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汽车百年读后感锦集

汽车百年读后感锦集

《汽车百年》是一本由周兵 / [德]麦尔斯著作,金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0.00元,页数: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汽车百年》读后感(一):《汽车百年》追寻汽车的足迹

在这个必须要有车子、房子的现实世界中,我们需要也应该知道我们所想要的东西的历史。它如何而来又将如何发展?它怎样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与社会?因为它我们的未来又将如何?在本书中我们慢慢品读。

大型纪录片《汽车百年》图文精装典藏版,适合收藏。导演周兵、奔驰中国总裁麦尔斯携故宫团队又一次全新创作!是中国第一部以汽车发展为线索的人类社会进化史诗。在书中我们追寻汽车的足迹,看文明的演进,看由技术驱动的社会变革,看人类永不停止的创新和探索。

城市!道路!艺术!环境!自由!梦想!都是《汽车百年》所要讲述的故事。让我们一起面对人类历史中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我们的思考,我们的观点!

《汽车百年》读后感(二):轮子上的世界

本人是个很喜欢车的人。这个爱好从小就有,甚至在母亲口中得知,从我口中说出的第一个词不是爸爸或者妈妈,是宝马。小时候觉得这种带四个轮子的机器很神奇,渐渐长大,喜欢上了那些拥有优美流线型线条的汽车,再之后,又沉迷于在德国精准工艺下出炉的V10引擎和四驱技术。

为什么选择这本书,想必不用我再过多阐述。作为《汽车百年》纪录片的同步书,这本书是由著名纪录片导演——周兵所著的。但是比起视觉的体验,我更喜欢静下来读书。整书基本介绍了汽车这种机器从无到有的过程以及未来的发展空间。也在我放松阅读的同时,让我这个车迷增加了很多知识。

从中,“无马时代”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章,讲述了汽车诞生时从马车转换为轿车中的一些小故事,给我留下了很大的印象。事情追溯到1886年,汽车诞生,人类的交通工具由畜力转换为机器。这个伟大的飞跃已经悄然拉开了序幕。

最初的汽车,保留了马车很多的特征,包括木头轮子。这种外面没有软性材料包裹的设计大大降低了乘客的舒适度。于是,汽车就需要有一个舒适的轮子。那么车轮又是怎么被发明出来的呢?首先,一切全起源于查尔斯 固特异的一次偶然发现,他不小心将加了硫的橡胶丢入了火中。结果却得到了惊喜的发现,一块柔软而有韧性的材料由此诞生,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硫化橡胶。而这仅仅是发现了这种材料而已。我们现在汽车上运用的充气轮胎则是约翰 邓禄普所想出的灵感。他在浇花时偶然蹦出来一个想法,将水管缠绕在儿子的三轮车上是不是会能起到减震的效果,大大启发了米其林;米其林将“水管”里充进了气,于是第一条充气轮胎就这么诞生了。这项发明不仅提升了汽车的舒适性,还增加了对汽车机体对保护。

汽车前挡风所使用的安全玻璃是因为另外的一次意外。别涅狄克,一位法国科学家。在打扫实验室卫生的时候,把一个烧杯从三米高的架子上打落了下来。原以为玻璃烧杯肯定会粉身碎骨,没想到的是,尽管壁面上有很多裂纹,玻璃碎片却牢牢粘在一起。后来他仔细回忆,想起来这个杯中曾经装过硝酸纤维溶液。溶液挥发干净后,瓶壁上就留下了一层薄膜。正是这层薄膜保护了玻璃。于是这项技术就被运用到了汽车上。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禁会心一笑。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充气轮胎和安全玻璃等等这些伟大的发明,都是这些人研究探索的成果。这些事无一例外,都告诉我们一样新发明来到这个世界上,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或多或少都是事故和巧合换来的。而发明轮胎的三个人没有一个是科学家,都是普普通通的百姓。固特异是一名商人,邓禄普是一位兽医,而米其林则是一位机修工。他们和我们一样,没有天赋异禀的智商,都是在简简单单的生活中找到了灵感,并且敢于对未知的事物放手一搏。对我来说,能在生活中找到伟大发明的灵感,那么他们无疑是热爱生活的人。能在千篇一律的世界中找到有意义的事物就是他们的过人之处。

在我们生活中也是这样,我们生活的重心太过侧重于工作和学业,却常常忽略了身边一些美丽的有意思的事物。用能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我们的生活,让生活充满乐趣,遇到未知,敢于探索,挑战才能让人生变得更有意义,可不是吗?

