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们仨读后感1000字

我们仨读后感1000字

《我们仨》是一本由杨绛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3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仨》读后感(一):《我们仨》:婚姻生活是那般“平中显奇、淡中有味”

近期在网络上有一个被热议的话题:婚姻到底给女性带来了什么?初读《我们仨》之时,我觉得这本书是一种寄思,对逝去的爱人和女儿的无限思念;再读之时,却能感受到一种对于寻常生活的热爱,以杨绛女士的女性角度,来回味一段纵有琐碎和百孔,却依然感念亲人相伴的旧时光。

总有一些稀疏寻常的场景在梦中以不寻常的方式出现,比如杨绛女士所做的“万里长梦”,在这个漫长的梦境里,将现实的离别的场景幻化成一场走上古驿道的寻夫之路。

在人文社新版的《我们仨》一书中,收录了杨绛女士的全集:“我们仨”、“走在人生边上”和“坐在人生的边上”三部;在我们仨的第三部中,杨绛女士详细的描述了一个人是怎么思念我们仨的,通过一个人的笔触重温一遍朴素的生活以后,实现和逝去的亲人梦境版的再聚首。

杨绛女士的婚姻生活的至高评价:“我们仨都没有虚度此生,因为是我们仨”。

也许有着对于另一半本质的了解和包容,以及对于共同爱好的单纯追求,才让杨绛女士发出“我们仨都没有虚度此生”的婚姻生活的诠释。嫁给了“拙手笨脚”的钱钟书,一开始,杨女士并不知道自己的丈夫是怎样的笨,怎样的拙,比如初到牛津就磕掉了大半个门牙,对于钟书先生的笨拙,杨女士并没有表现出嫌弃或者不耐烦,总是勉力做好贤妻的角色,过好共读的时光,夸赞“拙手笨脚”却主动一个人做好的早餐是自己从没吃过的这么香的早饭。而在日常的生活中,尽管两个人都匮乏生活的基本经验,但是却通过玩着学做饭,不断地发明,不断地实验,由原始的烹调渐渐走入文明的阶段。

和所有的夫妻一样,杨绛女士和钟书先生也有吵架的时刻,但是他们却有着一条共同的约定:以后不妨各持异议,不必求同。

生活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历史潮流变革里经历动荡的夫妻两,也能将困难岁月里的琐碎,当做美酒浅斟低酌,细细品尝。在苦中作乐的日子里两个人因为有着共同的学术追求,才能一起在异国他乡,互相笨拙的照顾彼此,直至照顾出现在生命里重要的女儿圆圆;不管是后期家庭对个人发展的干涉还是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对于学术的执著追求、对于读书和工作的认真,成为了他们度过艰苦境地的乐趣。

在失去两位生命中的挚爱以后,作者对于人、人生、生死和鬼神等等有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思考,即“走在人生边上”和“坐在人生的边上”,我更愿意理解这是对于生命衍生的一种追思方式,我们试图去弄通一些生命存在的意义,追寻逝去的价值,来延伸对于亲人的思念。

《我们仨》读后感(二):我们仨——世间最美丽的风景 ——读《我们仨》有感

我们常叹言: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既不辜负所处的时代,做出一番事业,也不辜负性命相托的家人,相知相伴到永远,对于我们常人而言,似乎是很难实现的。然而,从杨绛《我们仨》里,我读到了这样的“双全”。

一、我们仨——世间最美丽的风景

“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锺书总和我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这是杨绛先生对“我们仨”的“自画像”。在我看来,由钱锺书、杨绛、钱瑗组成的“我们仨”,演绎了平凡生活的至真、至纯、至静、至美。这看似“平淡甚至波澜不惊生活”,却是人间最温馨、最美丽的风景。而恰恰因为这样纯净的平淡的生活,让我读出了世间最真挚的情感——因为我们仨,我们就有了一切。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在人生的旅途里,能遇到像“我们仨”这样的伴侣、家人。然而,芸芸众生,终其一生,也许很难有这样的“机缘巧合”。或许,从《我们仨》中都能找到人生幸福的密码。

二、我们仨——认真的活过一生

“我们仨”,一位是蜚声中外、著作等身的国学大师,中国现代著名的学者、作家,被誉为“博学鸿儒”“文化昆仑”,与饶宗颐并称“南饶北钱”的钱锺书;一位是中国现代新知识女性的杰出代表,著名的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文学界的先生——杨绛;一位是勇敢与智慧并存、才华与率真共生、乐观与坚强并重的知识女性,亲人朋友眼中的好女儿、师生中的好老师的钱瑗。他们在日常生活里相亲相爱、互相扶持,又在各自的领域里,发出了耀眼的光芒,留下了属于自己也属于时代的宝贵财富。

