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锦集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锦集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是一本由王小波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一):坦然自由的小波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小波的书,说不上喜欢,但他是个独立有思想有趣的人。

这本书主要讲他对性的一些看法,不只是男女之间也包括同性,还有对一些书的感想和对那个时代的见解。

对于性,我也是有些避之不及的,可能对于现在的我还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但是小波坦坦荡荡地谈起来,反而显得自己有些古板庸俗。我很同意小波的一个观点,关于同性恋的,他说这样的事需要被大众熟识而不要藏着掖着,可以让多少女孩免于伤害,现代大家接收信息的速度很快,但是在当时有很多人对此不了解,而深陷婚姻的坟墓。对于同性恋,我不反对不歧视但我自身无法接受。

不愧是文学工作者,小波的书评总是带着很独立很自由的见解,我不完全赞同但我很欣赏他的思想。我最喜欢的是他对老人与海这本书的看法,由此引申的关于他本人对失败的定义。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二):无题

果然读书的顺序很重要,如果我先读了《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就会很容易理解他的幽默进而喜欢上他,而我恰巧先读了《沉默的大多数》,多误解了他七个月。 他确实能用下三路和性解决一切复杂问题,用幽默化解辛辣的讽刺。对我来说最圈粉的一句话是:我们的生活有这么多的障碍,真的有意思 王小波这个人也真的有意思。 “中国人喜欢接受这样的想法:只要能活着就是好的,活成什么样子无所谓。从一些电影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活着》《找乐》……我对这种想法是断然地不赞成,因为抱有这种想法的人就可能活成任何一种糟糕的样子,从而使生活本身失去意义。高尚、清洁、充满乐趣的生活是好的,人们很容易得到共识。卑下、肮脏、贫乏的生活是不好的,这也能得到共识?但只有这两条远远不够,我以写作为生,我知道某种文章好,也知道某种文章坏。仅知道这两条不足以开始写作。还有更加重要的一条,那就是:某种样子的文章对我来说不可取,绝不能让它从我的笔下写出来,冠以我的名字登在报刊上。以小喻大,这也是我对生活的态度。”[/cp]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三):有思想,保持理性

好书能够带来启迪,显然这本书带来的启迪不是一星半点,光看书名就判定这本书一定讲动物,只猜对了一半,毕竟厚度摆在这,光讲一只猪还不够,这本书分了诸多的章节,每章饱含作者的褒贬见解。

看书跟着作者的视角投入进去,认同作者的观点,但是别忘了保持自己的价值观,可以保持怀疑的态度审视自己,不要轻易的怀疑自己。

我接触作者的第一本书是《黄金时代》,那时候还没有能力读懂一书,再加上读书过快,大体只觉得书有点不适合我,或许是太过于成熟,对于性还保持着荒唐的偏见。再读王小波的书是机遇,让我毕业季收到了学姐的爱心传递,当然这里非常感谢学姐,让我有机会读作者的思想。

作者的思想底蕴很深厚,有生活的常识,有自己的思维,有性的辩驳,无一不保持在理性之中,不偏激,他写的书是有趣的,是智慧的,随意的杂文写的也是相当的漂亮。见解和社会之间存在的矛盾用文字化解,谈到人生态度大胆坦白,不浅薄,非一般的勇气,使得读者作者之间产生共鸣,笔下的文字让我见识黑色幽默文字,学会启迪叫的猪不同于生活中安之若素的人,在实践中学习实践,科学和骗术的矛盾,调研到真实可靠的数据有些难以接受,文体之间的档次,社会的丑恶现象,作者的书评……

“不思维才快乐”我只有摇头,即自觉翻开书,与作者亲切交谈。他想通过自己的书保留自己的观点,我聆听。

奇怪的是,作者他时而柔顺,时而充满真知,附有解释职责。而我解开他的包袱,发现行文有思想,有感情,我对于这一知识分子充满尊敬,我深深感到了我自己之前写的小作文啥也不是。

书评里面的文字逐句展开,我也顿悟,不是故作高深的去谈……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四):不必什么都知道,只知道最好的就够了

昨天看的郁达夫的文集,今天看的王小波的,明显的更喜欢王小波。不是说郁达夫写得不好,两本书中都有自己的生活与思考,但小波更真诚与直接。他的方式让我更喜欢。小波能够正确的审视自己的内心,不管是优点还是缺点,不管是深刻的一面还是狭隘的一面。他能够坦诚相待。即使是给别人的书写序写评论也总是保持客观而不是像当今某些书的序一样满是奉承。

这本书里大多是小波为一些书写的序、书评或者后记,或者小波的一些对于生活、女权与女性、关于小说、关于知识的态度以及他留学或国外旅行的趣闻。

我看书的时候总喜欢把前言,序,目录什么的全看了,一页页看过去。以前看的很多序,多多少少觉得那些人是在吹捧。看这本书从序开始就喜欢上了,一看是李银河写的呢! 看这本书,想法很多。

其一就是至少一段时间内都不会缺书看了,王小波在这本书里为很多书写了序或者读后记或者书评,推荐了很多书。

其二:王小波写作,并不是为了让读者接受他的观点,他写出他所想的,他认为自己该写,与他人无关。他有自己的心胸(原则)。就是这样,他的观点反而更能让人轻易接受。其实做人,当作家要不活在别人的眼中,不活在社会、文化的norm中很难。多么希望能够见到活的王小波先生呀,被他直言不讳地痛骂也会觉得很幸福。

