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温柔在窗边绽放》读后感1000字

《温柔在窗边绽放》读后感1000字

《温柔在窗边绽放》是一本由王稼骏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页数:2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温柔在窗边绽放》读后感(一):最大的悬念却让人最不信服

封底的简介里,最吸引人的是久病卧床的妻子,在能够与人交流后,居然指正长期照顾她的丈夫为凶手。抱着这个极大的悬念,加上漂亮的封面和王老师长期以来在华文推理界的名头,我认真地读了下去。

王老师的文笔没话说,目前华文推理界数一数二。故事架构全面,情节紧凑,悬念交织,设置得也足够吊人胃口。只是人物描写略显示单薄,很多时候部分角色的言行都让人摸不着头脑。

最大的悬念揭开后,令人扼腕长叹。不过妻子这样做真的合适吗?她之前已经在心里对丈夫有所怀疑,如果真的深爱丈夫,不是更应该隐瞒吗?她那个浅薄的理由,确定不会让事情变化得更加复杂吗?确定不会陷丈夫于万劫不复吗?

值得商榷。

不过还是给了三星。一星是封面,一星是书中人物名字,颇有些贴近东洋的感觉。最后一星是王老师精妙的文笔。

《温柔在窗边绽放》读后感(二):一根细针扎入肌肤,先是一阵冰凉然后才是疼痛

很幸运,在微博活动中,获得了赠书。平日里就很喜欢推理悬疑小说,这本书我用了一个中午加上一个晚上的时间读完的。很日系的感觉,看似杂乱,实则有一条线在串联整部小说。

温暖、悲凉、无奈交织在一起,人物的命运让人感觉是一根细针扎入肌肤,最先感受到的是一阵冰凉,然后才是疼痛。最应该珍惜的是现在拥有的一切。

作者的文笔真的很出彩,只是很多细节的处理也真是神逻辑。

对于最先出场的易理希几乎无好感,为了让丈夫离开身患重病的自己就诬陷丈夫是杀人犯?什么逻辑?还有小茜的父亲,因为生病想要自杀就让女儿来背黑锅?还有骏作,为了抓住杀害自己妻子的凶手,不惜牺牲儿子的性命?这些人都是什么心理?

最喜欢的人物是秀人,性格鲜明,虽年少轻狂,但却有血有肉。虽然有些漏洞和莫名其妙的地方,但国产推理到达这种程度已是令人敬佩,算是良心之作了。

不管怎么说,还是推荐大家买来读读的。

《温柔在窗边绽放》读后感(三):《温柔在窗边绽放》:一场热望与冷寂的温柔碰撞

离上一次阅读王稼骏的作品已经有些时日,于是在阅读这部作品前我习惯性的看了自己曾经记录其作品的文字,以方便阅读时加以附注对比,可当我一章读过之后竟完全忘记了这个事情。直到看完最后一行文字我才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多么可笑,原来我忘记了作者是一位不断突破作品风格的攀登者,类比这种事情根本毫无意义。

《温柔在窗边绽放》讲述的是一个有关热望与冷寂的爱情故事。热望是一种极为强烈情绪和欲求,而冷寂则是一种负面情感持续时的状态。王稼骏用温柔细腻的文字将两种截然相反的情愫杂糅在一起,却又保持着较为温和的控制力,不断加快叙事的节奏,直到最后才处理矛盾的爆发。这实在是一种高明的叙事技巧,却因为行文需要极高的控制力而很难拿捏到位,稍有不慎会直接影响到结局的合理性与意外性。从结果上来看,王稼骏的试验获得了成功,当然这不是小说里唯一值得称道的地方。

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妻子易理希失去了行动能力,丈夫体谅其压抑的心境而选择搬迁住所,未曾想到这次乔迁竟让这对相敬如宾的苦命鸳鸯陷入了连环谋杀案之中。而丈夫郭树言精心为妻子设计的语言机器“小狮子”成为了最为关键的证据,嫌疑直指郭树言。不止于此,似乎所有与郭树言相关的新“邻居们”都陷入了不幸地情感抉择之中而无法自拔。

