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吉卜力的伙伴们》读后感100字

《吉卜力的伙伴们》读后感100字

《吉卜力的伙伴们》是一本由[日]铃木敏夫/口述 / [日]柳桥闲/文本整理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231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8-3-1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吉卜力的伙伴们》读后感(一):系井重里的一些名文案

“4岁与14岁,都想活下去。”(《萤火虫之墓》)

“活下去。”(《幽灵公主》)

“这个奇怪的生物,在日本大概还有”。《龙猫》

“忘记的东西,帮您送回来了”。《龙猫》+《萤火虫之墓》

“虽然偶尔会消沉,但是我依然很快乐。”《魔女宅急便》

“什么叫帅?这就是!”《红猪》

“唤醒‘活下去的力量’!”(《千与千寻》)

“变成猫,也没什么不好吧?”《百变狸猫》

“如果没有父亲,我就能活下去。”(《地海战记》)

“幸好降生到这个世上。”(《悬崖上的金鱼姬》)

《吉卜力的伙伴们》读后感(二):吉卜力动画大揭秘

一本关于吉卜力所有动画的宣发过程的书。其实,并不是铃木敏夫本人写的。虽然,铃木敏夫在后记里面自谦地说本书作者的逻辑性要优于他本人,又因为铃木敏夫本人并不喜欢做抽象理论的人。所以,整本书,内容很完整,但是似乎缺少一些画龙点睛的底层逻辑(也可能是我自己喜欢了解事物背后抽象逻辑)。

铃木敏夫绝对是个善于和艺术家打交道的制作人,一直秉持为吉卜力工作室的艺术工作者提供更好的创作环境而非只是打造卖座电影的态度在工作。在做宣发创意策划的时候,除了会上百遍地翻看作品来卡片来了解作品的核心内容外,还能敏感地捕捉“时代情绪”把这个情绪反向传达给电影的导演来激发艺术创作者的创作。这样才制作出又优质又卖座的动画电影。

在宣传手法上也做了很多介绍,但是时代变迁,有些手法有部分值得借鉴的,但是还是得往前看呐~

《吉卜力的伙伴们》读后感(三):忘记的东西,帮您送回来了

那时是在工作的书店里,电影类别的书架上,偶遇这本书。

最初有被封底那一句“宣传的本质,就是增加同伴”戳到。

带着对吉卜力奇闻轶事的好奇读完,发现原来商业宣传(营销传播),也可以这样不易,和有趣。

- “室长”的首次亲口公开

此前我就听说,市面上一直买不到宫先生自己的传记,是因为他没有授权过中文出版。因此,选择阅读铃木敏夫先生的文字作品,来满足对宫先生以及吉卜力工作室的好奇心,也许就再合适不过了。铃木先生作为吉卜力工作室的前任社长,与宫先生、高田勋先生,是自年轻时期就已相识的挚交好友,更是后来被人们传为佳话的吉卜力“铁三角”。这本书是吉卜力工作室成立30周年之际,由铃木先生口述的作品,从宣传和票房的角度来解读吉卜力工作室30年来的秘密。既然有“秘密”,就的确提到了一些不为人知的内幕,让我觉得这间工作室的多彩和有趣,不再只停留于想象之中。比如,书中提到宫先生在生活中,是个不喜欢用智能手机、抵触互联网的“老大爷”。但是近年来,随着作品及其推广的需要,宫先生也开始认可,甚至积极地参与到新媒体的宣传战役当中。(好像是)在《起风了》这部作品中,他们还与弹幕网站的鼻祖NICONICO公司,合作执行了线上的推广方案,制作了能与电影观众互动的线上迷你游戏。此外,在工作室的最新作品中,宫先生开始尝试用CG等新的电子技术代替手工作画。时代的浪潮真是强大,很难想象它把穿着围裙,手握铅笔的宫先生也卷入其中,成为一个“弄潮老伯”的样子。

