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悬崖边的造物者读后感锦集

悬崖边的造物者读后感锦集

《悬崖边的造物者》是一本由[美]贝丝·夏皮罗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3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悬崖边的造物者》读后感(一):悬崖边的造物者

我们怎样看待人与最难的关系,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有些人认为我们可以按照自己想象的方式去改造自然,也有些人认为自然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只能顺其自然。

在《悬崖边的造物者》这本书中,作者用详尽科学的历史资料,向我们展现了人类是如何影响甚至操纵我们周围的生物的。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人类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其他生物的正常繁衍与生存。

随着各方面技术的进步,我们变得越来越容易在某些领域影响到其他生物,其中影响极大的一个方面就是对于其他生物的生活范围的影响。

如果我们对生物学的认识太少,就可能会觉得有些生物即便消失了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呀。实际上对于绝大多数生物来讲都是处于食物链中的某一环的,所以一种生物如果从世界上消失了,就有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很多种生物的生存。

这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行为造成了某种生物的消失,那么我们不仅改变了灭绝物种的演化,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包括我们在内的其他物种的演化进程。

每当我想到有很多鸟类,鱼类已经灭绝,或者即将灭绝,我都会感到特别的难过。因为对于我们整个自然界来讲,每一种物种的灭绝就意味着自然界少了一种颜色。

从进化论的角度看,环境在随机变化时进化根本不存在方向,也没有终点,一切都是随机的,过程中甚至会有“倒退”和“反复”。

而人为的干预往往会让这种充满随机性的进化变得单调。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人类活动对其他生物造成的严重性和破坏性也与日俱增。

人们当然也意识到了我们对于其他生物生存的影响,所以我们也采取了一些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来保护其他生物,比如说建立自然保护区。

在人类活动如何影响其他生物这个话题上,科学家们还在思考现代的科学技术能够起到怎样的作用?

我们对基因学遗传学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通过相关的科学技术,我们也能够实现某些生物的繁衍与创造过程。

尽管类似的科学技术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性,我总觉得这些技术仍旧是以人为主导的,而非以自然选择为主的演化过程,也因此类似的方法算不上鼓舞人心。

我们是捕猎者、破坏者,也是保护者、创造者。如今我们正站在悬崖边,在未来几十年间做出的决定,将会决定人类自身和其他物种的未来命运。

不管怎样,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生物在自然选择的演化过程中生存下来,而人类应当与它们保持恰当的距离。

《悬崖边的造物者》读后感(二):人类科技创新对自然的重塑

作为一个研究古生物DNA的专家学者,作者在此书中运用了非常丰富的专业知识,向我们展现了美洲野牛的演化和人类的起源过程。北美野牛的故事是我们接管物种演化进程的一个缩影。我们影响了几乎所有生活在今天的生物。只是我们塑造野牛的方式从捕猎变成了保护,我们中途学会了如何操纵和管理野生动物以满足我们的特定需求。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作者对人类对古生物的破坏性影响作了详细的介绍和研究,尽管人类的猎杀活动不是某些物种灭绝的唯一原因,但是它也起到了极大或者说就是最大的影响。旅鸽的灭绝使人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第一次为立法保护濒危物种做出努力,为现今许许多多的保护法律、协议和条令铺平了道路。

第二部分,将探究由生物技术带来的人类创新的新阶段。人类通过基因改造的方式对动植物进行改造,以保护这些濒临灭绝的生物。可以看到,人类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比如佛罗里达美洲狮种群的恢复。在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过程中,人类逐渐掌握了它们的基因序列、生活环境,现在人类可以重组任何DNA,这是非常有应用前景然而又可怕的一个事情。

人类可以通过重组DNA,利用农杆菌改造作物;创造保质期更长的番茄;可以通过基因的改造,去消灭疟疾的传播者——蚊子;拯救濒危灭绝的树种——美洲栗。作者也探讨了将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复活远古时期的生物这一问题,例如冰河时期的猛犸象,那需要非常长的时间去匹配基因,但我们不禁需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否需要真正的猛犸象,或者说编辑亚洲象的基因,使它们能够生活在西伯利亚,这是不是已经达到我们的目的?

