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隐疾读后感摘抄

隐疾读后感摘抄

《隐疾》是一本由弋舟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90,页数:3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隐疾》读后感(一):你也觉得寂寞吗

现代人,生活在高压的环境之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病“在身上。我们因为各种事情不仅仅是在消耗自己的身体健康,我们的心理也在承受着各种各样的伤害,而我们最终还要在外面呈现出不错的状态,这也就导致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说不出口的”隐疾“。

在本书中,将所有人的隐疾都归于空虚的缘故,的确如此,因为不管是怎样的问题,其实都可以最终归咎于欲望的空虚。因为我们没有收获到满足,所以我们一直在找寻,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难免就会让自己的心理产生问题。

就如同《锦瑟》一文中,因为外孙女杀了人,老人不能接受导致自己最终陷入一种疯狂。老人不能够理解,为何本是家庭骄傲的外孙女、已经身为博士的人,为何会对学校的校工动手。老人并不清楚她们之间产生了怎样的矛盾,但是在他的认知中,这种事情或许是可以进行操作的。

老人一度认为可以用自己去代替外孙女,作为童谣都是人类来说,自己明显不如已经成为博士的年轻人有用。这样的想法,以及日益衰老的身躯都在提醒着这位老人,可是他这样的想法显然是会被拒绝的。

过于担心孩子的老人,为了能够离孩子更近一些,竟然想到了通过自己犯法最终进监狱的方式接近孩子。这样看似离谱的行径,在我看来只是作者的而一种隐喻,恰恰说明了家长对于孩子那种近乎于“变态“的保护欲望。在他们看来,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孩子,也没有人比他们更会照顾孩子的安全,即便这个”孩子”早已成年,但是在他们眼中,他们仍旧还是一个孩子。

这样不对等的关系,最终造成了双双方的共同空虚,以至于即便年轻人犯了错误,最终无限原谅的只有老人。对于“掌控他人人生”的这种情形,一般最多出现就是在家长和孩子身上,其次就是出现在情侣夫妻之间。

我们因为空虚而想要得到满足,最终又因为对方无法满足我们而感到更加空虚,这可能就是人生的悲哀吧,永远都学不会知足的我们就这样熬过这一生。每一个曾经有过空虚时刻的人,总会在这11篇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共鸣,也许我们都要在这样的空虚中度过一生。

《隐疾》读后感(二):空虚,一种所有人都在经历的隐疾

这是一本关于空虚,关于欲望,关于老去,关于时间的短篇小说集。

作者弋舟,鲁迅文学奖得主,擅长描写“时间”。在这部新的短篇小说作品中,弋舟通过讲述11个小故事,阐释了人们身上不同类型的“隐疾”。

一旦发病就会攻击枕边人的梦游症;

年迈带来的记忆衰退;

年轻的女学生爱上了年迈的教授,于是陷入了对中年女性职工的嫉妒之中……

这些真实存在着,在人们的心尖上划出一道道细微伤口的隐疾,在平白无过的光天白日之下,总是带着些不为外人所道也的隐晦谨慎,难以被察觉,却隐隐作痛。

而作者以他绝佳的洞察力和深邃的笔力探到了这些幽冥心思的存在,使一切不为人所见的,见证于世间之中。

几篇小说都有不同的灵气所在,读罢觉得,原来生活中一些怅然若失的沮丧和无中生有的踌躇都有迹可循。

在所有篇目中,我最喜欢的是那篇《桥》。

一支强弩之末的军队,一个失去了团的团长,跋涉在由自身的绝望弥漫而成的浓雾之中,无路可退,也无处可去。

当这支败军之师来到河边时,团长却意外地发现了一座河中的隐桥,如果通过这座隐桥渡河,可以节省至少3天的时间。但团长却将这件事隐瞒,要求士兵们加速搭建真正的桥。

自隐桥来,不算真正的渡河;唯有堂堂正正地涉水直面敌人,才是向着真正的胜利出发。

直到全军覆没而临死之前,团长才隐约有了冥冥而来的错觉:也许他隐瞒的不仅仅是一座浮桥,而是这场战争中他们唯一获胜的希望。

在这篇小说中,一个从未出现但无比重要的角色始终萦绕在字里行间,像是失败和将死的氛围笼罩着残破之军一样,父亲始终萦绕在团长的头顶。

在绝笔之信中,团长仍然无法认可战争的正义性,他一生从未曾认为一场战争比一朵花的开败更有存在的意义,但他也坚信自己已用了一切可能来维护包括他父亲在内的,别人眼中战争的崇高。

