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十六名旗人妇女口述读后感锦集

十六名旗人妇女口述读后感锦集

《十六名旗人妇女口述》是一本由定宜庄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96.00,页数:37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十六名旗人妇女口述》读后感(一):活着就是不容易

觉得正史看不进的可以看看口述史,整本看是课题,分别看是真实小说。不用总是着眼于政治及战争方面,时代可以从市井生活,民俗变迁中体现。本书通过旗人妇女叙述,表现了从清末到近现代满族民族地位的转变,涵盖了民族的集体记忆,个人的生活际遇,婚姻及生育情况,家庭变迁等。详实生动。对方言土语均有注释,这一点尤其好。

《十六名旗人妇女口述》读后感(二):清亡后旗人妇女的悲惨命运

旗人底层妇女的悲惨命运,婚姻无法自主,规矩繁文缛节很多。男性多懒散、恶习,女性扛起养育孩子的重任,避孕措施没有,即使是爱新觉罗氏的女性也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对婚姻、对家庭、对丈夫的封建思想,不爱也要为其生孩子,纯粹的生育机器。对丈夫的愚忠:不爱还为他生育了多儿女;女儿寡:没结婚但还愿意过门守寡。

对于改名族一事,爱新觉罗氏大都不改满族,旗人则有的改为汉族,有的稀里糊涂成为汉族,有的依旧为满族。

女性养家以及旗人妇女坚韧的性格在清朝灭亡后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最后一位那清绪女士更是以族人仅存最后一人的身份,为家族历史不至于消亡在历史长河中而孤军奋战,著者定宜庄教授也以一个历史学家的严谨为其家族历史正名。

从研究方法上来讲,这本书是以旗人妇女口述为基础,著者以访谈者的身份介绍为补充的一种方式,以田野调查为研究方法,不仅涉及爱新觉罗直系,也有普通满族妇女的遭遇,更有以战败者的视角描述清史的辉发那拉后人,这16人的选择可谓是为读者呈现了一部丰富多彩、引人深思的清亡后旗人妇女的婚姻家庭、社会生活等的历史画卷。

当然,书中仍旧有对口述史的历史真实性的说明,这由口述历史本身的局限性所致,但此毫不影响口述史作为正史文字资料补充的历史价值。

《十六名旗人妇女口述》读后感(三):口述的记忆拓展我们对过去的想象

非常有意思的专题研究。虽然人的记忆不能尽信,但作者提供了十六名受访者的访谈录(其中一名是书信往来),谈话内容可以相互比照,尽最大可能拓展了我的想象,让我能够窥见某些清末民国至今旗人妇女的生活细节。 其中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的几个细节有:

一、这段特定时期里,满族人的规矩特别繁琐,繁重到让多位受访者都提及,要么是本人亲身经历,要么是她们母亲的经历。磕头请安的次数数不胜数。因为贫穷,没有人帮工,要从早到晚地干活,天没亮就要起来做饭,给婆婆梳头,公婆吃饭要站着侍候……;

二、爱新觉罗王室被推翻后,旗人的补贴没有了,许多旗人男子无法适应新角色,无法在外工作,提供经济支撑。旗人妇女既需要赚钱养家,又需要承担照顾家庭、生育孩子的重担,苦是真的苦;

三、在旗人家庭里,丈夫的姐妹地位比较高,可以给嫂子排头吃,让我对“姑奶奶”这个词有新的理解;

四、多位受访者提及母亲的惨痛生育经历,我的记忆里至少有两位讲到因此十分痛恨父亲,因为母亲既要伺候公婆还有父亲的姐妹,还要一个接一个地生小孩,父亲以及其家人还不尊重母亲。

五、数位受访者提到家暴。不仅是丈夫打妻子的问题,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公公婆婆要是对儿媳妇不满意,会让儿子打儿媳妇,而儿子也会照做。太可怕了。

以上就是第一次阅读的印象笔记,希望之后可以抽出时间写更好的评论。

总之,非常推荐想要了解妇女过去生活的读者阅读,虽然记忆会受许多因素影响,但是为了无限接近真实,这类材料也是不可或缺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