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抽屉里的糖读后感摘抄

抽屉里的糖读后感摘抄

《抽屉里的糖》是一本由刘娟著作,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017-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抽屉里的糖》读后感(一):秘密的印章

那些秘密,就像印章,印满了幸福的记忆。

我们大概都有这样的经历吧,被美好的事物所吸引,它们或是可口诱人的糖果,或是美丽多彩的卡片,或是稀奇古怪的玩具……我们对于这个世界最早的认知,就是从这些美好事物开始。

故事,就从她喜欢上跳跳糖开始。娜娜的朋友给了她一些跳跳糖——它们像是精灵一样在她的口中起舞,这种感觉别提有多么棒了。她反复品味着这种愉悦的感觉。可是,跳跳糖是有限的。转眼间,那些小精灵就消失在口中。她多么想再拥有一次这样的感觉呀。回到家,她开始翻箱倒柜。哦,她想找到钱去买糖。

她这里找找,那里找找,可是都没有看到钱的踪影。嗯,心中七上八下的。会不会被妈妈发现呢?但是糖太美味了。她想不了那么多了。她再次开始找寻钱的踪影,终于,她在柜子中找到了钱。她飞奔到店铺中,买到了自己期望已久的糖果。真是美味啊!太开心了。

美味的糖果

可是,开心是转瞬即逝的。糖果吃完后,是无尽的懊悔。她不知道怎么和妈妈解释,不知道爸爸会不会失望。唉。吃得一时开心,要得半天难过。做什么事情都没了力气。电视不好看了,游戏不好玩儿了。所有的一切都像变了个模样。

妈妈回来后,悄悄发现了糖纸。她没有责怪娜娜,也没有批评她。只是安静看着她对她微笑。第二天,阳光正好,一罐子跳跳糖放在桌上,对了,还有一封妈妈给娜娜的信。娜娜,满眼都是幸福的光芒。

我们曾经都像娜娜一样。

记得,小时候小卖铺的阿姨家有个小哥哥,他很喜欢收集印章。于是,他的爸爸给他从全国各地买来很多很多不同的印章。那些印章真漂亮啊。红色印出的是小红帽,黄色印出的是匹诺曹,蓝色印出的是机器猫……对,小哥哥有一枚特别大特别美的印章。那是枚绿色的印章。每次印图案前他都很神圣地拿出来,哇,印出来的是一片绿色的森林。森林里还有小动物。

那绿色的印章让我魂牵梦绕。我找了很久都没找到一样的。小哥哥也舍不得把他的印章借给我。有天,他出去了。印章就放在桌子上。我的心跳得很快,没人注意我。多想拿走哇。就在这时,妈妈偶然出现在我身后。她拿起了印章,在我手上盖了一个森林的图案。

晚上睡觉时,我好像就看到一片绿色的森林。隔日,我的床头也出现了同样的一枚印章。那绿色的森林,仿佛能看见鹿群的穿梭。

在爱中成长

娜娜,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童年。都需要被爱宽容,又需要在爱中成长。那些错误的、迷失的方向,唯有在爱中才能得到改变。我们都在不断犯错、不断成长,爱成为了前行路上秘密的守护者。她包容着错误,呵护着错误。让你成长。

那些成长路上的秘密,在爱中,化为印章。印满着美好记忆~

《抽屉里的糖》读后感(二):父母的爱与包容,是孩子抵制外界诱惑、自我成长的最好动力

正如,喜剧都是相似的,而悲剧却总有各的不同。所有的家庭里,教育好的孩子大致都是差不多的,而问题孩子却有各有各的不同。孩子就像一面“照妖镜”,父母的行为在孩子这面干净的镜子上,无法躲藏半分。《超级育儿师》有期节目中,因为孩子从小体弱,妈妈每天5点多就起床给孩子弄吃的,因为孩子不吃淮山,她需要把五谷杂粮淮山红枣磨成粉来给孩子吃;每天孩子睡醒睁开眼,就喂他各种泡好的药剂营养品混合物;每天孩子吹吹风就担惊受怕……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到常人看着都觉得这位妈妈活得太累了。然而,妈妈一厢情愿,没有自我的对孩子的好,对孩子来说却都是束缚,甚至因为妈妈管束太多,而不信任妈妈,连买个玩具也是哭闹,不听妈妈解释,因为他觉得妈妈肯定不会给他买,妈妈的承诺都是无效的。他的需求,他也完全不敢跟妈妈提,所以用哭闹来表示。

