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记得要幸福》的读后感大全

《记得要幸福》的读后感大全

《记得要幸福》是一本由[法]克里斯托夫•安德烈著作,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4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记得要幸福》读后感(一):记得要幸福

不管是工作,生活,人生,感觉自己明明已经很努力了,却还是没有获得幸福。常常在想是我比别人差,不配拥有幸福?还是幸福根本不存在,只是上天给它优待的孩子的特别礼物?心理学家安德烈说,都不是,你只是方法不对。下面来谈谈在这本《记得要幸福》中,安德烈将自己当做一个为幸福精进努力的实践范本,引导和建议悲伤、沮丧的人,如何从日常 生活中的微小行为着手,学习捕获幸福。安德烈用行动证实,像他这样天生不擅长幸福的人,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努力练习来获得幸福。

阅读、实践这本书,你将发现,幸福像训练体能或肌肉一样,只要努力锻炼、持之以恒,就可以获得。而当我们学会幸福,逆境和挑战也将不在话下。

《记得要幸福》读后感(二):乐活读书室荐书:《记得要幸福》作者: [法]克里斯托夫•安德烈

冬日最适合在暖暖的火炉旁阅读,关于一年的努力回馈,关于未来的幸福方向。对于幸福一直抱着好奇的探索,想知道真正的快乐长成什么模样?如果这世界上真的有幸福,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不快乐?如同医生推广的健康守则,多运动、饮食有节制、保持快乐的心、乐观、积极、帮助他人,条条列列,但对多数人来说,依然很困难,健康的人依旧是健康的人,不健康的人依旧不太健康。

如果,健康是一件快乐好玩的事?如果幸福的对比是痛苦?如果人生下来注定一个人,我们应该要好好珍惜和其他人短暂的缘分?于是这本书吸引我的注意,来自法国家喻户晓的心理学家、百万畅销书作家克里斯托夫·安德烈,幽默、愉悦、法式随性、直接的幸福书,让我一气呵成读毕,不忍心放下书来。一个工作忙碌,但研究主题却是另人羡慕的老学究,一个脾气暴躁的父亲,一个在细微中发现光亮的生活家,不同于资本主义汲汲营营的功利主义者,投入工作,没忘提醒自己,享受生活。

离开电脑,伸伸懒腰,转转酸疼的臂膀,看看窗外明媚的阳光,在一个工作之余闲暇的空档,不自觉想要善用每一分每一秒持续工作,念头一转,何不送自己一个礼物,好好感受缓慢的美好。世界上最公平的事,是时间,无论贫富,每个人拥有相同的时间表,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有人拿钱换时间,有人虚度光阴,有人珍惜每一个当下。作者说,如果问到幸福的真理,答案就是“今天”。幸福是可以学习的,透过内外的明白和体验,一点一滴积累成自我内在的钻石,坚定不移。

克里斯托夫·安德烈说,我并不擅长幸福。不过,这几年来,经由不断的努力,我确实进步了许多。我尽量让大脑维持清醒的状态,观察人类如何让自己快乐或不快乐。借由这本最新著作《记得要幸福》,我想要传递给读者的,正是这些我个人以及其他人的努力。有快乐,有痛苦,然而,都是丰富宝贵的,都是一些曾经长期帮助过我,以及影响我至深的经验与信念。

读这本书很轻松,因为比起长篇大道理,这本书更像一个随笔,零碎的吉光片影,或许在作者脑中闪烁一下他便随手记下,积累之后,成为庞大的资料库,或许每个人经验不同,不一定百分之百认同作者理念。其中关于和自然的和谐关系,作者写的相对少,他认为人类如何对待大自然,大自然便如何对待人们,爱护地球其实是善待未来的自己。又或许作者是忙碌工作的直男,对于女性观点的部分也着墨很少,缺乏细腻的幽妙情感,或许作者觉得幸福很简单,却忽略了人性很复杂。