不知从何时起,王稼骏的小说里开始逐渐融入了科幻元素,这似乎正在成为他选题与生俱来的一种印记。记得原来在评论科幻推理小说的时候就说过,此种架构在幻想之上的故事因为其广阔的自由维度让小说中对逻辑的要求显得更加苛刻。毕竟在幻想空间的背景下制定游戏规则的人为作者本人,那么如果逻辑出现混乱,就很难被读者所谅解了。值得庆贺的是,本作中的科幻元素与小说之中的诡计并无太大关联。

王稼骏文字的细腻在小说的字里行间表露无遗,无论在小说结构体系内多么微不足道的人物也都有丰富饱满的刻画和其独有的情感。再加上蒙太奇式的多线穿插叙事方式,让小说的画面感无比强烈,多视角的情节推动将悬念在故事开始的时候就全方位的藏在最不为人注意的地方,这种吸引读者的写法确实值得称道。

当然,此种多线叙事和作者有意提高节奏性的创作手法让场景在小说里转换的过于迅速,在阅读过程中若非有一定程度的专注度恐怕很难理清之中的逻辑,这不免让读者陷入些许混乱,另外逆转的结局出现在情感大爆发之后,相信读者会很难按照作者的原创思绪接受这样不合时宜的“Alternate Ending”。

另外的不足是小说的核心诡计在快速简洁的叙述状态下显得非常单薄,因为情节进程的需要,作者并没有充足的文字满足诡计的完美表现,不过这不能作为诡计本身存在问题的理由。

写一个好的故事远比拿一个奖杯重要,更比规限其作为通俗小说中的类别重要得多。所以在这里我不想对作品的诞生目的做太多评述。只要记住这是一个精彩又另人感动的故事就已经足够了。

最后要说说书的标题,章节题目明显比《温柔在窗边绽放》更为巧妙,而原题目《热望的人》也比现有题目号上许多。按我个人的意见,我会直接取名“热望”。

PS:章小茜的结局太过悲惨,真是难以相信王稼骏先生会制造热望情感的决心。

《温柔在窗边绽放》读后感(四):一些笔记(完全泄底)

啊现在是陪跑六届,这还真是——蛮糟糕的,说实话。十二年就这么过去了。

呃。

—————

本来这些应该在我去香港看《john wick3》之前就发出来,但并没有。顺便说一句《john wick3》确实是一部非常棒的动作片,如果是广州或深圳周边的朋友推荐去香港买张票看看。

———————

这是一篇笔记。知道什么叫做笔记吗?就是上下文之间毫无联系想到什么写什么这就叫笔记(其实是我懒得整理顺序)。如果你看到下面有完全相反的观点或者不断重复的车轱辘话出现,完全正常的。因为,这是一篇笔记。 先说一点:无论这本质量如何,我纯当这是个作者的尝试。王稼骏凭借一本《明暗线》已经稳坐我个人“中国最会写推理小说的十个人”的名单内。至于其他作品写得怎么样我完全不在乎,毕竟能写出一本这么cult的小说的人现在和将来估计已经不会再出现了。然后我个人建议如果你们真打算开始看我随便码的这些东西,先把全文看完一遍再做些别的什么可能会更好些。 如果你觉得我这次说的都是废话,完全正常的。毕竟这本书没什么推理层面的好讲,也就在故事层面上随便瞎扯。 ————————— 我们需要出场人物表,每一本(本格吧,其他类型不一定需要,这本既然是岛田赏冲奖作就算看上去不本格还是得有的)推理小说都应该得有的人物表。如果您的小说没有人物表,那么,我不想跟您说话。 剧情的观感有种诡异的不协调,不知道该怎么说:首先这是多线叙事,然后视角切换得也很频繁,两三页一次。于是每次的故事线转换都必须要一次性讲完讲清楚一件事情,剧情必须强制推进一个百分比,但给的字数又少。这下精简是精简了,但看起来像是不管故事的呈现效果如何都严格执行大纲中的想法的产物,怎么讲,很刻意生硬。还是比现在大多数人写得好一点,但也没好太多。后面会好一点,因为警察线长了起来,但其他线也因此更没存在感。 基本每一段剧情线开头都有场景的景色描写,蛮不错的,自然景物描写尤佳。