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再看看孩子的童年,突然看到原生家庭对我的影响,以及我和孩子身上的相似感,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我童年时被妈妈责骂的伤心,看到妈妈不信任的委屈,看到想张开嘴巴表达最后又关上的瞬间……突然意识到:如果我继续我父母管教我的方式来管教孩子,孩子大概只会离我越来越远——不敢对我说真话说心里话,做错事情了也不敢承认,何谈改正——父母的爱与包容,是孩子抵制诱惑、诚信面对世界的最好动力。

她的童年,就是藏在嘴里的那一抹彩虹

所以,无比羡慕绘本里《抽屉里的糖》里的小女孩,她的童年,就是藏在嘴里的那一抹甜蜜,因为她有无比爱她,相信她也包容她的父母。

故事并不复杂——是女孩娜娜因为贪吃跳跳糖偷钱的故事。文章一开篇,用一张彩虹般绚烂的糖纸,如星星般洒落了几颗糖,写着:娜娜的好朋友佳佳请她吃了一颗跳跳糖。

到第二页,图片十分夸张地表现了“跳跳糖在她嘴里跳舞”的场景,孩子的喜悦一眼到底——这颗跳跳糖有彩虹一样的颜色,它还会在嘴里跳舞呢!

如此美妙的感觉,让娜娜忍住想再吃,于是她在家里翻箱倒柜,终于找到了妈妈放钱的地方——“啊,在这里!娜娜小心地拿起一块钱。咚咚咚——娜娜好紧张,心脏都快跳出来了!这么多钱,我只拿一个不会被发现吧?”娜娜拿了钱,很怕被发现,于是选择了去“去很远很远的小卖部”,买了5颗糖。

再吃时,娜娜把糖纸折成了纸鹤的形状,飞啊飞啊,一起飞上了天。画面上娜娜坐在彩虹般的糖纸上,那种开心得飘飘然的感觉溢出画面。

然而下一秒。娜娜回到家后,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连最喜欢的动画片都没以前好看了。爸爸妈妈生气的样子,在娜娜脑袋幻化的生气的狮子妈妈,和失望的牛魔王爸爸不停地在她眼前晃动,似乎对她吼:“啊啊啊!,看看你干的好事”“哼,我对你太失望了”!娜娜最后决定拿出跳跳糖和彩色的纸鹤都放进了装钱的抽屉里。

最后怎样呢?爸爸妈妈是不是狠狠地批评了娜娜?娜娜做好了迎接暴风雨的准备,可是一切如往常,风平浪静。“第二天早晨,娜娜醒来,一排纸鹤挂在窗台,摇啊摇,仿佛对着她微笑。”在桌上还有满满一罐糖。(孩子还注意到一个细节,说窗户上的纸鹤是爸爸挂上去的,原来是封底透漏的,连我都忽略了,下意识认为只是妈妈的行为。)糖和纸鹤,是父母对孩子知错就改行为的认同,对孩子的爱与包容。

这是一本国内的的绘本,作者是中国美院新生代画家刘娟,绘本以图片和文字生动讲述了娜娜的心理活动,以及妈妈最后对此事的处理方法。没有任何的说教,却很好地传达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流动,简单而美好。尤其是里面的场景:柜子,箱子,小卖部等藏着80年代的记忆,让我们这代父母看着倍感亲切。

对孩子,对他人,请多一点爱与包容

翻到最后一页时候,孩子说:娜娜的爸爸妈妈真好,不会生气,做错事改正了你们也这样相信我就好了。可现实是:真正信任包容孩子的父母却并不多,这世间真正能客观面对事情人更是少之又少。

