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红莓与白桦》经典读后感有感

《红莓与白桦》经典读后感有感

《红莓与白桦》是一本由梁归智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莓与白桦》读后感(一):红莓与白桦

和刘心武的空间感差不多 老人儿的呓语型 且比空间感更加松散 像是日记照搬上来的。作为一本书,好像不应该这样。不然就直说是《在俄罗斯写的松散的日记》。

当然也有优点了,更了解了俄罗斯及苏联。以及作者的文笔不错。

读得超级慢,不知道何时才能读完。然后慢慢地读到最后五分之一处了的时候的现在,仍然没领会到封面右上方的那句话是为什么。

然后终于读完了。

《红莓与白桦》读后感(二):很好的一本书,偏拉周汝昌刘心武两个半吊子学者捧场

书还是不错的,起码对我有些意义,让我明白了普希金究竟死在哪里!以前读圣彼得堡,大都写的语焉不详,尤其费多洛夫斯基的《圣彼得堡故事》,他写普希金的对手还没有走到大衣前,枪就响了,然后普希金倒下去,一直没有交代是谁开的这一枪。费多洛夫斯基这样的作家很可恶,自己心里明白,不代表读者如我这样喜欢求甚解的后学末进也知道。《红莓与白桦》交待很清楚,都说开卷有益,一本书能读到一条有用的知识就算好书,尤其这个文化犯贱的年头。

周汝昌刘心武两个人我都很不喜欢。周汝昌的红学死路一条,拼却残年找到恭王府去了。刘心武本就无才,多年前“梦中得诗”的笑话是最大的污点,京城文化圈人称“刘梦得”,只有香港常闹文史笑话的童元方,在半吊子方面可与他比肩。

《红莓与白桦》读后感(三):沧海桑田已多回,何必费力忆昨天

轻轻呼吸的,是叶子上沉睡的清风。——普希金

《红莓与白桦》这个题目让人一下子想到俄罗斯,并想到了两首歌。一首叫《红莓花儿开》,一首叫《白桦林》。分别摘取一句歌词如下:“田野小河边, 红莓花儿开, 有一位少年真使我心爱。”“雪依然在下那村庄依然安详,年轻的人们消逝在白桦林。”弹指一挥间,沧海变桑田。天下一切事物没有不变的,而世间乌托邦从未离远。以前的那些诗人、英雄和爱人,他们今天都去哪里了?以前的那些自由、战争和爱情,它们今天就不在了吗?

其实每个俄罗斯都不可能由两个人同一时间造访,一如书里对俄罗斯的素描,我们可能无法邂逅,包括作者。不过很感谢作者淡淡讲来一路的见行,分享自己的疑问,而并不强加任何观点,仅提供简介,只指引方向,而并不强邀人入屋室欣赏并赞美。另作者真实地记录了自己的心境,并未刻意粉饰自己,简单但清晰地展示了一个平常人以平常心寻访俄罗斯之程,也顺带分享了自己的奋斗人生。而真理往往都是藏于细节之中,在每一个不经意的谈话中,在不起眼小坟前新敬奉上的鲜花间,在红砖墙上的各式照片里,在广场青铜骑士的剑鞘尖,在金灿灿的阳光和清澄澄的碧波上。

人如其文,让人意外的是书中丰富的信息量,作者负责详细地给出了很多的图片、描述信息和延伸阅读。另书中还有部分作者夫人的文字,清新秀丽,同样给人素心随缘的感觉,更是加深了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的认识。其实我们都是朝生暮死的浮游,昨日之日不可留,明日之日尚未来,身体和呼吸只是让我们暂为保管,并不属于我们,而在有限的一生如何绽放无限的火花,也许是珍惜现在,过好现在,也许是不遗余力地去追求那永远在变的不变,也许是全心全意地不费力地去面对一切,感受一切和爱一切。

《红莓与白桦》读后感(四):触摸俄罗斯之魂

触摸俄罗斯之魂

《红莓与白桦》书评卢莲20111018

鲜艳的红莓,静穆的白桦,高耸的教堂,风采各异的雕像,就像一幅渲染俄罗斯风景的旖旎油画;托尔斯泰、契柯夫、果戈理、高尔基、普希金、屠格涅夫、奥斯特洛夫斯基,一个个文学巨匠则垒起了俄罗斯之魂的厚重丰碑。如果没有俄罗斯的森林,地球陆地会有一半变成惨淡的黄色;如果没有俄罗斯民族,人类将会显得单调而浮浅。

由中国当代著名红学家梁归智所著的《红莓与白桦:俄罗斯游学记》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的以“读好书光阴慢”为指征的文化慢光丛书系列之一。这部由刘心武作序,姚奠中、周汝昌题诗的著作,并不是一本简单的游学记录,而是对俄罗斯文化的一次写真记录和深刻解读。作者以一个白描和速写的方式信手记录下他在俄罗斯游学的文化探幽点滴感悟,让我们可以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一起诵读普希金的浪漫诗句,一起聆听高尔基的铿锵呼喊,一起缅怀苏联的如烟往事。