- 有趣的宣传、营销工作的指导手册

作为一个志在营销工作的新人,这本书也在职业方面为我带来指引,并且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被汲取的养分。书中,铃木先生分享了每一部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从题名、宣传语和视觉图的构思,到与其他企业联动宣传的活动,并且具体描述了电影从企划开始到正式上映为止宣传工作的全过程。看似动画工作室不是与自己直接相关的行业,但是细想后会发现,对于营销宣传工作,其实彼此殊途同归。此外,除了书中提到的一套脉络清晰并且借鉴的宣传流程外,一些铃木先生分享的自我省思、灵光乍现的闪念等,也被我记在笔记,作为日后开展工作时的珍贵参考。最珍贵的,是这些分享的案例,已经过市场真实的检验,而非凭空设想出来的。

- 不仅提供指导,更是一段真实的心路历程

阅读本书最大的收获,也许是这样的一份感受:我仿佛在读一本铃木先生的日记。

作为有如此了不得KPI绩效(《千与千寻》首日动员42万人次观影)的营销前辈,他不止分享了那些闪亮、耀眼的经历,也分享了有些昏暗、迷茫的经历。比如他在书中提到,曾经吉卜力作品的大卖,从《红猪》《百变狸猫》……直到《幽灵公主》,曾让自己和团队陷入了某种迷失当中,工作氛围变得愈发紧张,大家的压力也跟着变大。因为所有人的重点,都变成了“追着数字跑”。铃木先生认为,这样的状态不是他所追求的。于是,他回顾了自己选择做宣传工作的初衷:

1 让宫先生和高田导演的作品,能让更多世人看到

2 收回成本保证下一部作品的产出

在那之后,铃木先生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降低发行。虽然一开始,公司内很多同事不解,但是慢慢发现,大家对作品质量的重视再次被唤起。更重要的,那些曾经一起做动画的乐趣,在团队成员之间,开始被渐渐找回来了。而发行,真的就会一直抬不起头吗?

合上这本书,回味属于自己的收获,不禁想起书中提到的一段宣传文案。

那是在《龙猫》与《萤火虫之墓》上映时,铃木先生想到的句子:

“这样的生物,在日本大概还有。”

以及更是在脑海中轻唤的...

—— “忘记的东西,帮您送回来了。”

《吉卜力的伙伴们》读后感(四):虽然偶尔消沉,但我依然快乐 |《吉卜力的伙伴们》

花了一点时间断断续续地看完了这本《吉卜力的伙伴们》。

想看这本书的起因有两个:一是TOPYS的一篇推荐文章中写到了《龙猫》精彩的宣传文案,“这种奇怪的生物,在日本大概还有”;一是宫崎骏(不解释)。所以想看一下我喜欢的哈尔、幽灵公主、波妞、阿莉埃蒂、千寻和无脸男、天空之城、小魔女,都是怎么创作出来的。

(然而这本书不是讲创作的,哈。而且因为心中有一定的预判,所以书名封面都没怎么仔细看就直接略过扉页开始正文了。果然宣传还是会有误导性的。)

整本书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吉卜力30余年的创立发展中每一步电影作品的宣传工作是怎么开展的;从《风之谷》《天空之城》后有成立工作室的想法、到吉卜力成立后《龙猫》《魔女宅急便》《红猪》《千与千寻》一部一部动画作品上映的宣传到《哈尔的移动城堡》后宫先生宣布隐退以及后来一次次宣布隐退但还没隐退的现在;正如书本封面上指向性明确的“我是这样卖宫崎骏、高畑勋电影的”所述,这是一部讲吉卜力商业宣传的书。

铃木敏夫是以制片人的角度口述这本书的,但是看完本书,我感觉铃木先生像是吉卜力的CEO,横向把握电影的制作宣传时间节点、纵向整合发行公司媒体渠道等各方面资源,内里确定电影实质内核和表达主题、对外琢磨宣传文案定夺宣传渠道保证票房。

本文不是系统地复述铃木先生怎么做宣传,想要了解吉卜力具体宣传方案可以看书啊。只是单纯地从自身阅读一遍后记忆最深共鸣最重的部分记录一下。

一、文字的力量

文案很重要。一直默默地用“师出有名”来形容“名字”和文案的重要,其实“师出无名”并不是这个意思,哈哈哈。就是想说你自己首先认同的名字才会引起别人相同的感受。名字是第一文案,一部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名字。(延伸一下,其实这里的作品也可以不止是艺术作品,可以是任何新成立的新创造的新的everything,比如公司内部的一个新项目名、刚刚拉起的一个微信群名。)

