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变貌记读后感100字

变貌记读后感100字

《变貌记》是一本由(法)埃梅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17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变貌记》读后感(一):真实的幻想

“面部并非只是反映我们的思想和感情的一面镜子,而且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的思想和感情,并同它们一起组成我们的思想和感情的。”

一张丑陋的脸变成了一张美丽年轻的脸,改变的不光是人的容貌,也改变了他的内心。拥有了新面孔的他,变成了自己妻子的“情夫”。当他恢复到原来的容貌时,他却开始厌恶这张让他自卑的脸。他在罪恶中体会到了乐趣,不想脱离罪恶。就像作者说的,面部会影响人的思想与感情,一个人的面孔会流露出他的心灵。当人的脸改变时(现在大部分是通过整容)人的性格也会发生改变,当丑陋的人意识到自己的容貌变美时,绝大多数人会变得骄傲,并且想要满足自己曾经无法被满足的欲望,利用自己的容貌去犯罪。圣经中说过,“骄傲在败坏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

人应该对自己的容貌感到满意,因为上帝赐予我们的自始至终都是完美的,独一无二的。如果人改变了上帝的创造,必然陷入罪中,也可以说是已经在罪恶中,只会越陷越深。就像作者在书中写的,当他恢复到自己本来的面孔时,他才重新变成了上帝的创造物。“上帝在我心里,如同他在其他人的心里一样,我重新变成了他的创造物。我的生命和我的面部是他赐予我的东西,为的是使它们变成我感到满意的东西。”

一个离奇的故事,荒诞与现实的结合,阐述了人性的丑恶。开始在同一个地方,结束也在同一个场景,最后一切回到了原点。结尾中作者说,这个故事或许只是一个被无限放大的一秒钟。我认为,这部小说可能就是作者一秒钟的幻想吧。这是一个多么真实的幻想。

《变貌记》读后感(二):外表与内在

我喜欢这本书的构思,或者是因为在我的内心希望能像主人公拉乌尔一样来一场变貌之旅。故事讲述的是一个相貌丑陋,一直以来恪守自己的原则,自以为是个安守本分,能够抵制住艳遇的中年男人拉乌尔在办理证件的时候被告知照片与本人不符,由此开始发现自己变貌成一副长相漂亮,容易吸引女人注目的花花公子样的面孔。这显然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而拉乌尔在逐渐适应并喜欢上新面孔之后,化身为罗兰,并决定以自己漂亮的面孔勾引妻子勒内...... 故事到此还在继续,但我并不想浪费时间将所有的情节都抖漏一遍。在书中,有一个观点贯彻其中,那就是“面部并非只是反映我们的思想和感情的一面镜子,而且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的思想和感情,并同它们一起组成我们的思想和感情” 拉乌尔在换上新面容之后,虽然声音,身材,笔迹没变,用的也依旧是原来的思维方式,但灵魂与相貌的适应使他逐渐发现自己的内心已离拉乌尔越来越远,他变得渴望艳遇,喜欢在镜中欣赏自己,拉乌尔的迟钝亦都不属于他。不仅如此,他还在成功成为妻子的情人后亲耳听到了妻子对原来的自己的评价,客观地对待拉乌尔的优缺点。 最终在面临朋友朱利安和同事,舅舅对罗兰这一不明身份的质疑,眼见罗兰编织的谎言即将被拆穿之下,罗兰又重新变回了拉乌尔。这无疑是场奇遇!是上帝故意制造的一场恶作剧。这次奇遇虽然只维持了短短三个星期,而变貌回来后的他仍不时有着罗兰时候想与女人的艳遇这一想法,但它却使得拉乌尔更好地认识了自己,发现以前尚未发觉的妻子的美,还拾获一份同朱利安的珍贵友谊。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对自己的相貌会有不满意的地方,当然我们也明白拉乌尔摊上的事儿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的,除非去做整容手术。内在的心理状况确实会对面貌有一定的影响和映射:人们可以从一个人的面部表情粗略观察他是开心的还是悲伤的。而面貌也有可能影响着内在: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美丽时,有的人并不在乎,但有的人会变得骄傲,并利用它达到自己的欲望,因此产生了黑暗的心理。“面部并非只是反映我们的思想和感情的一面镜子,而且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的思想和感情,并同它们一起组成我们的思想和感情” 这正是作者所强调的。当然除此之外,作者还探讨了婚姻以及婚外恋等。 不管怎样,我也希望能够在瞬间改变自己的相貌。老实说,我不喜欢自己的面孔。

