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晚饭花读后感摘抄

晚饭花读后感摘抄

《晚饭花》是一本由张梅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页数:2014-4-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晚饭花》读后感(一):Marvel of Peru

很疑惑,晚饭花怎么翻译成Marvel of Peru?百度搜索原来晚饭花也叫紫茉莉、草茉莉等,原产南美热带地区。原来还是舶来品!但我更喜欢把它叫做”洗澡红“。小时候,小孩子疯了一天,傍晚在庭院洗澡时,她正开的红艳。所以很早就熟识,不过很少留意。山间比她开的红而艳的花多得是。一种草花而已,怎抵的”Marvel"一词?到我看到《晚饭花》的时候,我知道奇迹真的诞生了!张梅能把平素烟火化为绕指柔。在她的笔下,花卉蟹螺、草木菜蔬无一不脉脉含情,满含田野气息。我很惊讶于她的坚持与进步。同时也感到欣慰,我有一个作家朋友了!但愿张梅能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看到“不离不弃”,心咯噔了一下,感慨良多。晚饭花茎如骨,这也许是封面设计者把“花”放倒的原因之一吧。

《晚饭花》读后感(二):细水长流、涤荡心灵的《晚饭花》

捧读《晚饭花》,时而如醉如痴细读,时而掩卷闭目深思……

《晚饭花》中,“惜旧事”拨动了我熟悉的那山那水那人那物那情的那根琴弦!“花草笺”撩拨起我对零零碎碎的生活画面如蝶儿恋花般的依恋!“食事迹”中体味着自然恩赐的酸甜苦辣咸那丰富而独特的风味!“看流年”时体会着在人生的隧道中匆匆穿行时还应有驻足停歇时的长吁短叹!“茶意长”里顿悟繁杂的生活洗尽铅华后朴实真切的惬意人生!可以说《晚饭花》是用简单的述说传达着深邃的思想,用生活的真情涤荡着浮躁的人心。读罢书中任意一篇,有一种美妙的感觉从心底淡淡而起,袅袅萦绕心头,而后又沉沉的坐实心底!

《晚饭花》让我深感作者张梅经历那似水流年的涤荡,却波澜不惊的谈定;面对那纷繁浮华生活的诱惑,却归结尘埃落定的慎独。

《晚饭花》让我明白生活的最美,便是分分秒秒中那平平淡淡的真;浪漫的向往,便是静坐看细水长流、云卷云舒的从容。

《晚饭花》读后感(三):烟火江南 ——读张梅散文集《晚饭花》

一天,张梅在博客发了张纸条,说第一本散文集《晚饭花》出来了,问我能否给个联系方式,想寄一本给我请教。我只能把客气当服气。不到一周,素雅的《晚饭花》就到了我的手中。张梅谦虚,说字写得不好,为保持书的干净,就没有签名了。这话同样是博客中发纸条说的。

我没见过张梅,但读她的文章有八九年了。那时候,我替广告公司一朋友编县里的一份报纸,张梅经常给副刊发稿。文章不仅写得清秀,还饱含书卷气。当时,我还给她做过一个散文专版。那张报纸我前后弄了三年,张梅算是给我做了不少义务工。县里一些老文青,现在见面还时常提到张梅的文章。以后,在省内一些报纸上读到过张梅愈见老练的文字。

《晚饭花》是一本能让人想到故乡、想到乡愁、想到母亲的书。旧时、旧事、旧景、旧物、旧味,就是散发着香味的诱饵,钩到的是人心的软肉。读着书中的文字,想到的可能是童年的时光,故乡的老屋,房顶的炊烟,母亲的怀抱。思绪这么一路走下去,泪花都会不由自主的渗到眼角边。人是物非,现今中年人眼中可触可摸的乡愁,早已江水东流。张梅的文字,如一团缠绕的毛线,那根线头轻轻一拉,所有的记忆都能立马出现在眼前。

