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气质最好的样子读后感100字

气质最好的样子读后感100字

《气质最好的样子》是一本由[日]加藤惠美子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2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气质最好的样子》读后感(一):《气质最好的样子》摘抄

写在前边:一本工具书,作者大部分时间在讲应怎么做,我在读时,会想一想,自己哪些方面做到了,出于什么动力这么做的,和作者想法有出入吗;哪些方面没考虑过,这么做的意义在哪里;哪些方面明知道但一直没做成功,把自己带入一个情境中,尝试改变一下。

继《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之后第二本日本作家的工具书,一如既往的简洁、断舍离的思想在书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1.物品:少而精,颜色合适,简洁即可

2.美化空间:器物美、行为美、审美美

四要素:必要的家具、鲜花、配好框的画、线条或外形优美的艺术品

与之相对三条件:物品放在最方便的地方、放正放好、花新鲜

3.条理收纳加舍弃加清理(打扫卫生对我们的意义)

4.少而精的服饰

5.循环利用之美

6.优质礼物(品味,亲自做,而非价格高昂)

7.吃:食物的讲究

8用阅读、写生带来生活的丰富感,提升品级,美丽外表、健康体格、优良品行

9.记住身体记住时间的感觉,记住早上起床后镜子中元气满满的自己,记住“它们”

10.为别人着想,为自己负责,不浪费时间

《气质最好的样子》读后感(二):气质,最好的样子。

引子——偶然间买了这本加藤惠美子的《气质最好的样子》,很庆幸这是场很美妙的遇见。在书里,更加细腻的感知到了自己“断舍离”之后的进阶,印证出自己懵懂摸索的方向,又加深和系统的明白了一些。与它初相遇在2017年12月22日,现将那些印证与新触记录下来,是我再次与这本书的一场对话。

Chapter 1,优质物品教人活得优质

不可否认,大多数优质物品确实是自带了一种仪式感的光环,让你接触的时候都不自觉的收敛起来自己的毛躁。

而这种感觉,是我报了手帐课程之后,试用过两个推荐品牌的手账笔记本感受到的。那种看似平凡的不起眼的东西,在我把它放在原来一堆笔记本里面时,突然间鹤立鸡群的既视感真是一眼就分辨得出来,而且是风格越相似的就越明显。

但作者又专门提到“贵和有品味是两回事”,其中最核心和精妙在于“你懂得你的适合”。这有点哲学调调的说法,我近半年才依稀明白点儿。

不管是穿的还是用的,大家可能都有买过很白目东西的经历,先除去因为冲动或者其他心理暗示买的,剩下一些,觉得白目的,很大一部分都是“我喜欢,却不适合我”的。

就像前两天和朋友聊天,给她们发了我喜欢的一款衣服,她们说那么喜欢趁活动入手呗,可我却没有,因为那个颜色不适合我,穿了减分。

能“悬崖勒马”的控制住这次购买欲望,是因为对这个衣服,我“十分清楚的明白”它并不适合我。拿爱情来比喻,就是我喜欢的人并不适合我,若我非上赶着去追,到手又怎样?徒增我的卑微。

我觉得,适合就是一种融合,不合适就是不能兼容。有的不兼容明显,我们很容易就放弃,而有些可能因为不明显,也可能因为太执着,所以总是想要硬融一下,结果不管怎么试,都只会出现排异。

而适不适合的前提就是——足够了解自己!

Chapter 2,优雅的生活空间

“语言与行为、行为与物质、物质与空间,它们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不同于收纳整理的断舍离,作者这一章就是从几方面说明白“空间为何要美”。

使用就会有痕迹,而痕迹往往就是杂乱的样子,所以整理一直是个头疼的问题。可看了作者的讲述,我突然觉得自己有些误会。

我与空间,应该是“相处”的关系。那么不管是使用,改变,都是一种“交流”。就像是朋友,我进步了,它也会随之改变。它升级换代了,我也要规划新的学习。

这是一场重要在“过程”的相伴旅行,是需要花时间经营彼此关系的一种亲密关系。可以有情绪,但是不能凑合。生活,不该将就嘛。

而不将就的基础就是——良好生活习惯!

Chapter 3,拥有少而精的服饰

之前看过山下英子一本《东西越少,内心越丰富》里面把她的日常所有物品类和数量做了梳理,之后我也是模仿,更换的东西,同一种类最高3件。大量消耗的也以3为基数来考量最后购买数为几倍。

少,才有可能知道,知道都有哪些东西,那些东西都各自具体有多少。知道才可物尽其用,不会频繁出现后宫佳丽“一入宫门深似海”的悲剧。

就因为数量有限,所以就更会花心思琢磨,自己“最适合”的究竟是什么。而那些最适合的,就是各种碰撞中最后懂得的,当下最让自己出彩或者愉悦的。

就像收纳品,我原来只关心整体外观,反正弄一弄还是会乱的,就让东西乱在柜子里就好,大面上别看出来。

我现在逐渐开始替换,买了天马的抽屉整理箱,采用近藤麻理惠的竖行摆放。不管是衣服,还是本册。拉开抽屉一目了然。不存在被压制看不到的情况。

而这一目了然的前提就是——物够用,勿贪!