《变貌记》读后感(三):第五十夜:如果可以换一张脸生活……

小伙伴们,问几个问题:你们对自己的外貌满意吗?有想过变成另一个样子吗?如果变成另一个样子,你们还会是现在的性格吗?

不知你们的答案会是什么样的,至于我,小时候对外貌并不在意,不过青春期以后每次照镜子都有一种淡淡的沮丧,沮丧自己的原生相貌,照得越久,沮丧越浓,然后便是懊恼,懊恼为什么父母要把我生下来,如果这个世上没有了我,也就少了这些无谓的烦恼了。

关于变美的问题,我这二十多年来的思考深度仅限于上面所提到的沮丧情绪,所以尽管花在这个问题的时间很多,然而就像一个人成年累月只计算十以内的加减法,对于学习能力并无半分提高。照镜子想变美除了将时间浪费在让自己徒增烦恼上,毫无任何意义。

所以说,思考的时间与思考的深度并没有太多联系。我拎着小铲子满地挖坑,挖两下就换个地方,充其量这叫松土。而法国小说家马塞尔.埃梅就能认准一个地方,一直挖下去,挖出了一汪清泉。

马塞尔.埃梅,法国作家。1902年3月29日生于汝拉山区的马蹄铁匠家庭。家境贫寒,当过小贩、小工、电影中的哑角、银行和保险公司的职员、记者。1967年10月29日卒于巴黎。

今天介绍的这本书,就是马塞尔.埃梅对于改变容貌的思考,这本书也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变貌记》(十一万字的长篇小说)。

男主角拉乌尔的生活可谓是心满意足,他事业有成,家庭美满,有位貌美如花还忠贞如玉的妻子,还有一双可爱的儿女。唯一让他感到隐隐的痛苦的地方就是他那张丑陋的脸,宽大而塌陷,下巴布满了皱纹,鼻子像是哈巴狗,上面嵌着一双多疑的深陷的小黑眼睛,神态时刻保持着谨慎和戒备。

不管你们承不承认,外貌很多时候其实比思想更吸引人,不信你们对比一下城市里书店和整形医院、美容院的数量,相比于思想,大多数人看重的还是外貌。

你很难摒弃对一个人外貌的观感而只专注于他的内在。外貌就像一种介质,可以使思想折射或者变形。每个人外貌的折射率都不一样。再愚蠢的思想只要从一幅美好皮囊折射出去,美貌还是会为其增添一份可爱迷糊的光晕,即使想法愚蠢,也不会让他人难以忍耐。相反,在睿智的头脑如果隐藏于丑陋的外貌之下,引起的更多是厌恶与怜悯,就很少有人愿意走进内心去了解真实的他们了(比如《悲惨世界》里的敲钟人加西莫多)。

位于巴黎蒙马特区的“穿墙人”雕像就是根据埃梅的另一本小说创作的

一个人性格会在外貌上打下烙印,同样,外貌也是构成一个人性格的主导成分。“面部并非只是反映我们思想和感情的一面镜子,而且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的思想和感情,并同他们一起组成我们的思想和感情。” 可以说拉乌尔的忠诚与外貌不无关系,结婚多年,他几乎不敢越雷池一步,每次当他面对美艳性感的女人时,对于外貌的自卑就像一桶冰水,总能将他瞬间浇醒。

在一个下午,一切都改变了,拉乌尔的灵魂被装进了一幅年轻活力又帅气的皮囊,他的思想还是原来的思想,而他的表情看起来却已不再是原来的表情了。他对于其他人来说不再是拉乌尔,而是一位陌生人。荒诞的事情已经发生了,他该怎么面对自己的妻儿并且将生活拖回原来的轨迹呢?