除了复活已经灭绝的物种,作者在最后一章里还谈到了一个极其危险的事件:将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人类自身。作者指出,以这种方式操纵人类演化必然会造成不公平现象。一旦允许进行人类生殖细胞系编辑,我们可能因结果过于诱人而无法自拔。2019年底的新冠流行,这是我们第一次实时利用基因数据监控的大流行,我们观察了病毒的演化,检测更具毒性的毒株的出现,跟踪了这些毒株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我们学着利用现有措施干预病毒:隔离、治疗和接种疫苗。作者提出了一个假设:如果这些措施都失败了呢?如果病毒变得更为致命,或者传播速度更快呢?我们是不是会把注意力转向发现的保护性突变,然后利用可用的工具编辑自身的DNA呢?这会不会是一个转折点,由于拯救自己的需求十分迫切,以至于我们会放弃因为伦理问题而不更改自身演化路径的观点呢? 作者相信,最终我们会将基因工程的力量应用于自身。

故事的开始,一群野牛平静又安然地生活在在为数不多的地球最后的荒野之地,故事的最后,在早春的黄石国家公园,一群北美野牛正在惬意地吃着新鲜的草,四周寂静,只能听到沙沙的风声和远处潺潺的水声。这是一幅平静又安然的画面。

在整个人类历史中,我们一直在塑造周围生物的演化进程。在过去的5万年里,我们的祖先通过狩猎、干涉的方法战胜了数以百计的物种,并导致了它们的灭绝。现代生物技术让我们可以比祖先更快、更精准地干预物种演化。今天的生物技术不同于过去的传统技术,需要我们另行看待。现在我们拥有前所未有的力量去改造物种,我们需要意识到这种力量的存在,并且接受和学习如何掌控这种力量。

《悬崖边的造物者》读后感(三):我们最终将会成为地球上所有生灵的“上帝”吗?

从地球上有人类出现开始,人类与地球上其他生物的关系就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最一开始,人类与其他生物是平等的关系,人类通过捕猎其他动物来获得食物,人类也被其他动物捕猎,被当做他们的食物。

后来,人们发现将野生动物驯化,可以不再那么辛苦地去野外捕猎,一日三餐都有了保障,也可以免除在野外奔跑时遭遇危险的可能性。

再后来,人们发现植物比动物更容易养殖,通过发展种植技术可以获得更多的食物,养育更多的人口,很多人类由牧民变成了农民。

最后,解决了食物的问题以后,人类变得越来越多,开始侵占其他生物的栖息地,人类突然发现,很多生物由于自己的无限扩张而灭绝,人们开始划出自然保护区,避免太多生物从这个地球上消失。人类又从农夫变成了管理者。

《悬崖边的造物者》这本书的前半部分讲述了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关系如何从捕猎到驯化,从驯化到保护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唯一的目的是养活自己。几千甚至几万年以来,我们获得食物的方法几乎没有改变,一直就是捕猎、驯化和种植。

然而总有一个临界点,使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依靠传统获取食物的技术,已经无法养活我们日益庞大的人口了。

地球上现在有90亿人口,总有一天,倾尽一切办法,我们的产出会不够我们的消耗。

到那个时候,要么我们每个人都减少自己的消耗,要么,有一部分人将会被饿死。

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到最后,我们终于无法顾及是否给其他生物留出生存的空间,我们会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空间来通过养殖和种植获取食物,那么其他生物要么和我们在相同的空间里共存,要么灭亡。

面临这样似乎已经无法挽回的危机,突然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悬崖边的造物者》告诉我们,现在我们拥有了一种新的工具,这种工具可以使我们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方式来操控物种。

这种工具就是生物技术。

你不必担心这种可以干预生物演化的技术会突然天翻地覆地改变整个世界,事实上,在过去的几万年里,我们的祖先早就干涉了生物的演化过程,只不过他们采取的方法笨拙而缓慢。

他们把狼变成了哈士奇,把大刍草变成了玉米,把野生卷心菜变成了羽衣甘蓝。

今天我们要做的其实和他们差不多,只不过我们用的方法更加直接,速度也更快,效果也更明显,效率也更高。

关于利用生物技术实现对生物的改造,现在的生物学家们已经能做到很多。

比如在猪的基因组中加入两种特定的基因,就可以促使猪的唾液中分泌出一种蛋白质,更有效地吸收饲料中的磷,这样以后佝偻病这种疾病就会从猪这种生物身上消失了。

再比如,我们可以改变蚊子的基因,制造出一种“自限性蚊子”,这种蚊子带有自限性基因,使雌性个体无法活到成年,将来蚊帐,蚊香这些东西也可以成为历史了。

很多生物灭绝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无法适应栖息地变化了的环境,事实上,在漫长的地球历史中,地球上的气候经历了剧烈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很缓慢,所以很多生物能够慢慢适应变化,一直生存到现在。

为了解决生物的适应速度,我们也可以采用生物技术进行人工干预,让这些生物能够适应快速变化了的环境,这样不但可以避免生物灭绝这种情况的发生,甚至我们能够复活一些已经灭绝了的生物。

其实新的生物技术还不只能做这些,生物科技的威力可能是你单凭想象所无法得知的。

很好,我们现在有了《悬崖边的造物者》这本书,他除了告诉我们新技术能帮助我们优化食品和动植物,还告诉我们如何接受和学习这种力量。

我们可以憧憬,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我们可以做到祖先几万年都没有做到的事,去创造更有效率地为我们服务的生物体系。

—END—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