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又疯又狂卡扎菲经典读后感有感

又疯又狂卡扎菲经典读后感有感

《又疯又狂卡扎菲》是一本由彭征著作,凤凰出版社出版的246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11-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又疯又狂卡扎菲》读后感(一):卡扎菲应该算是利比亚一个时代的英雄吧

一个国家的领导者在其一生里肯定是褒贬不一的,况且是在利比亚这样一个特殊的国家里。我个人还是觉得卡扎菲还是挺厉害的——能在27岁就发动政变推翻当局统治而成为利比亚的领导者。并且他的一些政治思想在现在这个社会也是很“怪异”的。

《又疯又狂卡扎菲》读后感(二):又疯又狂卡扎菲

該書內容詳實,通俗易懂,暫不論與史實是否相左,觀其文仍發現有幾處文字錯誤和內容矛盾,然此乃中國出版物之特點趕工。蓋棺定論,卡扎菲終究祇是一介莽夫,勇有餘而智不足,失敗是必然的,利比亞是面鏡子,從中可以發現個人崇拜、民主、宗教和獨裁等往往是建立在對美好生活憧憬上的真實和謊言……

《又疯又狂卡扎菲》读后感(三):性格极端的一代枭雄

这是一个个性十足的人物。他通过不流血的军事政变上台,并统治利比亚长达42年之久,然而并不担任行政职务,只以革命领导人的身份自居。他不是总统,不是总理,却不断的变更政治体制,使国家大权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中。他反对资本主义,也反对社会主义,倡导追求新式民主,并建立了自己的“民主”理论,却始终大权独揽,形成事实上的集权统治。他是伊斯兰教忠诚的宗教信徒,却一改教义提倡妇女解放,提高女性地位。他将石油经济赚取的财富广散于民,让利比亚成为名符其实的富裕国家,却又凶狠的将枪口对准人民,武力镇压异见民众。他是个强烈的民族主义者,极力对抗美英法等西方国家对利比亚石油的觊觎,拼命维护自己国家主权的独立,却试图在中东或非洲内部实现所有国家联邦式的统一。他是这样一个矛盾的复合体,他是民族英雄、革命领袖,却也是大独裁者、政治狂人,他是虔诚教徒、多情作家,却也被人骂为“中东疯狗”。他行事率直,敢于在联合国大会上骂遍所有的虚伪国家,却在伊拉克战争后一改往日姿态,主动寻求与西方国家的合解。他是按理想行事的人物,却也懂得向现实低头。所以,我们看到,他赢利了许多民众的爱戴和拥护,却也让许多反对派对其痛恨不已。他就是卡扎菲,一个独一无二并且极具双重性格的枭雄式人物。

以美英法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利比亚的军事袭击让这个国家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卡扎菲也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是另一个萨达姆吗?利比亚战争谁对谁错?他应该被赶下台还是应该继续维持其统治地位?一时间,人们说不清楚,毕竟大多数人对他并不了解。于是,当这样一本《卡扎菲传》出现的时候,似乎打开了人们了解卡扎菲其人的途径。我也是正是抱着这种期望翻开本书的,然而读过之后,却没有我想象的精彩。虽然书中通过多个侧面描绘了卡扎菲的形象,但许多内容的不断重复让我读的极为不爽,说来说去,不就是说卡扎菲是个性格极端的矛盾共同体嘛。开始阅读时的好奇在作者的反复唠叨下变得枯燥,我不得不说这本传记只是基于一些新闻材料的堆砌,再加上作者这位“战略学博士”心得总结的应景之作。而至于卡扎菲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也说不清楚,是好是坏只能读者自己体会。当然,也不能说一点收获没有,毕竟通过这些材料,也能对卡扎菲其人有了概念上的理解,也能了解利比亚是一个怎样的国家。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还是有点资料价值的,只不过上升到传记的高度,我觉得还不够格。也许只有卡扎菲自己写的自传,才能充分的展示自己吧,不过没有机会了,在这本书面世不久,卡扎菲就去世了,他留给世人的只能是无尽的争议和唏嘘。然而,无论怎样,对于这样一个为自己理想中的国家始终奋斗不息的领导人,我是给予十二分敬意的。一代枭雄的结局异常悲惨,无论是在天堂还是地狱,都希望他能够保祐自己深爱的国家恢复安宁,早日实现人们理想中的民主生活。

《又疯又狂卡扎菲》读后感(四):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评《又疯又狂卡扎菲:落日强人卡扎菲传》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什么东西,不管是好还是坏,只要它是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他的存在就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这位统治了利比亚42年之久的中东硬汉,身上附有正义和邪恶的两面性格,饱受着毁誉参半的评价,确实很难给他一个完整的评价,即使是这本关于他个人的传记《又疯又狂卡扎菲》,也仅仅列出了他的双重性,而对于卡扎菲最终评判的这个艰巨任务,都留给了每一位读者。

从书上的内容和编排来看,这本书应该写成于卡扎菲死之前,关于书中卡扎菲的“大事记”,以及对于他双重性格描写的各种故事,大多是在“北约”进攻利比亚之前的事情;10月20日卡扎菲的死讯传开以后的10多天,这本书就已经面世了。所以说,这本《又疯又狂卡扎菲》只能算是部分反映出卡扎菲的人生历程来,不能算是完整记录卡扎菲的传记。这本传记的特点,不在于用流水账形式的记录描述国家领导人的成长历史,而是不断挖掘卡扎菲这个“怪人”的双重性格,并借用各种故事来体现出这个“怪”字;它也没有努力体现出这个利比亚领导人的治国方略和带兵水准,而是浓重地涂抹他的个性特点:双重性。

