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只猫的生活与哲学观》读后感锦集

《一只猫的生活与哲学观》读后感锦集

《一只猫的生活与哲学观》是一本由[美]马克·吐温 等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只猫的生活与哲学观》读后感(一):养猫!

这不是一本爱猫者的圣经,真不是。这也不是一本喵星人

的赞美诗。

况且,我也怀疑,喵星人对来自人类的赞美有几分在意。

对它们来说,一切乖乖折现(换成罐头),才是甜嘴人类该做

的事情吧。

人类对猫的感情,自古都是剃头挑子一头热,然而人类叉

是是那么一种生物,你不让他肩膀上有这么个挑子,怕也不行。

硬要往脸上贴金一点说吧,人类与猫的关系,最佳最佳,

也就是十分冷淡存知己吧,而猫咪们只想找个向阳的、松软

的、趴着不累、扭头不费劲的地方,白管自呼噜着,一曲微茫

度此生罢了。

《一只猫的生活与哲学观》读后感(二):希望我们都有猫一样的温暖与执着

记录每一只外国猫的故事,每一只猫有每一只猫的德行!看完这本著作,你会感觉自己和好多只猫打了照面,喜欢猫的人,甚至会觉得自己陪着不同的猫,经历了好多喵生。 《一只猫的生活与哲学观》一书是由马克•吐温;巴尔扎克;爱伦•坡;丹纳等16位作家写的故事构成,每一个故事都有猫的身影。 书中有的故事用猫咪作为主角,用一只猫的视角来看待人类社会,看待人类的所作所为,作为一只猫,它的所见所闻所感,它所经历的一切,以喵生感悟来折射出我们所生活的社会,你看的时候会发现讽刺主义会比较浓烈。 有的故事里利用猫来写实出人类的故事,写出了人性的贪婪,卑鄙,龌龊,善良,谦卑。猫本无辜,只不过遵从本心而已,而人,却用猫做了一出出戏。 “一天早晨,我,这个可怜的小小自然之子,惊喜地发现猫碗里是一碗奶油,上面蒙着层酥皮。我用爪子轻轻磕碎酥皮,舔起奶油来。可能吃得太开心了,也或许是我还幼小、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我忽然一阵尿急,便在打过蜡的光滑木地板上尿了起来。看到这情景,老夫人对我的“天性放荡”和“缺乏教养”大为震惊,她将我一把拎过,用桦条狠狠抽了一顿……”——《一只英国猫的苦难》 “聪明睿智如我,我对这自然、对人类、对任何个体,都没有更多的问题了,也许除了对烤炉里的几个小小每餐还有些疑问。我只需沉浸在我的聪慧之中,因为我的完美已经到了极致。在我之前,没有哪知猫曾如我般渗透这些奥秘。”——《一只猫的生活与哲学观》 “等我回到家,他们已将卡尔文放到了楼上一间屋子的桌上,紧靠着一扇打开的窗。那是个二月,卡尔文安息在一只蜡烛盒子里,盒子的边缘摆着常青树的枝叶,脑袋旁立着一只插了花朵的酒杯。他的头埋进了臂弯,这是他烤火时最喜欢的姿势,就如同他正窝在自己柔软美丽的皮毛中享受睡眠一样。谁看到都禁不住叫道:“就像是睡着了!”至于我,我什么都没有说。约翰将他埋在了两棵树并生的山楂树下——一棵白的,一棵粉的,卡尔文喜欢躺在这里听夏虫的唱歌和鸟儿的叽喳。”——《卡尔文》 希望你即便没有猫的哲学,也要有猫的温暖!

《一只猫的生活与哲学观》读后感(三):自留

作为一个爱猫人,这样一本全是名家写猫的短中篇是会收获巨大的快乐的必读书目。因为篇目较多,而且都是名家写就,也很难让人说出最喜欢那篇。令我觉得有趣的是从这样一本书中,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猫在文学中的典型与非典型形象。

作为一个吃着过敏药也要吸猫的互联网时代原住民,似乎脑海里早已经深深植入了“猫咪就是最可爱哒”的主流印象,似乎猫咪从来在人们心中都是这样的形象。

这本书的一些故事确实描写了猫的这一特质。但这只是猫在文学中的部分形象。

正如我之前看过的夏目漱石的《我是猫》一书中使用的手法,作家在写猫的时候似乎很喜欢用这种动物拟人化的视角。一般这种方法下,猫都显得比较有智慧,善于察言观色,对于人类的细微心思都能敏锐的感知。这样的写作方法虽然会让猫显得更智慧更像人类,似乎更活泼,但我认为这样的缺点就是难免会显得比较幼稚。

这本书里有一故事则对这个手法用了很高超智慧的处理方法,扬长避短。在《猫咪来信》这篇中,海伦杰克逊巧妙得将母亲对女儿的关怀转化为猫咪的自白和信件。猫只是母女感情的载体,并不用让猫强行表现出除了猫的表层特质以外更多的特点。而且作为对女儿的信件,这样处理又可以不用担心显得幼稚和做作。真是非常高明的处理手法!

中国有一句俗语叫做“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猫嫌贫爱富”,似乎猫的心里只有自私的想法。这本书里的某些故事却恰恰刻画了人和猫之间的深厚情谊,或者表现出猫对于人类的依恋,或者表现出猫对于一个人生活和命运的改变等。

猫的另一种在文学里的形象则比较偏向于黑暗和邪恶的,这种印象似乎和猎巫的历史有紧密的联系。这本书的某些篇目就着重刻画了猫“亦正亦邪”,报复心强,游走在黑暗边缘的“黑暗特质”。

从探寻猫的文学形象以及欣赏名家作品的角度来看,无论如何这本书很值得一读!

