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读后感摘抄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读后感摘抄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是一本由(爱尔兰)约翰·伯恩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读后感(一):醒1

我们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我们坚信着我们自己所认为的崇高信仰,我们在呱呱坠地时就被这些信仰包围着 。在感受到危险时我们选择了用谎言来掩盖事实真相以换取暂时的安全,我们常常为此付出最沉重的代价来吸取教训,但最终换取的是另外一种形式的代价。

结尾时看到些弹幕“世界和平”,这只是愿景。不同物种食物链顶端与低端存在世界和平吗? 种族 思想 观念 信仰 呵呵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读后感(二):沉睡的不应该是两个男孩

没有做好准备便翻开了这本沉重的书籍,它没有晦涩的隐喻,饶舌的人名,错乱的环境,复杂的性格,有的只是一个9岁孩子的世界、两个恰好同一天出生的孩子的对话、以及最后他们一起离开这个悲惨世界的完美结局。

故事的开头,布鲁诺就抱怨着突如其来的搬家,似乎他是这次搬家真正的受害者。当天遇见了什穆埃尔,他也没有明白正是他们的“入侵”让许许多多的人民饱受苦难。可是,故事并不满足于揭示,而在于让人反思,巧妙的情节设定让布鲁诺最后成为了这次搬家真正的受害者。然而,故事最让人痛心的莫过于此,不谙世事的两个无辜者成了种族主义的陪葬者,原本寄予着布鲁诺探险心愿的“通行证”条纹睡衣成了戕害他的利刃,而那场代表着友谊、承诺和好奇的探险成了断送美好未来的末路,这一切的背后都是种族主义的偏见与残暴结下的恶果,也同样是种族主义者的玩火自焚。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读后感(三):2022.04.30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

推荐指数:⭐⭐⭐⭐ 类别:战争 作者:约翰·伯恩 出版年:2020.05 阅读时长:02小时13分钟 --- 看了电影之后来的,其实书还算可以,作者用小孩的笔触来写的这部作品。 跟电影出入不大。 很多人都在猜测什穆埃尔知不知道那些人已经死了,是不是因为布鲁诺害他挨打,然后怀恨在心,故意让布鲁诺过来,最终害死了他们两个人。我个人倒是觉得这种猜测对于什穆埃尔的恶意太大了。之前他一直不让布鲁诺过来,最后其实布鲁诺也是想过来的,一方面是为了弥补心中的愧疚,另一方面是为了进行最后的探险。什穆埃尔不管知不知道会害死对方,我感觉两个人握手的时候,是真诚的没有仇恨的。要不然什穆埃尔也不会隔了一周才见布鲁诺,其实决定见他的时候就已经想原谅他了。 我们这些读者拿着恶意去揣测什穆埃尔,跟那些法西斯相比又有什么区别? 图书封面挡住了两位男孩子的面孔,其中一个有编号,另一个没有,还挺细节的。推荐语是“高墙与铁丝网挡住了自由之路,却挡不住孩童纯真的双眼。”可是孩童迟早会长大成人,是什么把他们分流呢?是这个社会啊。 很短的一本书,很短的一部电影,给四星是因为不太惊艳,但内容还是不错的。有点细思极恐暗黑童话的感觉。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读后感(四):最后的探险如约而至

我们在最后时刻穿上相同“病号”的条纹睡衣、在最后一束光将要熄灭的瞬间紧紧的握住对方的手,何其有幸遇见彼此,又何其不幸拥有这样的结局。

一纸调令将布鲁诺一家从柏林搬到乡下名叫“赶出去”的新家,新家铁丝网另一边农场的人深深吸引了爱探险的布鲁诺,布鲁诺便开始探险之旅,在探险的过程中,铁丝网阻碍了布鲁诺的步伐,却无法阻碍布鲁诺对铁丝网另一边的好奇。铁丝网分割天堂和地狱,种族歧视的不公平,一边是拥有幸福生活的纳粹党司令家,另一边是穿着条纹睡衣拥有自我编号的犹太人,而对于单纯到极致、家人的隐瞒、离开柏林家拥有的所有、满眼都是好奇心的九岁男孩布鲁诺来说,铁丝网的出现没有什么不同,便开始与穿着条纹睡衣的什穆埃尔结交朋友,谈论自己的亲人、生活、朋友,将面包、巧克力和自己的朋友分享,慢慢从讨厌“赶出去”的家到真正意义上的喜欢,直至最后的探险。

悲剧,但不完全是悲剧,虽然布鲁诺的善良、天真未得到一个好的结局,但布鲁诺收获的友谊是许多人无法得到的,即使直至生命的尽头,握紧双手的往往不是曾经那些引以为傲的老友。

小说的最后是:“在如今这个时代不会重演了。”你们的生命挽救了无数个无辜的生命,就好像进入焚烧房前脱掉的条纹睡衣,干净且伟大。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读后感(五):这个世界会好的

这是一个令人心痛的“童话”故事。 布鲁诺和什穆埃尔,一个德国人,一个犹太人成了最好的朋友,他们就这样隔着铁丝网聊了一年的天,以及最后一天一起开始探险,奠定了最坚韧的友谊。两个九岁小孩们知道的事情,那些所谓的大人永远看不到。 可怕的奥斯维辛,也带动了我想了解这一块历史的兴趣,只有了解了过去那些人类的苦痛,人们才会对今天的自我存在、社会和国家的存在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我想,了解过去,是很多人的责任。 看完的那一刻,除了被布鲁诺和什穆埃尔的纯洁友谊打动和扼腕痛惜之外,还联想到了一些东西。奥斯维辛,距离今天仅仅有八十多年,十年浩劫,也只是快五十年前的事情,更别提那些远古、中古、近古的人类惨痛历史,这些离我们很远吗?站在历史的长河中,谁能说那些惨痛离我们很遥远呢?谁能说今天正在发生的、明天即将刻下的不会是未来被记录下来的惨痛,可看今天的中国社会,充斥着的消费、娱乐、喧嚣,让多少年轻人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沉下心来看到我们的现状,看到这个时代发生着什么,面临着什么…… 那些惨痛的画面,与今天的欢歌笑语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一个现实割裂开来,如果说这是人类的一部分集体意识故意而为之,让部分人只能看到莺歌燕语的一面,那还不会那么糟糕,只怕这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力量,把人类从惨痛中潜移默化地推向另一个极端。 写到这儿,才发现上面的想法不就是从“1984”到“美丽新世界”吗?当然,有人写出了《美丽新世界》这样的作品,也就说明这个世界有了迎着光亮前行的可能,这个世界终究不会变成这样的,虽然目前还很多时候让人摸不着头脑,但一定会好的,我相信。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