其三:关于近来社会上的种种事情,我会有一些自己的担忧与看法。但是众所周知小人物没有话语权,自己的声音也不会被听到。看这本书之前有过我的想法不符合我的年纪的想法。但是小波说:“作为一个寻常人,我的看法也许不值得别人重视,但对自己却很重要。这说明我有自己的好恶、爱憎等等。假如没有这些,做人也没什么味道。”觉得很赞同呢!发声并不一定要为了被听到,只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思考,不做一些平庸的恶。

在本书的最后放上一篇文章算是总结吧,关于王小波认为的人生活的样子。

“根据我的经验,人在年轻时,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决定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干什么都是好的,但要干出个样子来,这才是人的价值和尊严所在。人在工作时,不单要用到手、腰和腿,还要用脑子和自己的心胸。对我自己来说,心胸是我在生活中想要达到的最低目标。某件事有悖于我的心胸,我就认为它不值得一做;某个人有悖于我的心胸,我就认为他不值得一交;某种生活有悖于我的心胸,我就认为它不值得一过。我以写作为生,我知道某种文章好,也知道某种文章坏。仅知道这两条尚不足以开始写作。还有更加重要的一条,那就是:某种样子的文章对我来说不可取,绝不能让它从我的笔下写出来,冠以我的名字登在报刊上。以小喻大,这也是我对生活的态度。”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五):读【我是哪一种女权主义者】感

读【我是哪一种女权主义者】感

——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有一种接近某种女权主义的立场。我总觉得,一个人不尊重女权,就不能叫做一个知识分子。”【这与为了名声地位而伪装牵强有什么区别?】

“很明显,一个人的生活不能单纯地依靠社会保障,还要靠自身的努力,而且一个人得到的社会保障越多,自身的努力往往就越少。正如其他女权主义门派指出的那样,社会主义女权向社会寻求保障的同时,也就承认了自己是弱者,是一个不小的失策。【的确仿佛又走了先制度后思想的路】

“但保障和尊严是两回事。“

“真正的成就是自己争取来的,而不是分配来的东西。“

“但我以为,见到一种差异,就以为这里有优劣之分,这是一种市侩心理。“

“一个女孩子来到人世间,应该像男孩一样,有权利寻求她所要的一切。假如她所得到的正是她所要的,那就是最好的——假如我是她的父亲,我也别无所求了。”

---

前两天刷微博,@七百里加急递煎饼发布了一个名叫“没有一个男人可以通过的面试”的视频。视频的主要内容是一群男士进行职场面试,但却被问及许多让当事人匪夷所思的所谓“女性专属问题”,如“你愿意三年内不要孩子换取晋升机会吗?”“你每个月特殊的几天会怎样度过?”“你有了孩子后会怎样衡量事业与家庭”,诸如此类。

印象深刻的是,视频中,一个男士笑着反问考官:“你是认真的吗?我的性别不占优势?”很明显,男士们都很清楚自己的性别绝对处于优势地位,所以说其实他们什么都知道,那些跟女性说已平等的都不过是在装傻,而且对此毫不怀疑,把它当作一个既定的规则,就好像手里捏着内定的纸条一样。如同我一个汉教专业的学长很早前就很坦然告诉过我:“这个专业内,如果入学或工作面试有男生的话,你的竞争力会被削弱很多。”

又有一个画面,被问及“孩子怎么办?双方商量着来吗?“该男士回答:“孩子老婆带吧。”那么,凭什么?被评论指引去了解了爱因斯坦的第一任妻子米列娃,相关故事先不详述,光是百度页面的第一条就足以令人心寒:“她是爱因斯坦的第一任妻子,却为何终生都没得到婆婆的认可?”维护女权,这条路到底该怎么走?不可忽视的,当今社会还存在女人歧视女人,多可怕。社会、家庭与个人,也都是造成职场因素复杂的关键因素。

评论区有人说,公司是为了确保利润最大化,并不存在歧视。很多男生不愿意承认性别歧视不过是拒绝接受自己在享受特权。但谁能否认,招聘大多觉得,男性至少有体力优势,如果有家庭多少都会为了家庭分心。可是,为什么就默认男的不用为家庭分心呢?这与使孩子经受典型的丧偶式教育有什么区别?

翻到收藏了很久的另一条微博,@Impromptu_Etude:“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性别分析:50、60后基本以男性为主,70后女性比例激增,80后性别比例几乎平等,90后女性代表多余男性。”

有条热评是这样的“20年前,有人说:‘女生小时候学习好,长大之后就不行了‘。20年后,那批学习好的小女孩,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人才。” 看见这样的报告,感觉真好呀。我从不否认女性在职场上获得的待遇和保障,但这一定不能当作是兼顾家庭和工作的补偿,这样未免我们首先看轻了自己,我们本可做到不被任何东西捆绑,如王小波那句:“真正的成就是自己争取来的,而不是分配来的东西。”我们寻求的也不过是可以像男孩一样,有权利寻求我所要的一切。

同样是提过的那位学长,还对我说过,“爱人先爱己,很多人都没有这样的磊落。也许你以后会见到很多人,会喜欢很多人,但是你要一直保持你的人生为你自己而转。”

每个女生都一定要找到真正尊重你的合理正当的决定的人。

不知多少次,我很幸运我的父亲很爱很爱我,给了我极大的陪伴、关爱以及尊重。

愿男孩们成为有担当、敢分担的男人;

也愿女孩们成为懂自爱、勇追求的女人。

如又一条热评,希望通过更多平权法案,希望越来越好。

这天并没有这么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