整个故事压抑又沉闷,像是在一团伸手不见五指的雾气中等待着一颗炸弹的爆发。以战争作为整个故事的发生背景,“向着伟大的胜利,前进!”的口号不断被重复和出现,但整个故事却既没有胜利方的喜悦,也没有战败方沉痛的自我反省和沮丧。

一切都好像那封精心撰写却最终被浸湿到一塌糊涂的家书,只留下不明所以却又能够代表一切的口号:

“向着伟大的胜利,前进!”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敏感的题材,弋舟对“时间”的微妙和复杂的感知,构建了他绝大多数作品的底色。作为三维生物,人类对这个世界的安全感几乎一大半都建立在稳定坚实的时间维度之上。但实际上,时间从来不是牢不可摧的,而是流动的。流动带来风化和摧折,终于当我们意识到时间的脆弱时,这个世界的地基已经动摇到一触即碎裂的程度。

《隐疾》读后感(三):隐疾:睡梦中的清醒与失眠中的昏睡

弋舟的短篇小说既有情节的迂回,又深入刻画人物心理,每一篇短篇小说中都有一种别样的美。最喜欢《隐疾》这一篇。小转子是“我”的朋友老康的恋人后来的妻子,“我”看到小转子的第一眼,就觉得从来没见过她这样气派的,桀骜不驯而又恍然若世的神态令人惊奇,容貌有种天然的倔傲,鼻梁高但眼睛却软弱无力。老康是这群同学中第一个结婚的,“我”看到老康和小转子结婚的照片也曾暗想这是莫大的幸福。 两年后,老康带领小转子来“我”教书的城市兰城旅游,。有朋自远方来,自然不能招待不周。然而在酒精的催化作用下,“我”试图在小转子身上寻觅些什么,夜晚的一切在白天重新面对小转子时感觉恍惚而荒诞。“我”认为那种意识游离的暗示是小转子的面具,然而这种不健康的期盼,在酒精的催化作用下,又让我对老康和小转子感到羞愧。 事情的真相终于逐步揭开,小转子患了一种隐秘的疾病——梦游症,每次发作的时候都要找人搏斗,在她发病的时候把小转子叫醒是非常残忍的,因为醒来会经历难以忍受的头痛。像小转子这样的患者有15%,他们行走在自己意识的蒙昧处,仿佛游走在世界的边缘,在黑暗的道路上熙熙攘攘,沉静而又疯狂,恬适而又悲伤。 后来老康身边的女人成了一个长发雪颈,杏眼黛眉的聋哑姑娘。老康谈起小转子,觉得她本来就没有病装病,当年觉得自己考大学没希望,才装出这么个病糊弄人也迫害自己。当“我”给小转子打去电话时,她的声音依旧明亮。小转子来找“我”的旅途,也实在可以称之为是最有规模的一次梦游,从东北到西北,隐疾背后竟有了某种美妙的梦幻感。后来,小转子和老康因为开矿问题产生了冲突,后来小转子被送进精神病院。小转子是否真的有疾病?这个我们早已不得而知。 小转子用自己的“病患”冲破了投机取巧的老康建成的“陷阱”,看了小转子和老康的故事,我们得到更多的信息是精神上健康的人对身体上健康人的讽刺与反抗,这让我想起余华的短篇小说《现实一种》,正义的警官以一声枪响阻碍了疯子的残忍连环凶杀案件,最后却被各种关系搞进精神病院,真正作恶的人却没有得到惩罚。那么在这个半梦半醒的荒诞世界,人们又该如何定义正常?正常是老康一样在即便在睡梦中也清醒地断定小转子有病,还是小转子哪怕是失眠中昏睡也依旧明朗磊落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