《汽车百年》读后感(三):车轮上的历史:一直在路上,一直向前进

对当下的中国人来说,私人轿车已经不属于奢侈品行列。对于若干爱车族来说,这个四个轮子的代步工具代表着他们儿时的梦想,只不过现如今,飞入寻常人家的汽车让他们具有了疾步或想象的可能。

想必每一个爱车的小男生都有过拆解车模或玩具车的经历吧,他们带着无穷的好奇心,将其化整为零,求的是将内里的奥妙一探究竟。这代表着全人类的某种集体好奇——汽车是如何由各种零件组合而成?这个伟大的发明究竟凝结着多少天才的智慧和刻苦?汽车的未来到底在哪里?它代表着怎样的力量?

我们不妨像他们肢解玩具汽车一样,打开《汽车百年》的书页,来将汽车的前世今生从头到脚地打量一番。从汽车的诞生到形态功能的不断发展,不难看出一种人类文明的演变史——通过数代人的不懈努力,各种发现和成果的叠加和相互作用,最终积土为山,积水为海,终于成就了这样一项伟大文明成果的诞生。因此,当我们为之赞叹时,不得不牢牢记住以下铺路石一样的人:发明蒸汽机的瓦特、发明内燃机的奥托、第一辆真正汽车的发明者戴姆勒和迈巴赫、发明橡胶轮胎的固特异、发明充气轮胎的邓禄普、发明方向盘和安全带的工程师、发明安全玻璃的别涅迪克……毫不夸张地说,缺少其中任何一人或者任何一项重大发现,汽车便有可能不会如同今日这般功能优异,行驶安全,操作友好和外观时尚。你便不能获得如此畅快和独特的驾驶享受。因此,“汽车”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类文明,凝结着无数发明家和工程师的心血,也像一个人文标志,代表着人类对于未知世界勇于探知的那份痴迷和冲动。

汽车给我们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若没有蓬勃发展的汽车工业,恐怕很多产业工人会流落街头。汽车成为财富之源,给诸多国家带来了强大的经济增长点,甚至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领域,并引发世界霸权的纷争和转移。它像一个行动的履带,传递着货物,也传递着财富,像美国这样的汽车大国也随之成为“在车轮上的国度”。如果剥离掉表层的物质属性,汽车还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满足,比如一部豪华代表身份位次的高贵以及优质的审美情趣;丰田所创造的精益生产方式一度成为工业界的标杆之一,代表着企业管理领域的优雅境界;包豪斯的理念被巧妙植入到艺术车型的设计之中,这令奔驰汽车也变得像一个精致的艺术品,散发着迷人的光彩。人类几乎把所有能够发挥的创新的动力和能量最大程度地投入到对于汽车外观和性能的推进之中。因此,汽车不仅在消耗汽油,也在燃烧人们的热情和才华。

汽车还将人类带入一个既虚幻又真实的社会。高速公路让人们的时空得以最大程度的延伸,帮助人们实现了挣脱身体的束缚,“一直在路上”、“一直在流浪”的理想,得到解放的人被汽车带往超出原本想象和期待的远方。若干大城市因为车水马龙而成为红尘之巅,人流带来车流,反过来车流又带来更多的人流,汽车像入侵者,攻占了城市,和城里的人成为了邻居和伙伴;因为流动的风景和心境,公路片成了最富色彩和特性的类型电影;还有披着满天星光的露天电影院也给无数恋人留下了最甜蜜、最浪漫的记忆。赛车代表的是风驰电掣的速度之争,人们与速度赛跑,也是在与传统的、固执的那个自己赛跑。在汽车社会,人和车建立了一种最亲密、最纠结、最难分的关系。

当然,汽车也创造了异化的文明。近些年流行的“车震”代表了人们另一种精神放纵的方式;车祸给人带来无比的伤痛,拥堵引发人的焦虑和低下的效率;汽车的尾气、污染,对于能源的过渡消耗,也让我们对这个亲密伙伴不得不建立更丰富和辩证的认知。然而,它始终是代表着前进的力量,将来,也许我们可以如书中描述的那样,把汽车变成办公室和起居室,甚至让它插上翅膀,从地上奔腾至空中,或者具备更多智能,独立思考,让它更像一个“人”,而不只是一部简单的“车”。比如,在中国,“红旗车”的诞生曾促发了国人的强国梦,它甚至是一种国货情结。当中国逐渐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的最大国,当我们在人头攒动的车展里尽情徜徉,你不得不感叹:难怪变形金刚最终变幻的模样竟然是汽车,它由无数零件组合而成,却能生发出巨大的能量。于是,我们如此爱车,依赖车,并期待能像驯化野兽一样,有效地驾驭它、改进它。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