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第七天》读后感锦集

《第七天》读后感锦集

《第七天》是一本由余华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页数:22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第七天》读后感(一):世上纷纷嚷嚷

余华老师的作品真的绝!杨飞和养父之间的感情着实令人感动,虽然这个社会有很多不善良的事情发生,但是也仍然存在着真实的感情,在这个动荡的世界里,这些感情越显得可贵。那对出租屋情侣的故事也令我感动,我的恋爱经验不多,几乎没有,但是他们之间的爱情,让我既羡慕又害怕,我害怕我以后在真爱面前会遇到不可控制的困难,我会放弃,我也害怕以后遇不到这么真诚的爱情,遇到的都是权衡利弊后的感情。

《第七天》读后感(二):余华就是要刀每一个看他书的人

这是我看的第二本余华老师的书,第一本是《活着》。现在都记得高中时期的某个星期天下午,吃了午饭拿了本《活着》就窝到床上去,本来是想看会儿书睡午觉,结果看着看着就看进去了,一边想着要去上学了得睡个午觉,一边又好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书本里的痛苦加上现实中的矛盾让这本书成了我的 Top。《活着》是在讲一个又一个人死去的故事,《第七天》在讲一个又一个人活着的故事,这么想还蛮有趣。

不得不说,在看《第七天》的时候我很频繁地看到了《活着》里的影子,这应该就是余华老师的写作风格吧。余华老师很擅长通过第三者来描述一个已经发生的故事,每句话都很平静,但每个文字里都有大大的悲伤,读起来像是到在尘埃里,与灰土共舞。像是无声的哭泣。但说起来,看《活着》的时候被这种风格震撼了,看《第七天》却觉得有点老套了,能辨识出余华老师的套路。

因为刚看完《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两本都是让人读起来很压抑的书,所以我难免会比较一下。两位作者的写作风格迥然不同,林奕含擅长用梦幻绚烂的辞藻和比喻联想来表达,余华擅长用最朴实的选词来抒发。前者的痛更多是现实的痛,后者的痛更多是文字的痛。

我惊讶于余华老师塑造人物形象的能力,总有一些人物能在我看完书很久之后突然又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最近我总想到“我”的前妻,在她的身上我和朋友一致觉得,美丽是一张通行证,但同时也会带来很多流言蜚语,可只有这些真的遭受过流言蜚语的人,才会觉得那些舌根只是毛毛雨,她们更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只是做美丽的自己。说到这里又想到,“我”的养父、“我”的亲生父母,其实书里对他们的刻画都是从“我”的角度出发的,“我”恰恰又是那个木讷的形象,所以“我”讲述出来的每一个人都很单面,可这种单面却能让人更平静,不去追究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只是接受了他们会做这样的事,他们在“我”的眼里是这样的。这样的写法很特别,呆呆的,有点忧郁,又很深刻。

《第七天》读后感(三):人生苦短,生不如死

这本书其实是我凑单买的。买的时候没有注意看书评,之前也没有对这本书做过功课。看到很多书评说这本书种种不好,但是我读完,还是有一些浅显的想法。

首先,我想说一下这本书我最喜欢的一句话。第79页。

“父亲从此心无杂念养育我成长,我是他的一切,我们两个相依为命度过了经历时漫长回忆时短暂的生活。”

优秀的作家总是能轻描淡写绝不起眼的一句话透露出哲学主旨。人生就是这样,经历的时候感觉无聊又漫长,而当你回忆当初时,又什么都记不得,稀碎的记得点点感觉就已经很好了。

我认为这本书类似一个小品文,前面轻描淡写铺下的伏笔,在后面包袱都响了。让你不自觉地回头看看是不是忽略掉什么细节。

第一天,埋下了203公交车以及浓雾的细节,身穿破旧蓝色衣服戴着破旧白手套骨瘦如柴的父亲,被抗疫暴力拆迁失联的郑小敏父母,谭家鑫饭店一家人,前妻李青等伏笔。

第二天,遇到李青,调整了脸,才逐渐有人认出主人公杨飞,没人会在意这里留下的父亲没认出他的伏笔。

第三天,回忆父亲,其实是回忆了杨飞结婚工作前的绝大部分人生。埋下了李月珍和二十七个死婴,惊雷行动的伏笔。

第四天,鼠妹刘梅身为杨飞曾经出租屋的邻居出现了,他们相遇在“死无葬身之地”。李姓男子和警察张刚的包袱斗出来了,与惊雷行动的伏笔呼应。

第五天,杨飞在死无葬身之地遇见郑小敏的父母,抖出第一天卖的线索,找父亲是商场起火,找到了被新闻抹掉的被烧死的三十八个人,谭家菜全家和杨飞一起因厨房失火而死。遇到了李月珍,告诉杨飞父亲杨金彪的所在之处,杨飞才想起来在侯烧大厅遇到的那个不起眼的男人是自己的养父杨金彪。

第六天,遇到了帮鼠妹买墓地的肖庆,他死于本书一开头的等203时候的浓雾里发生的车祸。他告诉了鼠妹任超的消息。

第七天,平平淡淡的遇到了父亲,遇到了任超,杨飞和任超一起走向死无葬身之地。

余华用了极其平淡又极其讽刺的言语,告诉给读者,待在死无葬身之地的人就真的活该当一个孤魂野鬼,死了连入土为安都不配吗?这里有正直耿直有母爱的李月珍,有出生后没有名字不配被当做人处理的“医疗垃圾”死婴,有死于大火被新闻数据掩盖的无辜的民众,有被命运所困,无法逃出命运的任超,有为了孩子在城市奋斗的小市民被暴力拆迁的郑小敏父母,有一家人辛苦劳作被公职人员吃垮的谭家鑫一家,还有勤勤恳恳一辈子坚守岗位的小工人杨金彪。这里每一个人都是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天天都可以看到,而这些社会组成的一部分,靠着自己的双手辛苦劳作的人,不配安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