《一只猫的生活与哲学观》读后感(四):喂,你知道猫的生活和哲学观吗?

(图片来自网络)

1.干嘛要用猫讽刺别人,你们问过猫吗?

这两天读了一本书,书名是《一只猫的生活和哲学观》,也是一部短篇小说集。

最近好像读了太多的短篇小说集,《小花旦》和《夜晚的潜水艇》。

对比长篇,短篇还是很适合我这种工作到晚上十一点的社畜读的。

这本书并非一本哲学书,我以前看尼采,没看下去,后来对哲学一点感觉都没有了。

按照编者的说法,这本书是把一些作者写猫的文章集合在一起,各种类型都有,恐怖,悬疑,童话,科幻等等。

其中有一些是猫作为主角,有一些是猫作为配角,还有一些,猫只是一种意象或者象征,比如最后一篇《猫和老鼠》,披着“猫文”的科幻文。

这本书读起来还算有趣,打分的话,大概6分左右,算是及格。

其中有些我很喜欢,比如查尔斯·杜德利·华纳的《卡尔文》,卡尔文是他养的一只猫,在文中,他描述了卡尔文高傲与温柔,与其说是只猫,不如说是位绅士,就连我看了都想养一只猫。

除此之外就只有爱伦坡的《黑猫》让我喜欢了。

(图片来自网络)

虽然也有马克·吐温等著名作家,但大部分都是通过写猫反映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讽刺人。

有句话说得好,写任何动物都是在写人,就和老舍的《猫城记》一样。

如果放在当时那个年代,读者估计会很喜欢,但是没有年代背景的支持,大部分文读起来只能算是一般。

我真的很想对那些作家大喊,既然要写猫,那就老老实实写猫好了,干嘛要用猫讽刺别人,你们问过猫吗?

如果有猫听到我这句话,也一定会为我点赞,但更多的可能还是冷眼旁观。

不管我们人类怎么写它,只要给够足够的小鱼干和温暖的住所,它都能安然睡去。

因为文中涉及的作家很多,主要是英法美,还有一个日本的作家。时代背景也不尽相同,所以主题非常涣散。

除了有老老实实写猫的《卡尔文》,还有讽刺人类和自然隔阂的《猫》,讽刺人类残害同伴的《蒙迪的朋友》,纯粹渲染恐怖气氛的《黑猫》和《精神入侵》。

像个大杂烩,读完以后,五味杂陈,你让我说些感想,感觉也好像没什么感想。

但借着猫这个话题还是可以回溯一下我的童年时光。

(图片来自网络)

2.有一天,它不见了,再也没有出现

我曾奶奶有一只猫,不知道是从哪里抱来的。

在农村,每家每户基本都养猫或者狗。

有一户姓郭的人家养了一只雪白的猫,经常产仔就免费送给别人,有时候也会象征性地收20块钱。

不过,我家这只猫只是一只平平无奇的中华田园猫,和中华田园犬一样,浑身灰色与淡黑色花纹相间。

它的名字也是最大众的“咪咪”,似乎所有的猫都可以叫咪咪,但小时候,我以为就我家的猫叫咪咪。

曾奶奶以前一个人住,年纪大了以后就接到了我家。

她一个人住一边,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像猫一样。

曾奶奶虽然看上去瘦得只剩一把骨头,但她身体素质特别好,经常上山挖草药卖钱,每天早上还会吃生鸡蛋养生,自从我有记忆,她几乎没有生过病,连感冒也没有。

她的这只猫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曾奶奶很喜欢它,经常给它买小鱼干。

它唯一的报答就是捉老鼠,那时候我家基本没有老鼠,都被它吃得干干净净。

但我每次看它,它都很温柔,完全看不出玩弄老鼠的残暴模样。

不知道是害羞还是什么,它几乎不会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除了冬天和我们一起烤火以外。

它总是躲在楼上或者其他什么地方,我们经常听到“喵喵”的叫声,只知道它在家里,具体什么地方就不知道了。

所以,我对它知之甚少。最有印象的应该是两件事。

(图片来自网络)

第一件事是它的孩子,猫咪长大以后,很快到了发情期,和附近的一只公猫搞上后,它很快就怀孕了。

我记得是在某个冬天,它躲在曾奶奶平常烧柴火的炉灶旁,曾奶奶给它垫了几件烂衣服作产房。

看着它越来越懒,肚子越来越大,当时我才十来岁,正是好奇心大的时候,想着看它生产,便嘱咐曾奶奶,不管我是不是在睡觉,一定要叫我。

某天早上,曾奶奶叫醒了我,让我去看看。我去炉子旁发现猫咪不在,曾奶奶带我来到大堂后面放棺木的地方(农村老人都会为自己准备好棺木)。

猫咪在那里,生了四个还是几个,记不清了,我刚想上前仔细看看小猫,曾奶奶就拉着我,说,这个时候猫咪最凶了,小心抓你,我这才收回了爪子。

过了两天,曾奶奶趁大猫不在,把它的四个儿女卖了钱,给大猫和我买了很多好吃的。大猫像是没事猫一样,只是在晚上经常叫,像是在呼唤自己的子女。

自那之后,它再也没有怀孕过。

第二件事是曾奶奶死后,那只猫在家里盘旋了几日,那时它已经差不多活了二十年,很老了。

有一天,它不见了,再也没有出现。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