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外省娃娃》读后感锦集

《外省娃娃》读后感锦集

《外省娃娃》是一本由苏笑嫣著作,25.00元出版的2012-7图书,本书定价:229,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外省娃娃》读后感(一):小葵

向阳花,如果你生长在黑暗下,你还会不会继续开花!

很多人只看到这本书里的叛逆,却没有看到这本书同样是朴实的,就像小葵本身一样,是叛逆也是朴实,像两个自己,从一面镜子中对视着。高考的日子回不来了,但内心中的那个我仍没有变过。

《外省娃娃》读后感(二):在读该书

写出了这个特殊群体不为人知的心路历程,也写出了处于这个年龄,或者处于年轻心态的人内心的诉求。全书章节安排合理,每一章节都有相应的标题,且篇幅不长,使读者读起来相对轻松,接收起来相对容易。如果能再在文字上斟酌和考究一点,比如修正同一句话里的相同语汇,读起来会更舒畅。

《外省娃娃》读后感(三):很显才气的一本书

看苏笑嫣的《外省娃娃》,在无聊的课上翻翻,看着看着倒是来了兴致,彼岸葵的身影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从北京到辽宁再到北京,虽然我不是艺考生,但我相信这一个艺考生所经历的喜悦、悲伤和艰辛应该和大多数艺考生相似,只不过彼岸葵更辛苦,因为她是一个转校的艺考生。在高三最黑暗的时光中,幸好还有她所爱的文字、画画陪伴着她,这些一直支撑她坚持着,到了最后的高考。在苏笑嫣的文字中,似乎看到了她本人的影子,因为据我了解,她确实是个住在北京的辽宁艺考生。我常常喜欢把小说中的“我”和作者对号入座,我自己写的时候也常如此。但我有时候却担心这个人物会被对号入座,这样可能会得罪到什么人,那样写又可能被人窥见了什么小秘密。而笑嫣则不然,她似乎就是葵,在缓缓跟人讲述着准备艺考的那段时光。书中还有插图和小诗,我想这也是这本书的亮点所在吧,自己写小说再自己插图自己写诗,这样彰显才气的一本书怎么能错过呢?

《外省娃娃》读后感(四):刀尖上的青春

读完< 外省娃娃>是90后作者写的青春小说,青春的感伤扑面而来。作者以其亲身经历为背景,以借读生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学艺术的东北女孩在北京借读然后返回家乡参加高考的故事。

写高中故事的小说很多,远到花季雨季,十七岁不哭,近到三重门,青春抛物线,然而外省娃娃反映出的迷茫与忧伤似乎更浓烈一些。前期的青春小说积极向上,用现在的话叫"充满正能量",90后曾被认为脑残,至少是更加自我,但从80后到90后,青春小说都逃脱不了强说愁的格调,但在外省娃娃这里,似乎更容易被理解。借读生回到家乡又要重新建立圈子,飘零的感觉如影随形,正如书中所写:“我对朋友们说,我要回老家了。可是话说出来却有一种背井离乡的感觉……”

高考的重压下,钢筋水泥的现代文明中,友情和爱情对少女来说是莫大的慰籍,然而爱情被生活裹挟,友情被阴谋摧毁,外省娃娃的情感失去支撑,迷茫与疏离层层包裹,青春像是刀尖上的舞蹈,一方面要面对考试,一方面要收拾破碎的心情寻求迷茫的突破和自我的新生。

这本书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更像日记,尽管语言不那么生动,但读来很真挚。里面对于高考制度的批判虽不深刻但也足以引人思考。

作者是一枚有才情的姑娘,书中穿插的插图和小诗干净清新,令人有惊喜之感,为这本书增色不少,期待苏笑嫣更成熟的作品。

《外省娃娃》读后感(五):还是写诗作画吧!

平心而论,如果这书被定义为小说,我在阅读的时候,就没有感到太多小说应有的乐趣,更多的是流水账似的琐碎追忆。我给三星半,一星给外省娃娃的艺考经历,一星给插画,一星给诗歌,半星给小说。

90后作家的书,我是第一次读,但接触90后倒是天天的日常工作,92到99的孩子我都教过。并且我非常能理解艺考生的生活,这缘于我的工作单位,一所市级体校。体育生的成长历程也是辛酸疼痛与苦闷,其中的悲喜确不是正常学校的学生可以想象。比之艺考生,体考生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有过之而无不及吧。更有甚者,市级体校的学生练得更苦,没有寒暑假,过年只休息五天。此时此刻,在我敲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在上海近40度的高温烈日下,他们依然在操场上挥汗如雨,梦想着成为本校的第二个刘翔。

自从韩寒开始批判现行的教育制度,大批的80、90后前赴后继,作者也不例外,用了大量的篇幅指出教育体制的缺陷:僵化体制下的迂腐的、神经质的教师、在高考主宰下只知学习丧失个性没有独立自主人格的学生以及大小城市间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现象等等。当然和大多数批判者一样,作者最终还是只能屈服在体制内找出路。其实,这也很正常,没有什么可以指摘,谁都是在党国的体制里讨生活,游不出唐德刚先生所说的“历史三峡”,能戴着镣铐跳舞还抱有自我就很了不起了。

有一章里作者给80后贴了“kidult”的标签,这就像80后说90后“脑残“一般的可笑。每一世代都有自己的特质和活法,互相鄙夷不见得谁比谁有个性,早晚大家都要合作,还是多些容忍吧。再说青春没有固定的标准模式,有人爱疯癫的青春狂想,也有人爱宁静的青春低语,孰优孰劣,绝无定论。

小说主角对爱情的看法和做法就和许多青春疼痛小说的主人公一样,没年轻过就老了,十七八岁对爱情的态度比七八十岁都悲观,一个个看破红尘。“每经历一次便褪掉一层皮,对待爱情越看越淡,后来就像现在这样,不存在过多的真实感情,只是基于某种需要,年少时的奋不顾身只存在那一次,那一次,就耗费了我几乎全部的气力。”这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历史传统吗,太俗套了些,眼下还是流行小清新。

2013/8/10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