《风之谷》定名之前曾有提议用《风之战士》,这样的名字明显更有煽动性,但同时误导性也更强,电影的主角更突出但主题反而被弱化了。铃木先生也说到,他开始做制片人时从高畑勋导演身上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宣传是为了服务电影的、一切宣传都应该忠于电影本身要表达的主题。

超喜欢的几句宣传文案,一起随意地感受一下。

《龙猫》:这种奇怪的生物,在日本大概还有吧

《魔女宅急便》:虽然偶尔会消沉,但我依然很快乐

《幽灵公主》:活下去

还想提到的一点,很多精彩的点睛文案,都是当事人在最初的互相讨论争辩碰撞时说出来的原话。好的文案是打着拍子偶然间出现的。

二、宣传的本质

铃木先生说,宣传的本质就是增加同伴。看完全书之后才理解书名《吉卜力的伙伴们》是这个意思。

全书循序渐进地分层次阐释了铃木先生的这一观点,从时间进程上来说可能也是铃木先生在一部部电影的宣传过程中逐渐领会到了这一点吧。

宣传,首先是,把一个人的创作作品贩卖或者普及给更多人看让更多人理解或者起码了解的工作(当然其实可能不是一个人的创作)。这一点比较好理解,所谓广告就是广而告之嘛;这里还在把宣传当成一项工作、一件需要完成的事情来谈。

后来,宣传的电影越来越多,与各大渠道发行商影院媒体合作得多了,铃木先生摸索出了适应不同时代的不同宣传模式。然后发现宣传就是发动更多的资源,投入的资源越多对应的回报产出也就越多。可以发动的资源,从纸媒到网络媒体、从航空公司到便利店、从主演到主题曲、从电视台到广播、从采访到展览、从公司员工到合作方的员工、从影厅预告片到一个轮回后再回到影院预告片。

说白了,这就是传播模式中的传播渠道的直接体现。宣传的目的是将传播效果最大化。但是传播模式中,除了传播渠道,从传播内容即信息源开始,还有传播者和传播对象两个重要的环节。所以,才有了铃木先生更深层次的感悟:宣传是将周围的人都变成伙伴。

让制作的人、宣传的人、发行的人,理解作品的本质,大家团结一致,作为统一战线的传播者朝着一个方向前进;让接触到传播内容的audience,理解内化宣传的作品,成为客户进而成为口碑传播中的一环,去影响自己周围的人、让更多的人成为传播对象和传播者。

三、做事的初衷

初心是个听起来很虚无、但却是迷茫时刻会起到方向性指导作用的关键。宣传《幽灵公主》时铃木先生提出了“宣传费=分账收入”的宣传模式,把《幽灵公主》一部古装片做到了60亿日元的高票房(其实不是票房数字,有机会再解释),那是1997年。

但是从《红猪》《百变狸猫》…到《幽灵公主》,吉卜力作品持续的热卖让铃木先生感到了公司和员工的压力、工作氛围的紧张,甚至工作方向上大家也开始追着数字跑。

这样的状态不是铃木先生所追求的。他做制片做宣传的初衷,就是为了让宫先生和高田导演的作品能①让世人看到②收回成本保证下一部作品的产出。于是《幽灵公主》之后,铃木先生主动降低了发行,虽然公司内部很多人不解,但大家却都回复了享受做动画的乐趣。

文案的撰写不能偏离电影的本质,是忠于初心;宣传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下一部作品能有正常产出的环境,是忠于初心。不论你做什么,开始做的时候的那点心动的理由,请一定不要忘记啊。

就这样。

(下一本想看的还是关于吉卜力的创作吧,以及还没有看的狸猫、山田君、地海战记、玛妮、辉夜姬物语…干吧地哟~)

忘记的东西,帮您送回来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