一次看雷马克那篇《西线无战事》那般利落干净。看完以后再看作品创作年代,是在战后美国出版的,心想难怪,缺少了一点以前纯粹的东西,参杂了稍许美式的做作和柔情,说实话,我有点怀疑当时的雷马克为了迎合美国市场而增添了一些他本不愿意增添的东西,37万字砍到30万字左右比较合适。 打个比喻来说就是有些旷世作家像洪七公一样既会降龙十八掌又精通打狗棒法,而雷马克就是郭靖,降龙十八掌出神入化但要他学习精巧的打狗棒法还不如黄蓉,不过这不妨碍雷马克的伟大,只不过他并不擅长这一类的招式但又生硬地,无休无止地去描写那就让人很不耐烦了,所以在我心目中他离顶尖那几个作家还差一口气。

有时候看着看着会想起雷蒙德钱德勒。

但这还算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叙述功力和不急不缓推动情节的能力还是炉火纯青,复仇那一段是最精彩的,遇到仇人时的那种心理描写,然后蛰伏等待的那种煎熬,意外碰到的猝不及防,谋杀时的冷酷,谋杀后的冷静谨慎处理,以及谋杀成功后坦然的如释重负的心理描写,真的太牛了,比我看的很多主打悬疑惊悚推理的小说还要抓住人心,真该叫那些整本书连环杀了十几个人却还令人昏昏欲睡的小说作者看看,什么叫大师,人家大师不经意间展露一招一式都够这些拙劣模仿者学习一辈子。

其实我认为复仇结束本书也已经终结了,拉维克终结了那个一直压在他心头的噩梦,说是成长也罢,重生也罢,顿悟也罢,总之一切都终结了,至于和琼的感情,重归于好也行,分隔两地也行,但这势必无休无止写下去,而这本书写到这也差不多了,没必要再写那种没完没了的感情纠葛,所以作者安排了琼死亡,琼死之前也有伏笔,最终也不至于太突兀,要我说其实雷马克安排伏笔也很巧妙,包括那个老鸨头子的伏笔,以及画家的伏笔,都很有意思

看这部书的时候我脑海里总是会浮现早年看过的电影《影子部队》,这种压抑,沉重,绝望,的氛围很像,巧合的是那部电影也是自凯旋门开始,结束于逃了很多次的男主人公再也不想像丧家之犬那么流离失所惶惶不可终日,而选择认命,他们都厌倦了,累了,不再跑了。

《凯旋门》读后感(三):恐慌总是藏在不起眼的角落

我们所有人的心中都有恐慌和喧嚣在等待着发而出,对此我深信不疑。我亲眼看见它从奄奄一息的人身上呼啸而出,这是抗拒人类处境及其永久悲戚的最后抗议。然而,它就在那儿,就存在于我们最镇静、最理性的人的心中。只要时机合适,它就一定会显现。接着你就得受它的摆布。恐慌会把一些人带到上帝那儿,而把另一些人推向绝望,把一些人引向慈善事业,而让另 一些人借酒消愁,让一些人忘情负义,而把另一些人逼入一种生活境遇,在这样的生活中,他们希望再也不会有什么严肃的事情来困扰他们。——朱利安·巴恩斯 《唯一的故事》

终于读完了这本书,读这本书的时候,一直都有点抑郁情绪,一开始还以为是季节原因,后来认真思考发现每次emo都是在下班路上读了这本书以后。这本书是继达洛维夫人之后勾画的最多的一本,以前看见那种长长一段的内心描写都会“一目十行”地快速扫过看个大概。雷马克真是有魔力,这本书的独白和“空镜”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过去,遇到喜欢的还会读两遍,以至于勾画了非常多。

整个故事是从拉维克和琼的爱情故事来展开的,寒夜里拉维克阻止了一个看起来像要去自杀的女人,于是就有了一段看起来并不是那么独一无二的爱情的故事。雷马克的笔触真的很神奇,尽管一开始就交代了那是一个冬天,阴沉、有雾,但是因为有“爱情”总觉得是在春夏,尤其是拉维克和琼去戛纳那边度假一段,已经觉得是盛夏了,那种欧洲人最爱的意大利的炎热的度假胜地的盛夏。拉维克再次回到巴黎时,才是真的夏天,但总觉得寒冷,就像现在的天气一样想要裹紧外套。整本书都若有似无的弥漫着一股将要诀别的悲伤氛围。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极致”的生活方式,拉维克和一切都保持距离,冷冰冰的像个活死人。琼不停地追逐,不停地”抓住“那些追求她的男人,通过这一段段的”恋爱“来感受生活的存在。他们相遇后,琼就像浪花,狠狠冲刷掉了拉维克岩石的外壳,她让拉维克活了。但就像拉维克所言,在这个什么都没有的动荡年代,爱情就只是爱情本身,它没有可以依附的基石,它的摧毁力会更强同时也更容易被摧毁。拉维克因为战争的影响离开,琼又回到之前的生活方式,所以他们再见时,一旦点破了“爱情”,就是时候终结了,因为爱情什么也容不下,说破以后拉维克就无法再自欺欺人。但是说是终结,却又无法终结,因为琼使拉维克“活着”。