在一个忙中偷闲的片段,意外读到充满智慧与用心的书,是意外的幸福,和你分享小编的心情也是幸福,而你,有幸因为本文认识一本可能改变你人生的书,更是天大的礼物。

《记得要幸福》读后感(三):幸福的阴影VS不幸的曙光(作者:赖佩霞)

幸福的阴影VS不幸的曙光

作者:赖佩霞(《瑰丽》杂志发行人,身心灵成长导师、作家)

超喜欢克里斯托夫·安德烈。谈论幸福的人比比皆是,但能把幸福跟苦难放在同一个字段,描述得如此精辟的人并不多见,这绝对是花上很多心思、深入探究,才领悟出的个中道理。

我是从作者的另一部作品《静能量》中认识他的,或许你也是他的忠实读者,如果不是,我倒想重申他在该书中提到的一个观点,以便你了解我对他的青睐。

我常常在演讲中转述这则故事:安德烈指出,冬天,每天一如往常洗着热水澡,并不会让人特别感受到幸福的存在。但是,当热水炉坏了几天,苦无热水,在修好之际,当水龙头一开,再次感受到温润的热水花洒在身上的那一刻,同样的温度、同样的场景,却能唤醒有别于以往的一份超完美“幸福感”。为什么?

因为少了不幸,幸福很难单独存在。他还引用一位哲学家的话:“那些不主张幸福存在的人,很可能没有真正体验过痛苦。”真耐人寻味。

这一说,把人生中遇到的痛苦经验带到了一个与幸福、快乐同等的位置,不只同等重要,根本是如出一辙,缺一不可。这时,千年以来人们在灵性上不断努力追求的“离苦得乐”,相形之下,不得不让人重新质疑起它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相较于之前的作品,本书的书写方式非常独特,是一本需要花时间,细细咀嚼的智慧与经验分享之书。

阅读本书,我经常得停下来,甚至沉淀一会儿,以满足我心底那份渴望与其呼应,以及希望被渲染的需求。作者的诚实与诚恳,经常唤起我更深层的省思,很多事情我也曾质疑过,但由于不甚清晰,难免飘忽不定,也很难说个准。然而借由作者的自省、剖析、观察、研究、质疑,阅读过程不时让我打从心底里感受到一股共振,还有一种被了解的踏实感。

当静下心,沉淀到底层最核心处,不难发现,人与人之间根本没有距离,作者的心灵体会就是你我的经验……差异不大。这也是为何这么多年来,我如此热衷阅读成熟的心灵书籍。我在字里行间看到的总是自己,而且是令人欣慰、心仪的自己。

阅读间也不时检视着自己对于幸福的正向思考,是否也像大众一样,早早掉入一厢情愿的完美陷阱。这位长期与患者相处,专门陪伴焦虑症与恐慌症患者的精神科医生,时常点出有哪些灵性目标也许不够实际,哪些谬论与专业研究根本背道而驰,哪些具价值的人性弱点需要养分,哪些将我们往火里推的隐形推手需要监控。这里有许多不同于以往的观点被提出、被提醒、被质疑。

如今积极心理学的推广蔚为风潮,当全球都在强调幸福的重要与价值时,作者也指出,大量标榜这类讯息,小心让某些人更感受到自己极其不幸。这让我想起,美国每年到了圣诞节这种重大的家庭节庆前后,当家家户户、媒体、百货公司都在传播幸福和乐的画面时,也是全国自杀率骤升的高峰期。这种铺天盖地颂扬幸福的声浪,对一些正在面临情感波折的人来说,影响不容小觑。相较于大环境呈现出来的欢乐,反差之大,更教人深感哀伤、挫败,实难摆脱自己是被诅咒、被遗弃的可怜虫框架。

说到社会现象,不必讳言,如今我们已经活在一个几乎被媒体掌控的时代,而这种被推着走的形势,大大主宰了我们所有的消费习惯,服装、酒精、食物、信仰、爱情等,无一不受媒体影响,我们也都心知肚明,只要沾到金钱的边,其信息真实度都有待验证。而这些生活里会遇到的大小事,本书几乎都涵盖了,接下来你可以做的是静下心来,慢慢沉淀、检视。也许你也会发现,快乐、幸福就藏在这些日常生活琐碎的事物中。