Chapter 4,循环再利用之美

因为我自己的手工能力太差,暂时还没有这类心得。面包也烤的可以直接当武器,有点醉人。

呃……这是个bug,我要努力。

Chapter 5,用文化和艺术滋养日常

作者在书里强烈推荐了歌剧,可惜这类欣赏,我一直薄弱,当年若不是被闺蜜拉着,还看了个《猫》,我可能是真的啥也不知道。

话剧也只在上学时和艺术专业的室友蹭看过《雷雨片段》和《恋爱的犀牛》,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其实,这些都是不同方式的“表达”。如果有所了解呢,那么这群人说的话就听得懂,如果不了解就听不懂。

毕竟,沟通,并不是简单的说话。那是很多思维方式和观点的对接或者交锋,不懂,可能就是最尴尬的了。“硬管丈母娘叫二姨”式的尬聊就是最直观的一种。

我觉得,想不想多了解一个领域,完全取决于自己。不是说他人觉美之物我也当有之,而是我向往的自己,该知道哪些讯息。

而新的爱好就和新的朋友一样就看你——没有没能力hold 住。

Chapter 6,优雅地度过每一天

“要了解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这点我太有感触了,从对自己的情绪开始自我疗愈开始,就一些烦闷,焦躁,抽丝剥茧,耗费了我多少精力和时间。

尤其是刚开始不知道根源的周而复始的重来,让我死死压制在一种不知尽头的绝望中。所以好长一段时间依赖于各种鸡汤,明知道治标不治本,可是却无法控制自己不去靠近。

后来,随着那些情绪疙瘩慢慢一点点找到可以解开的方向,人不再频繁急躁时,发现,其实这个效率啊,只要梳理好自己,就能做到。

因为效率的核心就是“专注”,而自己什么时候能专注?最短最长可以专注多久?对哪一类更容易专注?……等等这些,在了解自己之后,都不用刻意再次梳理就能系统。

到时候根据自己可能存在的各种波动状况计划安排“最适合”的任务。效率怎么可能没有呢?多试几次,熟练了,升级了,那么效率自然就高了。

所以能不能有效率且优雅的生活,在于——能不能够充分了解自己!

Chapter 7,打造优质的自己

“外貌中最重要的是表情”。

这点算是我新了解到的,作者着重说了笑容的重要作用。而“人在紧张和不满的时候是没办法看起来优雅从容的。”

说白了,想过上所向往的生活,就要从内而外的“通识自己”。让自己和自己相处愉悦,让自己和环境相处和谐。

后记——看完之后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像是和一个人聊天,对方刚刚来了个头一样。里面没有难以理解的大道理,只有我从没有尝试过得一些行动,有些我好奇,有些我已深知当下不适合。后来当当搜作者名,果然又找到几本,例如《气质》《优雅》《精致》,我不想冲动,所以暂时只放在了购物车。我还需要沉淀一下这本书带给我的,然后决定是否与她进行更深入的谈话,谢谢加藤惠美子的分享,我很受益。(首次记录于2017年12月26日)

《气质最好的样子》读后感(三):极简之美,不只是“断舍离”

我向往的极简生活,

并不是“扔扔扔”那么简单。

而是丢弃无用之物,专注重要之事,

营造属于自己的简单而美好的生活方式。

最近在读加藤惠美子老师的书

《气质是最好的样子》,

她是日本的时尚艺术大师和知名室内设计师,

在艺术审美、生活风格等一切与美有关的领域

都有着极深的造诣。

书中提及的老师对美与品味的理解,

很多是关于在简单的原则上追求优质。

我整理了50条读书笔记,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之美。

01

如果仅仅满足于拥有,

那么即使优质物品堆得满坑满谷,

也不意味着拥有了优质生活。

02

优质的物品只有与生活习惯融为一体,

才能真正体现出价值。

03

并不是说一定要买贵的,

贵和有品位是两回事。

04

我们总是不自觉地

把用力过猛或奇形怪状当成美。

05

优质物品制作之初并没有被设计成奢侈品,

它们只是拿来用的,而不是用来炫耀的。

只不过在现代社会,

从结果来看,它们变成了奢侈品。

06

如果生活用品样样都是精品,

就很容易变成物质上的炫耀。

但实际上,“少而精”更重要。

07

餐具是永远买不完的,

与其不停地买买买,

还不如花点心思想想怎么摆盘。

08

生活用品要精挑细选,

不需要的东西一定不买,

一定不能贪便宜,图省事。

09

全面开发我们的感官系统,

生活的乐趣会更多。

10

感官训练从吃开始。

为了更好地享用美食,

应该经常自己动手做饭。

11

虽然物质上一无所有,

但生命的每一分钟都丰富多彩,

还有比这更大的奢侈吗?

