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第二次机器革命读后感100字

第二次机器革命读后感100字

《第二次机器革命》是一本由[美]埃里克·布莱恩约弗森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页数:33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第二次机器革命》读后感(一):数字化技术的darkside

花了一个小时翻阅此书,感到前面的内容比后面更有趣。作者对数字化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谈得不够。想想微信给我们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吧:数字化技术让我们获取信息更方便、更快,但同时也似乎减少了人们对事物的专注,以及深入的情感交流。

给我最大的启发:学会用指数分布和幂律分布来看处于正反馈循环的系统。

《第二次机器革命》读后感(二):促使人类进一步开发脑力

促使人类进一步开发脑力

新石器时代,不是因为石头不够用了,而是出现了比石头坚硬百倍的青铜器。第二次机器革命会解放人类的体力,促使人类进一步开发脑力。

工业时代,工人靠出卖体力谋生。第二次机器革命,也许工人得靠出卖初级脑力谋生。

脑力活动分为高级脑力、初级脑力活动。

高级脑力活动包括;洞见、创新、组织管理。

初级脑力活动包括;训练机器人,以人的感觉判断结果的好坏等等。

《第二次机器革命》读后感(三):机器科技时代的宏观经济学

以为是一本技术书籍,没想到是技术增长的经济理论。第一次工业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局势,那第二次机器革命又是怎样的?第二次革命的支撑是硬件的摩尔定律,每18个月翻一番,持续了几十年,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最直观的证据是第一代的计算机远远弱于现在随便一款手机。大家都停留在深蓝打败了人类,后续发展是人类加机器打败了深蓝。第二次机器革命的增长是由成本日益低廉的硬件,数字化和由此产生的创新带动。在数字化的免费时代,GDP已经不能衡量实际经济活动,财富的分配也更加不公平,富者更富,穷者更穷。机器取代了低技能工作,富人因为拥有机器这种生产资料而变得更富有。数字化的另一个特点是赢家通吃,顶级流量小生与第二阶梯的人的差距拉大,大部分人会选择最热门的网剧而不会选择排位第二的。在这个时代下政府的宏观调控又该如何,对数字劳动力增税?实行负所得税?实施基本收入保证以维持需求?这本书解答了我一直以来很多的疑问,干货满满,推荐!

《第二次机器革命》读后感(四):不是书评是简介

某人说总结成几句话,他就不看书了。

· 第一次机器革命是机器部分替代了我们的身体,第二次机器革命是机器将部分替代我们的头脑

· 全球化时代是工作机会在全球重新分配,技术变革时代是工作机会在人机之间重新分配

· 摩尔定律和指数增长使得技术进步的前景令人吃惊

· 技术进步带来的大数据时代使得重组式创新源源不断

· 技术进步带来的便捷沟通、信息获取、知识共享使得数十亿智慧大脑有机会参与创新

· 技术变革将带来生产率的持续增长和GDP无法衡量的免费产品和服务、更多的空闲时间及更加便捷的生活

· 技术变革将带来收入的分化:在不同技能拥有者间、在资本与劳动力间及在超级明星与普通人间

· 技术变革使得全球化变成了自动化路上的中途站,而收入分化和结构性失业是变革不乐观的可能性

· 思维能力、大框架模式识别能力及复杂沟通能力是新机器时代人类的优势所在,另外厨师、园艺、修理工、护工等牵涉感觉运动的行业暂时安全但将迎来更严酷的竞争

· 技术变革要求我们改革教育、鼓励创业、激发创新、重视人才、重构税收以最大化技术红利并消减收入分化

· 机器革命将使我们从工作中解脱出来,转而更多地从发明和发现、创造和创建、爱友好和社群中获得深深的满足感。促使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们珍视的价值是什么

《第二次机器革命》读后感(五):the second machine age 第二次机械革命

总体来说,这本书的内容不是十分令人赞叹。

虽然提出了过去的发展情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总体上并没有预测到一个十分令人震惊的未来,或许因为看多了科幻小说的我觉得这样的改变是稀松平常了吧。

有这么几点,值得重视。

一是指数型增长,原书引用了 Albert A. Bartlett 的一句话,“人的最大缺点就是无法理解指数函数”,人类从有文明记载以来,大部分时间都是农业经济,自给自足且生产力的凝聚较弱;自从工业革命以来有了一个增长点,其后人类的生产力按照指数增长,持续了很长时间。自计算机发明以来,计算能力、存储容量、网络速度的增长,都在摩尔定律的魔咒下。我们所处的时代即将迎来一个”奇点“,即将所有具有生产力的东西都通过网络互连起来,那时人类的生产力会更进一步。

二是贫富差异,在书的第九章讲了一个这样的内容:自从1975年以后,美国公民收入的中位数比起平均数随着年份增长越来越小,意味着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一个张千万和九个穷光蛋,品均成为十个张百万)。但是这样的贫富差距确是符合社会趋势的,因为不同的人,所拥有的技能的稀缺性不同。另外,学历对收入有很大影响:自80年代起,美国高中辍学生,高中毕业生和一些大学生的平均薪资水平就随着波动下降,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的薪资水平在上升。这说明了市场有对高技术含量工作的需求。但是无论学历多低,在社会上都会有”缝隙“来供人生存,譬如保姆和厨师这两个工种,就不太可能是机器人来代工,饭菜尽管可以让机器来烹饪,但人类厨师总是会更有创造性。

三是对自己的定位,在未来机器大规模替代人类工作的情况下,怎样保持自己的工作不被机器所替代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不被机器所替代的岗位是一个”逆枣核“型,即技术含量特别少(如保姆)和技术含量特别多(如研发)之类的工作岗位大多属于人类之外,中等技术的工作很多都会被机器、自动化所替代。要怎样对自己怎样定位呢?我的想法是这样的,一者要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即不会被他人所替代,更不会被机器所替代;二者要保持自己与人沟通的能力,因为机器与人沟通的技能,在几十年内还暂时没有超过人的可能;三是要培养对复杂事物的判断能力,机器很难培养出这样的功能,所谓书中提到“卓越的企业家才能”,更多的是指他们在遇到复杂困难的时候可以临危不惧,得出最好的结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