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静子读后感100字

静子读后感100字

《静子》是一本由(日)佐野洋子著作,接力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19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静子》读后感(一):痴呆人说的就不是真心话吗?

洋子没办法真心的爱自己的母亲

(我觉得她只是一直不喜欢她的母亲)

(喜欢与爱不同)

没办法与母亲和解

(我也没法和我的妈妈和平共处两天以上)

最后在母亲去世前,两个老太太终于敞开心扉。

(谁敢说痴呆人说的话就不真心)

(正常的你我又说过几句真心话)

书写得很坦诚。人其实很难和自己说实话,而文字又平添几分装饰,所以这本书挺难得的。

书中提到了洋子的哥哥,因为生病早逝的哥哥,洋子回忆起来却说,哥哥死了也好,因为生性敏感神经纤弱的他如果还活着,也会过得十分艰难。

是吧,是这样的吧,还是说其实大家过得各有各的艰难呢。

而敏感的人获取的快乐也更多啊。

《静子》读后感(二):母女并不只是挽手逛街

第三本佐野洋子的书,也是最感动的一本。静子是佐野洋子的母亲,是她从未爱过的人。“我一辈子都没喜欢过母亲,我很讨厌她。”这样的话有一种宣言的力量,说者和听者都如释重负。

我喜欢女作家晚年时的作品,除了世事练达的通透和看淡一切的豁达,更重要的是“敢说”。敢于说出内心的阴暗面,敢于面对人性深处的自私,敢于承认自己就是一个不好的人。

佐野洋子用最大程度的客观去剖析母亲的一生,不煽情,不升华。整本书更像是她执镜的纪录片,冷淡又真实。我喜欢她写母亲的多面性,虐待女儿的暴躁,为女儿做连衣裙的骄傲,抱怨儿媳时的苦恼,被女儿喝骂的畏缩。这些不同的面向构成了一个真实的女人,而不是男作家笔下的平面化模板。

佐野洋子的母亲是一个合格的妻子,不合格的母亲。或许这是她无法成为“好妈妈”的原因,一味地向丈夫投诚,无瑕顾及女儿的需求。

母女关系的冰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或许是四岁时被母亲甩开手便下定决心再不碰触母亲的皮肤。这段冰封的关系直到母亲住进养老院并且痴呆到不认识人,才渐渐解冻。因为母亲不认识我,所以我才可以和她同被而卧。“啊,多谢神让我母亲变成痴呆。”这种由衷的感谢让人会心一笑。

母女关系的复杂性很少被大众关注。大家理所当然地认为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以为母女牵手一起去逛街就是她们关系融洽的凭证。母女关系中混杂的嫉妒、叛逆、冷战、逃离、恨、爱,一直在文字世界之外打转。还好佐野洋子写了这本书,让我们能真实地去看待一段母女关系,也能有勇气去面对自己所属的母女关系。

《静子》读后感(三):是自然的安排啊

遇到讨厌的人走开就好了,看不到令人厌烦的部分,世界会清净的。但如果讨厌的那个人是母亲,即便是离开也没办法那么容易变得舒畅,总有股力量拉扯你来来回回。这力量说是自责也好愧疚也好对自己小时候经历的忿忿不平也好,反正讨厌无法转化成真正的冷淡,只有表面和平的漠不关心,内里是百分之两百的在意,随时可以喷出一嘴的控诉。

年轻的时候总是很坚定的,母亲不可理喻是母亲的错,一个孩子都懂得的道理对大人一定也是显而易见的事,不近人情的都是她们。慢慢年长了,知道世界就是这么自然运作的,家里某处虚掩着的门会发出咯咯的响声,是因为窗没有关严实,外面在刮风,风大得把树都吹翻了面,露出果子来,一会儿绿一会儿白,像手指在天鹅绒面料上画圈。那风啊,可能就是很远某处蝴蝶拍动翅膀引起来的。