《晚饭花》里的故乡,是地域性的,是充满烟火味的江南。《晚饭花》里的天是江南的天,雨是江南的雨,阳光是江南的阳光,月色照样是江南的月色。《晚饭花》里的草木是江南的草木,它就长在溪边田头,院内路旁,合着农家的表情春花秋实。《晚饭花》里的物,均在江南寻常百姓家,在江南的烟火岁月中。《晚饭花》里的味,长在江南的土里水中,在江南的炉火中释放出美味。

《晚饭花》里的文字是女性的,是温暖的。女性的文字总比男性细腻。这一点,没必要隐讳。张梅的文字里不仅有自己的生活体验,还有先人的认知和学问。这就使得一物一味,一事一景,从孤立中丰满起来,从简单中多彩起来。张梅自己说:习惯将文字采摘、杀青、揉捻、烘焙、拣剔,以求好文字。

接着读了两本女作家的散文集,让我得出这么一个不一定正确的结论:但凡爱茶的女子,即使写凡俗的生活,文字中总会有种清雅的味道。

《晚饭花》读后感(四):撞见曾经的生活

收到张梅的《晚饭花》,极喜。素白的封面,暗香浮动。

读张梅的《晚饭花》,可以看出作者的细腻细心细致,及对生活的热爱,这是我喜欢的散文风格。这本书也属清华大学出版社“下午茶”系列,和同系列同写生活闲情的心岱的《闲花帖》还是有些不同。心岱的《闲花帖》更随性,更随意,走到哪里就是哪里了,端的是个放松。张梅不是,她把生活的方方面面收集起来,装点起来,按着她的思路剪成各式花色,呈现在人们面前。

闲闲地读张梅,总感觉是在读自家姐妹的小心思小雅致,读着读着就撞见曾经的生活,看见自己的影子。可不,我们源于同一祖先。那个“梅”字,曾经我是多么的喜欢,曾偷偷地将自己名字中的“美”改成“梅”。很想知道张梅的“梅”是不是暗示了她出生于腊月,我在《晚饭花》P68的《销魂梅花》里没有读到。我曾在我的散文《腊,腊月的腊》写到我对腊月的诸多喜爱,也包括腊月的梅花。

《晚饭花》是张梅对旧事对流年对生活的一次集结,谈凉床蓑衣油布伞,谈水仙菖蒲晚饭花,谈春韭苦瓜花露烧,谈惊蛰谷雨玉簟秋,也谈白茶猴魁云雾茶,真是多姿多彩。而我最喜的依然是在书里撞见曾经的生活,这样,我就不仅仅是在读张梅的文字,更是在回味曾经的生活,如同时光的回流。

在P25《冬日河埠》中,张梅这样描写:“母亲用棒槌一番捶打,一回回漂洗。等洗净了水,父亲和母亲一人牵一端,对角折成长条,反向拧扭,布眼里的水盛不住了,都哗哗地流下来。”这是多么熟悉的场景,童年的我也曾参与其中,河埠上和姐姐一人拉住被单的一头,使劲拧使劲拧。姐姐的力气总是大些,拧着拧着,我的双手都要在另一端反转过去了。

在P29《缸》中,张梅这样描写:“缸口盖着圆木盖,分成两个半圆状,只需揭开半边,水瓢伸进去,舀出清凉的水。”这样的大缸分明就是童年时,我家厨房灶台旁的那口大缸。父亲挑过水,母亲挑过水,姐姐挑过水,我也挑过水。玩累了的我们,就是奔进这样的厨房,揭开半边缸盖,舀出清凉的水大口大口地喝着。那样的痛快,胜过现在所有的解渴方式。

