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妈妈,他们欺负我——帮孩子解决社交难题》读后感摘抄

《妈妈,他们欺负我——帮孩子解决社交难题》读后感摘抄

《妈妈,他们欺负我——帮孩子解决社交难题》是一本由【美】迈克尔.汤普森 / 【美】劳伦斯.科恩 / 【美】凯瑟琳.著作,中国人口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妈妈,他们欺负我——帮孩子解决社交难题》读后感(一):寻找定位,发现自我

“寻找定位发现自我”家长是怎样的人,如 领导型 ,跟随型,的。就告诉孩子去认知自己并学习在这方面和他人相处技巧。

“被嘲笑” 是对方在尝试你是否能被激怒,此时你是不是不想让他达到目的?这时你需做到若无其事才重要。欺负他人的孩子是随机性找目标的,发现A没理会他就会转向B同学。所以请帮助孩子忘却第一次被攻击的情景。

人类社会三个基本动力:寻求联络;寻求被认可;寻求权利。

孩子世界三个社交原则:我和同龄人一样;我是群体里的一员;被群体里的人接纳认可,否则我会有出局的可能;

在学校时老师处理学生被群体欺负时,把周围旁观者争取进来作为你的力量也是一种方法。这样才能根本性解决问题。家长也要帮孩子获得自己喜欢的朋友。

请相信孩子在各方面都有能力去应付当下处境的;家长多学点方法技巧以便缓解焦虑。因为说不定孩子已经忘了或者已经看淡此事。

《妈妈,他们欺负我——帮孩子解决社交难题》读后感(二):孩子的社交问题

(寻找定位,发现自我)在孩子还小,还愿意听你话的时候,你应该努力将你所看重的价值观传递给她。但是,要到孩子大约15岁左右,你才能从他身上看到相应的反馈。

(谈谈社交技能缺陷)社交能力或技巧的必要组成部分:情绪调节、轮流、加入群体、对他人给予积极的关注、喜欢交往、具备一定的社交常识,能读懂社交中的各种暗示,能在自主权和他人的关系之间找到平衡。 良好社交的目标是参与,是一起玩,在过程中建立友谊。缺乏社交技能的孩子选择的参与方式不对,要么是想争夺控制权,要么就是想强化自己的优势。

加入群体,要慢慢进入,审时度势,说一些与当时场景相关的话,放松地让自己慢慢参与进来,给对方积极的关注并且提供帮助。设置一个让其他孩子不会感到受威胁的场景,大家不用担心他会夺取控制权,或者破坏他们的游戏。

(相信成长的力量)成长的核心意义: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逐渐培养和发展全面的能力。社交技能,就像骑自行车一样,也是一种技能,需要时间才能培养和发展。

孩子的社交风格取决于:她的先天气质、发育程度,以及她的经历。关注孩子自身的特点,让他能够有充分的机会以他喜欢的方式玩耍。同时,要轻推他一把,鼓励他尝试一些新的东西。

(双赢的领导能力)假如没有好的领导技巧,领袖们就只能简单粗暴地通过力量、恐吓和操纵来领导群体。

受欢迎和领导力是两种非常不同的特性。受欢迎的孩子是因为他们的外貌、运动能力、经济能力或其他特性。真正的领袖才能主持大局。好的领袖都会有自己特定的领导技能和风格:友善、同理心、有效性和双赢。

双赢:让每个参与的人都开心,或者至少能因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得到重视而感到满意。想要达到双赢的效果,就需要灵活性、创造性,并且愿意妥协。向孩子传授这些策略时,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孩子回顾以往的某次冲突,讨论假如采用双赢策略的话,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

《妈妈,他们欺负我——帮孩子解决社交难题》读后感(三):社交问题还是社交危机?