表现人和人的狂热情感。但问题是人物的情感都过于外露,所有的情绪都靠对话或者表情来呈现,可以说是低端做法。我知道是为了体现“热望”,但情感这回事也不是光靠止于表面的描写就觉得可以打动人了是吧?在我看来“热望”同样可以是内敛的,而这样更有爆发力。 然后就像上面说的那样,后期剧情开始变得紧张起来的时候,有些人物的情绪就开始变得很雷同很幼稚很矫情,或者简单点说是读着有点恶心。我说的“低端”并不单指这个故事手法本身,也是说整个情节的布置。

该讲的的别人基本都提到了,比如那些高中生看上去更像初中甚至小学生。确实如此。当时咋说的?国产选手没人能写好小孩和少年的视角,没什么可担心的,大家都这样。 真正开始有推理思考的时候是113页,就是郭树言被妻子指认为杀人犯之后,相当于全书接近1/2的地方。可以说前面全部都是在铺垫,但问题是谁在乎之前死掉的几个人呢?我是完全不关心他们是谁,为什么而死,谁杀的他们,怎么杀的,只是这次作者好像比我更不关心这些。这种情况之前也发生在言桄的短篇《海上星辰》上,那么问题来了:一本推理小说,当一个迷幻 / 情感为主的故事因为作者的,剧情布置(比如说前面死人的时候警察没给出线索让读者有思考的空间),或是笔力的问题,导致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作为最主要核心的推理凶杀部分提不起读者的兴趣(我不知道有没有提起你们的兴趣反正我没有),这个时候,作者该咋办? 而全书的收束也从此开始,后面的剧情开始紧凑有张力,但是否从这里就开始好起来了?完全没有。先不说那些只想看推理的人看到这里还能否提起兴趣,从176页骏作知道撞死妻子的车是郭树言的之后,整个故事的内容都完全,超出作者的控制范围,开始变得不正常起来。 说到底都是推理内容还不够多。我以前是那种,觉得“日常推理都是傻逼,侦探推理小说就得死一堆人”的人。后来变成“一篇作品死一两个最多了再多那就是堆砌垃圾小诡计”,这OK。现在我是觉得如果杀人诡计没那么有意思,那你也不是非得死人,开开心心讲一个好故事也行你知道吗。突出一种退而求其次。 是不是一个一眼望到底的故事?我觉得是。写得好不好?见仁见智,但于我而言不够有意思是肯定的。我在看的时候面对一些设定有各种各样的既视感,这当然不是作者的问题,只是会影响到我自身的阅读体验:比如车后备箱失忆黄色便签纸那一块就很《未知死亡》,中期吉羽的转变让我想到《莉莉周》,以及章小茜和的吵架也让我想到《悲伤逆流成河》。而且这样的剧情总是让我想起那些写得更屎的多线叙事国产推理作品,仍然是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每个人跟每个人都有不只一重的关联,然后就各种情感纠缠人物冲突啊,最后整个就是这个世界里这么不到十个主要人物的故事。 章小茜和的那条线写得很屎,这个没什么可讨论的。 我想知道这种宁愿花很多笔墨去描写人的内心情感也不愿意多花点篇幅去写点搜集证据或者警察视角,这是出于什么逻辑。前者的内容远远大于后者,我先不去讨论前者写得怎么样我喜不喜欢看,可这最后还得是一本推理小说啊?推理怎么的也得占一个最低比例吧?而且这两者完全不冲突,又不是写了前者后者就没法好好写了。镇子里游荡的杀人鬼?又是杀人鬼,当然这本书出来的时候杀人鬼相关的故事还没泛滥到现在的地步。 有些地方真的是,实在过于直白了你知道吗?而且我个人很烦为什么要用上帝视角还要阐明每个人的内心怎么想的,人物的内心活动是要你来“表现”出来的,全直接挑明了那我还看什么?你当这是广播剧呢还是音频听书? 有些地方人物关系的发展蛮唐突的,一下跨越一大步。虽然说我能理解,如果章节标题开始的节气确实是代表书中时间线移动,前面自然景物描写体现时间变化。但读着还是会磕绊,反过来这也说明可能章节间过渡做得还不够好。 说郭树言“背”着章小蕙离开,然后我两次都没搞清楚到底bei是第一声还是第四声。 唯一一个诡计就是,绳子+尸体制造的假象。还有一个(如果能算的话)应该是分尸把尸块从洞里运送。 结果我翻到版权页一看字数:100千字?才十万字???还有,整整,五万,,字啊。这字数都够一些人写两篇短篇了,也不要这么奢侈吧,有这么多字数余裕拿来干点什么不好?有那么多地方需要你去补充去铺垫去展开去解释得再清楚一点的,这么有自信的?