这样熟悉的生活场景,《晚饭花》中俯拾即是。P35《如花的毽子》中的那些外婆的铜钱都在童年用做了毽托,到最后所剩无几;P37《稻草垛》中用来铺床的温暖的稻草,也曾甜蜜了我童年的梦乡;P124《地衣》中的地衣,也曾在家乡的山野的草丛青石上捡拾,抄鸡蛋或素抄都极美味;还有竹笋、南瓜、苋菜、菱角,都曾是家乡熟悉的温暖的味道,却在张梅的笔下一一描绘呈现。

张梅也喜茶,辑五《茶意长》让我对《晚饭花》又欢喜了几分。她写的白茶、红茶、猴魁、铁观音等,都是我平日里安享着的。张梅将这些茶们散文化诗意化,如她的一抹思绪,袅袅地展开,恬适而宁静,美好无比。顿觉,我这些有茶的日子多么清雅,现在又有张梅们茶样的文字相伴相依,这日子更是清雅到至极了。

《晚饭花》读后感(五):现世安稳下的清平乐-----《皖北晨刊》登书评

楼下在切割水泥路,声音很刺耳。我在看刚收到的散文集——江南才女张梅的《晚饭花》。看着看着,就忘了去做推拿,也不知道水泥路什么时候已经切割完了。

早年看张爱玲,一边沉迷一边绝望——一个人的文字,怎么可以这么好?“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是胡兰成婚约上的祈愿,张爱玲看得满心欢喜,笔下的文字都开出花来。

“竹有凌云之志,笋有稚子之态。”“新蒜就像有秉性的人,不适合耳鬓厮磨,但它意气风发,久别后还是让人惦记的。”“(冬天)对着阳光闭上眼睛,也能感觉到有一小团一小团橙红色的光在睫毛上跳跃。”在体物精准、文字简约传神上,张梅可和张爱玲风格相似,但两人的心性和用字习惯却是大相径庭的。张爱玲是浓郁的,是纷红骇绿的伤情怨,张梅则是清淡的,是简静怡然的清平乐。张爱玲求之未得的“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在张梅的眼中、心中、文中,却是汩汩流淌着的。

张梅难道既写字也画画?在别处是很少看到这么多色彩词的。“合欢开花时,好似邻家的女孩穿上粉红的轧染裙,小心地将裙袂牵开,于是便有了份鲜妍。”“上面是竹架,牵满了碧绿的丝瓜藤,开出的花是那种鲜黄纯黄的颜色。”“(干子)再切成丝,细如线,却根根一般长短,拌以浅绿的葱丝、鹅黄的姜丝,盛在白瓷碟中,总是被春节里前来拜年的客人最先吃完。”美食?风俗画?视觉、味觉都被调动到极致,让我等北人情何以堪?我在南方度过了美好的大学时光,略品江南风物人情之灵秀,如今睹文思远,怎不对江南梦绕魂牵?

张梅必是极爱家乡的。她的文字里,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是有生命的,张梅写起来怜惜得像对自己的学生,对自己的孩子。“南瓜顺着土坡随意爬着,像放了假的乡村孩子,叶子撒着欢,几日不见,就跑得很远……”这些草木既有灵性又有个性,既温婉又有风骨,“忍冬,两字的组合有种凛然正气,有种恒久无畏。”“独活是一种草药名,也是一种姿态……坚守独活,甘于清静淡泊,将生命变成一场内心的修行。”南方的士子就是这样的,外圆内方,斯文温雅却风骨凛凛。联想到作者名字中的“梅”字,我想,梅岭在南方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惜旧事”是辑一,却是我不忍先看的部分,也是最使我柔软的部分。看的时候,我希望自己就是那个婴儿,就躺在那个竹摇篮里,在母亲有节奏的摇晃里,唇边漾着笑意沉沉睡去。我很荣幸,能和张梅一样毕业于安师大;我很惭愧,张梅躬耕杏坛花满树,安静桃李下成蹊:省作协会员,专栏作家,声名远播……

江南蕴玉,梅香江南。我希望,有一天,我重新坐在安师大的荷花塘边,在荷香和文香里,静静地读《晚饭花》,悟岁月真味。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