杨绛先生在《我们仨》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开头第二段便说到,“我活得很充实,也很有意思,因为有我们仨”,“我们仨因为都没有虚度此生,因为是我们仨”。看似平淡的话语,却道出了多少人的向往——有多少人能够在年老回望一生的时候,能够由衷的说一句“我没有虚度此生”“我活的很充实”。在这平淡又自信的字里行间里,我们感受到的是生命的温度——因没有虚度光阴而产生的炽热的温度。

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三、我们仨——生命快乐的经历者

把简单的生活过成“快乐的时光”,是“我们仨”最生动的日常。如,杨绛先生将她与锺书的外出称为“探险”——因为我们在一起,随处都能探索到新奇的事。我们还像年轻时那么兴致好,对什么都有兴趣。这是将生活化繁为简的艺术,是生性乐观、对生活充满好奇的“童心”使然。还如,杨绛先生眼中有意思的“我们仨”,“我们吃馆子是连着看戏的。我们三人在一起,总有无穷的趣味”——我们的菜一一上来,我们一面吃,一面看。吃完饭算账的时候,有的“戏”已经下场,有的还演得正热闹,还有新戏上场的。“那边两个人是夫妻,在吵架……”“这一桌是请亲戚”——谁是主人,谁是主客,谁和谁是什么关系,谁又专爱说废话,他们头头是道。再如,关于读书和工作,杨绛先生说“我们不论在多么艰苦的境地,从不停顿的是读书和工作,因为这也是我们的乐趣”。

人生幸福的真谛,不过如此。

此外,读完《我们仨》,我们还会冒出许多这样那样特点的“我们仨”,如淡泊名利的“我们仨”、患难与共的“我们仨”、专心读书的“我们仨”……这样的“我们仨”,是平淡中见温馨,患难中见真情,谁又不尊敬、喜爱这样的“我们仨”?!

本书作为杨绛文集的一册,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在真正文中附录了很多照片、手稿,还有自画像、书法作品等。不同时期的照片,串联起了“他们仨”相濡以沫、相知相守的一生。在附录《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坐在人生边上》及注释,从中可以进一步了解杨绛先生的为人、思想和性情。

《我们仨》读后感(三):人生难得小团圆,彼此执手相见欢 ——读《我们仨》的一点生活感想

一个世纪的思考,三言两语的陈词,受用无尽的漫漫时空。

她先睡下,并未入眠。我经过茶几,把靠近边缘的她用的茶杯往里挪了一点,有那么一点声响。次日晨,她便咬定我喝了她的水。她是有洁癖的,情商平平的我,对于她气凶凶的态度,不知如何是好。于是乎,我常常想,走在一起的两个人及至后来的三人四人等,该如何相处。而此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起篇梦中离去的嗔怨,钱钟书先生的答复,让我茅塞顿开。对于莫须有的东西,不必太过认真,认真在照顾对方的感受,帮她消解内心的顾虑是最重要的。

通读全书,会有许多真切的感想,会有切实的对比与感受,并且有助于解读两位文学大家的作品与生活之间的相互成就。杨绛先生的文笔是温暖的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我们仨》一书,杨绛先生用丰富详实的图文,记录了他们生活、旅途、工作的每一个瞬间。该书语言平实、流畅、清越、贴切,像“柳叶开始黄落”这么简约形象的语句比比皆是。

病愈钟书车接走,念念母女心不安。钟书被一辆车接走,在一个神秘的地方。阿圆奔走寻觅,带上我前去陪同。生老病死本是人生常态,然而心里惦念的人越重要,神经便越脆弱和敏感。我在客栈与钟书与女儿之间,做了一个个离奇的梦,梦与现实有着高度的交织。我的梦里,在我牵挂的两个人之间来回奔波。医院里的种种情形仿佛历历在目。女儿与钟书先后离我而去,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唯有真挚的追忆,才是最好的记念。算是倒叙吧,回忆一段段开启。

女儿阿瑗,因形体的可爱,取小名阿圆。她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参与教材的编纂,人缘很好。因为患有潜伏性的肺炎,无情地离开了我们。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对于她最好的纪念,就是好好地生活,好好地追忆她带给的美好回忆。

我携手钱钟书远渡重洋前往英伦求学,在这里及后来在法国的一段生活,最终都化作了钟书《围城》里的一字一句,人物的举手投足,活动意识的一思一维。学者的日常生活,十分重视时间效率,非必要的社交生活,他们都会极致地压缩。杨绛和钱钟书租居在小的房屋里,来客会有不必要的时间消耗。为此,杨绛先生一人寻找了一个大的房子。独立生活,时间自洽。

我们仨

评价人数不足

杨绛 / 2022 / 人民文学出版社

散文不同于小说戏剧,没有较强的冲突与故事情节,侧重于内心真实的情感,平而不淡同频共振。 佳作如烹,非刺激味蕾为最,而是食之舒坦,宽心养身为宜。《我们仨》正是这样的一种风格,亦如杨绛先生对于教育的解读:好的教育,启人兴趣,自觉上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