还有我想问一下:这些人宁写短不写长能不写就不写遇到不会写写不好的地方就想办法混过去的恶习到底都是怎么形成的,这种“作品明明还是半成品的程度却认为已经完成得完美至极无需再修改了”的偏差又是怎么造成的?人均卡佛海明威博尔赫斯?? 看完后觉得其实故事已经讲得差不多了,但也证明就这个故事本身可能也就到这里,没多少上升的空间。 还有为什么吉伟民的杀人不带面罩?这么一个最基本的反侦查意识都没有的弱智是怎么做到连杀五人还没被抓的(同时作为一名连环杀手他杀人后留下的尸体很无聊,我个人认为这也是前期读者没法被提起兴趣的一个点)?

还有能把“科幻”和这部作品扯上关系的人是不是都是傻逼?这里面有半点科幻元素?搞一个没有任何原理说明虚晃一下就过去了的机器人就叫科幻了?软科幻?有个失忆症就叫脑科学? 还有这本书的故事又跟东野有什么关系?是不是只要推理小说里面有些感情内容有些社会派风格就是像东野?您东野太君万物起源?究竟是我东野圭吾看得太少没看出来还是这帮傻逼只看过东野? —————————你们可以把这个分割线当成我的两种评价逻辑的分割————————— 但我突然想到如果要这么讲下去的话,这本书其实也充满着cult元素:与外界几乎没关联的小镇,一个个不正常的人做着各种不正常的事,神秘录像带,游荡杀人鬼,性虐狂医生,车库分尸,偷拍,加上后期的剧情收束大暴走。如果推理能多个一两倍然后故事和每个人物再黑深残再惨烈再压抑再血腥点没准这本就真成了你知道吗,但可惜并没有。

事实上如果我们再顺着这个逻辑走下去,我看过的所有王稼骏的作品其实都带有或多或少的cult气质。比如《百密千疏》中的遭雷劈和《她的秘密》里面上海寻宝,《loop》里面的玩弄故事顺序。毕竟王稼骏从来不会去局限于所谓的纯本格去跟你们本格豚玩文字推理游戏,他的作品风格也由此独立于国产侦探推理的其他人。但他出书又从来都是零宣传,怎么讲,有时候就非得作家亲自下场造势。

的功亏一篑啊!王稼骏老师!反正是给台湾人投稿写得出格点甚至非常出格又咋了呢?你们,在,怕什么?!

但是如果按这种逻辑去理解这部作品,前面写的一切都可以是废话。确实如此,因为这本书按照现实逻辑来看,就是本彻底的烂作。但不管怎么说,推理内容还是不够多不够吸引人,我个人相信这是任何人都会同意的硬伤。而且最后认定凶手和将其定罪的方式简直可笑 ,就算不按现实逻辑来你也得记得这是拿来冲岛田赏的作品吧,如果你设置这样的剧情(包括用上帝视角解释凶手当时的行动)不是等于没有谜题了?虽然说确实不能算有。

打分的逻辑是:如果喜欢看纯本格,那这本书就是坨屎,一星两星直接滚粗完事了。如果你能接受这种不正常设定,那或许三星四星,毕竟作者没把这个故事打磨润色到相对更好。我自己就是在两三星之间疯狂徘徊:作为一本推理小说肯定是完全不行,故事上有点意思,但也只是很粗糙的观感。

由“陪跑五届”这个乍一看有点好笑其实不怎么好笑的梗聊聊被你们称为“两岸三地菜鸡互啄(‘菜鸡互啄’你们确实说过)”的岛田赏:首先你要被出版社编辑刷一遍,再被三个评委刷一遍,最后靠着你的5000字大纲翻译成日文给岛田。我要说什么来着?我忘了,反正有一个奖总比没有好。而且这个奖再过几届好像赞助商也打算撤了?