每个孩子都会为社交权利进行各种试验。这本书回答了三个问题:何时干预?干预到什么程度?如何干预?首先需要区分社交问题与社交危机,然后灵活利用个体与群体的力量,让孩子把重点放在领导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什么是不可避免的社交问题?即所谓“成长的烦恼”,例如被贴上“书呆子”之类标签,喜欢一个人玩,跟风,一起惹麻烦。当孩子遇到这些社交问题,家长容易带入自己的童年经历过度担忧,而这些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每个孩子的社交都会受到个人性格、发展规律、群体行为的影响。家长需要做的是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给予倾听和鼓励,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尽量给他建立正确的三观。 什么是社交危机?是指具有攻击性(身体攻击/语言攻击/心理攻击)及被群体忽视,有争议,和被排挤。欺凌行为的根源在于,一是被欺凌的孩子得到了示范或者想要报复,二是从偶然事件中感受到了权力并继续这种互动方式。社交危机中的孩子,大部分是缺乏社交技巧或者没有正确引导。我们可以训练社交技巧,培养共情能力,形成健康的心理和道德。 避免以上社交问题,一是处理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群体是把双刃剑,可以带来社会学习,也可以带来社会压力。二是领导力和解决冲突的技能。领导力是尊重、共赢思维、同理心,通过大量的举例、模拟、互相讨论来教给孩子。三是社交技巧。一个孩子与他人的关系其实是与养育者关系的映射,所以父母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联结和技巧性的互动: 1,积极关注孩子情绪,帮助孩子辨别和表达不同的情绪,向孩子示范如何表达自己。 2,在家模拟练习社交技巧,比如“轮流”、“分享”、“取舍”,通过角色扮演如何加入游戏或者解决冲突。 3,帮助孩子厘清友谊与受欢迎的区别,个体与群体的影响。 4,提高孩子的共情能力。进行共情式引导,“如果别人这样对你,你会有什么感受?”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也会影响孩子共情的能力。 5,相信孩子。 孩子总是有我们鞭长莫及的时候,这个时候需要群体的帮助——学校,老师,社区,其他孩子父母,塑造一个良好的群体环境,拒绝做一个沉默的旁观者。

《妈妈,他们欺负我——帮孩子解决社交难题》读后感(四):《妈妈,他们欺负我》:你自以为是的“爱”,才是孩子社交路上的绊脚石

当宝宝一出生,担忧,就成为父母生活的一部分。而这种担忧,从他与外面世界联结的那一刻起,更会成为你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当你满怀期待地来到幼儿园接孩子,却看到她哭哭啼啼,说没人跟自己玩,不愿意再去学校。 看着宝贝如此伤心,你心都要碎了,气愤地告诉孩子:“他们太坏了,咱们明天不上幼儿园,妈妈在家陪你玩。”

进入初中,孩子伤心地告诉你,最好的朋友有了新友情,他感到很难过。听到这话,你痛苦地忆起了自己童年时相似的经历,脱口而出:“这种人你还跟他交什么朋友,不值得!”

心理大师阿德勒曾说过:当一个母亲没有设法扩展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联系,并教导他和环境中的其他人平等合作时,她就犯了严重错误。

可悲的是,很多父母,正在用自以为是的“爱”,切断孩子与他人的联结,成为孩子社交路上的绊脚石。

01

从家庭迈入校园,其实是孩子人生的重大考验,这个阶段的友谊,对于孩子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迈克尔。汤普森博士等所著的“《妈妈,他们欺负我》——帮孩子解决社交难题”这本书中,更是指出:有朋友的孩子,才是幸福的孩子!

这是一本让我始料未及的书,本想在书中找一些搞定“熊孩子”的高招,但看完后,却发现这并不是一本教读者“惩恶扬善”的书。

这其实是一本从心理学和社会学角度,对儿童社交动态进行探究的书籍,它涉及到儿童社交的方方面面。

例如,书中探讨了社交技能缺陷、父母的社交问题对孩子的影响、孩子为什么会被排挤、欺凌行为的根源、如何帮助孩子跟难相处的同龄人打交道、友谊是否可以收买、是否能以暴制暴等大量困扰父母的问题。

同时也提供了交友技巧、非语言沟通、双赢的领导能力等社交方法,它的受众并不局限于家长,教师、学校以及整个教育体系,都能从中找到参考模式。

本书的写作方式也很特别,全书大篇幅引用了读者问答,因为都是真实案例,所以很能产生共鸣。而每一章开头的两个案例分析,更是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读完整本书,你会不由自主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模式,你对儿童社交的看法会更深入、客观。此外,对于仍被童年社交阴影困扰的父母,这更是一本必读书籍。

02

因为意见不和,轩轩与朋友决裂了,轩轩妈得知这件事后,陷入了愤怒模式。在她看来,轩轩聪明懂事,提出的建议没有任何问题,都是对方太霸道、自私,自己的儿子太委屈了。

为了替儿子讨个公道,她在群里向对方家长发难,同时艾特老师,希望老师能批评教育那个男孩。最终,这件事不欢而散,轩轩在班级更孤单了。

有些父母,总是忍不住想从情感和行动上代表自己的孩子,参与到他们的社交矛盾中。书中,将这种现象称为“重回学校”。即父母通过自己的孩子,重新经历自己童年或青少年时期的社交生活。

