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后感100字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后感100字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是一本由赫伯特·斯宾塞著作,28.00元出版的2013-3图书,本书定价:185,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后感(一):每一个父母都需要学着做父母

2017年No.2⃣️2⃣️

小的时候,要学的东西总是很多,牙牙学语,蹒跚学步,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家庭教育。没有一个父母是生来就会做父母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斯宾塞并没有从非常大的理论方面来说快乐教育,而是从生活中的小事来一一举例,如何自然惩罚,如何让孩子开始记录,如何让孩子开始写作…总的来说,是一本非常值得各位爸妈读的书。

ps:高中毕业的时候一位老师推荐了《一岁就上常青藤》这本书,他说,你们要为以后做爸妈而积累。

所以,我想这本书大概适合每一个人吧。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后感(二):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儿童的天赋分成了七种潜能:它们分别是语言才能、音乐才能、数学逻辑才能、空间才能、身体协调才能、自我认识才能、认识他人的才能。他将有价值的知识分为五类:

第一类是直接保存生命所需要的知识,如生理心理学的常识,自保的本能等,知道了这些,才能保持健康的身心;

第二类是间接保存生命的知识,如物理、化学等等各种科学和技艺,通过这些知识取得维生的能力,社会的物质进步也奠基于此;

第三类是做父母的知识,这一类的知识,是我们当前的教育中几乎完全缺乏的,孩子生下来后,很多父母还不知道该怎么养育,更不要说有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了,所以如何做父母的知识,是青少年要逐渐掌握的重要内容;

第四类是做公民的知识,作为社会和国家的一员,你有哪些权利,要尽哪些义务?你为什么要纳税,纳的税都用到哪里去了?

第五类是各种兴趣爱好,这是一个人修身养性,过一个充实的人生所需要的知识或艺术。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后感(三):快乐教育让孩子学更多,重要的是他们是快乐的

关于孩子该怎么教育?有很多书,但是如何选择一本书对大人和孩子都能互相吸引互相进步呢?

首先是快乐,需要点亮他们的兴趣点。坚持一段时间,尝到甜头后慢慢的就会更加有兴趣的继续学下去。

而这种快乐的情绪也会传染的,比如学英语的话。他可能开始是喜欢听英语歌曲,从简单的英语歌开始唱,在众人面前表演获得成功或引起某人的关注后,他就想学更多的英文歌,这就强迫他去更好的学习说英语,记英语单词。然后,英语成绩也会莫名其妙的提高。老师见你英语能力不错让你代表班级参加英语演讲。

这时候你就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去提高自己的演讲和口才能力,如此又增加了一项技能。如此经常出现在公众场合的呢,就不会让自己其他的成绩落后于其他人嘛。这是人的本能,竞争的心态。

看完《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斯宾塞告诉家长: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效果最佳,父母必须遵循孩子心智成长的自然规律,诱导孩子的兴趣发展,鼓励孩子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在家庭教育中要发挥父爱的积极作用。积极帮助孩子树立快乐的心态和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是英国著名教育学家赫•斯宾塞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写成的,因其符合孩子天性的教育理念而受到广泛的欢迎和推崇。

正所谓“好的东西永远不会落伍”,书中不仅仅是推广“快乐教育”的理念,更多的是介绍和提出许多可行而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建议。

看完此书,我总结了以下五点供大家在育儿路程上参考:

一.一次只做一件事,训练专注

作者经常让小斯宾塞练习一段时间只做一件事。一本书没看完,不去看第二本,除非他决定放弃;一幅画没有画完,不去画别的;做一件事时,不去想其他的事等等。多次以后,他渐渐养成了专注的习惯,他总能从专注地做一件事中找到乐趣,也渐渐没有了往日的那种浮躁,心总能平静下来。只要一开始决定做一件事,他就会安静下来。

二..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1.让孩子明白生活是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去面对,作为父母我们实际上和很多父母一样,会给孩子很多帮助。比如孩子跌倒后,父母会赶紧的把他们扶起来。但是对小是斯宾塞,作者从来不,只是鼓励地看着他,或者说:“地上的石头想看你能够自己爬起来呢?”

对豆包,我们一般是站在旁边说“没事的,自己起来吧。然后拍拍衣服上的灰。”次数多了,她自己每次摔倒了,也会立刻爬起来,然后自己对自己说“没事的,妈妈,没事的。豆豆自己起来。”

2.让孩子体会自我努力的快乐: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事是孩子们可以自己做的,只是由于身边可以依赖的人,他们就不做了。放弃了可以自己做的事,也就永远得不到通过自己的努力随之而来的快乐。

3.要得到就必须劳动:我认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让孩子通过一定的劳动来换取他所想要的东西,比简单的给予要好得多。

4.独立成长,也需要真爱相伴。

让孩子明白,孩子,这是你自己的事情,只有学会了自己去解决,你才能得到成长的快乐。充满感情的语言比简单的告知更有效果。如果你说“你自己的事自己做,我才不管你呢。”这两句话是一个意思,但效果肯定不一样。