爱情只是这本书的一个切入角度,更重要的是拉维克的内心和战争带来的那种无法磨灭的摧毁人的东西。在内心独白的里面,能看见除了关于爱情的部分还有因为战争、迫害而造成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写的非常打动人心,没有经历过战争也鲜少读战争相关的作品,但是体会到了生活之下隐隐有什么东西随时会冲出来把现在的一切打翻、破坏的心情。再后来读到朱利安·巴恩斯的这句话的时候,觉得这是对这个故事里人物们一些行为的注解。

《凯旋门》读后感(四):【转】朱雯:雷马克和他的《凯旋门》——《凯旋门》中译本新版后记

雷马克是德国二十世纪著名作家,凭借1929年出版的描述一战期间前线战士的作品《西线无战事》享誉全球.这部作品为其带来了巨大的成功和无可比拟的发行量,不仅吸引了大批的读者,同时还引起广大学者,评论家的评析和研究.紧随其后面市的《回去的路》以及《三伙伴》,描写昔日前线战士带着被战争摧毁的精神状态回归和平,在魏玛共和国的"黄金二十年代"反而无法融入正常的生活. 由于雷马克真实描述了一战的残酷,战争期间以及战后前线战士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毁灭,其作品被纳粹政府列入禁止出版和发行的名单,并且雷马克本人也被迫开始了流亡生活.二战期间及战后的流亡四部曲《流亡曲》(又名《爱你的临人》),《凯旋门》,《里斯本之夜》和《天堂里的影子》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以小说的形式叙述了流亡者的真实生活,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然而由于《西线无战事》的巨大成功,导致雷马克的其他作品经常被世人所忽略.而作者雷马克也因为其作品中蕴含的政治因素以及其贴近生活的写作风格在政治,文学甚至是军事领域都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凯旋门》读后感(五):爱与仇

《凯旋门》-爱与仇!

爱情与复仇是文学作品中两个长远恒久的母体。爱情自不待言,复仇往往表现出来的震撼力,很多时候是超过爱恋的。你的世界文学作品中,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复仇就是他们的主题。中国的赵氏孤儿。还包括著名的侠义小说中。比如《射雕英雄传》,《雪山飞狐》,《碧血剑》,《笑傲江湖》,复仇也往往是他们的主题之一。

雷马克的这部凯旋门是一部爱情与复仇交错融汇编织成的十分感人的一部小说。这部小说是在雷马克流亡期间创作出的一本十分优秀的作品,羁旅在外的那种孤独压抑和担心忧伤,爱情故事的真挚哀婉凯旋门这部小说最能打动人的突出特点。其中的复仇故事也是最新颖读者的一个聚焦点。

小说主人公拉威克是德国一名外科医生,1933年因为帮助朋友逃离纳粹追捕而被盖世太保的头目哈克关进了集中营。期间受到了残酷的虐待,和他一同被捕的女友希贝尔也因倍受折磨侮辱而自jin。拉威克侥幸逃离了集中营,流亡在巴黎,偶然的一天他在巴黎撞见了哈克,心头骤然升起复仇的怒火。由于哈克已经认不出来这个曾经被自己伤害才害过的人。拉维克就趁机和他结交。最后把她诱骗进万籁无声的黑沉沉的森林里,做掉了它。雷马克也比较详尽的描写了极为紧张的复仇过程。当然这不是在宣扬犯罪。而是借助大量深入细致的心理刻画,让读者认识到这是一种正义的伸张。“那绝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复仇行动,而是假如他不干,他会对一种滔天大罪负有责任,这不再是他个人的一件小事,比他个人的事情重要的多”,这就是说,他认识到在当时的背景下,这个普通人的个人复仇行动,也体现了国家民众乃至历史的正义。对于因哈克而自杀的女友,那个曾经像6月的黄昏那样出现,在他生活里的西贝尔纳威克以前,从来不敢回想哈克传达到刑讯室的那一天,从来不敢回想到他脸上那种惊慌恐惧的发疯的表情。复仇后。他不再抗拒回忆。好像什么东西松开了…他那扭歪的嘴开始团拢,眼睛消失了那种呆板的表情,血色温柔的回到了他那浅粉似的的苍白的脸上。他感觉到这个早晨:白杨,开满矢车菊田野,新烤面包的香味,小学里传出了儿童歌声,洗好的衣裳在风里飘动燃烧过的田野开始返青。

凯旋门的绝大部分篇幅也用来描写拉维克的流亡生涯和他与琼 玛陀的曲折爱情故事。

拉维克和琼的爱情与一般的爱情也有所不同。在浮华的巴黎。两个漂泊的异乡人。两颗羁迷孤独的心。偶尔碰撞在一起,肯定会擦出火花。可是因为他们漂泊不定的生活,还有他们不同的性格。使他们的爱情不会有一个幸福的结局。他的滋味苦涩,情调凄凉,气氛哀愁。拉维克处于职业的责任,救助了一位受伤中的老太太,可是这这却暴露了他的非法移民的身份。于是被驱逐出境。琼就在焦急的等待,可是毫无音讯,以为他不会回来了。

后来,琼又找了别人,最后琼又被和她同居的那个男子开枪打成难以回天得重伤。倒在了拉维克的怀里死去了。他又经历了一次死别。在他的漂泊艰难寂寞无望的生活中,她失去了曾经,温暖过他,震撼了他生命的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