俄罗斯是一个拥有着强大的文化积淀和凝聚力的民族,它领土跨越欧亚两大洲,自然而然地融合了东西方两种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俄罗斯拥有着自成一派的迥异风格,无论是文学、绘画、建筑,还是音乐、戏剧和工艺,都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大师。俄罗斯的文化秉承俄罗斯民族厚重的灵魂力量,少了轻浮和艳色,但是却多了一种凝重和沉稳。梁先生的游学之旅是浪漫唯美的,也是精彩纷呈的。他以大量的照片记录了俄罗斯众多的图书馆和博物馆,对文化馆和艺术馆也作了一次全面的详解。就像介绍与普希金齐名的女诗人阿赫玛托娃的故居,梁先生并不是简单的介绍一个景点的风景,也不是探寻轶事和典故,而是一种对文化的品评和解读。就如同用滚烫的开水,将厚重的历史积淀慢慢的蒸熨出香味。普希金和阿赫玛托娃,他们一个被称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一个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但是由于介绍阿赫玛托娃的作品和力度不足,一般国内读者并不了解她。但在梁老师的笔下,在一首首充满着母性的深沉与温柔的诗歌中,美丽的阿赫玛托娃渐从浓雾中浮现出旖旎身影。她的诗歌仿佛和风拂过般的亲切,悲痛时又有难以言出的隐忍,既包含了俄罗斯民族特有的博大胸怀,也潜藏了女性的温婉和娇媚。

就如同梁先生在后记里说的,森林就是一种文化。俄罗斯之伟大,不仅仅是因为其广博的地域,更是因为它绵延千里的森林。正所谓独木难成林,俄罗斯之魂不仅仅是依靠这些文学巨匠和艺术才子支撑起来的。才子们的绝代风华是俄罗斯之魂的最美镌刻,但是俄罗斯之魂在众多的平民百姓中也折射出耀眼的光华。书中有一章是梁先生用来介绍他游学期间的同事和朋友的,从一些简单的应答和琐碎小事,便能折射出这个民族的特性和文化特点。俄罗斯是一个性格鲜明,个性独特的民族。俄罗斯之所以常常令这个世界震惊,是因为俄罗斯人经常有出人预料之举。俄罗斯人很多时候会是一个矛盾体,处处充满着双重性,他们既残忍又善良,既和睦谦虚有放肆癫狂,既绝对服从又叛逆挣扎,既有强烈的个人意识又有犬儒的集体主义,既尊崇专制又支持无政府。往往我们为俄罗斯人定义一个标签的时候,往往马上就会有另一个对立相反的品质实例做出反证。但是正如浪漫是贴给法国人的标签,自由是贴给美国人的标签,保守是英国人的特点,理性是德国人的特色,俄罗斯人所展现出来的民族性,就体现在了感性、慷慨、聚合和鲜明。就像俄罗斯的文化,从来就没有什么朦胧和暧昧的状态,那种非此即彼的极端立场和拒绝骑墙的特色,让俄罗斯人获得了务实的中肯评价。在俄罗斯人的词典里,中庸是一个绝对的贬义词。著名的先锋画派就宣称反对“市民的灰色”,拒绝平庸,非黑即白,“即使俄罗斯灭亡,也比按小市民的方式,像极端令人生厌的旧欧洲那样去生活要好。”正是这种毫不含糊的民族性,使得这个民族在艺术创作上诞生了许多源远流长的作品,他们并不是才华的昙花一现,而是一种积淀到临界才爆发的顺其自然。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里、别林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肖洛霍夫等大文豪世界驰名;列维坦列宾、苏里柯夫、克拉姆斯科伊等艺术大师画作倾世;而音乐、歌剧、交响乐等等则具有奔放豪迈的鲜明民族气质,就连手工艺品,也诞生了套娃这种集精巧与艺术于一身的特色工艺品。

在俄罗斯的历史中,对于学者最大的刑罚并不是屠杀,而是流放。也只有真正建立了强大自信的民族敢于这么做。对于任何一个热爱自己祖国并且认同这一体系价值观的人来说,流放都是一种精神上最粗暴的扼杀。在俄罗斯的历史上,因为学术异端和自由争取而被流放于国家之外的人,很多成为西方世界所推崇的“苏东英雄”。就像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萨哈耶夫,因为内心对于专制的反抗和对言论自由的向往,却被当局完全排斥在俄罗斯主体之外。但是他们即便是被流放,却依旧不会放弃自己的国籍和身份,这与扎根世界的飘零华人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反差。是因为俄罗斯更有文化凝聚力和自豪感嘛,还是我们本身的文化和价值体系得不到真正的认同?

追随着梁先生的笔触,我浅浅的触摸了一次俄罗斯之魂,留给我的震撼和思考则完全超出了书本本身。就像刘心武说的:“归智兄对俄罗斯文化的寻幽探胜,绝非一般泛泛的游客可比。归智兄在那边呆了两年,又利用假期作了更广泛深入的游览,以优美细腻的文笔,写出这本游记,实非一般介绍风土人情的游记可比,有丰富的知识,有纵深的探寻,如歌如诗,如曲如画,值得细品。”这本书值得再次细读,真所谓“读好书,光阴慢,不觉日已西”。

(本文已交出版社,目前尚无用稿记录,请有意修改和刊载的媒体豆邮我)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