我们和母亲的关系也像门和风,更远处有一只蝴蝶,但我们都看不到,也意识不到。我们一直在一个圆里,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散出去了,其实也没有,但我们那时候太自大了,觉得可以掌控一切,觉得最清醒的那个人只有“我”而已。

---------------------------------------------------

如果母亲可以选择,她不会愿意父亲这么早去世。可是作为旁观者,父亲和作为长子的哥哥的离世也确实让长大的洋子唏嘘,(爸爸和)哥哥这样羸弱的人要怎么活下去呢。

一切仿佛就是这样安排好了,人和人在一起像一种生存补偿,洋子因为是静子的女儿而倔强有韧性,如果可以她也不会选更亲切可爱的小姨做妈妈,因为“小姨她们家的孩子都没有经历过叛逆期,一辈子都是小姨听话的孩子。”

静子依旧是静子,那个自私的、无情的、不理会弱智弟弟妹妹的她。只不过失去长子又失去丈夫后她的内心变得更粗野不在乎了,只有那样她才能坚持下来,把剩下的四个孩子一个个送进大学。

洋子终于在六十岁的时候可以接受触碰母亲的身体,抱住了高龄痴呆了的母亲,由于痴呆,母亲那些答话变得不像她,洋子和她之间突然没有对抗了。当这种对抗一生的形象消失时,某种超越人认知的巨大力量出现,一切好像被融化,洋子感受到了被宽恕。我好奇此时的静子内心有感应到吗,感应到当下最好的安排,这些自然的发生、离去、宽恕与和解。

世间的事啊,总是要到能完全接受它时,才可能超越的。

《静子》读后感(四):和妈妈旅行中的母亲节读

昨天半夜失眠的的时候,微博刷到消息说高考取消英文。高兴终于有人帮忙做出了这个决定。用时方恨行文不够流畅。

也许是太过苛刻,其实我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我的母女关系。亲情是世间最无可奈何的关系。在母亲节前一天读完这本书架上随机拿的讲母亲的散文回忆录,是不是冥冥之中的巧合呢。洋子在自己年迈,母亲痴呆的阶段终于想明白了她与母亲的牵绊,我希望我可以比她悟性高一些。

读了三分之一的时候,我对行文的絮叨感到厌烦;读到三分之二的时候,母亲的个性勾勒渐渐变得完整,某些段子让人湿了眼眶;最后当然是母亲回复了慈祥,以这为人生中点⋯⋯虽然这个集子被划分为一节一节,但并没有逻辑上的联系。好多内容也都啰嗦重复,可能洋子一边在写,一边也在思考总结母亲的人生吧。这样更显得自然。

其实这个母亲并没有什么做得不对的。

“妹妹问说,姐姐你希望由小姨还是母亲抚养长大?洋子还是选了母亲。”如果由小姨来养大的话,⋯⋯或许就是那句话,虽然不想在遭人厌恶中活太久,但总比被人疼爱着死去强吧。小姨他们家的孩子都没有经历过叛逆期,一辈子都是小姨听话的孩子。” 有这样的母亲和这样的叛逆,洋子已经变得很母亲一样坚强独立了。

母亲早就评价过她存活下来的二女一男,说洋子有责任心,是个可以依靠的孩子;这一反她一贯对洋子恶毒的态度。母亲的确洞察人心,否则何能近朱者赤地收获那个优秀的对她又好的女朋友。洋子内疚的把母亲在养老院度过的晚年归结为,”我用钱把母亲赶出了家门”。洋子坦白承认说,她对母亲只有义务,没有爱。即便这么说,牵绊、亲情不是用责任、爱就能总结明白的。当母亲头发苍白,失去锋芒,变得慈祥,可爱。只有洋子,和妹妹可以依靠了。洋子终于愿意碰触母亲的身体,为母亲更衣,愿意钻进母亲的被窝,一起唱童谣,仿佛回到小时候。母亲说,“孩子,我才应该说对不起,不怪你。”我泪湿。

母亲那个坚强的人,怀一个铁石心肠,一辈子亲力亲为。怎么忍心看到她寄人篱下。现实残酷,这会不会是每个人晚年的归宿?