三.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让孩子乐观面对生活:一种乐观的心理像是一个强有力的磁场,又如同花蜜吸引蜂蜜一样会将各种有利的因素吸引到自己身边,事情因此也就有了改变的可能。

四.教育的目的是有一天能够不教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过“教是为了不教”,自助教育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机械的作业或是死记硬背。开放性的探究作业更能起到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作用。孩子提出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告诉他答案,而是要指出找到答案的途径。

自助教育对于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第一,会让孩子形成因果的概念,明白世界上一切东西都是有原因的。第二,会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找到这种原因,他不会完全把某人、某书说的观点当做权威而接受下来。

五. 快乐的智力培养

相信自己孩子的智力,对孩子来说是最大的支持。

用兴趣诱导孩子快乐学习。对于孩子的心智发展来说,很难用“有用”或“没用”来区别他们的兴趣。应该说,每一种兴趣对孩子求知来说都是有价值的。明智的父母总能利用这些兴趣把孩子引向各类知识的殿堂,并培养出孩子好的求知习惯。父母在这种事上“所表现出来”的兴趣会使孩子获得肯定,而有目的的诱导又不知不觉地让孩子学会了求知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的目的性不能太强,一旦意识到这是一项任务,孩子的兴趣会大减。

斯宾塞建议:把要教给孩子的东西分类,比如:品格、习惯、健康、语言学习、运算等。然后,拟订一个每周的小计划,一周实施一点,日积月累就会看到成效。

所以说,快乐养育会让孩子学到的东西会更多。最重要的是他的确是快乐的。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后感(四):只快乐不教育,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表姐最近很苦恼,她儿子轩轩自打上了小学状况百出,不是在课堂带头起哄,就是跟同学打闹,三天两头被老师约见。轩轩自小在无拘束的环境中成长,表姐美其名曰“为了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从来没给孩子压力,让他尽情玩乐,连作业也不会逼迫着写,可孩子的成长却不尽如人意,爱闹情绪,不守规矩。

我周边像表姐这样提倡快乐教育的家长还真不少。可他们大概没完整读过“快乐教育”理念的创始人赫伯特·斯宾塞所写的这本《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提倡的是,让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而不是只快乐不教育。你给孩子的不是快乐教育,是随心所欲。

赫伯特·斯宾塞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主要介绍了赫伯特·斯宾塞对侄子小斯宾塞的养育方法,包括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知识,尊重孩子的权利,培养孩子的心智,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等。小斯宾塞14岁被剑桥大学破格录取,且一生在学术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

什么是有价值的知识呢?自我保护知识、人际交往知识、自然知识、生命科学知识都含括在内。斯宾塞认为这些知识有着双重价值,既可以用来指导行动,又可以锻炼心智。阅读、写作、认识植物、亲近自然,父母在这些事情上所表现出来的兴趣会使孩子获得肯定,而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学也会让孩子学会求知的方法。

既然快乐是教育的目的,那么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孩子说不愿意认字,你顺手就放弃了,这不是快乐教育。你和孩子玩起了找字游戏,比比谁先找到,孩子开心了,你的目的也达到了。

斯宾塞把教育过程比做喜剧,有道具和没道具的演出效果完全不一样。无论孩子的兴趣在大人看来多么无聊,但这些兴趣可以帮助孩子进行自我教育。比如孩子喜欢植物,父母可以帮他一起制作植物标本,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等。因为孩子亲身体验得来的知识何曾宝贵。

孩子就像一块璞玉,只有快乐的父母才能将它们真正的价值挖掘出来。不要在情绪很糟的时候教育孩子,这样容易将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也不要在孩子情绪低落时逼迫他学习,这样并不能达到学习效果。

孩子犯错时,你会不自觉大声责罚吗?斯宾塞认为,孩子犯错时宜采用自然惩罚而非人为惩罚。前者遵循的是基本等值原则,对一种错误行为作出回应,后者则是父母人为决定惩罚回应。比如孩子在玩闹中打碎了杯子,自然惩罚是让他收拾干净,下次注意。相反,如果采取责骂、体罚的话,他会认为不公,为什么打碎一个杯子要受到责骂。清醒一点看,很多父母发出的强制性指令,多是为了自己的方便行事,而不是为了矫正错误。

斯宾塞认为,孩子有必要学会在艰难的事情中培养生活必需的勇气。平时可以给孩子讲讲家庭故事,参与家族传统活动,让孩子对家庭产生必要的敬畏和归宿感。当家庭遇到疾病或变故时无需隐瞒,只需如实告诉孩子,让孩子也学会为家庭分忧。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得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快乐,孩子就会快乐;你暴戾,孩子也会暴戾。再好的学校,也比不过父母的言传身教。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后感(五):怎样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

今天读完了《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作者赫伯特•斯宾塞),这是我读过的关于教育孩子的书中,第二本好书(第一本《卡尔•威特的教育》),此书侧重家庭教育,而且是快乐教育。期中第14章,讲的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现在我把重要的信息摘录如下,这不仅对于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有很好地指导作用,对于学习写作的成年人也有很大地启发。

培养写作能力的方法如下:

1.寻找自己的语言

我们要告诉孩子,他自己也有许多东西可以写出来只要是真实的,就是美的,就是别人愿意听、愿意看的。

2.写作其实很简单

只需用自己的记忆,凭印象来写就可以。即写出自己看见的、记忆中的东西就行。

3.语言天赋不是写作的敲门砖

语言本身的力量绝不会超过真实的思想、感情和真相。

有时,正是语言的天赋(这里强调口头表达)阻碍了孩子真实的表达。相比之下,倒是那些语言天赋不高,甚至显得笨拙、力不从心的孩子,能写出好的作品,因为他们比前者更珍惜语言,更懂得去倾听内心和外部世界真实的声音。

一位教拉丁语的老师反问道:“难道我们不应该鼓励孩子去大胆想象吗?”“是的,”我回答道,“孩子需要想象,但在此之前,我们先要教会他如何准确地描述自己和外部事物,如何记录自己的回忆。就像不能让孩子因为题目是快乐而装作快乐一样,我们不能让孩子为了写作文而去编造。”这里作者强调,让孩子写出真实的东西即可。真理虽然朴实,但每个人都愿意倾听,语言如果离开了真实的生活和感情,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4.写下自己的真实感受

只有当孩子把写作当成自己的事情时,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才能够得到培养和锻炼。让孩子自选、自拟题目,是作者对小斯宾塞写作训练秉持的一贯做法。

作者鼓励小斯宾塞写他自己想写的内容,等他写完后,他再对其中一些文法、修辞不恰当的地方加以指正。

5.快乐写作

写作无处不在,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就开始以各种方式来“写”和“作”。

其实就是对“什么是写作”的回答。“写”是记录, “作”是创作。“写”是把思想感情、事件的发展记录在纸上,“作”是使这种记录有恰当的体裁、形式和文采。如果“写”是求真,那么“作”就是在真的基础上求美,使所写的东西具有感染力、说服力。作者认为,做父母和老师的,都应该把这个秘密告诉孩子,就像告诉他们哪些话不可以说,哪些行为是礼貌的一样。写作无处不在,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就开始以各种方式来“写”和“作”。

1) 摘记。比起日记、周记来说,摘记更随意,孩子可以通过它接触社会、家庭、自然。在孩子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单词之后,我们就应该给他准备一个摘记的本子,鼓励他把平时听到的有趣的故事和新闻以及读到的书,以简单的方式记下来。或者抄录,或者概述。

2) 墙记。

简单的办法是在墙上固定一个地方,贴上许多纸,上面有一点小小的提示加以区分,比如这里是漫画区,那里是记事区,上面是梦想区,等等,让孩子在各自的区域内尽情去写、去画。天长日久之后,父母会发现墙壁已经成了孩子钟爱的小天地。

3) 信。鼓励孩子写信也是一种必要的写作练习。

孩子通常都会喜欢收到别人的来信,而想要收到信的最好办法是先寄出信。在英国,很多牧师、神父,还有一些童话作者,他们经常以通信的方式与陌生的孩子交流,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件有益的事情。作者也经常收到一些孩子和他们的父母的来信,每天下午4点至6点,是他给孩子们回信的时间,雷打不动。

4) 日记。孩子用的日记本一定要与众不同。作者给小斯宾塞设计的日记本后来被一位商人看中,他成批量地生产这种适合孩子的日记本。这种本子很快就流行起来,大家给它起了个名字——斯宾塞日记本。

5) 故事本。这是一种神奇的本子,它的封面必须是类似故事书的硬皮,里面必须有插图。孩子们都喜欢讲故事,听故事,这种本子就是鼓励他们把听到的写、画下来,甚至自己创作故事。一般,孩子到七八岁时,就会萌发出一种愿望,想要把自己写的或者是记下来的故事给其他小朋友看。在作者的倡导下,德比小镇每年感恩节的前一天都举办讲故事比赛,后来固定下来,成为孩子们上课之余的一项重要活动。每到这一天,孩子们就被他们的父母打扮得整整齐齐,兴高采烈地带着各自的故事本来参加比赛。

6) 续写指导。所谓续写指导,是指对一些比较宽泛的题目,由老师或父母先写上开头,然后让孩子在每段的提示下填写完整。这虽然看起来有点笨拙,但非常有效。英国许多学校后来都接受了这种方法,甚至开设了续写练习。

当有一天,你发现写作对孩子来说就像走路、奔跑、跳跃、散步一样轻松自如时,你就会发现这一项活动不仅可以开启他们的心智,而且可以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到了这时,写作就不再是一件难懂的事,而只是一项充满快乐的智力活动了。作者说,他提倡孩子快乐写作就和提倡对孩子进行快乐教育一样,都是立足于孩子的自然属性而提出来的。因为在他看来,没有任何教育方法比顺应孩子自然成长的次序和兴趣更有效果、更有益处。

除了上面提到的斯宾塞的培养写作能力的方法外,我还补充一点,要想提高写作能力,还要培养孩子的阅读爱好。只有读书多了,才能写得更好,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写第一部小说《且听风吟》前,就已读了好多书。

怎么培养孩子的阅读爱好,这本书中也有详细讲述,我下次再讲,迫不及待的朋友可以自己先看起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