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晚饭花集》读后感锦集

《晚饭花集》读后感锦集

《晚饭花集》是一本由汪曾祺著作,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晚饭花集》读后感(一):散文高手汪曾祺

第一次读汪曾祺作品,就被他文字魅力所吸引!汪曾祺的小说不错,散文更好。其中《星期天》写的是发生在上海的故事,“窗口听到一声——白糖莲心粥。”“斜其蛊赛。“操那起来。”侬找啥人?”.......虽然学了有点不伦不类的沪语,但写得很有上海味道,连我这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也觉得好!至少比上海本土作家王安忆写得更有上海味道。

《晚饭花集》读后感(二):平淡方柔软人心

汪老多写大背景小人物的故事,而这本集子则更多是市井小人的故事,平淡中又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但总体而言没有前几本小说集看的让我印象深刻,比较深刻的就是《故里三陈》《晚饭后的故事》《云致秋行状》这几篇。

汪老的小说多是平民百姓市井小民的故事经历,再经过文学润色而出,平淡又不平凡,让人读的欲罢不能。

看多了大人物大背景的小说,再来看大背景小人物的故事,内心更多感悟唏嘘,我们大部分人终其一生也不过是能活成这些小人物罢了,看他们的故事仿佛就是看身边发生的故事,看我们自己的故事,更多的共鸣更多的情愫也就油然而生。

汪老的小说如水墨画,借用他的话:“这些画幅吸引着我,使我对生活产生兴趣,使我的心柔软而充实。”

《晚饭花集》读后感(三):每月读一本汪曾祺01

因为去年买了一本三联平装的《岁朝清供》,从此让我对汪老的文章佩服、喜爱的五体投地。于是从本月起打算每个月读一本汪老的文集。此书说来有缘,前些日子仅花了六元钱便在孔网上买到,要知这本书孔网现在最便宜的都要好几十了。 话归正题,本书集合了汪老一九八一年下半年至一九八三年下半年所写的短篇小说。用汪老在自序里的话说,这本“小说的内容渐趋沉著”,“如果说前一集的小说较多抒情性,这一集则较多哲理性”,“在文风上,我是更有意识地写得平淡的”。这也基本是这本小说集的整体风格。 书中所录小说内容多为忆写故乡风土人情、昆明-上海-北京时期的身边人事以及隐射文ge的小说。其中有以下几篇个人很喜欢。 昆明-上海-北京时期的身边人事:《晚饭后的故事》《职业》 忆写故乡风土人情:《金大力》《徙》《皮凤三楦房子》《陈泥鳅》 隐射文ge:《尾巴》。 他们或于平淡朴实中彰显了普通大众的真善美、或犀利冷峻,看后让人很感动。在这一点上,不得不说汪老是一个很会说故事的人,平淡的故事、平淡的人物、平淡的叙述,却能让人对感受到平凡生活中的美好,就如他自己所说,他写作就是为了让人感受到活着是美好的。

附关于汪曾祺先生生前集子的豆瓣日志:https://www.douban.com/note/572728099/

《晚饭花集》读后感(四):单列一点,无关此书

总有很多朋友叫我推荐书,我很不乐意。哪怕是在读书时除了课本什么书也不看的人,叫我推荐书来看,何其可笑,何其可悲!他们以为看书可以装逼,他们以为看书只是认字。可惜有人一辈子不懂,阅读是天底下一等一的困难事——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只会说“文艺”二字,又哪里会明白,书里拥有的,是永恒时间和空间里的所有呢?

暂且回到这本淡得像凉白开一样的《晚饭花集》来。

老实说,很难说读了这本书会有这样或那样、三言两语就说得清楚的感受,汪先生说写小说的要只“了解,欣赏”“对他进行描绘”而不做论断,他又说他用“浅得像清水一样的淡墨”“逸逸草草,不求形似”,他似乎做到了,用最平淡的语言记录最平凡的事,不求深意不求判论,这引得我不自主的问:写作为何?阅读为何?

想起来很可怕,我过去的阅读,潜意识里都是带着某种目的。真想知道,这世间的事,事事都是有明确的目的吗?又事事都需要有相应的目的吗?一旦失去这种目的的我,读一篇小文尚且不能自在,又如何在生活中自在呢?这种“目的”之外,其他的东西,于我而言,又将是如何的珍贵且不可多得呐!

我们终将受困于我们的见识,书中读得的,不过是管中窥得的豹、井中观得的天罢了!真是呜呼哀哉!

不知道汪先生所言,只“了解,欣赏”“对他进行描绘”而不做论断,是不是有这方面的考虑。不知道屈原所言,“路漫漫系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不是有这一层意思。

《晚饭花集》读后感(五):晚飯花

首先,先谈一下关于晚饭花。在吴其浚的《植物实名图考》中记载,晚饭花就是野茉莉。因为是在黄昏时开花,晚饭前后开得最为热闹,故又名晚饭花。而汪曾祺自己曾说过,这种花虽然有其药用价值,用“村”“俗”形容都不为过,而最恰当的字则是“怯”。这也就点出了晚饭花的含义,它们是最平凡质朴的一种花,虽可入药,却也仍是一种很普通的花。而晚饭花的这些特性,和文中质朴的几个女性形象相似。保留着人性中最纯粹的美,同时,也保留下了封建思想中长期对女性思想的束缚。这种过分的“纯粹”,又像晚饭花的“村”和“俗”。

其次,谈一下王玉英和李小龙的形象。晚饭花是由三篇短篇小说构成的,而在这其中,第二篇晚饭花的分量最重,文章最为吸引人。在这篇里,用晚饭花渲染王玉英,花人相得益彰,描述出一幅恬淡,淳朴的画面。但晚饭花生命力再要强也只是在晚饭时拥有短暂的生机,而王玉英的命运也是如此。文章的开头毫不吝惜地运用大量笔墨写巷子的景色来引出红花绿叶中美丽的王玉英,她勤劳,善良,质朴,羞涩,像《边城》里的翠翠,像《受戒》里的小英子。她仿佛拥有着那个年代对女性所有美好的评价,但她也拥有着那个年代大多数女性一样的命运。在王玉英的形象中,像是翠翠与小英子的更进一步,诗意的感情,纯真的人性固然重要,但不能被其所捆绑,束缚,过分的淳朴是愚昧、荒谬。

而李小龙,就像那个年代大多数的人一样。善于发现美好事物,却无力去保护,任由其遭受封建思想制度的摧残,甚至最后变成了同样的摧残者。在李小龙的眼中,他明白王玉英出嫁后的后果,也不情愿王玉英出嫁,却无能为力。王玉英不见了,晚饭花依旧。直到臭河边的遇见,他才相信“这世界上再也没有原来的王玉英了。”

汪曾祺用寥寥几笔,不评价,不议论,用散文化的方式写小说。朴实平淡,又充满诗意。而用这种手法,又意图何在?汪曾祺笔下的王玉英和李小龙,不是《青春之歌》里的林道静,不会选择叛逆或出逃,只是会顺势而居,服从安排。而这样才是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常态,是最为真实的生活场景,最具有力度的批判。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