我喜欢安德烈,喜欢他的诗意,喜欢他说故事的方式;即便已是精神科学领域的翘楚,他仍坦言,在幸福的学习上,自己实属资质不高之人,还是必须透过每天不断的学习跟努力才能让自己趋于正向一些。对于这一点,我认为是他谦虚了,但这也是我觉得他平易近人的地方;平实的陈述,很多时候让人觉得我们似乎都在面对同样的挣扎、同样的过程、同样的再度挣扎……

最后几个温馨小提醒:我们无论什么专业,无论年纪大小,套句作者说的话,学习“幸福”就像学外语一样,越早开始越好。还有,要记得留个位置给不幸。要记得,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的内心都有足够丰沛的资源可供自身汲取。

“不幸是幸福不可分割的阴影”,它们同时存在。既然了解了不幸是生存无可避免的际遇,那么就让我们早一点做好准备,学习与之共存,别像个懵懂、天真的孩子,总幻想着它将永远远离。

是否愿意接受我们的邀请,一起务实地看待“接受苦难”的必要性?也许这一回,你真的可以从不幸中看到幸福的曙光。

《记得要幸福》读后感(四):在生命前行时,尽己所能

在生命前行时,尽己所能

作者:慕百合

我并不擅长幸福。不过,这几年来,经由不断的努力,我确实进步了许多。我尽量让大脑维持清醒的状态,观察人类如何让自己快乐或不快乐。借由这本最新著作《记得要幸福》,我想要传递给读者的,正是这些我个人以及其他人的努力。有快乐,有痛苦,然而,都是丰富宝贵的,都是一些曾经长期帮助过我,以及影响我至深的经验与信念。

——克里斯托夫·安德烈

在这本书里,作者向大家叙述了自己的精进努力,也希望大家能够将他视作一个实践的范本,而不是成功的表率。他认为非常重要的是,不应该仅仅把一本书的作者视为理论家,也要把他看作一个正在付出努力跟自己的困难与缺陷战斗的人。他认为,只有像他这样天生并不擅长幸福的人,才需要用专业知识写下来,提醒自己时时努力不懈。

克里斯托夫·安德烈自许为积极心理学的尖兵,捍卫并且积极实践它。他定义积极心理学为“一门研究如何让人类精神领域运作良好的科学;探索那些能够帮助我们享受生命、解决问题、克服逆境,或者至少让自己生存下来的心理与情绪能力;培养我们精进内在的乐观、自信、感恩等等”。实现的方法则是相当简单,首先需要有动力,然后付出行动,经常练习;必须坚持不懈,并且学习接受逆境。

作者坚信幸福快乐的存在;然而,也正视困境磨难的时刻。他希望,积极心理学不要被视为天真盲目地相信“必须永远积极正向”,或“生命只有美好”。因为,幸福的功能不在碾碎苦难,而在帮助我们包容苦难,以最佳的状态渡过逆境。幸福是身为人类的第一要务。在这方面,每个人使用的方式不同,并非人人都能够掌握得很好;然而,我们所有人都在追寻幸福。最主要的原因是,如果没有幸福,生命甚至不值得一活。因此,追寻幸福不是要回避死亡,而是要珍惜当下的生命。

他也反驳了一些哲学家的观点,以为幸福只是幻影、只是概念。他自知不擅长幸福,因此努力不懈学习快乐,并且透过写作传达专业上的所学所知,清楚展现出自己的坚持。他补充道:“这是一种信念,一种科学的做法。”

积极心理学曾长期被医学界质疑,今日则已经被公认为是既科学又有效的全方位途径。自1992 年以来,克里斯托夫·安德烈任职于巴黎圣安娜医院精神治疗与心理咨询部门,专长于焦虑以及抑郁症的治疗,特别着重于复发预防。他是行为及认知疗法在法国的领导者之一,也是第一位在心理治疗中运用正念方法的医生。