还有一点就是,其实完全可以靠推理的内容来压倒性掩盖故事上的“问题”(我不确定反过来能否成立,估计不行),但这本没做好。说人物不正常也没有到很严重的地步,只是作者心里想要达到的效果加上自己笔力写出来后往往在读者这边会有出入。咋办呢?没办法。

———————————

再谈三点。

第一点是最后那个逆转,其实没什么新东西可说:当所有人都看出来你要逆转,甚至看出来你的逆转是什么,那这个逆转就没什么存在的必要。但整本书就是一个望到底的故事,所以我是没觉得有什么办法。

我想到怀旧评论狂有两三期视频里讲到关于有些电影最后想搞神反转结果玩砸了反过来毁掉整部电影的案例,我觉得这本书就是不错的例子,让我又一次想对比《未知死亡》的结局。

同时我又想到当时在看第三届华推的时候,有结尾逆转的作品数量不少,但大多都做得蛮差。有时候比起一个逆转,一个故事上的好结尾已经足够了。

第二点是关于这个故事背景,如果按照cult片的逻辑,小镇惊魂民科机器人没任何问题,但如果按照现实逻辑,我更希望会看到这个设定系世界观下小镇之外的世界,哪怕只是提几笔。不然就会像这本书一样从头到尾都被这几个人搞事填满,故事被缩得很小。还有五万字啊。

整本书可以说到处都有问题,就像B级片一样粗糙得一逼。我会说对我而言或许是一个还可以的消遣,看了可能不亏,但对比我买书的价格?我不会这么觉得。如果这本书作为现实故事,那太蠢太无聊了。如果作为cult,又完全不给力。就在两边徘徊摇摆,这不行你知道吗?

第三点:短评里很多人提到社会派,那确实。整个故事就像是有着众多欧美B级片元素的中国悬疑+日本社会派,但最终的呈现结果却是一种四不像的状态。不是说四不像一定不好,只是这个不行。回到开头:如果说这本书是作者的一个实验,那我也很难认为这个实验结果能称得上成功。

哦我都忘了这还是一本岛田赏冲奖作。所以是怎么的,打算仅靠着这样一个诡计和逆转去入围决选?我觉得好像是有那么一点点的不靠谱哦。 还有一点:结局的部分那种明明已经支离破碎最后却还得强行大团圆的剧情安排让我呕吐,我不知道为什么死了一堆人之后你们还以为可以轻松大团圆。如果最后一两章的剧情是骏作没能等到吉羽送来录像带选择直接射杀吉伟民,吉羽最后仍然没有放下仇恨去捅死了秀人,章小茜直接永远离开了花桥镇这个伤心地类似这样的剧情,我可能会加个一星甚至两星。

再来一点:章小茜全书我记得基本没有任何反抗的行动,从头到尾都在被各种各样的虐待。我只是从一个读者的角度觉得这样的女性角色非常的单调乏味,同时也体现出作者本身的能力不足。如果她在得知自己拿的钱根本没法治好后把那个医生(你看过书就知道我说的什么)随便拿个什么东西打伤的话(得出血,越多越好,打晕更好),我也可能会加一星。

因为“热望”不是靠作者打字说明来体现的,是靠书中人物的行动让读者去感受到的。

确实没什么好说,我个人觉得已经讲了一些别人没提到的东西(虽然不一定正确),但就还是很空泛。

—————

所以左庶系列完结了吗?我猜是没有。你们这些人啊,个个以为自己能写个二三十年,一本本系列作品写完就扔都完全不考虑承接上下文和后续剧情和最终结尾,结果还没十几年就不写了。还有我印象中左庶是不是得脑瘤了?我就想看到一个侦探系列有个大结局,能够顺利的结束,哪怕是完全没有推理内容的故事也行,怎么就这么难呢?嗯?为什么?