亲情莫不过如此了。是惯性,是义务,是成长经历。有爱吗?每个人答案不一样。自己都不一定明白。跟阿红讨论过家庭这件事,跟洋子一样,我也原以为大部分人都家庭幸福。只能说甘苦自知。牵绊在一开始就形成了,再也斩不断。

《静子》读后感(五):是否救赎的选择权——读《静子》感

这是一部关于救赎的书。 读到开头我就明白。 作者讨厌母亲,毫不掩饰的讨厌。 她抛弃了母亲,不是客观上,而是从心里,她尽其所能,筹集资金把母亲送到又贵又好的养老院,不是为了母亲晚年生活优越,而仅是受不了与母亲的独处。 就像《海边的曼彻斯特》里的钱德勒无法从过去的罪中对过去的自己救赎一样,佐木洋子也无法对童年那个虐待自己的母亲,那个成年无法爱母亲的自己,以及这段始终紧张的母女关系加以释怀,也很难达到自我救赎。 她对于母亲所有所谓的孝都是处于责任,而不是处于爱。 佐木洋子用极其坦诚的言语向我们倾诉了这一点。 正如她所说“我和母亲,只有在母亲变成了母亲以外的另一个人时,才终于可以进行一些温馨的对话” 那个自私,冷漠,势利的母亲,那个永远不会对我满意,永远不会说谢谢和对不起的母亲,使得洋子不想与其接近,甚至不想触碰。 但洋子对其母亲也不是全然负面——或许有些粗野,但她却很好的度过了一生。这也是她对母亲的评价 母亲不是没有优点,她能干,坚韧,很好的撑起了一个家,只是对自己的女儿的确太残酷了。 我本以为洋子永远无法原谅她的母亲,也无法宽恕冷漠的自己,但最终她还是得到了救赎——‘’在我心里凝固了几十年的厌恶感如同在冰山上泼了热水一样,顿时消融下去。蒸腾的水汽无穷无尽的涌了上来" 是什么样的心路历程使得几十年心中的桎梏得以最终消除,是母亲老年后向好的转变打动了作者,还是时间让大家都倦怠了,让性子慢慢磨平?亦或是实在熬不住了内心太久的愧疚?以这薄薄的一本书和我单单二十几年的人生阅历可能还是不能窥觑本质。 但我知道,促使这个转变的力量是巨大的,转变之后带来的力量同样是巨大的。 我特别讨厌那些,没有看清楚情况就自己下个主观批判,说你应该怎么样,就像一些喜欢标榜道德的白痴一样以自己做不到的道德标准去苛求与绑架别人。就好像说,因为她是你母亲,所以你必须爱她,不觉得逻辑思维有问题吗?所有的爱必定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难道让我对一个天天说要砍我,虐待我,不爱我的母亲强行说爱?你有仔细的想想这其中的道理,以同理心站在同一角度思考吗?还是说这种道德上的压制会给予你超人的快感?我们有权利遵从真实的内心。 我很早就清楚的知道大多数人活的不够坦诚,也不敢直面自己的内心。 但洋子是坦诚的,至少在这本书里是的。 甚至她坦诚到老太太这个年纪,依旧没有原谅母亲。她坦诚了这段看似非正常,非常规的母女关系——实际上又是多么正常(书中也提到许多不和谐或者超然的母女关系)。极其普通的人一点点疯掉,一点点疯掉才是普通人。 或许,就像作者说的,人在辛苦中迸发出力量,但无法消除烦恼…… 合上书,闭上眼睛,发觉好像独坐幽篁里,耳边恰巧传来的是高梨康治的"白映‘’,轻咬一口长野县的御烧,续一口日本清茶,叹一句‘’人生よ‘’,随即将白气轻轻吐出,看它慢慢消逝,以人们看不见的方式,继续存续…… 就仿佛,心变的通透、轻柔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