想想,类似这样的事情,大多数的童年里都发生过,那你还记得当时发生了什么吗?我记得,我小时候因为玩太高兴忘记回家被狠狠地揍过,我记得我的孩子因为偷偷地拿零食导致不吃饭被我责骂过。虽然,我明白在父母的严厉下我从未逾越过规则,孩子在我的影响下,几乎都不会说谎,但是我们明白,父母的严厉,恐惧孩子的犯错,超过对孩子的爱与包容;孩子更怕父母生气,甚于明白知错就改父母的包容。

很多时候,不管是没做被人误会,还是知错就改了却无法包容,被误会和被指责的人其实内心的难受是难以言说的。我想说说最近我身边发生的事情:

一个是我朋友与孩子的故事。有段时间,他三岁多的孩子突然间特别喜欢藏父母的拖鞋,然后告诉父母,是怪兽叼走了她的鞋子。如此反复,不胜其烦。是我,估计早就直接说:说谎话的孩子鼻子会长长哦。而我朋友颇有耐心地跟孩子聊起天来,问孩子:你和怪兽是朋友吗?怪兽长的可怕吗?孩子就开始描述他编造的怪兽,还有模有样的。……最后妈妈问孩子:那你说怪兽什么才会把拖鞋还我呢?孩子想想:等你睡觉,它就会送回来。果不其然,等妈妈一睡着,孩子就悄悄把拖鞋还回来了。虽然一开始妈妈就知道孩子把拖鞋藏到他房间,就是闹着玩。她没有不分青红皂白地责怪孩子玩这种说谎的游戏,也没有直接定义孩子这是说谎的行为,而是耐心一步步引导孩子,去认识自己的问题,并改正自己的行为。后来这个事情,在我的朋友圈里成为大家学习的案例。

然而这样的父母太少了!有多少案例,是因为孩子被误会说谎,到最后真的开始说谎;因为被诋毁偷钱,后来干脆破罐破摔真的去干坏事。还有很多孩子,因为一次的说谎,就被终身背上“说谎”的名头,因为一次的错误,终身都为此买单。

这样的结果太可怕了。作为父母,我们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孩子”之腹,孩子的世界真的很单纯,我们一个鼓励的眼神就可以让孩子在岔路口看见光明,而贴一个可怕的标签,就可能让终身都活在阴影之中。我们都该对孩子,对他人,都该多一点爱与包容。

《抽屉里的糖》读后感(三):如何对待孩子“犯错误”,是家长的必修课程,将影响孩子一生

01往事里那个孩子

大学暑假,我跟同学一起在周边的一个村儿里开了一个辅导班。

有一天,轰隆隆开来一辆农用三轮车,后来才知道开车的是孩子的舅舅,在车上“押解”他的是妈妈。

三轮开进我们的大铁门之后,两个大人把这个黑黝黝的瘦弱男孩“押”到我面前,气喘吁吁地说:老师,我们要报名!

小男孩被眼泪和鼻涕糊了一脸,只能看到那带着惊恐和仇恨的眼睛,像一头被擒住不肯就范的小兽。

当时我就被这阵势吓傻了,任由他俩把挣扎的孩子压在地上,一个人开三轮先出去,另一个赶紧跑开从外面把铁门关上。

班上的孩子都是一个村子的,互相都认识,叽叽喳喳地说着他的情况:

刚来的几天,他每天只是沉默地坐着,不学习也不吵闹,了无生机。

有一天,一个女孩跟我告状,说她的五角硬币不见了,并一口咬定是他偷的。

班里男生都在起哄,仿佛每个人都看到了案发过程。

他气鼓鼓地站在那儿,刚来那天的眼神又出现了。

我把他拉到没人的角落,平视着问他,到底是不是他。他坚定地说,不是。

我没办法找到真相,又或许是心疼,于是我向大家宣布,不是他偷的钱。

他竟然哭了!