卡扎菲应该算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了,在2011年很长一段时间,他一直出现在主流媒体上,镇压、抵抗、逃亡直到最后毙命;即使再不关心国际政治的,也能轻松地将卡扎菲和利比亚联系在一起。这本《又疯又狂卡扎菲:落日强人卡扎菲传》就是818外人所不知道的卡扎菲的怪异性格,他集民族英雄、革命领袖、大独裁者、政治狂人、多情作家和“中东疯狗”于一身,一般人很难读懂他。他是总司令,但他只是个上校;他是国家元首,可是他根本没有总统称号。他反对资本主义,但也反对共产主义;他推崇民主,却自己一直在独裁;他一直在斗争,虽然也在不断妥协。果断、鲁莽、疯狂、天真、随性、自命不凡……所有的看似不可能的性格,却在他身上集中体现出来了。所以我说,他一直是一个人在战斗!

但是卡扎菲又是一个最真实的人,在国际政治中,尔虞我诈成为了常事。在利益面前什么样的领导都可以卑躬屈膝,唯独这个特立独行的“怪胎”,一直奉行着他心中的理想,为此他可以抵制西方的制裁,他敢于镇压国内的叛乱。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也不断地努力过,和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国家谈判,试图通过联合建立更强大的力量。他也曾经妥协过,为了延续他的统治,也向西方国家抛出橄榄枝。

中国有句古话说: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卡扎菲在位42年,为利比亚甚至是阿拉伯世界、穆斯林国家做了很多事情,虽然也有过批判的声音,但主流的评价还是正面的。自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国家一直在经济和政治上转移注意力,北非很多国家成了替罪羊,埃及、利比亚名列其中。如今卡扎菲死去,利比亚易主,“客观”的主流评价变成了负面的了。我们无从去理解这个易变的主流,只能说他的内在逻辑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2011-11-17

《又疯又狂卡扎菲》读后感(五):狂人卡扎菲《又疯又狂的卡扎菲》

狂人卡扎菲《又疯又狂的卡扎菲》

因为战争让我们懂得了很多地理知识,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这些并不知名的小国因为战争一次又一次的站到了国际舞台的中央。当然这并不是好事,战争为这些国家带来了无尽的苦难,伊拉克最困难的时候,在首都巴格达最好的小学中,那些政府高官们的孩子,竟然买不到铅笔。

在出版这本书的时候利比亚的战争还未结束,而书到手中时,卡扎菲已经亡命,但读完以后,卡扎菲的儿子赛义夫已经被抓住。美国和欧洲又打赢了一场战争。阿拉伯的这些独裁者因为石油而发达,有了钱就有了本钱,同时石油也为他们带来了没有想到的危险。如果他们的领土内没有石油,也许他们就不会有这样的下场。

通过这次战争才更加了解了利比亚了解了卡扎菲,以前只知道这是一个地中海沿岸的北非国家,因为撒哈拉沙漠的阻隔,北非的突尼斯利比亚埃及都更喜欢和地中海对面的南欧来往,甚至不喜欢被划入非洲。在历史上这个地区被称为马格里布。但是和非洲其他地区一样,独立以后并没有进入繁荣和富强,而仍旧混乱不堪。也许只有这样的混乱才能够让一个国家接受一个独裁者吧。

利比亚面积不小,但多数地方都是沙漠,人口只有五百万,也就是沈阳和抚顺的人口,实在有点少。而且还分成各个部族,里面矛盾重重。卡扎菲也的确很有两下子,才二十七岁,就能够发动政变,当年军队也就只有五千人,所以他和那些青年军官们很容易就成功了,成功以后需要国旗,呵呵,可是还没准备好呢,就用一块绿布当国旗吧,这就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任何图案的单色国旗。没曾想卡扎菲这一干,就是四十多年,在独裁者中也算得上是难得了。这也许都因为得益于石油,在卡扎菲统治的初期利比亚开始开发石油资源,成为世界产油大国,名列前几名,而且人口又那么少,于是利比亚和卡扎菲暴富起来,老百姓也富裕了,这也是他能够独裁这么久的原因和基础吧。

卡扎菲的确很吸引人的眼球,特立独行,敢想敢说,和政治家们有很大不同,在联合国大会这样的场合上,他什么都敢说,到哪里都带着他的帐篷,保镖是由四十个女兵组成。一次遇到一个化妆成女护士的刺客,面对枪口,进入和刺客一见钟情,简直是传奇,两个人一个星期就结婚了。厉害吧,这说明卡扎菲的确有他的魅力,所以一直到最后,还是有很多人在支持他。

看到萨达姆的下场,卡扎菲实际上已经发生了改变,不断向西方伸出橄榄枝。最近几年和欧美关系很好,所以才能够恢复他在联合国的席位,但是没想到因为部族反对者的内乱,欧美马上翻脸,卡扎菲肯定都没想到,四十多年这么多大风大浪都走了过来,在这么一个小河沟里面会翻船。

不过杀死独裁者容易,让这个国家稳定下来却并非易事,卡扎菲以后利比亚会怎么样,还是一个问题。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