我觉得这样的故事和世界观还是有搞头的,骏作这个角色或许也可以作为系列侦探。第二本扩展到大城市去,也许。

我一直希望增加更多的推理内容,并不是说推理内容多了作品就好看了,完全没有这种意思。面对这样的作品,推理内容多且均匀地出现在各个地方的唯一作用就是让读者意识到他们在看的还是一本推理小说,仅此而已。

—————

我的意思是虽然《明暗线2》可能几年内都无法出版,但我还是会非常期待的。如果全中国就剩下两个期待《明暗线2》的人,我会是其中一个。 —————————————————————

之前吃饭的时候跟朋友聊到这本书然后朋友说(我完全不为其言论的真实性负责)王稼骏都是死线赶稿,我也确实记起来以前好像有听说过这样一回事。那如果是真的的话那我这也只能说句比较难听的:五届陪跑之人必有陪跑之处。

我提到这一点只是想展开说明一个:我完全相信华文推理界存在这样一个死线赶稿从不修改也能写出神作的天才,我完全不认为会是你们所有人中的任何一个。

谈到的还有一点,我直接说我的看法了:风格很杂并不是问题,写得不好才是问题。零宣传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不然你没法解释为什么午夜文库原创系列里面那些零宣传甚至远宁的新书一本本只有两百人评价不到且都没上7分。你的疯狂宣传说白了就是对标那些非推理迷群体或者刚刚入门的人来的,他们才是给你的作品打四星五星的主力军。

————————

我早上想了想,觉得女性角色这一块好像也可以展开来说说。

就是书中的所有主要女性角色都处于一个极端被动和畏缩的状态,比如章小茜她们一家三个女人,郭树言妻子,吉羽,骏作妻子。要么是得病要么是死了要么是得病完然后死了,或者是被各种折磨。人物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说是完全缺失,所以基本上本书就是讲了一个“一个与世隔绝的小镇里没有女人的男人们”的交错故事。

很难说清这是作者的刻意设置还是完全的无意识而为之。提一点毫不相关的:就是B级片你们知道,有一种类型叫做“强暴复仇”,都是讲女主角一个个把强暴她的人虐杀过去的故事。当然这样的剧情跟本书主题不符,但我是觉得一点点反抗还是得有的。但并没有。

现在这一两年还有没有在写的或者新人女写手?没有?行吧,如果你们知道有谁可以在回复里指出。

———————————

但你说这是个“社会派”小说,它表达了什么主题呢?极端环境下人的情感?但我不觉得“情感”这种东西能当成主题来写。

对确实不是一定要一个主题,但没有主题的作品要么靠诡计,要么故事得写得非常好,这样读者可以有自己的思考。设定一个思想主题说白了是那种俗套但好用的方式。

哦我想起来之前要说什么了,就是是第二届吧,胡杰那本《我是漫画大王》,好像当年岛田庄司选首奖给出的理由是“里面有弑父情节”来着,然后被一堆人吐槽。然后我还是没想起来重点。

———————

这个结局我真的越想越气:作为一部偏现实的作品,人物从开头到结尾在形象上是得有“变化”的(那些弱智新本格就算了)。一般这种变化体现为人物的“成长”,然后这本书的故事来讲最后应该都是“好的成长”。但这部小说里有哪个人物最后有成长吗?完全没有,完全没有。明明开头是以郭树言和妻子为主角,但中间一直在展开各种主要人物,结果最后以为结局只要再直接回到两个人身上就轻松解决了?真的够傻逼。如果是这样那为什么要详写其他人?如果要讲其他人那最后也讲一下骏作,吉羽,秀人,章小茜后面都去干什么了啊?

建议去看一下你们最不喜欢的东野圭吾的加贺恭一郎系列的《毕业》和《沉睡的森林》两本,看看您东野太君怎么写人在事情发生前和结束后的变化的。

你知道真正操蛋的地方在哪里吗?如果说这个小说完全没本格内容,我也是可以看下去的,但你这个故事写成这样,已经被岛田赏刷下来后也不去做什么修改(如果有的话我觉得跟没有一样),直接拿出来卖钱,我会觉得作者态度有问题。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