如果是我的话,我会发条朋友圈告诉大家真相。不过在埃梅生活的年代里可没有手机,而且如实相告的话这个故事也就结束了,于是埃梅选择了另一个剧本:制造了相貌丑陋的拉乌尔制造去远方谈生意的假象,从他原本的生活中消失了,而变身为英俊帅气的拉乌尔编造了一个新的身份——罗兰.科尔贝尔,重新接近自己的妻子和同事,设法回到自己原本的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拉乌尔发现容貌对一个人社会形象影响如此之大。变身罗兰之后,酒吧里曾经对拉乌尔视而不见的性感女人竟然主动向他抛出橄榄枝。原来的拉乌尔就是一位十分可靠的合作伙伴,换上新面貌的罗兰谈生意竟比原来还轻而易举地成功,拉乌尔更努力上进,工作成绩与现在的罗兰相比却相形见绌。拉乌尔的外貌曾是他的累赘,而罗兰的外貌则成了他的加分项,并为其提供了一种过去从未有过的方便,大家都喜爱他,并渴望再次见到他。

最让拉乌尔感到意外的当属妻子勒内的“出轨”。当罗兰出现在她的生活中时,勒内并不知道对面这位英俊潇洒的陌生人其实就是她的丈夫(她一直以为丈夫拉乌尔还在远方出差)。这位在拉乌尔眼中贞洁本分宛如圣母一般的贤妻面对罗兰的示好,一步又一步地坠入了情网。委身于罗兰时,竟搂着他的脖子,管他叫“我亲爱的”,要知道他们亲密关系仅仅开始了不到一个小时啊……

藏在罗兰皮囊之下的拉乌尔惊讶地发现他朝夕相处的妻子完全变成了另一个女人。她换上了他从未见过的价格不菲的性感内衣。他头一次看到他的妻子是如此面露喜色,宛如一尊被注入血液的雕像,变得生机盎然。她看他的眼神是他从未见过的,那是一种充满温柔和肉欲的令人心动的眼神。她的声音也变了,灼热而诱人。连她做爱的方式也变了,这使得他感受到一种全新的幸福,一种拉乌尔从未体验过的新鲜的幸福。

面对妻子勒内的变化,拉乌尔感激这次变形,这使他有机会见识到妻子的激情。同时这也使他感到困惑,她对丈夫的感情是牢固、真诚的吗?如果是真的话,为何他从未感受过她的热情?如果是虚伪的,那她对罗兰的感情是怎样的呢?难道一幅假面具就足以使她神魂颠倒吗?

很快,勒内就给了他答案,在贤者时间里,勒内向罗兰袒露了心迹:“罗兰,我以前丝毫不懂爱情,人家告诉我的爱情这东西,我只感受到它是一种烦恼……如今我比进你家之前多上千倍的爱你……”

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像拉乌尔一样,换上一张完美的脸再重新接近你们的枕边人(不告诉对方你的真实身份),会是什么样子呢?我觉得结果一定是不乐观的,毕竟人性经不起考验。

换一张脸,就等于换了一个人生,同时,观察世界的视角也随着变形而改变,如果深入挖掘的话,这是一道值得深思的哲学命题。写到这里我想起了法国的会考题目,那些哲学题很多我都没有想过,更别说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了。希望我们国家在给孩子们灌输各种精神和学习技能的时候,也能培养一下人文素养,让孩子们不光会学习,也能独立思考。

法国文学家很擅长用文学作品来表达哲理,至少在我读过的这些小说中,确实能感受到他们深邃又富有亲和力的哲思。跟俄罗斯文学中大段大段的思考还不大一样,法国作家的哲思很好地融入到了故事中,既不破坏故事的美感,又使得故事更为升华。这本书同样如此。

拉乌尔变形之后还经历了什么呢?在此我就不剧透了,小伙伴们买来这本书看看吧,它会带给你一段有趣而深刻的旅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