在这本关于积极心理学的著作中,他引导和建议焦虑、不幸及沮丧的人,如何在日常生活里猎获快乐。他也希望大家了解,这些人的病征不是因为精神错乱看到了不存在的维度;而是因为他们只看到、只专注于现实里的黑暗、苦难与不幸的一面,生活才变得沉重,甚至难以继续生存下去。

积极心理学要告诉我们的,就是如何从日常生活里的微小行为着手,“好好照顾自己”;积极心理学也可以说是一种预防的方式,让自己避免陷入抑郁症而必须接受治疗。作者认为:“传统的心理学,专注在‘修复’患者精神与灵魂的伤口。但是,我们也必须帮助病患开发出能够让自己更快乐的利器。”不只是为了让病患得到快乐,更是因为,我们现在知道了幸福是绝佳的利器,可以让人避免罹患精神疾病,也可以预防精神疾病的复发。

早在1969 年,心理学家诺曼·布拉德伯恩(Norman Bradburn)就表明,愉快与不愉快不仅是相反的情绪,而且也代表着不同的机制,因此应该分别来研究。仅仅专注在消除悲伤与焦虑,并不能自动保证快乐幸福;就像消除了疼痛,并不表示一定能够得到乐趣。因此,不仅有必要释放负面情绪,同时也必须开发出积极正面的情绪。

克里斯托夫·安德烈认为:“多亏有幸福,我们才得以生存。然而,生活也意味着面对逆境、遭遇苦难。因此,我坚持在这本书里同时涵盖积极心理学比较幽暗的一面。追求幸福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一方面是为了避免错过生活中可能有的美好时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以便经得起逆境、不幸的考验。”因此,新生代的积极心理学旨在研究和加强积极的情绪,让我们拥有更大的生活乐趣,活得更好。

作者强调,大家不应该低估了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性,以为积极心理学不过就是在传授一些空泛的建议,要求我们“想想生命好的一面”,或者是鼓励我们“正向思考”。积极心理学所做的,是寻找能够使人类精神运作完善的方式,并且鼓励大家找到“最适宜”的途径。积极心理学不在保证生活柔美、无波、没有苦难,而在确切地帮助我们无时无刻不拥有最好的自己,让我们能够时时祥和、快乐。

这本积极心理学入门书,提到了许多能够让我们更快乐的科学研究。书中内容以法语字典ABC 的形式编排,广泛涵盖各种定义、概念、练习与建议,也运用了各式的字眼、小故事以及个人经验的表达,时不时透露出作者的日常生活片段,犹如零零星星的自传。这本个人色彩非常浓厚的著作,充满着生活的智慧灵光,以及作者所从事的科学专业。

作者旁征博引了许多理性的知识,循循善诱,传递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及实践;也将读者当成好朋友,分享了许多他个人的看法,叙述中引用了许多有趣又有启发性的轶事与生活小插曲。因此,这本书很感性,也富知性;似散文,又充满诗意;是心理学、科学,又是作者的生活哲理;书中或灵光乍现,或沉吟生命,或分享专业知识,或叙述日常体验……就像字典,又像生命一样,无所不包。另外,中文读者们或许也可以借由这本书,一窥法国民族的生活习性与自己的差异。

最后,以一张明信片做结语。这是今年复活节假期,在法国中央山脉拉马斯特小镇(Lamastre)露天市场边,一家小小的传统书店里巧遇的卡片。仅此,向真实良善又美好的生命致意。

1926 年2 月25 日,巴黎

亲爱的宝贝:希望你跟着爸爸在家,一切安好。我们正在马路旁边,帮外婆粉刷房屋外墙。外婆很喜欢我们送的花,亲自找了好几个小瓶子,把花插得漂漂亮亮的,安放在房里各个角落。你画的小兔子,外婆觉得很好玩。对了,你应该从来没有见过像这样的明信片吧?

妈妈拥抱亲吻你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