在这次件事中,轩轩妈代入了自己童年经历的社交阴影,以至过度担忧引发情绪化,造成轩轩的社交困境。

父母们应该明白,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有些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你以爱为名的一手包办,其实是对孩子社交能力的一种扼杀。

作为一个合格的父母,你必须明白:

1、学会不担忧,事情发生了,尽量不要反应过度,你只需要陪在孩子身边,随时准备倾听就行了。

2、了解儿童成长的每个阶段有不同特点,孩子之间发生矛盾,你可以联系对方孩子妈妈或老师,获取更加完整客观的信息,而不是只听一面之辞,冲动处理。

3、可以在孩子能力范围不可及的地方,给予适当的帮助,但不可大包大揽。

4、你必须得给孩子犯错的机会,让他自己摸爬滚打,自己想出解决办法,这是他成长的必经过程。

虽然过于“共情”的父母,会剥夺孩子成长的权利,但过于自我的父母,则会让友谊,成为孩子生命中永远的缺失。

03

露丝现在已经50岁了,她却很喜欢听别人谈论如何为孩子安排玩耍聚会,因为这是她童年时缺失的社交生活。

露丝的妈妈非常孤僻,她不愿意与人打交道。二年级时,露丝曾做过尝试,安排了一个小小的茶会,想请朋友来家里做客,但妈妈却故意没有发出邀请,搅黄了这次聚会。

从此,露丝放弃了努力,她的童年只剩下读书和电视。胆小羞涩的她从未参与过任何派对、活动,直到成年后,她仍然很难与别人交往或加入社交群体,因为她已经接受了被人忽视的状态。

被忽视的孩子,通常都会有一个或一对自我、孤僻的父母。他们固执地认为与人交往是“可怕”的,所以,他们不愿为孩子的社交做出努力与改变,甚至剥夺孩子与他人社交的权利。

在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成年后的生活会缺少回忆,缺少联结,缺少朋友,更有人患上抑郁症,甚至自杀。实际上,童年时父母稍稍给予帮助,他们完全有机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友谊。

阿德勒认为:儿童时期的错误和成年后的失败是一脉相通的,而最需要给予忠告的父母都是不肯接受劝告的父母。

如果你不希望孩子生活在“被忽视”的痛苦中,你必须检讨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教育理念:

1、是否给予了孩子充分表达和发挥的空间,是否经常使用命令式的口吻教训孩子。

2、是否关注并鼓励孩子,并且愿意让孩子带朋友来家里玩。

3、是否经常性不征求孩子意见,擅自改变已订好的计划。

4、是否认为参加学校各项活动,是没有意义的事情。

5、你自己是否就是一个孤僻的人,与人接触对你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6、是否错误认为缺乏社交能力是一种先天遗传,不抱任何改变的希望。

为人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劳心劳力的工作,既然选择了它,你就应该承担相应的义务,千万不要用你的冷漠专制,造就孩子残缺不全的人生。

04

人的一生中,人际关系是无法逃避的羁绊,它既让我们快乐,也让我们痛苦。而在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能力更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以往的认知中,社交能力是可以后天培养的,但《妈妈,他们欺负我》中提出:社交能力从书本和课程中是无法习得的,只有通过互动,通过与他人交往来学习。而一个人具备的基本社交能力,更来自于早期的依附关系。

什么是依附关系?它是一个心理学词汇,用来描述“用爱、食物,慰籍和滋养来蓄满孩子空杯”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父母或主要抚养者被比喻为港湾,一个孩子可以从这里出发,并在探索的间隙能够安心回归的地方。

稳定、良好的早期依附关系,将带给孩子足够的自信与安全感。而基本的交友技能,就是在这种倾注了充足情感的养育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

基本社交技能

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幸运地拥有一个良好的早期依附关系,这时,幼儿园、学校或是夏令营,将可以成为弥补孩子早期依附关系缺失的地方。

所以,为人父母,不应束缚孩子找寻友谊的步伐,你应该成为一个观察者、一个倾听者、一个赏识者,尽力确保孩子出发时有一艘坚固的船,回航时能找到安全的港湾。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