12

美的第一步就是干净,

无尘无垢。

13

太想出人头地是因为精神上贫瘠,

事事与人趋同也是如此。

贫瘠之人毕生努力都是为了保护自己。

14

给自己列一张愿望清单,

然后把那些自己因为好面子或追流行

而加到这张清单里的物品删去。

15

你要变美,

首先让你的居住空间变美。

16

美化空间,

不是说让你给房子增加什么装饰品,

而是去思考怎样的陈设才更有美感。

17

真正有优质空间

没有多余、扎眼和碍眼的东西,

置身其中感觉处处相宜,

每一件物品都有着良好的手感。

18

居住空间要为它的主人服务,

与主人的生活方式契合,

才能提供方便、舒适的居住体验。

19

打开感知美和欣赏美的触觉,

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行,

它的意义在于过程本身。

20

一个人每天生活的空间,

才能真实地反映他的生活,

并决定他人生的品质。

21

优质空间的四个要素:

-必要的家具

-鲜花

-配好画框的画

-线条或外形优美的艺术品

22

必要物品摆放的三个条件:

-所有物品都应该摆放在

最方便使用的地方,

又不阻碍空间的动线。

-不需要的东西全部收起来,

所有东西都要放正,

若歪了或偏移原位,要随时调整。

-花要经常更换,保持新鲜。

23

奢侈指的是赏花的心情,

与花的价格倒是没什么关系。

24

就算是野草,也要珍而重之。

翻看植物图鉴查到它的名字,

经常用它的名字称呼它。

25

不符合你审美的物品,

要把它请出生活。

这是简单生活的一大原则。

26

坚持不凑合,

你会渐渐意识到,

应该买的东西和想要的物品

其实并没有那么多。

27

不能带来美感的杂物,

看到了就要马上收起来,

或者干脆扔掉,

千万不要置之不理。

28

用心收纳的人,

与把东西随意放置反而方便取用的人,

基本生活理念就不一样。

29

不好收拾,

可能不是因为收纳的空间不够,

而是收纳位置设计得不合理。

30

常用物品收纳的四项基本原则:

-根据使用的目的分别收纳

-在什么地方使用就放在什么地方

-好好想想怎么放,拿的时候才方便

-定期检查家里的东西

31

非常用物品收纳的三大原则:

-摆放整齐,方便清点

-同类物品放在一处

-不要装进盒子里,

要能直接看到是什么东西

32

有魅力的家具本身存在感是非常强的。

33

像小件的斗柜、书桌这些家具,

买的时候你要想到它们也许会伴你一生,

餐桌也是如此。

34

让自己的珍惜的东西始终保持光泽,

就会越发珍惜。

35

“重复”本身就是对自己最基本的训练。

我们在重复中磨练心情,排除杂念,

完成自我提升。

36

白色并不是容易脏,

只是脏了之后容易看出来。

因此,白色反而有助于保持干净。

37

黑色善于掩藏,

就算不合适也不容易看出来。

白色非但不会掩藏,

反而会让特点更加突出。

38

选择适合自己的质量上乘的基本款服饰,

用于日常穿着,而非会客的行头。

39

对美有着敏锐触觉的人,

其实并不追逐流行,

他们只是在用着装

表达自己当下的生活态度。

40

并不是所有的基本款服饰,

都是属于你的基本款服饰。

41

根据自己的体形选择裙子的最佳长度,

之后就没必要购置多款裙子和外套了,

裤子也是如此。

42

在选衣服的时候注重面料。

手感柔软顺滑,穿着舒适比什么都重要。

43

真正爱惜衣服的人,

与其把衣服送去干洗,不如自己打理,

更能延长衣服的使用寿命。

44

不论时尚多么流行,

把它当成一种文化来接触。

(而不要盲目追逐)

45

简单,优质的生活,

同样也是环保的生活。

46

材质好的物品不但可以长期使用,

实在不能用的时候还可以改做其他用途。

47

礼物并不一定选多么贵重的。

如果你对自己的品味有自信,

建议亲手制作礼品。

-自己养的花

-亲手做的花环

-用压花制作的明信片、书签

-亲手烤的点心

-手工艺品(足够了解对方的话)

-简单的,每个家庭都需要且经常更换的东西

48

挑选日常用品一定不能凑合,

要将能使用十年到二十年作为购买的前提,

东西贵精不贵多。

49

把各种食材提前做好处理,

这样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简单的组合

就可以完成一餐。

50

冰箱里的东西要摆放得法,

这样有什么缺什么一目了然。

这本书我的笔记内容比较多,

本篇只收录了前半本书的50条。

后半本书是讲关于文化艺术,时间和个人管理,

笔记我会之后更新出来的:P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