这头小兽,好像此刻才终于卸下防备,压抑了许久的情绪爆发出来,抽涕着哭了很久,我抱着他,也拍了很久……

这个故事并没有一个 happy ending,小兽的父母发现孩子开始学习而且并不笨的时候,突然来找我,说不上辅导班了,并为了退几十块钱跟我大吵了一架。

这个故事听起来让人有点悲伤,每每想起,也只得一声叹息。

当我看到《抽屉里的糖》这本温暖的绘本的时候,我想起了他,那头孤独的小兽。

《抽屉里的糖》刘娟

《抽屉里的糖》主要讲了80年代一个叫娜娜的小胖闺女,吃了朋友一颗跳跳糖之后念念不忘,忍不住偷了家里的零钱去买糖吃的故事。

当娜娜把剩下的糖和糖纸都放回零钱抽屉的时候,爸爸妈妈会怎么做呢?

结局很温暖,因为她的爸爸妈妈知道怎样爱孩子才是正确方式。

看着妈妈认真地叠纸鹤、爸爸笨拙地挂纸鹤的样子,我知道,娜娜比那只小兽幸福多了。

绘本的 happy ending

这两个类似故事里的孩子,却得到完全相反的对待。想来他俩长大后也是截然相反的人生吧,一个应该会自信阳光不畏艰难,另一个却可能自卑暴躁不相信爱。

绘本的最后,娜娜的妈妈给她写了一封信,到底内容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有理由相信,那里的文字都是饱含爱意、循循善诱的。它也许告诉了娜娜,如何面对自己的小欲望、怎么合适地得到自己想要,甚至做错事了之后如何学会原谅自己。

看《抽屉里的糖》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象,如果那头小兽也拥有这样的父母,该有多好。

妈妈给娜娜写了一封信

《抽屉里的糖》是以80年代为背景创作的绘本故事,或许,这就是画家刘娟的童年往事。所以,这是一本孩子可以看的绘本,也是一本爸爸妈妈可以拿来怀旧的小画书。

它就像巴里巴巴的咒语,为我们打开一扇回忆的大门,回到那个属于我们的童年。

那些在街道上疯跑的皮实孩子们,哪个没有做过几件荒唐的错事?刘娟也一样。

作者刘娟在网上的留言

尽管童年的她做过错事,那又怎样,她成为了今天如此优秀的自己,肯定得益于父母“恰到好处”的爱。

向同龄的父母们展示这种爱,希望我们也能继续传承下去这种爱,也许就是她创作这个绘本的初衷吧。

《抽屉里的糖》扉页是在蓝色底上用白色笔触画画儿,让人不禁想起代表中国古人智慧的蓝印花布。

这上面画了20种小零食儿,都是我们80后当年的最爱,大白兔、大大卷儿、果丹皮、花生牛轧糖、跳跳糖,还有雪人儿冰糕!看得我直流口水,我能说就这一页我都能看半天么。

好像蓝印花布的扉页

主人公娜娜,画家刘娟并没有把她画成一个美丽的小淑女,而是画成一个小胖妞儿。

胖得眼睛眯成缝儿的那个劲儿,很像中国梦公益广告里的花袄小胖妞,这个形象,应该是老一辈最认可的孩子形象吧。

中国梦里的胖闺女

想想我朵儿,出生时候6斤多,奶奶们直喊太瘦啦太瘦啦,后来3个月长到13斤,那肉褶子都快崩开了,奶奶们还继续说:不胖啊不胖,这样正好,正好!

《抽屉里的糖》也画了这样一个年画娃娃一样胖嘟嘟的小闺女。

年画娃娃

当娜娜把跳跳糖倒到自己嘴里时,彩色的跳跳糖都变成了一个一个彩色的胖娜娜,在她嘴里翻飞跳跃、喜笑颜开。这个想象力简直不能再赞!朵妈看的时候也仿佛感觉到了跳跳糖的魔力,恨不得也立即去买来享受一下。

这幅图是绘本的点睛之笔,也成了绘本的封面图。

娜娜吃跳跳糖

整本绘本的画风都是浓浓的80年代气息,看看家里的大立柜和收音机,有没有你小时候家里的样子?

旧时大柜子

还有那个大绿皮箱子,娜娜为了找钱,袜子和拖鞋都扑腾掉了,充满童趣。

绿皮箱子

还有那个娜娜想象中会“河东狮吼”的妈妈,会气得露出牛角的爸爸……

哦,最重要的是,那个犯了错误蜷缩在沙发,独自体味复杂心情的胖娜娜,真像小时候的我们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